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沧市商务局 >> 信息公开 >> 发展计划报告 >> 正文
临沧市“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

时间:2016-11-17 16:49:00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swj11/2024-00003  发布机构  临沧市商务局  公开日期  2016-11-17 16:49:00
 文  号   主题分类  其他  失效日期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公开范围  公开  主 题 词 
 著录日期   生效日期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一节 规划范围 1

  第二节 规划内容 2

  第三节 规划期限 2

  第四节 规划依据 2

  第二章 商务发展回顾与形势 3

  第一节 商务发展的简要回顾 3

  第二节 面临的形势分析 9

  第三章  总体构想 11

  第一节 总体思路 11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2

  第三节 发展战略 13

  第四节 发展定位 14

  第五节 发展目标 16

  第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18

  第一节 总体要求 18

  第二节 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24

  第三节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25

  第四节 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 27

  第五节 促进商贸流通发展 30

  第六节 药品流通发展规划 32

  第七节 科学布局商业网点 34

  第八节 完善成品油分销体系建设 36

  第九节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37

  第十节 提升应急保供调配能力 42

  第五章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43

  第一节 总体要求 43

  第二节 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 47

  第三节 开拓利用外资新局面 52

  第四节 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 55

  第六章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61

  第一节 增强园区平台支撑作用 61

  第二节 强力推进口岸通关建设 65

  第三节 提升会展平台对商务发展的带动作用 71

  第四节 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74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6

  第一节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76

  第二节 创新商务管理方式 76

  第三节 建立各项指标任务的落实机制 77

  第四节 创新沿边开放机制体制 77

  第五节 创新投资贸易体制 78

  第六节 创新金融改革试验区机制体制 78

  第七节 建立健全公共商务服务监督体系 79

  第八节 完善对外宣传保障措施 79

  第九节 强化商务队伍建设 80

  第一章 总则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部与普洱市相连,西部与保山市相邻,北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相接,南部与邻国缅甸接壤。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世界佤乡、天下茶樽、恒春之都、大美临沧”。“十三五”(2016—2020年)是全市上下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一带一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深度参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抢抓重大机遇、深化对外开放的攻坚时期。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 “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门户、“沿边开发的高地,资金流入的洼地” 的建设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临沧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节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临沧市辖区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和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8个县(区),77个乡镇。总面积2.4万平方千米。

  第二节 规划内容

  本规划是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宏观指导和调控临沧市商务经济发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门户的纲领性文件。规划阐述了规划期内全市商务经济发展的战略意图和政策导向,明确商务发展的总体思路、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期间全市商务经济规划布局、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 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25年。

  第四节 规划依据

  《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24号)、《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72号)和《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5〕2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实施意见》(云政发 〔2014〕25号)以及《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编制。

  第二章 商务发展回顾与形势

  第一节 商务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总体情况

  (一)国内贸易稳增长调结构,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的7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54.6亿元,年均增长16.3%。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商业格局优化,商贸企业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全市建设(改造)农村集贸(农贸)市场38个,大型批发市场项目2个,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建设1个,乡镇集贸市场建设有序发展。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农家店1634个,乡镇商贸中心3个, 物流配送中心33个,农家店乡镇覆盖率、行政村覆盖率均达到100%。成品油市场体系建设稳步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加油站174座,共批准新建29座。药品流通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人才队伍逐渐扩大、社会作用不断增强、经营秩序逐步规范。市场运行监测制度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全市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先后制定3个应急保供预案,争取省级生猪活体储备、冻肉储备和市、县(区)两级应急供应点建设项目。强化市场监管,加大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力度。市场专项整治常规化,食品安全生产监管日常化。

  (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以来,临沧市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9.2亿元,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190.4%,年均增长23.7%。其中进口完成26.9亿元,年均增长51.2%;出口完成12.3亿元,年均增长3.8%。临沧市以调整外贸发展结构为重点,确定了一批加快一般贸易发展的重点企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拉动全市外贸增长的作用逐渐凸显,外贸经营者备案数明显增加。

