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居”的文章 着好乡村振兴“底色”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6-23 09:10:18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从住有所居到宜居优居,“居”的质量,事关广大农民群众最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安全稳定。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建设行动,将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为重要着力点,大力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规划为先,优化乡村建设新布局。按照“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和“城乡统筹、优化布局,需求导向、方便建设”的要求,坚持“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先规划、后建设”和“多规合一”的原则,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有机结合,统筹考虑村庄道路、民居、供排水、电力、通讯及教育、卫生等关键要素,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汇聚群众智慧,进一步完善群众认可、操作性强的村庄规划,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了8县(区)村庄布点,121个省级示范村、36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317个兴边富民工程沿边村寨规划完善工作。开展了以茶产业为特色的冰岛、忙肺、白莺山、昔归、坡脚、锦秀、安石、帕迫、户南、马鞍山、小户赛等11个茶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18年以“人、物、问题、项目”四个清单破局开篇,创造性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组织国家公职人员回村,围绕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和群众所想所盼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做一个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的村民自己的规划,全面完成了6511个村庄规划2021年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提升行动”持续以行政村为单元,对全市城镇开发边界外的行政村、农村社区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确保在规划理念、质量、建设、管控、干群关系上实现新提升,为临沧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规划支撑和保障。

安全为要,提升农房建设新水平。为满足农民群众有更舒适、更安全的居住条件,临沧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先后经历了“三村”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家园行动计划、“美丽家园”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大会战5个阶段,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措施,十几年如一日狠抓农房建设工作,农村各族群众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15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后,临沧市采取易地搬迁新建、原址拆除重建、改造加固除危、保护修缮提升、进城定居、政府兜底六个一批的方式推进民居房建设。农房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农户是建房主体原则,以户型自选、工队自找、贷款自愿、还款自还、建房自建的统规自建为重点,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取得前所未有的良好成效,全市51万户农户全部住上了安全稳固住房。为巩固好住房安全有保障成果,临沧在重点关注农村危房动态监测改造的同时,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累计实施农房抗震改造9.2万户,进一步提升了农房抗震能力。除此之外,还以经营性农村自建房为重点,对辖区内所有农村房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时监控、分类整治,及时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一批批安全、现代、环保的宜居农房扮靓了临沧村落。

生态为本,推动乡村绿色新发展。临沧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抓好、抓实乡村“两污”治理工作,按照农村生活垃圾、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的“五有”要求,加大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设施稳定正常运行,全面改善农村群众人居环境。一是健全机制,规范管理长效化。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政策支持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等,加速推进有污染控制措施的农村生活垃圾、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二是规范运行,垃圾分类精准化。制定印发了《临沧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抓源头分类投放、抓中间分类运输、抓终端分类处理,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三是科学实施,“两污”处理规范化。通过强化保洁队伍建设、将简易治理设提升为有污染控制措施的处理设施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农村生活垃圾、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流程。四是因地制宜,治理收费合理化。逐步推行财政补贴+乡镇自筹+居民收缴+村民适度缴费多元化方式筹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运营资金,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截至目前全市68个非城关乡镇61个乡镇采用城乡一体化或镇村一体化治理方式对乡镇生活垃圾进行了治理,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9.7%;53个乡镇采取纳管或自建终端处理设施的方式对乡镇生活污水进行治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8%3594个自然村采用城乡一体化或镇村一体化治理方式对村庄生活垃圾进行了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1.6%。各乡镇、村庄全部建立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收费制度,并能基本正常执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及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正常运行,使临沧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让山林披绿、绿海生金。

特色为魂,塑造美丽宜居新风貌。按照“以山为景、以水为魂、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记得住乡愁”的思路,瞄准“小而美、小而净、小而宜居”美丽宜居乡村目标,推进村庄乡土化改造,塑造临沧独特的乡村风貌按照现代文明、现代生活、现代生产的要求围绕满足群众住房需求、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达到抗震安居工程标准等目标,结合村民选取较多、居住功能完善的民居户型特点,编制了《现代宜居新农房户型图》,提供了汉、拉祜、佤、布朗、傣、白20农村民居建设户型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大小户型建设需求,体现民族特色,突出地域特点,延续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围绕“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五个标准,推进现代宜居新农房试点建设,实现以点带线,由线拓面,纵深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助推全市村庄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按照保护优先、统筹利用、活态传承、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抓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各项工作,组织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先后有5批共36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加大保护项目储备,督促保护项目实施,通过实施项目带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让传统村落保护融于乡村振兴,实现传统村落与周边村落集中连片利用,留住乡愁的同时,让乡村发展更有盼头

人才为基,强化人才振兴新支持。临沧市依托职业教育资源及住建行业主管部门技术优势,加大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力度,让乡村建设工匠成为乡村建设行动中的重要人才组成部分,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全面围绕提高乡村建设工匠的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重点对农房建设政策、农房主要技术特点和常见安全隐患、乡村建设规划与建筑场地选址、农房建筑材料与要求、农房结构与抗震、农房施工技术和农房建设新材料及新工艺等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业务过硬、技艺精湛,能肩负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建设工匠。强化宣传引导,累计印发农村自建房安全常识”一张图1万份,确保所有乡镇、村庄宣传全覆盖;印发《云南省乡村建筑工匠培训教材》100套,做到了部门联合共同干、送教上门创新干,为农民建成放心房、安全房、舒适房和村庄建设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人才保障。同时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理念,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乡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路径,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让所有乡村建设工匠不仅成为农村建房的“技术员”,更是宜居农房的“推介员”,村庄整治的“指导员”、乡村建设行动的“宣传员”。

住房是人生存之所,发展之基,“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安居才能乐业,无论是解决农民群众居住安全问题,还是下大力气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群众人居环境,临沧市都将持续围绕“居”字做好文章,深刻诠释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加强质量监管,以解决百姓生活实际问题为根本遵循,把好事真正办到农民心坎上,通过加速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临沧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