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提升蔗糖产业的意见》的政策解读

时间:2016-06-13 02:32:00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gxj/2024-00005  发布机构  临沧市工信局  公开日期  2016-06-13 02:32:00
 文  号   主题分类  其他  失效日期 
 体裁分类  公告  服务对象 
 公开范围  公开  主 题 词 
 著录日期   生效日期 

               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下,《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提升蔗糖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印发实施,现就《意见》的起草情况及主要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一、《意见》起草过程
    临沧市糖料蔗面积和甘蔗产量、制糖产能和食糖产量占云南省总量的三分之一,是云南省最大的蔗糖生产和供给基地,是临沧市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基础最厚、就业最多、涉农最广的高原特色优势农业,在促进全省蔗糖产业发展壮大,支撑临沧市经济发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是“丢不起、垮不得”的经济支柱和民生基础产业。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蔗糖产业由封闭发展步入全球化竞争时代,甘蔗高投入、低产出,食糖高成本、低效益的短板显现。2012年以来,国内糖市持续低迷,糖价大幅波动,企业亏损严重,农民种蔗比较效益下滑,蔗糖产业发展面临内忧外患的考验,形势日趋严峻。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巩固提升蔗糖产业优势,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工信委牵头研究起草《意见》。
    市工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举全委之力,集中各级各部门的智慧和力量,全力以赴做好《意见》研究起草工作。《意见》起草期间,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带领市工信委多次深入各制糖企业,对全市蔗糖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相关部门、制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巩固提升蔗糖产业的请示,2016年3月12日,经第三届市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后,安排市工信委进一步起草《意见》。市工信委完成《意见》初稿起草工作后,市政府2次组织召集市发改委、农业局、商务局、水务局等部门对文本进行讨论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21个市级部门和三大糖业集团公司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吸纳。2016年5月23日,市政府常务会讨论并通过《意见》,于 2016年6月2日正式印发实施。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

