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

临沧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时间:2018-12-19 16:27:50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2011年1月13日在临沧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临沧市人民政府市长 锁 飞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同时提交《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市人大代表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

“十一五”期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线,实施科教兴临、工业兴市、新农村建设三大战略,主攻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城镇建设三个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产业、电矿产业、林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生物药业产业五大产业集群,推进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招商引资、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兴边富民五大工程,抓“三子”促“三化”,突出提升“三个核心指标”,强势推进“三个一百”工作任务和新家园行动计划,努力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市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过去五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与“十五”末相比,生产总值从97.2亿元增长到218.7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37.4∶30.4∶32.2调整为33.3∶34.8∶31.9,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固定资产投资从52.5亿元增长到234.4亿元,增长346.5%;财政总收入从7.8亿元增长到25.5亿元,增长226.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4.6亿元增长到14.5亿元,增长215.2%;财政总支出从23.9亿元增长到105.5亿元,增长34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7.8亿元增长到71亿元,增长155.4%;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4亿元增长到12.7亿元,增长27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451元增长到12500元,增长6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46元增长到3200元,增长137.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76.5亿元增长到240.1亿元,增长213.9%;各项贷款余额从87.2亿元增长到168.1亿元,增长92.8%;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抢抓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以交通、水利、城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累计完成投资96.8亿元,增长136.7%。祥临二级路全线贯通,全市在建二级公路里程达597公里,农村公路通畅率从43%提高到90%,通达率从28.7%提高到98%。水利水电累计完成投资48.3亿元,增长182.5%。43件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工程全面竣工。6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市水利化程度达26.5%。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3万千瓦,是“十五”末的2.6倍。城建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115%。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9.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5.2%提高到30.6%。

过去五年,农业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大力推进山区综合开发,粮食连续五年获得丰收,畜牧产业持续发展,烤烟产业跻身全国重点烟区行列。累计建成以泡核桃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基地1428万亩,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5户。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共发放各类惠农资金14.1亿元。以“三村”建设和新家园行动计划为抓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3800个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农业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农业增加值从36.4亿元增长到72.8亿元,增长100%。

过去五年,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着力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工业投入不断加大,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从58户增加到79户,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临沧南华纸业年产9.5万吨蔗渣浆纸项目、镇康东鸿公司2万吨电解锌项目、澳华食品有限公司10万吨冰鲜肉生产线、临沧智汇源公司日产30吨核桃油及系列产品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制糖、水电、矿产、酒及饮料、制茶等五大产业。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提速,入园企业达69户,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1亿元增长到52.5亿元,增长161.2%。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值从30亿元增长到79亿元,增长163.3%。

过去五年,民生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1.3亿元,惠及224万人(次)。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类保险资金13.8亿元。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连续6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了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切实得到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率达7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不断提高,惠及188.5万人。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8亿元,建成廉租住房13496套67.6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8438.5万元,解决了10328户城镇低保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实施了106个行政村2443个自然村的整村推进,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49647户,易地扶贫搬迁2532户12170人,发放扶贫贴息贷款9.1亿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地震、水文、气象工作不断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累计发放各类救灾资金1.4亿元,170万人次灾民生产生活得到有效安置。就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新增就业5735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314个,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目标,移民工作扎实推进。商贸餐饮、现代物流、社区服务、邮政通信、金融保险、电力等服务业稳步发展。工商、质监、检验检疫等工作全面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过去五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累计投入科教文卫事业资金80.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9.1%,保障了社会事业的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临”战略,全市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排除危房88.9万平方米,市一中顺利搬迁重建,临沧教育学院成功创办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深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4.2%。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食品药品执法监督体系逐步完善。旅游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临沧茶文化博览会”,连续举办“中国沧源佤族司岗里狂欢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以佤文化、茶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品牌不断提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完成,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档案、地方志、文史等工作全面进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五年控制在7‰以内。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5%和96%。“七彩云南•秘境临沧保护行动”扎实推进,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森林覆盖率达60.6%。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土地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云县扩权强县试点等各项改革成效明显。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通过省级验收,凤庆县被评为云南省5个全国百强林改典型县之一。教育综合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企改革两个三年目标如期实现。电力体制改革圆满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信贷机构及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取得突破,实现乡(镇)金融基础服务全覆盖。水务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华侨农场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实施沿边、沿线、沿江开放战略,口岸建设不断加强,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稳步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共实施国内合作项目610个,实际到位资金从15.5亿元增长到114.8亿元,增长640.6%。