  (三)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增长,合作范围不断拓宽。“十二五”期间,临沧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拓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以合作方式开展替代种植项目,累计替代种植面积54.5万亩,项目实施区域交通条件逐步改善,项目实施区域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基本达到了2500元,比实施项目前提高1倍,国内企业效益也得到明显增加。缅北农业综合开发、对外承包工程不断增多。2012年临沧市政府与缅甸掸邦政府签订《关于农业开发合作备忘录》,合作建设缅北农业综合开发区,发展甘蔗、橡胶、咖啡等产业基地220万亩以上,总计达300万亩以上,目前已建成111.6万亩(含替代种植)。随着缅甸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与临沧毗邻的周边地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得到突破。沧源县、耿马县7户企业签订7份承包工程合同,合同金额4827万美元,目前营业额达到2706万美元。对外投资实现零突破,6户企业分别在斯里兰卡、缅甸开展对外投资,累计实现投资7458.14万元。

  (四)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展。“十二五”期间,临沧市利用外资资金到位快、到位率高、规模大、管理较规范,利用外资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截至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较“十一五”增长2.08倍。累计审批外资企业61户。外商投资领域以茶、林纸、矿产品等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为主;外商投资商业领域以及并购等新方式也开始成为临沧市利用外资的新力量。

  (五)口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以来,临沧全市3个口岸共获得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口岸专项建设项目资金共计6000多万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口岸通关便利化取得进展,境外清登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中缅边境3条国际旅游线路获批开通。积极组织编制完成了清水河、南伞、永和3个口岸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于2013年完成省级评审。积极采取“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便利通关措施,口岸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勤务制度,为包括替代种植在内的企业提供通关保障。加快“一站式”电子口岸建设,有序推进口岸关检合作的“三个一”建设;清水河口岸、南伞口岸正式启用车辆管理系统;全面启动“云关通”作业;建立了部分进口货物和产品的境外预检制度,提高通关效率。加强与相关边境县两级政府、有关企业以及缅方边贸合作的洽谈,对接缅方经济区规划设计。

  “十二五”期间,全市三个口岸出入境人员达367.74万人次,比“十一五”末的120.6万人次,增长122%;出入境车辆77.57辆次,比“十一五”末23.65辆次,增长221.33%;进出口货物82.67万吨,比“十一五”末的56.49万吨,增长46.34%;完成进出口货值2.01亿美元,比“十一五”末的1.75亿美元,增长14.85%。

  (六)优化区域合作平台升级,商务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十二五”以来,临沧市边合区启动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临沧市商务局全力以赴抓好边合区申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招商等各项重点工作。2012年5月,省人民政府批准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为省级边合区。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设立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复函》(国办函〔2013〕94号)明确,国务院同意在云南省临沧市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成为全国1992年以来第16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也是云南省1992年以后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边合区。成功举办了4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完成贸易额共25.71亿元。精心组织了301户企业468种临沧特色产品参展南博会,共完成国内外贸易成交额6.49亿美元。积极参加了厦门投资洽谈会、西部博览会、东盟博览会等会展,较好地宣传和推介了临沧。对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与缅甸农业与水利部、商务部、工业部、建设部、边境事务部、掸邦政府等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就推动双边贸易往来,加快口岸建设等方面多次进行会晤,深入开创中缅两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事业。

  二、存在问题

  (一)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流通基础设施薄弱,专业市场和区域性市场发展不够,流通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监管执法队伍严重不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尚需完善;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部分生活服务行业发展滞后;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流通效率亟待提高;市场调控和应急保供能力较弱,市场秩序仍需规范。资本市场建设滞后,尚未形成完善的外贸金融服务体系,外贸企业无法进行正常对外贸易结算、汇兑、无法实现正常结汇和资金流动。

  (二)外向发展结构不平衡。在外贸方面,一是外贸企业量小质弱。全市累计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301户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资金等诸多方面存在困难和问题。二是出口产品单一。临沧对缅甸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设备、水泥、钢材制品、电力、化肥、茶叶、酒、液化石油气、谷氨酸钠等。本地商品出口较少,主要有电力、水泥、茶叶、啤酒、饮料等,并且出口量不大。在外资方面,临沧市利用外资总量少、规模小带动作用不强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引资渠道单一,一半以上的外资来自香港和缅甸,投资地域分布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临翔区和耿马县,外商投资领域仍然集中在临沧市优势资源水电和茶,在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等其他领域尚无突破;在外经方面,目前临沧市企业境外投资合作主要集中在领国边境一线,其他跨国投资合作较少,受缅甸政局、政策(对中方控股限制多)等方面原因影响,对缅投资合作很难深入缅甸腹地。