 (一)关于总体要求
    一是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路,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和五大发展理念,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着力强基础、降成本、补短板、促升级。突出临沧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糖业产业发展机制创新三条主线,健全市场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把蔗糖产业打造成产量上百万吨、产值上百亿元的“双百”产业,促进临沧市在全省和我国西南地区蔗糖产业中的地位持续巩固提升。
    二是提出了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集聚发展相结合、坚持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相结合、坚持稳定规模与提质增效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五项原则。
    三是提出了“十三五”蔗糖产业发展目标。糖料基地建设方面,全市境内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其中高标准建成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88万亩,建成单产达8吨以上的“吨糖田”50万亩以上,甘蔗平均单产达5吨以上,甘蔗平均含糖分达15%以上;产业综合效益提升方面,到2020年,年产蔗糖达100万吨,产酒精8万吨以上,蔗渣浆纸、酵母、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提升,实现蔗糖工农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65亿元以上,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比重达25%以上。
   (二)关于主要任务
    1. 提升甘蔗基地水平,增强原料保障能力。贯彻落实国家《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蔗糖产业提质发展3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改善基础条件,完善设施配套,推广良种良法,把临沧建成全省最大的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重点推进六方面工作:一是实施蔗水配套工程,推进耿马灌区等骨干工程和旱地蔗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到2020年,全市蔗区规划灌溉面积达75万亩,蔗区有效灌溉率达55%以上。二是实施蔗路配套工程。把蔗区道路纳入乡村公路和“村村通”公路建设规划,整合农资金,优先支持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道路建设,到2020年,实现重点蔗区主干道路路面全面硬板化,支路全部建成泥结碎石路面,每平方公里蔗园道路密度达9公里以上。三是实施蔗区土地整治工程。结合机械化推广,推进蔗地标准化、专业化整治,到2020年,全市蔗区土地整治面积达60万亩以上。四是实施良种扩繁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培育、引进和推广高产高糖新品种,提纯复壮现有优势品种,到2020年,建成1个省级良种繁育科研中心、100亩以上一级甘蔗良种选育基地、5000亩以上二级甘蔗良种扩繁基地,全市高产高糖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五是实施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工程。积极研发适合临沧甘蔗机械化收割的新机具大力推广蔗区机械化深耕、深松和收获技术,到2020年,全市甘蔗生产机械化面积达50万亩以上,40%的蔗区基本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六是推进境外甘蔗种植农业合作。立足临沧沿边区位优势,大力支持制糖企业“走出去”,加强与缅甸甘蔗种植农业合作,推进原料在外、加工在内的农业合作模式,到2020年,境外甘蔗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
    2. 推进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推动制糖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糖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发展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拓宽产品领域,拓展需求空间,形成以制糖为主业,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化工等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互补、循环一体、联合发展”格局。着力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巩固提升制糖主业。推进制糖工艺提升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确保我市制糖技术水平始终领先国内同行业,促进蔗糖产品提质增效。通过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入榨单产和出糖率的方式,适度提升临沧蔗糖产量在全省的比重,巩固“全省第一”的规模优势。二是推进糖业精深加工。引进糖业深加工龙头企业,以提升蔗糖产品质量和安全、健康性能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绵白糖、方糖、冰糖、红糖、黑糖等面向终端消费的精制糖、保健糖;充分发挥临沧特色生物资源优势,开发特色糖果、饮料、休闲食品等;引进应用生物技术,发展低聚果糖、蔗糖酯、山梨醇、甘露醇、果葡糖浆、结晶果糖等产品,促进蔗糖产业向生物医药、生物化工业转化。三是拓展糖业循环经济链。大力推广全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进甘蔗叶稍、蔗渣、糖蜜、滤泥、废醪液等副产品和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深化糖业三条循环经济链,实现“吃干榨尽,变废为宝”。四是推进糖业绿色生产。加强制糖行业节能环保监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设备,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响、做大“临糖”绿色品牌,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五是加快糖业两化融合。加快自动控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与企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全过程的融合,提升蔗糖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着力推进“互联网 农务”,积极引进智能制造,建设智能车间,积极应用O2O、C2F等新型商业模式,促进产品销售。支持建设蔗糖行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3. 健全蔗糖产业发展机制,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一是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建立“政、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搭建蔗糖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力争在甘蔗良种培育、双高技术集成、农机装备、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健全基层甘蔗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应用。支持制糖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国内先进的蔗糖行业创新团队,突破制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蔗糖产业链延伸新产品新技术,推动糖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创新基地建管模式。加快培育发展甘蔗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专业乡村等规模经营主体,推行“制糖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完善土地流转、基地建设补助等配套政策,构建以制糖企业为核心主体的基地建设模式,对采取农民土地入股、企业流转农民土地、租赁反包管理等形式,建设标准化糖料蔗基地的制糖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管模式,积极运用政府性担保平台及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对制糖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投资建设的小型水利设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明晰产权与管护责任;对公共财政投入建设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实行分级负责管护。三是健全市场协作机制。健全糖业协会组织,完善协会会商机制,积极开展糖业技术经济、蔗区区划、甘蔗收购、食糖产销和价格协调。建立制糖企业与蔗农区同协商议价的甘蔗市场化定价机制,完善糖蔗联动、二次结算制度。鼓励市糖业协会按照自愿原则发起设立蔗糖同业调节基金。鼓励制糖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资产重组、股权转让、增资扩股、上下游合作等方式整合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制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四是完善开放合作机制。积极落实省政府支持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25条政策,营造投资贸易便利化环境。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口岸执法部门合作监管、一站式通关、人货分流等新型监管模式,开通甘蔗等大宗农产品和农资进出口“绿色通道”,提高通关效率。争取国家在境外替代项下甘蔗进口税收减免政策上给予临沧倾斜支持。争取在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等方面取得突破。完善对外交流合作和会商机制,设立临沧驻缅甸商务代办处。
   (三)关于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工业和农业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市巩固提升蔗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市县(区)领导和部门挂钩服务制糖企业机制,3户糖业集团公司由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挂钩联系服务,17户制糖生产企业由所在县(区)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服务。在市直部门选派一批副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进驻制糖企业帮扶服务。二是加大资金整合。整合市县(区)财政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蔗糖产业的投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资金、工业企业信贷引导资金等政策向制糖企业倾斜。建立以县为单位的项目资金整合使用机制,对整合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统筹配置,优先支持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惠农补助政策支持。三是引导金融支持。加强银政企沟通合作,鼓励银行加大对蔗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对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土地自建基地的企业,优先给予“两权两证”抵押贷款支持。积极发展以制糖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稳步发展众筹、P2P等互联网金融。支持制糖企业创新构建现货 期货 电子商务等多层次营销体系,开展套期保值和期货金融业务,拓展融资渠道。四是推进企业改革。着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优化企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扶优扶强优势企业;坚持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中改善债务结构,采取延伸产业链、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企业效益等措施,降低企业杠杆率;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改革、强化企业技术改造、用好用足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补齐制糖企业短板。五是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全市农业发展规划,优化调整粮食、糖料蔗和其它经济作物生产布局,稳定甘蔗种植面积。强化县(区)政府蔗区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划定县级糖料蔗核心基地地块,实行挂牌保护。完善蔗糖产业预警预测、应急反应及运行调节机制,强化要素协调服务,提高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争取国家和省食糖储备政策,探索建立市级食糖临时储备机制。跟踪国家食糖目标价格管理制度改革动向,争取临沧纳入试点范围。加大边境地区打击食糖走私力度,维护食糖
市场健康运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