过去五年,和谐临沧创建取得新业绩

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市工作不断加强。各级政法机关执法条件明显改善。“五五”普法圆满完成,公民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更加巩固。“8.08”中缅边境(临沧段)处突维稳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驻临军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人防工作取得新成效,双拥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成功创建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过去五年,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441件,办复率为100%。坚持向市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复市政协委员提案599件,办复率为100%。密切与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工会、妇联、共青团、红十字会等事业健康发展。实施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学习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政府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按照“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监察、审计工作。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机关作风不断改进。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刚刚过去的2010年,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市委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突出主旋律,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以固定资产投资新增100亿元、财政总支出完成100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的“三个一百”工作任务为抓手,大力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8.7亿元,比上年增加37.4亿元,增长12%,完成计划目标203.7亿元的10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4.4亿元,比上年增加119.9亿元,增长104.7%,完成计划目标149亿元的157.3%;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5.5亿元,比上年增收8.7亿元,增长51.6%,完成计划目标18.6亿元的137.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5亿元,比上年增收4.5亿元,增长44.4%,完成计划目标11.6亿元的125.1%,8县(区)财政总收入首次全部突破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总支出完成105.5亿元,比上年增支32亿元,增长43.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14.8亿元,比上年增加72.2亿元,增长169.5%,完成计划目标51亿元的2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计划目标71亿元的100%;进出口贸易总额12.7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计划目标10亿元的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0元,同比增长10%,完成计划目标12500元的1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同比增长17.2%,完成计划目标3100元的103.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4%。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振兴桥至清水河等8条(段)二级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6.9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63.8%,南班二级路、凤习二级路建成通车。全面完成1400公里通达工程、262公里通畅工程建设任务。新开工通达工程1424公里、通畅工程684公里,是全省年度农村公路建设里程最多的州市。临沧孟定(清水河)经玉溪新平大开门至昆明高速公路、沧源立新至孟定二级公路、羊勐线公路改造项目(永德段)、祥云至临沧至普洱铁路、昆明至临沧至清水河至缅甸腊戍铁路、沧源佤山机场等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0.6亿元,新增库容3400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0万亩。云县刘家箐水库、镇康四楞坝水库竣工验收,康家坝水库、耿马另仂水库实现截流,双江南等水库干渠、镇康淘金河水库、中山河水库、临翔鸭子塘水库开工建设。完成123.4公里干支渠防渗工程、1.1万件“五小水利”工程、28件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了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云南天鸿高岭土矿业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南华纸业年产9.5万吨蔗渣浆纸项目、三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800吨单晶硅生产线、镇康南伞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项目建成投产;澜沧江酒业集团20万吨啤酒生产线技改扩建、滇红集团搬迁技改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双江林浆纸板一体化项目、临沧泛华林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年产6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拉法基瑞安临沧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深圳卡蒙特临沧轻纺服装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镇康芦子园、云县高井槽和耿马大兴等重点区域的重大地质找矿工作快速推进。组建德厚矿业公司,全面完成矿产资源整合任务。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2.5亿元,同比增长9%。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占生产总值的36.1%。

三是农业产业优化升级。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全市组织74万人次,投入抗旱资金5.6亿元,满足了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大旱之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财政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共投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资金15.2亿元,增长58.7%。实现农业增加值72.8亿元,增长6.5%。粮食总产量达79万吨,增长2.5%。畜牧业快速发展,实现总产值33.6亿元,增长7.8%。种植烤烟19.4万亩,圆满完成65.4万担收购任务。深入开展核桃“三率”大会战,新植核桃22.7万亩,补植补造14.1万亩,累计达680万亩。新植茶叶7万亩,累计达133万亩,其中,高优茶园46万亩。种植甘蔗151万亩,其中,高优蔗园88.4万亩。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江苏玖久集团丝绸有限公司、山东诸城绿园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龙头企业落户临沧,云南茅粮集团、双江勐库茶叶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土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围绕建设林业资源大市、林业产业强市、林业景观美市目标,大力推进林业强市战略,完成中低产林改造25.2万亩。积极引进大型涉林企业,福建南安市泛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成功落户临沧。

