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

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8—2020年)(二)


来源:    时间:2019-06-26 09:22:00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接上期)

  (二)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行动

  针对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边境旅游资源等特色资源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大产业无品牌、大品牌小产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优势、品质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等问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生态与富民共赢,保护与发展并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形成绿色产业集群效应。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快速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为临沧绿色发展插上新的发展之翼。集成现代农业、信息和生态环保技术,探索临沧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新道路,形成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系统方案。

  

  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行动技术路线图

  1、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达870万千瓦(含境内三大电站),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8.5%,绿色能源产值达50亿元以上;能源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工艺技术装备和节能减排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产值达400亿元,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户,其中20亿元以上4户;把蔗糖、茶叶、核桃、畜牧业打造成百亿元产业,把澳洲坚果、蔬菜、中药材、咖啡、淡水渔业、水果打造成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打造形成1-2个国际品牌、6个以上国内知名品牌、20个以上省内知名品牌。初步建成“健康生活目的地”,打造2-3个健康生活知名品牌,创建2个国家AAAA级景区、10个AAA级景区,建成中药材及健康食品原料基地70万亩以上,全市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旅游业总收入42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产值20亿以上,构建临翔森林宜居美食城、澜沧江国际茶文化健康旅游经济带、南汀河佤文化边关风情健康产业经济带、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澜沧江生态养生度假区、中缅边境旅游试验区的“一城、两带、三区”空间布局,形成旅游休闲、体育运动、医疗卫生、生态建设、文化创意等领域融合互动发展体系。

  2、技术路径

  立足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特征”(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正在转化成为后发性优势,临沧的区位优势开始成为开放优势,临沧的经济结构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集成应用绿色能源技术、绿色食品加工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绿色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绿色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绿色产业体系,用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推进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名牌化发展。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绿色为底色,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加大澜沧江流域的保护发展,构建绿色发展新高地,为临沧跨越发展注入绿色高质量的新动能。

  以太阳能技术、水力发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绿色能源技术为支撑,加强中小水电开放利用管理、稳步推进光伏发电、加强电网互联互通、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形成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系统方案。以绿色干制食品加工、饮料制品加工、食品冷链贮运技术等绿色食品加工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一批绿色食品品牌,推进蔗糖、澳洲坚果、核桃、咖啡等产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和文化、旅游、休闲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构建“产业互补、循环一体、联合发展”的新格局,形成绿色食品发展系统方案。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中药材加工、健康诊疗技术等中医养生技术,推动健康医疗服务数字化、智慧化、家庭化升级,形成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系统建设方案。

  3、建设工程

  (1)绿色能源建设工程

  有序利用中小水电。发挥临沧水能相对发达优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合理规划、科学开发、有序利用中小水电,推进已建成投产发电的中小水电站提质增效,就地服务民生改善和区域经济发展,支持区域扶贫、满足以电代燃料和生态环境保护。

  稳步发展光伏发电。开工建设临翔区、耿马县和云县干龙潭二期光伏电站,建成投产云县干龙潭一期光伏电站、凤庆县大兴光伏电站,形成水电、光伏电力互补格局,提高汛枯均衡用电和“临电外送”的水平和能力。

  推动绿色能源消费。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绿色能源汽车。优先在公交车、出租车、专用车、公务车等公共服务领域及家用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在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等用能上,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加大城市燃气市场开发培育,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形成清洁、安全、智能的新型能源消费方式。

  总投资5.0亿元。

  (2)绿色食品建设工程

  推进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以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基础,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推进加工业向优势产业集中布局,应用深加工技术及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融合格局。建成云南双江存木香茶叶商贸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普洱茶生产线。建设临沧裕元祥茶业产业园、凤庆县勐佑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凤庆凤宁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精制厂建设。到2020年,培育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0户以上,农业小巨人6户以上。

  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制定出台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构建农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完善质量品牌管理制度,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品牌培育创建能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品牌。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做大“天下茶尊”“中国红茶之都”“中国精品咖啡豆示范区”等区域品牌,打造茶、澳洲坚果、核桃、咖啡等“临”字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到2020年,培育国家级或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3个、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个,绿色食品产值达400亿元以上。

  总投资23.5亿元。

  (3)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工程

  旅游目的地建设。建设临翔区、沧源县全域旅游示范区、耿马(孟定)边境旅游试验区。打造沧源翁丁原始部落、崖画谷等2个国家AAAA级以上景区。加快临翔区城市旅游综合体、沧源碧丽园农业现代园、镇康万亩坚果园生态养生区建设。打造50个以上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特色村,16个休闲农业庄园,3个花田(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到2020年,健康生活目的地总产值达540亿元。

