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专栏 > 临沧要闻 > 正文

“文明之花”孕育“幸福之果”——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临沧日报    作者:杨焱 唐炜   时间:2023-03-24 09:53:09   点击率:

乡村之美,美在乡风民风、美在人居环境、美在文化生活。2022年,我市围绕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的总体要求,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持续在构建新格局、弘扬新风尚、展示新形象上发力,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用文明之花扮靓美丽乡村,让乡村之美洋溢在群众脸上,流淌在群众心间。

致力点面结合——构建文明新格局

在农村精神文明工作中,我市以“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把党的主张、党的声音、党的号召、党的意志落实到千家万户,让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各项惠民政策,共享党的光辉,增强广大群众的敬党爱党信党之心。制定《文明单位与挂钩村开展文明村创建帮扶工作方案》,广泛发动文明单位与村寨结对子,开展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倡导文明新风,形成了“文明单位送文明,城乡共建促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用,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五有五共五推动”的要求,实现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利用各级文明实践场地开展好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文明之风吹遍乡村大地。

致力以文化人弘扬文明新风尚

初春时节的临沧乡村,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新民居,卫生整洁的家庭院落、干净平坦的柏油马路,这里处处呈现出景美、人美、生活美的新农村新景象。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村里的文化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脱贫攻坚、当地特色产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等6个内容,活动广场上的“村史简介、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善行义举榜、公益广告、法治宣传、移风易俗、党建制度”8项内容……这是我市引领农村价值导向的具体做法,以此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素养。为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印发《临沧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不断规范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培育了班洪抗英纪念馆、刘御故居等15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打造了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同时,在农村深入开展以“摒弃名目繁多办客陋习,树立新型人情观;摒弃婚礼陋习,树立新型婚俗观;摒弃丧事陋习,树立新型丧葬观;摒弃赌毒陋习,树立新型生活观;摒弃封建迷信陋习,树立新型科学观”为主要内容的“五摒五立”行动,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100个。

致力民族团结——展示文明新形象

我市始终把守边固边作为边境地区精神文明的责任担当,结合3个边境县实际,围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在全省创新开展边境村文明实践三年行动,实施“‘我们都是收信人’宣传教育、边境文明村创建全覆盖、边境文明村示范引领、‘国门之星’选树、乡风文明提升、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学习提升”七大行动,将文明实践融入基层党建和边境社会治理,带领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边境地区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立足临沧实际,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公约”、法治宣传教育、党的民族政策解读、创建和谐美丽寺观教堂等活动,在中小学开设《民族政策常识》和《民族常识》课,在各族群众中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促进了全市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宗教和谐。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今,放眼临沧大地,一个个美丽乡村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繁衍生息于此的各族群众,正在用双手创造和享受美好新生活。

春光无限好,奋进正当时。当前,全市各地不断加强对文明村镇创建的统筹规划和制度设计,加大组织动员力度、政策支持力度、财政投入力度,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持续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文明之花在广袤农村竞相绽放,幸福之果惠及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