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

临沧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时间:2018-12-19 16:27:00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2006年2月27日在临沧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临沧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 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同时提交《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坚韧拼搏、团结奋进,“十五”经济社会目标如期完成

过去五年,在中共临沧市委的领导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认真做好“三篇文章”,努力实施“八大工程”,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05年与“九五”末相比,预计实现生产总值96亿元,年均递增10.5%;三次产业比重由49:22:29调整为37:29:34;实现财政收入7.78亿元,年均递增8.8%;财政支出完成22.69亿元,年均递增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8亿元,年均递增12.9%;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30亿元,年均递增27.3%;外贸进出口总额3.4亿元,年均递增23.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6亿元,年均递增13.6%;各项贷款余额达87亿元,年均递增14.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2%以内。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农业产业不断壮大。五年建成高优蔗园67万亩,建成高优生态茶园23万亩,种植泡核桃62万亩,面积居全省前列;芒果、橡胶、烤烟稳步发展,木瓜、香蕉等新兴产业发展良好。畜牧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肉类总产量突破9万吨。农业总产值达5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2.5%,年均递增4.19%;粮食产量71.2万吨,比“九五”末减6.7%。

“三村”工程扎实推进。累计投入资金8.3亿元。100个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雏形,农民增收能力增强,30万农民切实享受到了“三村”建设的实惠。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倍增计划”全面实施,糖、茶、核桃、林纸、酒及饮料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水电产业优势更加明显,矿冶产业逐步壮大;工业园区启动建设;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市优势农产品开发;以澜沧江啤酒集团、茅粮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12家企业被列入省级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亿元,比“九五”末增长95.2%,年均递增14.3%。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技术改造项目投资7.0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8.9倍,年均递增58.2%。

对外贸易恢复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8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贸流通、广播电视、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势头良好。

(三)固定资产投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年均递增30.3%,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大的五年。

交通“瓶颈”逐步缓解。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0多亿元,建成了祥临路临沧段、羊耿、云凤、凤小、永康至德党二级路、通县油路、乡镇弹石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13万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446公里,实现了市到县油路化、县到乡弹石化和村村通公路的基本目标,极大地改善了全市的交通运输条件。临沧机场建成并投入运营,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刘家箐、四楞坝、南等、弄巴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良好,建成中小型水库21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近53万亩,全市有效灌溉率达到23%,解决了近42万人农村饮水困难;建成地方水电站10座,新增装机容量2.8万千瓦,全市地方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6万千瓦,比“九五”末增长37.6%。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八县(区)和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日趋完善,城镇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实施;镇康县城搬迁建设基本完成,八县区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完成4900多套。孟定、永康、勐库等省级重点城镇建设取得进展,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城镇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突破40亿元,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九五”末的17%提高到25%。

组织实施了一批农业、林业、工业技改、科技、教育、卫生、旅游、公检法司等重点建设项目,全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四)扶贫开发效果明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重点村、安居温饱村、茅草房改造、易地扶贫开发、安居工程建设、产业扶贫等一批“民心工程”,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亿元,解决了近45万人的温饱问题,有近4万特困农户告别了杈杈房、茅草房。累计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余人,输出近9万人。全市扶贫工作整体推进,扶贫效果更加明显。

移民工作稳步推进。大朝山电站和漫湾电站移民遗留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小湾电站移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糯扎渡电站移民安置工作开始起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51元,年均递增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6元,年均递增7.7%。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累计减轻农民和涉农企业负担14951万元,圆满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第一阶段各项目标任务。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重点国有企业实现资源整合,理顺产权关系,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依法规范运作;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顺利启动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金融改革成效明显,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财政金融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撤乡并镇工作顺利进行,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深入,粮食企业改革扎实开展,矿电开发管理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得到完善,水价改革进程加快,统计、卫生、文化等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加快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逐步得到解决。

把招商引资作为临沧发展的第一要务,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积极推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落实招商引资各项政策,五年引进实施国内合作项目180项,市外资金投入临沧发展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导因素。

土地、技术、劳动力、人才等要素市场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市场物价、质量监管等专项整治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

(六)科教兴临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3%,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普九”县(区)达到6个,比“九五”末增加4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82%,提高43个百分点;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在校生突破7000人。完成53所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累计排除中小学校危房31.7万平方米,共有28.7万人次享受到“三免费”和“两免一补”政策,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6.32年。