  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将市人民医院建成临沧乃至南亚东南亚的医疗服务中心;推进县(区)级医院、国门医院、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三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设临沧市中医(佤医)医院。建设滇龙胆、茯苓、滇重楼、滇鸡血藤、诃子等道地药材基地70万亩,推进民族药、中药饮片、植物药中间体及提取物、功能性食品等产品开发生产。到2020年,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围绕康体医疗、康体运动、康体养老、生态养生、文化养生、温泉养生,开发生态水果、茶叶、药材和以鸡牛羊肉制品、皮毛制品等旅游名特产品,做大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冰岛茶会、啤酒狂欢节、水文化节、芒果节、美食节等临沧特色文化节庆产品,发展自驾、徒步、穿越、攀岩、漂流、洞穴探险、异地租还车、分时租车等新业态,推出一批精品路线和精品赛事。到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20亿元以上。

  总投资165.0亿元。

  (4)澜沧江流域保护发展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严格按照“保护第一、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科学制定《澜沧江流域(临沧段)保护发展规划》,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计划,加强澜沧江流域临沧段生态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实行天然林停伐保护,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将规划区中的自然保护区、湿地、饮用水水源地等556.68万亩列入禁止开发区,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外的其他林地181万亩列入限制开发区,实现保护区面积占规划区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及陡坡地生态治理20.25万亩,确保25度以上坡耕地应退尽退,15-25度坡耕地能退则退。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处理好防洪、通航、发电、渔业、旅游等的关系,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澜沧江建成充满活力的绿色生态廊道。

  合理开发澜沧江资源。把澜沧江流域临沧段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带、绿色经济增长极、乡村振兴引领区、开放合作先行区、临沧最美丽区域。完善沿江公路,实施提水工程,建设配套水渠,澜沧江两岸依山就水,错位发展高附加值四季时蔬,加快推进以热带水果为重点热区作物产业基地建设,把澜沧江流域临沧段建成全国特色林下产业示范基地。推广规范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建设澜沧江百里长湖生态旅游带,推进水电站工业旅游,在昔宜、漭街渡、昔归等库区水面宽阔地段开发水上运动、游乐体验类产品,建立水上极速运动基地。

  总投资59.8亿元。

  (三)边境经济开放合作行动

  临沧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针对“沿边区位优势未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瓶颈制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要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战略,以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重点,以“四个先行”(企业先行、民心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推进“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提升对外开放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将临沧建设成边境合作示范区,云南东西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物流支撑点的核心节点,中国与印度洋方向国家交流合作的综合交通及商贸物流枢纽、教育科技人文交流的中心和窗口、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基地和平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门户和主要经济贸易通道。

  

  边境经济开放合作行动技术路线图

  1、主要目标

  到2020年,边境经济开放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初具雏形,成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极,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外贸进出口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沿边开放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经贸、文化、科技、旅游等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0亿元。

  2、技术路径

  围绕对外开发开放能力与水平的提升,着力于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集成应用绿色供应链技术,以物联网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技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技术,以大数据、云计算、智慧检测为核心的智慧通关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加快建设临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沿边技术转移中心,举办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边境技术交流峰会,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沿边技术交易网络平台、绿色物流供应链技术研发平台、跨境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及金融服务平台等相关科技支撑平台,打造边境经济开放合作的临沧样板。

  3、建设工程

  (1)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工程

  加快推动中缅共建边境经济合作区。推动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与缅甸清水河--滚弄特区联动共建,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核心,着力发展贸易、现代物流、国际产能合作及金融服务业,建设跨境资源利用、文化相融、产业互补、经济合作的中缅合作示范区。

  加强边合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孟定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建设,建成内连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口岸经济区仓储物流、边境贸易交易场所、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综合保税区、电子信息和智慧边境建设,健全完善边合区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将临沧边合区打造成为沿边开放重要经济功能区。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孟定清水河口岸国际产能合作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顶峰物流综合进出口产业园,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承接进出口贸易的梯度转移,大力发展进出口加工、外向型轻纺出口等加工业,加快发展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

  总投资139.3亿元。

  (2)通关便利化建设工程

  拓宽口岸功能。加快孟定清水河口岸货运通道新建、芒卡片区连接通道等项目建设。推动缅甸清水河口岸新址至清登公路连接线建设。推进指定口岸建设,抓好清水河粮食进境指定口岸运行管理,申报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水果指定口岸。推进南伞口岸125货运通道联检设施建设,探索“一口岸多通道”管理模式,开通中缅125号界桩货运通道或边民互市通道。

