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专栏 > 临沧要闻 > 正文

“金色热线·媒体问政”走进临沧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李春林   时间:2022-08-22 16:05:13   点击率:

8月19日,“金色热线·媒体问政”走进临沧。临沧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建辉来到直播间,围绕把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好”嘱托的主要抓手、优化营商环境、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和扶持特色产业等方面进行解答。

真抓实干推动项目建设

去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要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铭记嘱托、感恩奋进。临沧各族干部群众唱响了“我们都是收信人”的主旋律。杜建辉说:“我们把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好’嘱托的主要抓手,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蓝图变成现实。”

在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杜建辉现场办公,向园区有关负责人了解目前存在的困难。

“今年1月至7月,临沧火车站发送货物22.7万吨,到达货物9.8万吨。现在物流园区仓储能力和堆场能力达不到火车站的运营需求。”针对问题,大临铁路临沧线路管理站站长张宗明直抒己见。

“由于土地报批缓慢,供地不及时。铁路专用线上空高压线迁改滞后,从火车站站场到物流园区之间需引出一条联络线,将占用部分大临铁路用地,需同铁路部门进行协调。”临沧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徐家应说。

“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是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用线的建成将会畅通铁路运输,为石油仓储和进出口货物提供有力依靠,打通‘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在了解清楚情况后,杜建辉当场排出了项目建设工期,“9月底前,必须把用地手续全部办齐,交到业主手上。10月底以前完成迁建,11月初,项目业主单位要进场施工。”

运用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临沧实行“授全权、包全程、负全责”的推进机制和调度机制。特别是对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为临沧确定的“三个示范区”发展定位和目标的每一个内容进行现场调度,对做得好的县区给予通报表扬,对做得差的县区进行黑榜通报。

真心实意抓好招商引资

“服务不到位,对接不及时,对招商引资的责任意识不够,对市场主体的培育程度不够,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需求,没有真正让企业了解到商机,这些都是临沧目前存在的问题。”杜建辉说,为了优化营商环境,临沧要敢于“刀口向内亮家丑”,要让自我剖析“入骨三分”。

“为了让各级干部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招商引资怎么招,树立招商引资主人翁意识,临沧市邀请企业家授课。”杜建辉说,“我们还为每一个企业安排了项目专班,负责在企业‘请进来’或‘走出去’的过程中建立联系机制,跟踪项目落地。如果项目不能落地,也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在下一次的招商引资中就能有效解决同类问题。”

逐步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来临沧投资兴业。今年7月,临沧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4个,协议金额1025亿元,其中的72个项目已经落地。

通过制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3张问题清单并逐项销号,服务市场主体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今年上半年,临沧累计为纳税人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45.71亿元,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9万户,净增近2万户,市场吸引力明显增强。

真情投入扶持特色产业

糖、茶、果、菜、牛、中药材是临沧的重要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200多万亩。

作为我国糖料作物的核心基地之一,临沧甘蔗种植面积达110万亩,年产量500万吨,食糖年产量65万吨。

近年来,临沧不断补齐、延长、增强甘蔗产业链条,凸显甘蔗产业的生态效益——耿马食品工业园区建成了包含6大类34个产品的闭环甘蔗产业链条;上海绿赛可实业有限公司利用甘蔗渣生产纸浆,进一步生产环保可降解餐具,产品销往国外;制糖企业的酒精废醪液可生产黄腐酸钾复合肥,变废为宝;甘蔗梢与全株玉米混合为青贮饲料,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解决了过去甘蔗梢随地烧、污染大的问题……这些成绩都是俯下身子、沉到一线、转变作风的结果。

临沧是中国最大的普洱茶产地之一,也是红茶的主要产地,茶叶种植面积达173.4万亩,年产量达15.38万吨。

临沧茶产业规模大、品质优,在云南和全国的茶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重头戏。我们现在正在加紧茶产业提质增效,重点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让标准先行,无论是在种植、交易、品鉴方面都有标准支撑。凤庆县成立了红茶联盟,进一步推进茶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杜建辉说。

临沧努力把边境的好生态变成好资源,把好风景转化成群众的好“钱景”。沧源县班洪乡佤族村民李军说:“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边寨也能吃上旅游饭,让群众出门就是景区,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就业增收。”

利用茶文化、佤文化、生态、宜居等资源优势,临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整合资源,做好“旅游+”或“+旅游”,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到‘“十四五”’末,临沧44个边境村将全部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绿美建设形成示范、走在前列,经济总量要突破1300亿元。”说起临沧发展的前景,杜建辉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