  (三)口岸管理效能有待提高。一是临沧市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口岸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口岸基础设施差,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电子信息化水平不高,通关条件差,影响口岸的通关效率和口岸经济的发展。二是孟定清水河、南伞和永和口岸目前均不能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中缅双方口岸不对等开放,口岸升格进展缓慢。三是口岸通道单一,不能满足“人、货”通关需求,现有的孟定清水河口岸和南伞口岸已无法满足车辆、货物、人员的出入境通关需要,已成为口岸经济发展的瓶颈。四是口岸管理上,还存在着查验方法不够科学,手段落后,环节多、手续繁、效率不高等问题。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与口岸管理查验机构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商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商务队伍多年来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临沧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面对日益繁杂的任务和严峻的形势,职能转变不明晰、管理体制有待梳理顺畅、干部队伍人才流失、工作条件和现代化技术手段不足等问题不断凸显。目前全市单设商务部门的仅有临沧市商务局和临翔区商务局,其余7县均为多部门合并工作,政策执行和协同力度不强。在商务工作具体人员方面,各县(区)专职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多为2—3名,制约商务发展,不利于商务业务工作的拓展。

  (五)受境外因素影响多。对缅贸易在临沧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受缅甸国内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双方经贸发展经常出现起伏不定的现象。一是缅甸市场不稳定。缅甸国内经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可支配收入少,人均购买力不强,随着缅甸国内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前需进口的有些日常生活用品现在缅甸国内已能自己生产,国内市场进口需求量不旺。二是投资政策不稳定。缅甸投资政策不稳定,透明度差,自我保护意识强。缅政府在反复出台限制出口木材、矿产品的政策,临沧市边境贸易量难以扩大。三是没有稳定的大宗出口商品。目前,临沧市出口基地建设滞后,没有形成稳固的出口产品,一旦境外出口受阻,贸易随即锐减。

  第二节 面临的形势分析

  临沧市“十三五”期间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总体上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同时有些挑战也可以转化为发展的机遇。

  从挑战来看,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实体经济回升面临较多困难,国际市场需求不足,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经贸摩擦和非传统经贸摩擦逐渐增多,世界经济结构失衡,国际社会通胀预期增强等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十三五”期间全球经济发展仍然不容乐观。各国为了抢占后危机时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加紧对国际市场争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球市场和投资竞争更加激烈。二是要素成本集中上升,企业压力持续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面临资源环境压力急剧上升。受能源资源稀缺性等因素影响,国际能源资源价格长期看涨,再加上国内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将进一步推高能源、原材料价格。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增加,人民币不断升值,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将持续上升。三是消费市场受经济下行压力、收入增长放缓和耐用品消费不景气等多重因素影响,再加上零售消费价格预计仍将延续前期低位徘徊的态势,很难出现大幅上升的经济环境背景。消费市场的驱动力将由“衣食住行”全面转向“科教文卫”,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将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消费结构的变化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消费市场发展的重点。在这种大背景下,预计消费需求难有明显好转,消费增速的提升将面临较大压力。 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抑制消费需求增长。

  从机遇看,一是中国发展战略的调整给临沧对外开放带来了重要机遇。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沿边开放”、“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战略的实施,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成为中国自1992年以来第一个正式申报获批的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利好政策,使临沧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二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的剧变带来了发展的外部机遇。欧洲、美国开始解除对缅甸经济制裁,我们和南亚、中东、欧洲、非洲之间的大量进出口贸易可以过境缅甸,不用绕道马六甲海峡,进一步凸显临沧作为陆地上进入印度洋最近的通道优势。同时,缅甸及南亚、东南亚各国自身开放发展的现实需求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临沧对外开放的发展。三是云南省发展战略给临沧对外开放带来了现实机遇。云南省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在兴边富民、绿色经济、民族文化建设,通道建设、经贸交流平台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走出去、新兴市场开拓,能源安全、战略安全、周边外交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对外开放举措下,临沧市商务事业迎来了发展的现实机遇。

  第三章  总体构想

  第一节 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使临沧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与长江流域、成渝经济区和滇中地区、滇西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以临沧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重要抓手,突出创新和调结构两条主线,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建设,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提升商务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深化商务改革,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闯出一条临沧市商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来。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突出临沧市商务发展的优势和重点,系统规划发展和统筹安排布局。从全局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开发与保护,传承与创新,开发与开放,规模与效益、质量与速度,坚持内外贸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化和协同化发展。