四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临沧城概念性规划顺利完成,总规修编工作有序推进,7县城和孟定镇城镇总规修编顺利启动。构建城建融资平台,组建了临沧市城市投资公司。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城镇供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8县(区)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全部投入运营,临翔区、镇康县污水处理厂竣工投入使用,凤庆、云县、永德、耿马、沧源、双江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市医疗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建成投入运营。市民中心、国道214线临沧过境公路、缅宁大道、南汀河临沧城段河道治理工程、省道319线临沧至新和公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园林化工程124项,投资24.3亿元。深入开展以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和治理“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建设秩序、市场秩序”为主题的城市市容市貌百日整治活动,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五是新家园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以“和谐平安、宜居家园”为主题,以“旧城、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新家园行动计划强势推进。实施旧城改造项目6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0.6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490套37.5万平方米,改造城镇和国有工矿棚户区31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350个行政村、2890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400个旧村改造扎实推进,完成旧房改造25388户。强势推进校安工程代建制,共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54.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65.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中小学D级危房排危任务。

六是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启动实施了耿马、永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退休养老、城镇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共发放各类保险资金5.4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稳步推进,参保人数达8.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2%。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共发放社会救助和优抚资金4.4亿元,惠及城乡低收入群体和优抚对象91万人次。全面兑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整村推进545个村,完成投资5.2亿元。启动实施农村农户宅基地使用证发放试点工作。10个农村集贸市场和10个配送中心建设按时完工。继续为47.3万户农户提供了民房灾害保险。新增就业岗位1.1万个。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万人,转移就业15万人,实现转移收入11亿元,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七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共投入教育经费16.5亿元。“两基”迎国检顺利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普通高考再创佳绩,总上线率达92.4%,比2009年增加13.3个百分点。启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32个乡镇卫生院和72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临沧体育运动中心开工建设。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启动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提升了临沧对外交往水平和知名度。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规划通过国家林业局批准。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1.9%。

八是社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政法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禁毒防艾形势明显好转,毒品案件持续减少,艾滋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遏制。认真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网上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不断加强。市民爆公司炸药仓库顺利搬迁,组建了全市第一支矿山救援队,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有效落实,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得到保障。处突维稳能力进一步增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整治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九是效能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公务用车购置、会议庆典和楼堂馆所建设,从严审批出国、出境与出省考察。深入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424项削减到69项,行政审批事项成为全省最少的州市。全面推进公务卡发放和管理,公务卡结算面达35%。围绕“三个一百”工作任务和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加强监察、审计工作,实行首问首办责任制,对668项重点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理。成立了投资促进委员会和投资监督委员会,加强对投资工作的督办监察,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办理一线工作联系事项8350项。对103个市级和中央、省属驻临单位开展行风评议,政府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凝聚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

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外事、人防、档案、地方志、文史、侨务和对台等工作不断加强;地震、水文、气象、工商、检验检疫、海关、邮政、通信、保险、电力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联、红十字会等事业协调发展。

五年的实践,临沧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大力弘扬临沧精神,超前谋划,果断决策,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百年一遇特大旱灾的影响,统筹协调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始终坚持深化对基本市情的认识,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符合临沧特色的发展路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农林基础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谋划和推动临沧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各族群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边境稳定,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把握机遇,不断改善交通、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条件。抓“三子”促“三化”,突出提升“三个核心指标”,强势推进“三个一百”工作任务和新家园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勤政廉政,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坚持目标倒逼管理和一线工作法,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水平。

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临沧建设的单位、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较弱,居民收入偏低。二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产业聚集度低,拉动作用不强。四是开放程度低,境外公路通达能力弱,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沿边区位优势未充分发挥,严重制约着对外贸易发展。五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够强,体制和机制的障碍还未完全破除。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临沧的重要时期,我们面临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实施“两强一堡”战略,进一步加大对边疆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我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开发、新兴产业培育、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