文化事业有新进展。县、乡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积极启动“民族文化保护工程”,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取得新进展。撤地设市、沧源佤族司岗里狂欢节、沧源、双江、耿马县庆等大型文艺活动成功举办,20集电视连续剧《云南往事》成功拍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7.9%和92.9%。

以秘境临沧立意、佤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显端倪。完成旅游总收入5.67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突破130万人次。各县(区)体育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累计投资3亿多元,重点组织实施了市医院门诊综合楼、市县(区)疾控中心、贫困县(区)医院、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云县和市人民医院两个远程医疗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基本形成了覆盖县(区)、乡(镇)、村,集保健、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成果继续巩固,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新增就业岗位5.48万个,新增就业人员近4万人。救灾救济工作不断加强,受灾和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老龄等工作不断加强,档案、保密、地方志、人防、气象、地震、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有新进步,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全面推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2.26万户农业人口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不断完善,计划生育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青山绿水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实施,累计造林361.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6%。开工建设了垃圾处理场等一批污染治理项目,24户省政府重点考核的企业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全市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健全和完善了农业用地转用、征用审批制度,严格实行了土地用途管制,全面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制,积极推进“土地入股、定额分红”工作,确保了重大项目和城镇建设用地。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不断规范,逐步推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八)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和谐社会建设有序推进

广泛深入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及政协委员提案。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村务公开制度和各项村规民约得到进一步落实。“四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公务员“八条禁令”深入实施,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第二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完毕,行政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得到落实,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了边疆民族的繁荣稳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不断加大各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群体性事件防范处置、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深入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坚决取缔“法lun功”等邪教组织,严密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过去的2005年,是临沧撤地设市后市政府施政的第一年,也是执行“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与2004年相比,全市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5%;财政收入增长19.2%;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增长14.7%,贷款余额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17.1%;市政府承诺的八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如期实现。

回顾五年来临沧走过的历程,总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我们的经验是:

必须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促进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必须始终抓住主要矛盾,明晰发展思路,突出年度重点,把“三篇文章”做活、做大、做好。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必须始终坚持以“三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城乡统筹、协调各方、合力攻坚、共建精品,破解“三农”难题。

必须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临沧发展的第一要务”,解放思想、打开心门、诚信服务,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必须始终坚持和弘扬临沧精神,确立“细节决定成败”工作理念,发扬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之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以上成绩和经验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社会各方面支持和理解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驻临军警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临沧建设的单位、个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临沧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经济总量小,发展不足,尤其是龙头企业短缺、工业经济量小质弱始终是“十一五”需要破解的主要矛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产业规模化效益不突出,带动辐射作用不强,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未得到根本解决;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三农”问题、贫困问题、协调发展和加快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强化公共服务,实现市场监管方面还有差距。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

二、团结务实、创新超越,为实现“十一五”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一五”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平安和谐临沧建设的重要时期。按照市委一届三次全会的部署,今后五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以人为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产业特色优势,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临沧,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发展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三大战略(科教兴临、工业兴市和新农村建设),主攻三个重点(交通、水利和城镇),培育五大产业集群(优势农产品、电矿、林纸、文化旅游和生物药业),推进五大工程(“三村”建设、扶贫开发、招商引资、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兴边富民),实现三大目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后劲增强),展现五大特色(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云南重要的蔗糖和酒业生产基地、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构建和谐社会。

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年均递增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5%,城镇化水平达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5%,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2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五年,市人民政府将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三村”工程为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三村”为重点,科学规划,严格实施,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全市三分之一的建制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0%左右。力争“十一五”期间再增加高稳产农田65万亩,确保粮食安全。

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到“十一五”末,甘蔗、茶叶各达100万亩,泡核桃达150万亩,造纸林达300万亩,大牲畜存栏100万头、生猪存栏300万头,不断加强烤烟、木瓜、香蕉、蚕桑、药材、亚麻、紫胶、芒果、诃子等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重点培植50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加快推进10类重点农产品生产产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优势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加强农村广播电视、通讯设施建设及村级文化室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采取市、县、乡三级联动,实施750个村的整村推进工程,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使返贫率得到有效控制。认真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引导、培训和服务工作,力争“十一五”农村劳务收入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以“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环境得到保护”为目标,切实做好四大电站的移民安置工作。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努力化解乡村债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流通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实施好“万村千乡”农村市场建设。

积极发展“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机制,充分发挥现行各专业协会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村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