  ——科学谋划,协调发展。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布局。紧抓临沧市商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突出矛盾,理清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强调导向性,集中力量引导发展资源向重点领域集聚,分步骤、分阶段、切实有效的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实施。坚持商务发展与临沧工业、农业、旅游、交通、文化等产业互相配合,发挥产业间的相互带动功能,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地区之间优势互补、区域发展均衡。

  ——抢抓机遇,跨越发展。把握社会经济和商务发展变化趋势,主动认识、适应新常态,抓住国家加快实施沿边开放开发战略的有利机遇,以更好融入“一带一路”为导向加快发展,以服务大局为导向提升实力,坚持扩大商务规模和提升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注重前瞻性,关注发展动态,强调动态调整,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跨越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深化商务领域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商务发展方式,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带动开发,持续深化财税、投资、金融、外汇、流通等领域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支撑临沧市商务工作的各个层面,坚持以创新作为推动临沧市“十三五”商务发展的根本动力,增强竞争力,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积极推进临沧市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坚持睦邻、安邻、富邻,充分考虑周边国家合理利益诉求,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水平,以共同利益为合作基础,加强政府、企业、区域经济间的合作,更好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共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 广泛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 发展战略

  ——以开放为宗旨,加快现代商务体系建设。开放是商务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促进商务发展的出发点。要做到敞开市场、敞开竞争、敞开服务,构建和完善以“开放型经济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两大体系为核心的临沧市现代商务体系。

  ——以项目为载体,扩大商务发展的规模。项目是商务发展的载体,要努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投资,发展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国内商贸的大型企业,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发展,促进临沧市商务规模和总量的高品质扩张。

  ——以创新为动力,提高商务发展的层次。要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商务创新,要坚持“创新支持、国际导向,现代商贸业和新兴服务业并举”的商务发展定位,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作为方向,通过创新支持,提升临沧市商务发展层次。

  ——以服务为手段,提供商务发展的保证。继续完善促进临沧市商务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完善服务政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严格工作制度,做到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促效率,真正为临沧市商务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第四节 发展定位

  ——辐射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十三五”期间,临沧市将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的商业功能和整体形象。加快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流通现代化进程,引导大型批发市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变、独立超市向连锁经营发展,推动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继续加强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加快以临翔区、云县和耿马自治县孟定镇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增强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力和辐射力,努力将临沧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中国东西陆路大通道的重要物流支撑点。依托临翔区、云县和耿马自治县孟定镇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构建以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大型物流企业为主体,交易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高效率、低成本、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规模化运营的现代物流体系。把临沧打造成为云南东西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物流支撑点和“肩挑两洋”的核心节点。

  ——大湄公河次区域新兴口岸城市。“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孟定清水河口岸改扩建等一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通关效率,推动缅方同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孟定清水河口岸扩大对持有效护照及签证的双方公民及第三国公民和货物开放;争取将南伞、永和两个二类口岸升格为一类口岸。同时扩大对持有效护照及签证的双方公民开放,对持有效护照及签证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的第三国人员开放。探索南伞口岸和孟定清水河口岸按“一口岸多通道”模式建设,开通中缅边界125号界桩、孟定清水河口岸陆路货运通道,全面形成较为完善的口岸运转体系,带动临沧外向型经济和社会发展。

  ——沿边开放经济转型升级先导区。以国家沿边开发开放平台为支撑,以引进外资为动力,大力推动沿边产业向清洁、环保、生态和可持续转型,结合临沧“1+8”城市空间格局和边合区发展布局,建设商贸物流、加工贸易、总部经济、跨境金融等产业转型示范基地,打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高原特色农副产品、矿产品深加工、加工贸易等产业升级示范集群。

  ——边境民族和谐示范区。进一步完善边民互市贸易管理,提升边境贸易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农产品的外销,提高群众的收入,实现民族团结边疆繁荣。同时,依托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良好的民间交流基础,争取建设南伞中缅民间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积极吸引外资投入边合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双边少数民族交流、合作、共建,互通有无,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打造边境民族和谐示范区。

  

  第五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临沧市市场流通规模持续扩大,流通效率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秩序不断优化,流通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快,外贸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利用外资跨上新台阶;“走出去”在资源开发、度假旅游、承包工程、工业园区和加工贸易区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市企业国际化战略意识基本形成,“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口岸功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二)具体目标。

