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政策解读

时间:2020-10-20 18:13:00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cxjsj/2023-00101  发布机构  临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公开日期  2020-10-20 18:13:00
 文  号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失效日期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公开范围  公开  主 题 词 
 著录日期   生效日期 

10月17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出台了《临沧市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临办发〔2020〕16号),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现将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城镇化建设包括城镇格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历史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等内容,内涵极其丰富。我国城镇化建设主要经历了探索发展(1949年至1978年)、快速发展(1979年至2011年)、提质发展(2012年至今)3个阶段,当前正在推进的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有4方面主要特征:一是注重以人为核心;二是注重“转型提质”;三是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四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2020年,随着“十三五”收官、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小康,随着大理至临沧铁路、玉溪至临沧高速公路通车,我市即将迎来第一次跨越,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决策,明确要“走出一条具有临沧特点的城镇化道路”。根据国家、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结合临沧市实际,制定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增强城镇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提升城镇风貌、建设“海绵城市”、按“文明城市”的标准建设城市、褪掉“土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化城市管理治理和服务7个方面、24个重点目标任务。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特征”和“两次跨越”,围绕“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目标和“海绵化建设、标准化治理、人性化服务”的总要求,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走出一条符合临沧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发展路子。通过推进海绵化建设,优化环境,提升品质,凸显特色;通过推进标准化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全覆盖;通过推进人性化服务,营造安定、便捷、舒心的环境。从2020年至2022年,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提品质行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功能品质、释放产业活力、优化生态环境、彰显特色优势。到2022年末,使全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市“火车头”作用明显增强、乡镇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村庄聚集功能明显增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9年的43.09%提高到47.59%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9年的23.82%提高到26.52%以上。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增强城镇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以完善“1+8+66+5个100+特色小镇”的城镇空间布局、建设“美丽县城”、建设沿边城镇群、做优特色小镇、做靓小康村庄为重点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以提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城市、乡镇、村庄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设施补短板;以提升城乡教育、医疗、养老、文体娱乐、公共交通、金融等公共服务为重点,加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以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发展房地产业、发展建筑业、发展旅游业为重点提升城镇经济活力;按照“世界一流、中国唯一、临沧特色”的目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二)提升城镇风貌。坚持“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民族元素世界表达、地域特色国际表达”的理念,提炼特色元素和色彩,确定县城、乡镇集镇、较大自然村的风貌基调色彩;建立城镇风貌管控专项审核制度,强化城乡风貌管控,塑造风貌特色。

(三)建设“海绵城市”。从广义角度把握和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建立海绵化建设管控机制,以绿地系统、建筑和小区、道路和广场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海绵县城、海绵小区、海绵单位、海绵乡镇、海绵村庄建设。

(四)按“文明城市”的标准建设城市。对照文明城市设施建设标准,坚持节约实用、规范统一、整洁美观的原则,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双修”为抓手,全面提升设施水平;通过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住宅小区、志愿服务、市民文明行为等方面综合提升行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文明城市建设良好氛围。

(五)褪掉“土气”。以水为切入点推进城镇化建设,在城市实施“显山露水生态景观打造工程”,在乡镇、村庄实施“显山露水生态景观保护工程”,做活“水”文章;按照“干净、宜居、特色”的要求,着力补短板、提品质、塑特色,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按照“政府引领、业主主体、社区主导、各方支持”的原则,以小区风貌、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道路、停车场、绿化、消防、监控门禁等设施改造为重点,分类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失、秩序混乱、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以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规范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管理、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实物和租赁补贴政策为重点,推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采取错位经营、差异化发展方式,建设精品主题街区;以园林城市(县城)创建为抓手,按照经济、简单、美观的要求,确定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选用乡土树种和适生植物,加快推进林荫道路、生态廊道、绿道等建设,建立统一管养制度,强化绿化监督管理,提升绿化品质。

(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新生代农民工、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在乡退役军人、外来常住人口为重点,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市民化;以社区为单位,以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为基点,从群众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出发,构建方便快捷、功能齐全、服务优化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七)强化城市管理、治理和服务。持续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提升管理水平;转变“生产队”的管理模式,突出党建引领,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模式,推进社区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以便捷、高效为目标,以政务服务网上大厅、“一部手机办事通”等平台为依托,加速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加快政务服务信息化,着力解决办事环节繁琐、窗口少、效率低等问题,营造良好的为民服务和营商环境;积极提炼总结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执法体制改革等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用已形成的管用制度,在城市治理和服务中发挥作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