(二)以扶强扶优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培育五大产业集群

培育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蔗糖产业,以晶莹糖业、凤庆糖业、大雪山糖业等公司为龙头,进一步整合优化蔗糖产业资源,加快开发综合系列产品,延长蔗糖产业链。茶叶产业,扶持好滇红、龙润、戎氏、临锐祥等一批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推进茶叶产业整合。酒饮料产业,以澜沧江、茅粮、玉丹等龙头企业为基础,利用外资外智,培育壮大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畜禽养殖和畜禽产品加工业,有计划地发展烤烟产业。

培育电矿产业集群。坚持大小电并重,支持和服务好漫湾、大朝山、小湾、糯扎渡电站生产建设;不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地方水电资源开发,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实现大小电联网运行和城乡同网同价;加强矿种的勘察和资源储备,加大风险探矿力度,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使电矿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林产业集群。实施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发展大规模、集约型林纸工业。积极发展以泡核桃、木瓜、澳洲坚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业,以橡胶、紫胶、松香为主的林化工产业,以家具、板材为主的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自己品牌的林产业集群。

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以“世界佤乡”为品牌,以“秘境临沧”为立意,以佤文化和茶文化为重点,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完成中国佤山斗牛场建设,加快沧源崖画谷和孟定南亚风情园两个旅游区建设,努力构建 “秘境旅游走廊”,举办好每年一届“中国临沧茶文化博览会”和“司岗里狂欢节”,抓好旅游产品和商品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

培育生物药业集群。结合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以天然药物开发为主。推进中药材示范基地、药材商品种植基地建设,创建临沧独有的中药材品牌。挖掘开发以佤医佤药为主的民间、民族医药,努力构建“临药”研发创新体系。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抓好临翔区、云县2个省级试点县和沧源、耿马、镇康3个“兴边富民工程”边境县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持和带动凤庆、永德、双江三县加快发展,把最具县域特色、最有市场优势、最具增长潜力、最有发展基础、最能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明确下来,持之以恒地加以培植,实现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社区服务、公用基础、住宅小区、信息、运输等服务业;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抓紧培育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等新兴产业,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应用。

(三)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努力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努力缓解交通“瓶颈”制约。主要抓好南伞—芒卡、链子桥—永康二级路续建,力争开工国道323线思茅—临沧、凤庆—习谦、临沧—双江板坝河二级路建设,耿马—大湾江、龙镇桥—南伞油路;加快通乡沥青路、水泥路建设,实施好乡村公路通畅工程。加快运输站点建设,不断完善航空服务;加快境内澜沧江沿岸港口及码头建设,不断完善澜沧江航运体系;积极做好昆(明)孟(定)高等级公路、清水河口岸至缅甸登尼公路、泛亚铁路祥云—临沧—腊戌段建设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缅石油管道通过临沧项目;实现市到省、到周边州市公路高等级化,建成以临翔区为中心,辐射全市的市到县、县与县方便快捷,农村公路通达通畅的交通网络。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实行中小型水库、病险水库处理、小型农田水利、防洪与水土流失治理、城乡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并举,完成四楞坝、南等、刘家箐等水库的续建扫尾,开工建设永德大雪山中型水库,建设好一批小(一)型水库工程,加快康家坝、鸭子塘、另愣等水库前期工作。

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围绕“园林化城市工程”和“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建设以临沧城为中心,其它县城为重点,孟定、南伞口岸为对外窗口,沿交通主轴线乡镇为节点的三级城镇网络体系,着力培育城镇产业基础。加快省级重点镇和省级旅游特色城镇的建设步伐,初步形成城镇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完善、管理水平提高和各具特色的城镇发展体系。

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要充分发挥财税金融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大财源培植力度,规范税收秩序,加强财税监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不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创新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临沧发展的第一要务。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区域,招大商、招好商,做好选商、爱商、亲商护商工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切实保护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

积极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完善投资核准、备案和审批制度,加快推进“土地入股、定额分红”工作,健全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安置体系,加快建设体制创新。加强市场监管体制的探索,继续推进水价、电价改革,规范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完善价格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领域,积极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西南六省区七方合作等机遇,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大力开拓缅甸市场、东南亚市场和欧美市场,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理顺管理体制,着力改善对内对外开放环境,加大促销临沧的力度。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把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的发展模式转变到实现集约型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上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政府引导为主,市场推动为辅,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逐步淘汰现有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严把环境准入关,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着力构建节约型社会。