  ——国内贸易。全面提升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大力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测体系、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275.2亿元以上。其中:药品批发零售总额达到 16 亿元以上,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

  ——对外贸易。在促进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和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全面提升外贸综合效益。抓住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快转移的重要机遇,提高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十三五”期间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2亿元以上。

  ——对外经济合作。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以对缅开放带动全方位开放,深化友城合作,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合作,进一步拓展对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的空间。不断完善外经管理体系,“走出去”战略和区域经贸合作取得实效,对外经济合作管理体系更趋完善,替代种植全面推进,对外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三五”末,力争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营业额年均增长15%。对外工程承包(含劳务合作)合同额年均增长5%,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10%;境外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境外投资企业增加到15个以上,投资项目数增加到20个以上;建成1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培育1-2个年销售收入超1亿美元的本土跨国公司。

  ——利用外资。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利用外资在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比重,外商投资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十三五”期间力争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

  ——口岸发展。加强口岸建设,推进清水河口岸持护照通行,推动区域性一体化通关,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力争“十三五”期间,口岸四项指标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238万吨,出入境人员582万人次以上,出入境车辆达164万辆次,进出口货值达到7.2亿美元,实现从口岸弱市到口岸大市质的转变。

  第四章 建立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一节 总体要求

  一、 总体构想

  (一)发展思路。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专业市场和区域性市场发展,培育壮大流通企业,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打造商贸流通业态新格局,积极推广《“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发挥临沧区位和资源优势,带动边境一线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对缅甸交流平台,打造对南亚、东南亚物流节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发展目标。到2020 年,重点发展以临翔区、云县和耿马自治县孟定镇为重点,其余县为物流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努力降低流通成本,加快流通速度,增加流通容量。每年改造或新建10个以上农村集贸市场和1个大型批发市场。培育一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壮大商贸流通主体,增强竞争实力,着力完善市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消费环境;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科技水平大幅提高,电子商务广泛应用;市场经济秩序不断优化,商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形成现代流通业为主体,中介、社区服务业互补,功能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

  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左右,2020年力争达275.2亿元。每年争取增加上限企业15户,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30%左右。

  流通效率不断提高。批发零售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明显加快,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明显降低。

  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科技水平大幅提高,电子商务广泛应用,限上流通企业连锁化率达到15% 左右,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50% 左右,流通产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流通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市场和法制环境更加优化,市场运行、市场监管更加规范有序,居民消费更加便捷安全,全市流通业市场功能、服务水平、公平交易环境明显改善。

  二、 发展布局

  立足滇西南,发挥资源优势,边境优势,面向东盟,构建满足内需和积极拓展外贸市场的现代市场体系,打造滇西南国内贸易中心城市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商贸流通重要节点。形成1圈1区1带的符合临沧实际的市现代市场体系。

  商贸流通核心圈:以昆明—临沧—清水河—腊戌—皎漂国际大通道为轴线,大理—云县—凤庆—保山经济走廊为支撑,以玉临高速、云保公路、大临铁路为依托,构建滇中、滇西南、滇西北区域性商贸流通网络,辐射南亚东南亚商贸流通重要节点。核心圈的主要功能布局为结合域内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消费趋势,市场体系建设以发展消费品市场为主,并将临翔区建成滇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同时以云县、凤庆的优势资源为依托,扩大商品流通和对外贸易,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各类专业市场。

  商贸特色经济区:由永德和双江两县构成。主要功能布局为充分发挥域内丰富的资源优势,建设面向周边地区的生产资料市场和农副土特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商贸沿边经济带:由耿马、镇康和沧源边三县构成,形成中缅通道经济带。主要功能布局为以新一轮兴边富民和沿边开发开放为发展契机,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中缅通道经济带。整合三县的生态资源、林业资源、旅游资源,重点发展边境旅游市场、建设口岸集市。

  三、 主要任务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重点培育和扶持5户大型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发展,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成为主业突出、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营业额超过5000万元的大型流通企业。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参加零售企业分等定级工作,加快创立自主品牌,开展“名品进名店”活动。鼓励流通企业采取连锁经营、商业特许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购和及时快速配货的经营优势。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增加农村商业网点,拓展网点功能。

  (二)鼓励流通企业拓展市场。大力支持流通企业通过发展直销连锁、加盟连锁、兼并联合等形式拓展国内市场。立足缅甸,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以及欧美市场,扩展市场空间和营销网络。支持国内外分销企业在临沧市设立商品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贸易和物流体系,促进临沧市产品更多地进入全球营销网络。