二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为我市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开放合作,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外向型经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是临沧丰富的生态、民族文化、矿电等资源,为我市转变发展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是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全市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全市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蓄积了巨大的能量。

按照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的部署,今后五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进程,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打牢基础,改善民生,把临沧建设成为中国面向缅甸开放合作的先行试验区,边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幸福的示范区,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利用基地,滇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发展思路: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城乡统筹、着力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为主要任务,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动力,建设“一带、两区、四通道、六大产业”。“一带”,即建设边境一线固边睦邻示范带;“两区”,即加快建设沧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试验区和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开发区;“四通道”,即加快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通道;“六大产业”,即提升和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矿产业、轻纺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

战略布局:遵循“以强带弱,以外联内,突出特色,率先突破,协调发展”,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科学规划公路、铁路网络,构建以临沧城为核心、七县城和三口岸为节点、骨干交通为轴线的“一城、两廊、两极”。“一城”,即进一步发挥临沧中心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两廊”,即构筑南汀河经济走廊和澜沧江经济走廊;“两极”,即培育云凤增长极和孟定增长极。

战略重点:重点推进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重点的产业发展、以城乡一体化进程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以建设桥头堡前沿窗口为重点的扩大对外开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重点的民生改善和以加大人才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

发展目标:生产总值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12%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44:31;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化率年均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达40%;总人口控制在252万人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年均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

(一)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牢牢把握国家、省的宏观政策取向,以扩大消费需求为突破,优化投资需求为重点,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从重点调整产业结构逐步转向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和城乡结构,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化金融服务功能,统筹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实现全市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积极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来临设立分支机构。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昆孟高速公路、祥临铁路、昆临铁路、沧源佤山机场、临沧港至思茅港至版纳关累港至缅甸航运通道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在建二级公路建设,初步建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立体交通网络和内连外通的公路运输体系,全面提升全市通行能力。加强孟定、南伞、沧源三个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外经贸发展。加快实施水源、农田水利、城市供水、人饮安全、污水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和节水“七大工程”,加快完善重点流域综合防洪抗旱、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环境生态保护、水利管理有序运行“四大保障体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实施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加大城镇、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三)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把“稳粮、扩经、提质、增效”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大幅增收的重要任务。突出抓好“两线一点”农业产业区域布局,“两线”,即沿澜沧江和南汀河沿线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着力打造澜沧江沿江生态经济走廊和南汀河沿河经济走廊。充分发挥电站库区水面优势和沿江、沿河热区资源优势,发展以水产养殖与加工、热区作物种植与加工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一点”,即在孟定建设农业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把孟定镇建成外向型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加工基地。实施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引导、基地保障、科技支撑、金融支持“六轮驱动”战略,强化政策扶持,提升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壮大产业基地规模,提高农业产业综合效益,扩大企业信贷和融资渠道,推动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

(四)强势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强化资源要素配置。巩固提升糖、茶、酒及饮料等重点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电力、矿产、建材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林产品加工、畜禽加工、生物制药、轻纺、橡胶、烤烟、澳洲坚果、咖啡等新兴产业,提升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结构层次,实现以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的转型。加快构建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加快边境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重点建设培育以出口为导向、产业为支撑、项目为基础、“三外”联动发展的外向型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边境产业聚集。努力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项目建设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的高地、城镇发展的新区。继续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做好“央企、省企入临”工作,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明显、带动性强的企业集团,提升工业总量规模,实现工业跨越发展。