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环境质量。重点抓好一江(澜沧江)一河(南汀河)流域、城镇面山和公路两旁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突出现有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培育和农村能源建设三个重点,抓好漫湾、小湾、大朝山库区生态保护和澜沧江、怒江临沧段沿岸生态防护林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实施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和用水安全,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搬迁、改造城市周边污染工业企业,使全市主要河流水质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点地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得到恢复。

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充分尊重和大力弘扬临沧世代传承的民风纯朴、民俗自然、民居环境融山水于一体的人文景观,充分挖掘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人文精神内涵,培育环境友好的人文氛围,保护资源,爱护环境,努力实现人与所处的环境和谐共生,把发展建立在与自然界所能提供各类资源相适应的基础之上,实现全市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快实施科教兴临战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科技创新体制,全面推进工业、农业、社会事业三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的科技运用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按照“四位一体”人才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扩大和提高高中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强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5年。

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基本建成和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范围,强化血液管理,整顿规范医疗秩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切实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生殖保健工作,积极推进和完善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严格控制违法生育,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着力打造以佤民族文化和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品牌,创作一批以民族民间文化为主的艺术作品,推出一批有代表性并具有临沧特色文艺作品,加强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加强对重点文物单位的修复和保护,加大民族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着力抓好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建设,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培育和发展广电、新闻出版产业。

加强体育场馆的规划,加快公益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民政、审计、统计、档案、外事、地震、气象、地方志编纂等社会事业建设。

(七)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平安和谐临沧

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营造人文和谐、促进民族和谐、增进干群和谐、加强政治和谐。

进一步凝聚人心。深入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教育,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牢固树立细节意识,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宽容,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诚信友爱的和谐关系。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保护华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开发6.5万个就业岗位,新增就业5万人;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 “两个确保”,加快社会救灾、救助、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积极做好残疾人工作和老龄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公共安全的预警和决策分析机制、应急预案体系,全面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坚决打击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商品等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基层政法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坚决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依法打击和取缔各种邪教组织,坚决遏制毒品和艾滋病蔓延的势头;重视和加强殡葬改革,倡导科学文明丧葬新风;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县(区)创建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继续实施全民普法教育,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作用,做好信访工作,强化群众监督,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法治政府。

三、承前启后,再接再厉,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市委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交通、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推进五大工程,加快培育构建产业集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招商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应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推广和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着力实施好1.4万户扶贫专项安居工程、231个扶贫重点村建设、5000人易地扶贫搬迁和以工代赈项目,不断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稳步推进第二批“三村”工程建设。市政府将继续筹措2000万元资金,投入第二批“三村”工程建设。要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寨建设规划,按照山庄别墅型、田园风光型、农家别墅型的定性要求,突出房屋的设计和建设,大力实施村寨环境整治,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发展农村特色经济。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优质农业基地”建设为目标,争取新增高优蔗园5万亩、高优茶园5万亩、核桃20万亩、木瓜15万亩、林纸基地30万亩,在适宜区加快发展橡胶、烤烟、蚕桑、亚麻、香蕉和南药种植。提升畜牧产业,实现大牲畜存栏、生猪出栏百万头以上,确保肉类产品充足供应和提高对外销售率。组织实施好第二次农业普查。

(二)加快工业兴市战略步伐

继续实施《临沧市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努力做强蔗糖、茶叶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以酒为主的饮料、矿电、林纸、生物药业等产业的发展,严格限制高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五小”企业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启动实施蔗渣造纸、木糖醇等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效益,提高我市工业企业节约、降耗、减污、增效水平。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启动工业园区征地工作,完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晨鉴矿业、云投粤电等重点企业入园发展,吸引一批企业和项目落户园区,优势资源逐步向园区聚集、重点企业逐步向园区聚集,为骨干企业集群形成打牢基础。

加大龙头企业和非公企业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机制,抓好重要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困难。继续强化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协调机制,逐步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重点扶持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发展。