  (三)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商贸流通行业统计。加强商贸流通业统计工作。完善城乡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流通企业、重要生产资料、生活必需品市场的商品流通情况监测。扩大城乡市场监测体系覆盖面,优化样本企业结构,推进信息采集智能化发展。健全市场运行分析工作机制,针对市场运行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对市场走势作出判断,及时预测预警。

  (四)培育发展中介组织。采取政府支持、政会分开、行业引导、企业互助和自我管理等多种形式,完善行业管理体制。争取用3年至5年时间,基本形成符合临沧经济发展要求,适应临沧产业发展,分布合理、覆盖广泛,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行业协会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为中小流通企业搭建连锁加盟、产权交易、技术引进、业态创新、信贷融资、市场营销、信息共享、法律咨询等服务平台。

  (五)进一步完善流通领域法规和标准体系。重视和加强流通领域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优化流通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流通业准入制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流通业标准化建设,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名特优产品、餐饮、家政服务、批发、零售、旅游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流通行业服务标准。推进物流领域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设施和信息交换等技术,遵守国际通用条码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流通标准运用。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先行推广国家各类流通业服务标准。鼓励引导临沧市有条件的流通企业积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提高流通业标准化水平。

  (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大力加强各类商品市场的流通监管,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和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误导市场、加剧恐慌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对扰乱市场秩序和影响公平竞争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促进安全放心消费。进一步规范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关系,保障双方合理利益。依托“12312”商务举报投诉平台,继续加强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市、县(区)2级信息的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和工作手段,加强市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设立商务执法机构。

  加强流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生命安全等商品的流通准入管理,形成覆盖准入、监管、退出的全程管理机制。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把诚信作为衡量流通企业信用等级的重要指标,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推动部门和机构信息共享,建立体系完整、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流通行业信用体系管理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流通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质量兴市战略,建立商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切实做好耐用消费品质量保障工作。推进物流领域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设施和信息交换等技术,遵守国际通用条码标准体系。开展“放心菜”工程建设,建立蔬菜从批发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系统,保证蔬菜质量安全。加强药品流通管理,合理布局流通网点,对药品零售网点实行统一配送,建设便捷、安全、可追溯的药品流通体系。

  (七)营造法治环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内贸流通领域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内贸促进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高内贸流通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妥善承接商务厅下放的内贸流通领域行政审批、备案事项,最大限度方便基层和企业。加强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商务举报投诉体系建设,畅通流通领域举报投诉服务渠道,充实基层商务执法力量,提高商务综合执法水平,切实加强典当拍卖、特许经营等内贸流通领域监管水平,配合做好商务领域食品安全工作,促进社会消费安全健康发展。依法建立成品油、典当、拍卖、二手车市场的准入、监管、退出管理机制,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形成商贸流通企业“黑名单”和“红名单”制度,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

  第二节 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一、发展目标

  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左右,2020年力争达275.2亿元。每年争取升限企业15户;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培育挖掘新型业态,推动旅游、汽车、文化消费,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带动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以方式的转变促进消费的升级,带动消费的增长。利用好节会品牌,以边交会、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会展,支持举办具有临沧特色的凤庆县茶文化艺术节、云县啤酒狂欢节、永德县芒果节、沧源县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孟定泼水节等为抓手,促进消费。大力挖掘和发展限额以上企业,改进专业市场、综合市场收款、核算和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个体工商户转法人工作。

  (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做好乡镇农贸市场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市场流通环境,健全农村商贸流通网络,给农村消费者提供及时周到的优质服务,拉动农村居民消费。

  第三节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一、发展目标

  以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主题,以市场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完善包括工业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特殊商品市场在内的各类商品市场,促进城市和农村市场趋向协调发展,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互融合。在全市范围内,每年重点改造或新建10个以上农村集贸市场,重点培育1个省级大型批发市场,1户大型商贸流通企业,1—2户现代农产品流通企业。力争到2020年,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培育重点市场。推进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提高设施档次,加快配套服务升级。“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1个省级大型批发市场,加快推进临翔区汽车专业市场、凤庆县核桃专业市场、云县茶叶批发市场、永德芒果专业市场、双江蔬菜专业市场建设。改造和提升一批乡镇综合集贸市场、特色农产品市场。

