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专栏 > 临沧要闻 > 正文

我市高质量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来源:临沧日报    作者:杨维 罗洪竹   时间:2022-11-14 11:27:47   点击率:

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以来,我市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任务,大力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全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克期解决了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实现了预期目标。

推进过程中,按照“市级统筹谋划、县级具体负责、乡(镇)村主抓落实”的原则,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34个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熟悉农业农村、项目规划等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指挥体系,形成领导重视、专班推进、行业部门齐抓共推的良好局面。

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开工建设项目682个、完工项目319个,累计完成投资9.34亿元。对标省级19项建设指导性指标体系,13项建设指标已全面达标,沿边行政村(社区)生活条件更加改善、增收基础更加巩固、人居环境更加秀美、民生保障更加全面、边境屏障更加牢固、党建引领更加有力,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生活条件更加改善——交通网、水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边境地区高速度发展的先决基础不断夯实。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自然村通道路硬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电网供电可靠率、5G网络覆盖率全部已达标,晴通雨阻道路的状况得到改善,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更加通畅,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增收基础更加巩固——坚持全产业链谋划沿边乡村发展,全力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把“糖、茶、果、菜、牛、咖啡、中药材”等资源优势就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农副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一棵甘蔗吃干榨尽”的全产业链模式逐步形成,以边民互市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农民合作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人居环境更加秀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政府主导、系统整治、三级统筹、长效管理”的方式,着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周五爱卫日”等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共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26个,累计完成投资1.44亿元,一批农旅融合、边旅融合、文旅融合、康旅融合的边境村寨逐步建成。

民生保障更加全面——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注重普惠性教育、医疗、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投入,大力发展“5G+远程互动教学”,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实施现代农民、现代企业家培训等“六大培训工程”。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所有适龄儿童有学上,远程教育全覆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2560元增加到2021年的14197元,超过所在县平均水平。

边境屏障更加牢固——搭建边疆“大治理”议事平台,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责任,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深度融合。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偷引带”等跨境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治理,信息化综治中心互联互通实现全覆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各族群众“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入心入脑,边疆稳、边防固的局面不断巩固。

党建引领更加有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不断建好阵地、建强组织、建好队伍、发挥作用,深入实施“铸魂”工程,强化村组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拓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进一步凝聚群众参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强大动力。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307个村组活动场所如期建成,党员10人以上或群众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实现活动场所全覆盖,177个党支部规范化创建全部达标。

下步,临沧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责任和担当,把已经形成的良好态势巩固好、拓展好,努力把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打造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