(三)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管理。重点开展昆孟高速公路、普洱茶加工及有机茶生产、鸭子塘中型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加强在建项目监督管理,按质按量完成投资;优选一批项目上报国家和省,争取得到更多支持,并尽快开工建设;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机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继续服务好祥临二级路工程建设,加快施孟线链子桥至永康段、南伞至芒卡二级公路建设,实施好八县(区)客运站的升级改造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争取新开工凤习二级路、龙镇桥至南伞油路建设,实施好临沧至大朝山、耿马至孟定、勐省至岩帅油路建设;加快漫湾、小湾、大朝山库区等停靠点航运码头建设。水利方面,做好刘家箐、弄巴、四楞坝水库等建设工程的扫尾工作,加快双江南等水库建设。实施灌区配套与节水灌溉、五小水利及水毁修复、农村人饮安全等工程建设,积极实施蔗水、茶水和烟水配套工程,抓好病害水库加固除险,争取永德大雪山水库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城镇建设方面,继续实施“园林化城市”建设工程,完善临沧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盘活城市规划资源,争取完成临沧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做好有关县(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审批工作,强化市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抓好一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八县(区)县城供水及管网改造工程。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展一平方公里以上。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按照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临翔区、云县省级县域经济试点县项目建设,抓好沧源、耿马、镇康3个县“兴边富民工程”规划实施。

(四)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

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党政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要求,打开心门、厂门、山门,请进来、走出去,融入大势,优质服务。

把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体。逐步改变靠政府被动招商的角色。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财团、大公司联系,积极开发、包装项目,多渠道寻找合作伙伴。积极推进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落实,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要建设招商引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简化办事程序,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实实在在地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把诚实守信和高效服务作为各级政府改善环境的重点,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

(五)更加注重财税金融工作

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强化税收征管。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打牢财源基础,实现财政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堵塞漏洞,清缴欠税,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执收行为,健全税收征管制度。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理财水平。深化预算和国库改革,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严格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依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基本框架,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运营三大体系和良性运行机制,进一步整合和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做实做大国有资产。

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清收不良贷款试点工作,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快推进诚信社会建设步伐。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切实加强金融监管、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不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加大对全市改革和发展各项事业的支持力度。

(六)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经济社会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广泛开展各项创新活动,加快推进人才强市进程,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

按照“四位一体”人才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支持耿马自治县“两基”攻坚,确保年内通过省级“普九”验收;积极开展优质高中建设,争取创建一所省一级一等完中;以市技工学校为龙头,八县(区)职教中心为依托,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着力办好农村综合初中,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积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努力解决农村贫困学生就学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着力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加强医疗救治、应急和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云县、凤庆、临翔的试点工作。积极把远程医疗普及到各个县区医院。加强以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及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开展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

稳定计划生育政策,逐步降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继续实施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

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产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精心组织节假日旅游推介活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佤文化品牌,进一步树立“秘境临沧”形象。积极推进临沧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和临沧市电影多功能娱乐城建设;加大文艺精品的创作和演出力度,组织好临沧市第一届“茶博会”;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文化扶贫活动,启动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抓好民族宗教、侨务、统计、民政、档案、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七)努力构建平安和谐临沧

努力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多种就业形式和各类就业渠道,认真做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巩固“两个确保”的成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不断加大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清欠和社会化发放工作力度,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坚持做好低保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大力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强化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完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邪教组织,坚持不懈地打好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更加关心群众生活,认真处理好城镇拆迁、农村征地、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重组改制中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问题。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及时、依法、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清理、支付拖欠工程款,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切实抓好移民安置工作。做好小湾电站10个移民安置点、漫湾电站4个移民安置点移民安置工作,开展糯扎渡电站移民土地调整试点工作,继续争取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落实。

坚持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完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深入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现代公民教育,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宽容、相互尊重、诚信友爱的和谐关系,构建人文和谐、民族和谐、干群和谐、政治和谐和社会和谐。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科学理政,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把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作为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向人大和政协报告协商制度、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和有效性,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坚持民主施政,加快政府工作民主化进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 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区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发展电子政务,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构筑便民利民服务渠道,增强政府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政府施政行为。深入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确保行政行为主体合法、程序规范、适用得当、体现公平。大力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执行人大通过的各项法规、决定和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坚持从严治政,提高政府执政能力。不断加强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稳定、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建设。大力弘扬临沧精神,使临沧精神部门化,班子建设目标化,队伍建设标准化,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等各项制度,加大源头治腐力度,坚决查处各类大案要案,严肃处理违法违纪人员,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利益。

坚持为民执政。今年,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办好8件惠民实事:1.完成2万口沼气池建设;2.完成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完成1万户扶贫安居建设;4.完成5万平方米中小学校危房改造;5.完成49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及50个村卫生室建设;6.完成8个农村客运站点建设;7.开发就业岗位1.3万个,新增就业1万人;8.完成900个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各位代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临沧市委的领导下,动员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大力弘扬“坚韧拼搏,求实开放,团结和谐,创新超越”的临沧精神,以高昂的斗志,为圆满完成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