  (二)建立健全城乡商品市场和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对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做好制定和完善食用农产品市场发展与布局规划和农村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抓好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与市场信息化建设,完善和拓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新建10家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

  (三)构建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力争每年有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列入国家扶持项目。推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一批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四)抓好乡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彻底改变乡镇“以路为市”的现状,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体系,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村市场功能,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结算、检测检验、安全监督等设施建设,配合国家、省,建立农产品交易数据交换平台。

  (五)积极实施“农超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农产品价格。加强产销衔接,引导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基地对接合作,重点发展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物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自有品牌,完善质量监督体系。鼓励在100户以上的住宅小区建设农超店,并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建立长期产销联盟,积极探索“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的对接模式,建立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的直达快速通道,降低物流运输费用,方便鲜活农产品跨地区流通,形成畅通、便捷、低成本的城乡农产品物流网络。

  

  第四节 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发展目标

  以建设现代城乡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加速商贸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商贸服务产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充分发挥商贸服务的先导作用,推进传统商贸服务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到2020年,实现销售(营业)收入515.8亿元,年均递增15%;实现增加值54.5亿元,年均递增11.6%。以临翔区为重点,在各大型居民社区建设集餐饮、超市、肉菜店、洗染、养老、家政服务为一体商业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10个。打造2-3个临菜餐饮特色品牌、老字号,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发展连锁经营,并适时开拓缅甸市场。通过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及统一配送等新型方式培育本土2-3家大型流通企业。

  二、主要任务

  加快发展住宿餐饮业。规范临沧市住宿餐饮服务经营活动,引导和促进餐饮业健康有序发展,统筹全市餐饮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结构,提高商务就餐、居民就餐和外来旅游人员就餐的便利程度,利用好临沧的旅游资源,将旅客的消费留在临沧。持续开展“舌尖上的云南”行动计划,加大临沧名特小吃及民族饮食文化节宣传力度,开展餐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发展健康养老消费。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民间资本举办或运营城镇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农村养老服务综合设施、网点,推进医养融合发展。重点支持有实力且运作规范的家政服务企业实行规模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增加和扩大社区养老服务网点,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针对养老服务需求,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参与集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临沧市区位、气候、环境、民族文化、旅游等优势,开发打造一批康体休闲养老公寓,探索景区养老、生态养老、田园养老等集聚式养老发展模式。依托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家政服务企业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提供养老信息咨询服务。

  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积极推进家政服务网络建设,鼓励依托大中型服务企业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整合资源,提供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重点以清洁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婴幼儿看护、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养老服务、病人看护、护理孕妇和产妇、家务管理、保姆等服务项目为载体,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市场,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积极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扩大家庭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扩大内需,促进劳动就业。

  优化家庭生活需求供给。增加居民生活服务设施投入,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业态配置。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发展社区便民服务集中提供模式。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方式设立餐饮、超市、肉菜店、养老、洗染等大宗化社区服务网点。引导服务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优势互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服务能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设公益性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和家政、养老等多种服务人员培训制度,培育一批居民生活服务品牌企业,扩大服务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

  提升生活服务信息化水平。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服务设施、服务流程,实现服务方式、商业模式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鼓励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活服务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加强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协同、整合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构建“智慧商圈”消费环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在人口聚集度较高的城市启动“智慧商圈”试点,主要以社区便民服务和集中消费对接为主的智慧社区、智慧商场等内容为突破口,通过构建社区公共Wifi环境,将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的基本行业整理上线。以市场化机制引入具有投资能力的大型企业进行模式设计和基础平台构建,分行业进行整合上线。提升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大中型商场的集中消费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城市集约化服务水平,优化家庭生活需求供给,提高居民生活服务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发展水平,逐步建立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服务供给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商圈”。

  积极培育服务业老字号品牌。保护和传承临沧市的“中华老字号”、“云南老字号”,依托展会等平台进行品牌推广,启动“云南老字号”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展会和节庆促消费活动,促进品质消费。

  

  第五节 促进商贸流通发展

  一、发展目标

  现代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重点发展以临翔区、云县县城为中心,其余六县县城和孟定镇为重点的商贸物流中心。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2.5亿元,年均递增15%;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年均递增11.6%。

  商贸流通业(包括批、零、住、餐,边民互市等)。重点实施临翔区博尚物流园区、云县物流园区、孟定现代物流园区、凤庆中国红茶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到2020年,实现销售(营业)收入515.8亿元,年均递增15%;实现增加值54.5亿元,年均递增11.6%。