(五)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完成全市77个乡镇总体规划、7县城和孟定镇控制性详规。突出抓好临沧城和各县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逐步形成市、县、乡三级城镇协同发展的格局。大力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编制好村庄规划,加快推进旧村旧房改造工程。通过城增村减、公共资源配置、土地流转和集约等方式,把不适宜居住地区的农民群众向适宜地区聚集,把居住分散的人口,迁往中心行政村和中心集镇居住,把规模小、基础设施滞后的村庄集聚起来,通过实施撤村并镇、迁村并点、散户并寨、小村并大村,实现人口、产业、公共资源集聚。积极推行代建制,改善办学条件,科学调整校点规划布局,发挥规模办学效益,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以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载体,加大保障性住房及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旧城区改造成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建筑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市民生活舒适、文明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六)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临沧与缅甸接壤的优势,积极争取全省第五大出口通道建设。加强连接缅甸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建设,提高通达、通畅和通关能力。加快推进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孟定口岸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发展以农林产品深加工、清洁载能、生物产业、商贸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建设地区性物流节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对外实现外贸新增长,对内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内外联动的发展新格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质量战略性提升和对外开放水平战略性突破。

(七)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使教育、卫生、就业、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民生问题得到制度化保障、系统化解决、项目化落实、长效化推进。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提高人口素质。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大力推进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发展。扎实抓好人口、广电、体育、外事、档案、地方志、文史、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等工作。大力发展和提升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度重视国防教育、人防、民兵预备役工作,继续抓好双拥共建,支持驻临军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加强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边境处突维稳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好边境的稳定和安全。

(八)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节约集约使用土地、水、重要矿产资源,使全市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和高优生态产业,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目标的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低碳、循环技术推广和应用,积极构建低碳经济体系,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低耗模式转型,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九)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转变。深入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大力优化政治舆论环境、政策扶持环境、社会服务环境、法治管理环境和人文道德环境。进一步提高工商、质监、地震、水文、气象、检验检疫、海关、邮政、电力等工作的服务水平。以发展环境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全市经济的发展活力。

三、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完成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做好2011年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打基础、强产业、建生态、惠民生、促开放、保稳定、抓项目、上水平,着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强势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全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市政府将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机遇,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

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的重大机遇,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汇报和沟通,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规划。加快推进在建二级公路建设,确保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锁定债务。全面完成1424公里通达工程、684公里通畅工程建设任务,并新开工一批建制村公路硬化工程。加快实施省道319线临沧至新和公路改造工程和国道214线临沧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羊头岩至振兴桥二级公路,加快临沧孟定(清水河)经玉溪新平大开门至昆明高速公路、沧源立新至孟定二级公路、羊勐线公路改造项目(永德段)、祥云至临沧至普洱铁路、昆明至临沧至清水河至缅甸腊戍铁路、沧源佤山机场、澜沧江旅游带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努力推动清水河至缅甸腊戍跨境二级公路建设。加快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抓好在建6件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和南汀河临沧城段治理工程,年内实现双江南等水库,永德大雪山水库竣工验收。争取凤庆郭大寨、沧源东丁、永德马鞍桥、双江韭菜坝等中型水库列入省重点水源工程规划。完成 130 公里干支渠防渗工程、40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万件山区“五小水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86平方公里,解决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强势推进,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确保入园企业新增10户以上。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完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任务。着力引导产业基础较好、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的县(区)建设特色工业小区,积极推进临翔区博尚高岭土加工小区、镇康县矿电工业小区、沧源县勐省工业小区的规划工作,启动镇康南伞、耿马孟定、沧源芒卡口岸间占地100平方公里的边境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县域工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规划、论证、储备、开工一批工业项目,增加工业投资,特别是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在电力、土地、融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抓好100万吨还原铁、耿马鑫崟矿业有限公司勐撒制酸联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卡蒙特轻纺服装加工、临沧泛华林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年产6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完成澜沧江酒业集团年产20万吨啤酒生产线技改扩建、滇红集团整体搬迁技改等项目建设。健全和完善对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的挂钩联系机制,确保规模以上骨干工业企业正常生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积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健全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机制,抓好煤电油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支持、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快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引导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29%。