  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打造智慧口岸,加快电子口岸大通关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推动口岸管理有关部门各作业系统横向互联互通。优化监管执法流程,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统筹推进自助通关,实现无纸化通关。

  总投资9.1亿元。

  (3)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扩大经贸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援建缅甸滚弄大桥项目建设,推动临沧市与缅甸腊戍、曼德勒、东枝缔结友好城市。以农特产品、生物资源、机械、五金、轻纺等为重点,着力发展加工贸易,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发挥南博会、边交会、商洽会等平台作用,拓展合作交流空间。发展跨境物流,建设沿边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和边民互市综合市场。加强与缅北的现代农业合作,建立沿边甘蔗、橡胶等优势产业带。组建临沧农业“走出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沿边技术服务站,建立边境及境外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区。采取“以民引外”“以外引外”“以贸引外”“以侨引外”等方式,促进利用外资稳定增长。

  加强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合作。建立临沧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推进与缅甸在医疗、教育、水利、农业技术等领域的技术交流培训。加强临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中介机构等与国外科研人员交流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推动边境跨境旅游合作。建设临沧耿马(孟定)边境旅游试验区,推动与缅甸旅游部签署《中缅边境旅游谅解备忘录》,开通中国临沧——缅甸腊戍——曼德勒——邦康佤文化体验国际旅游环线;中国临沧——缅甸腊戍——曼德勒——东枝——蒲甘中缅跨境自驾车旅游线路;沧源永和——缅甸勐冒——邦康跨境旅游线路。

  总投资2.9亿元。

  (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提升行动

  立足全面脱贫的倒逼机制,针对临沧市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和民生保障不力等脱贫任务艰巨的问题,创新脱贫致富新机制、新模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并举的战略思想,以产业提升为核心,用足用好临沧生态资源、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等优势资源,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率先把临沧建成最美丽的地方。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提升行动技术路线图

  1、主要目标

  2020年,高原特色农业支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成效,建成“三品一标”认定的优质高原特色农业基地达920万亩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区)全部摘帽。乡村振兴取得明显进展,建设40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成300个美丽宜居乡村,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4万人次以上。

  2、技术路径

  针对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发生率高,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深度贫困等突出问题,统筹考虑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新形势,以城乡融合、民族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创新为保障,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打造一批绿色科技村镇。集成应用生态循环农业与农业绿色增效技术,农产品溯源技术,远程培训及现场技术推广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与提升技术、民族文化传承及多功能拓展等关键技术与措施,推广品种改良、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等技术措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种植水平,建立数字化、可视化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探索创新并有效实施生态管护、林业产业、项目带动、科技培训、融资推动五大扶贫模式,形成“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打造脱贫致富的临沧样板。

  3、建设工程

  (1)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

  建设生态茶园。实施临翔区茶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发展示范园、凤庆县勐佑现代农业产业园、双江县茶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高效优质生态茶园100万亩,有机认证茶园25万亩,建设万亩连片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5个。到2020年,茶叶产量达15万吨,总产值达240亿元。

  建设优质高效坚果基地。建设澳洲坚果高优示范基地150万亩,有机认证澳洲坚果基地达80%以上。到2020年,澳洲坚果壳果总产量达1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

  实施木本油料提质增效工程,建设优质高效核桃基地300万亩,有机认证核桃基地80万亩,知名核桃基地4个。到2020年,核桃产业投产面积600万亩以上,总产值达130 亿元以上。

  加快国家糖料核心基地建设。建设绿色食品白砂糖甘蔗原料基地,完成88万亩国家糖料核心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市入榨甘蔗面积155万亩,总产值达70亿元以上。

  总投资51.5亿元。

  (2)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建设“四好农村公路”,到2020年,新改建乡(镇)至建制村公路3265公里。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以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重点“七改三清”环境整治。打造77个“鲜花盛开的村庄”。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现50户以上的自然村有两个公厕,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0%以上。总投资22.3亿元。

  (3)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工程

  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和“春潮行动”“雨露计划”“职业农民”“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等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开展贫困人口“菜单式”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农村劳动力54万人次以上,培养农村技能人才5万人,实现农村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致富技术。

  实施科技扶贫计划,每年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每个贫困村培养2至3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实施边境县14年免费教育。对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100%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总投资1.5亿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