(三)提质增效,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扎实抓好23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总产达81.2万吨,增长2.8%。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双百”工程和“林、饲、畜、沼”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实现畜牧业产值35亿元。充分发挥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大电站库区优势,加快以澜沧江为重点的外向型渔业经济开发,实现渔业产值3亿元。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区域规模经济开发,推进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迈上新台阶,力争冬季农业总产量达45万吨。加快推进“黄金走廊”生态优质特色烟基地建设,高质量完成75万担烤烟收购任务。大力推进林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山区综合开发,突出抓好核桃、茶叶、橡胶、澳洲坚果、咖啡、林化工、木材精深加工、林下、苗木、森林生态旅游十大产业建设。认真抓好核桃“三率”抚育管护大会战,启动实施10万亩中低产茶园改造,高标准改造60万亩中低产林,完成100万亩核桃、澳洲坚果、咖啡、竹子等特色经济林建设。启动实施科技提升农业行动计划,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农业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和培育企业开发“专、精、特、新”产品,促进糖、茶、核桃、酒等传统产业升级。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实现转移收入12亿元。积极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建材下乡,支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提高“万村千乡”超市和农家店服务质量,努力扩大农村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四)统筹城乡,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强势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完成旧城改造100万平方米,全面启动37.4万平方米7484套廉租房和3000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加快31万平方米城镇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建设。完成旧村改造400个自然村(组)、旧房改造3万户、旧校舍改造60万平方米。加强城镇规划管理,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一批具有产业支撑、富有地域特色、人居环境良好的小城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临沧城东片区和北片区综合开发。启动临沧新闻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佤文化广场、茶马古镇、博尚山地休闲运动场等项目建设,推进市民中心、临沧城核心景观区、临沧体育运动中心建设。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和设备调试工作,力争孟定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启动实施。继续深入开展市容市貌百日整治活动,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力度,整治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建设秩序、市场秩序。加强调控指导,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强邮政、通信、电力等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创新城市管理方法,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和人居环境。

(五)改善民生,统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继续抓好“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代建制强势推进校安工程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大学园区建设,做好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申报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大任务,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启动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积极推进异地持卡就医。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启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创业和就业条件,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全面实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继续深入开展耿马、永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和城乡低保覆盖面,努力推进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挖掘民族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沧源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孟定旅游小镇建设,力争启动南滚河国家公园建设,提升“世界佤乡•秘境临沧”旅游品牌。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1500个20户以下村(点)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继续抓好档案、地方志、文史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和边疆解“五难”工程,加大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努力改善边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50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000人以上,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扎实抓好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加强地震、水文、气象工作,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服务体系,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加强粮食、食用油、成品油等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坚决遏制跟风涨价和不合理涨价。加强工商管理,强化质量监督,维护市场秩序。

(六)科学理财,提高财力保障和金融服务水平

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企业的税收和各项规费的征收管理。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增加对我市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力度,调整支出结构,重点保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公务卡改革,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健全财政监督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支出绩效评价。

引导支持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加强银政、银企合作,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好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水务投资公司、德厚矿业公司、城投公司的作用,提高政府信贷平台的融资能力。继续开放保险市场,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村保险覆盖率。推进金融监管创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七)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做好重大地质找矿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教育改革、农垦改革、水务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

实施“山海合作计划”,加强与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的合作,深化与天津市河西区、山东临沂市等友好城市的协作。加强与俄罗斯杜布纳市、缅甸曼德勒市、斯里兰卡加姆波勒市的交流,建立长期互访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发挥我市沿边、沿线、沿江优势,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做好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开发区规划工作,争取国家、省支持,尽早启动建设。扎实抓好外事、海关、检验检疫、侨务和对台等工作。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通关便利化进程,圆满完成进出口贸易任务。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转变招商引资方式,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外资外企、民资民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在东南亚、南亚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企业。

(八)构建和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实施“六五”普法,做好“四五”依法治市工作,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努力探索和正确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提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推进平安临沧创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继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强边境管控工作,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宁。重视国防教育,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落实优抚安置的各项政策,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力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九)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继续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完善接受监督的工作机制。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积极配合做好人大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和政协委员调研工作。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关工委、红十字会开展工作。

大力推进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认真落实软环境建设各项措施。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机关和行风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运用工作成果倒逼机制,加大领导干部抓落实力度。加强政府法治建设,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严格依法办事。建立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制度、教育、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政府督查工作。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强化制度管理,完善用权、用人、用地、用钱等方面有关制度,严防职务犯罪行为发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勤劳智慧的临沧各族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实现临沧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继往开来,为圆满完成 “十二五”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