  二、主要任务

  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模式,到2020年,使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成为临沧市流通领域的一种重要商业组织形式。二是着力推进新型物流平台建设,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方式,整合改造现有商业、运输、货代、物资、仓储等行业的物流资源,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三是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力争在5年内,建设多个行业门户网站。四是积极推动网上交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设立网上商城,扩大网上消费。

  培育壮大流通企业。鼓励临沧市流通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流通企业集团,引进一批大型连锁、物流、商业零售企业来临投资。积极推进中小流通企业体制创新,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扩大中小流通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大力支持流通企业通过发展直销连锁、加盟连锁、兼并联合等形式拓展国内市场。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立足缅甸,积极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以及欧美市场,扩展市场空间和营销网络。

  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着力解决好城市商业网点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加快推进乡镇集贸市场改造,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抓好县城及乡镇农副产品专业市场规划建设。继续巩固和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提高连锁经营覆盖率和商品配送率。积极争取一批省级重点商品储备项目,建立、完善各县(区)应对突发事件物资供应应急预案;完善和健全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等市场监测制度,确保市场运行稳定有序。

  

  第六节 促进药品流通发展

  一、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持续提升。到2020年,全市药品批发零售总额达到16亿元以上,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提升药品流通行业经济贡献率。

  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力争到2020年,全市药品零售企业达到700家,药品批发企业达到12家,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能够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3%,占社会零售品总额的10%。

  农村流通网络更加健全。到2020年,乡、镇级药店密度(常住人口/药店总量)达到4000人/店;全市农村药品配送到县、乡(镇)和行政村的县(区)达到100%,农村药品连锁企业“进县到乡(镇)的县(区)达到100%。

  人才队伍逐渐壮大。2020年,临沧市药品流通行业从业人员突破2000人,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达到20人左右,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从业人员达到200人以上,具有执业药师职称的人数达到200人左右,注册在流通行业的执业药师人数力争突破100人。

  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到2020年,连锁药店数量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有所提高,连锁销售额占零售总额比重达到50%以上。

  二、主要任务

  整合行业资源。积极推进药品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合并、托管、参股和控股等多种方式兼并重组。提高药品流通行业市场化进程,以市场化手段引导小型药品流通企业并入大型医药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降低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药品流转成本,整合现有药品流通企业资源。以大型医药企业为整合行业资源的平台,出台补助政策,将小型医药企业并入到大型企业中,利用大型企业的优质资源来提高生产效率,借助小型企业的流通途径完善行业的流通通道,依托大型医药企业平台实现“生产—运输—销售”的一体化配送销售体系。

  创新药品零售体系。按照创新机制、夯实基础、超前部署、重点跨越的原则,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创新流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药品流通行业服务体系的自主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多元化的药品流通行业发展。为社区居民创建健康档案,加快行业现代化建设步伐;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和健康服务等多元化经营,深入社区满足群众自我药疗等多方面需求,打造一体化的药品流通行业升级版,积极构建“大健康”的新格局。

  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紧紧抓住云南省列为国家第二批中药材市场追溯体系试点省份的机遇,发挥临沧市生物药业发展迅猛的优势,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制定中药材规范标签标示,实现中药材的“身份证”式管理。以具有优势的滇龙胆、诃子、红花、石斛和草果等特色药材为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的切入点,在优势产品上实现追溯体系建设的先试先行,探索中药材追溯新模式,创新中药材追溯体系。大力发展中药材认证机构、协会,将中药材原产地追溯具体到各县(区),发掘不同县(区)的相同中药材之间的品质差别,对品质较好的中药材产品进行原产地认证,成为出口的特色名片。

  以项目带动行业发展。以园区的方式促进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进行以下的项目建设规划:重点建设永德中药材生产基地,在中药材追溯体系加快建设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永德中药材生产规模大的优势,打造中药材生产基地。在中药材追溯体系的帮助下,以追溯体系、产地认证打造特色中药材品牌;以特色中药材品牌助推中药材追溯体系的建设及不断完善。融入“辐射中心”战略布局,在清水河、南伞、永和三个口岸建设药品流通集转中心,主要面向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药物出口,推动临沧特色中药材走出国门,加快药品流通企业“走出去”步伐;借助口岸优势,引入部分疗效明显的进口药品,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融合。加快建设以临翔区为中心的滇西南次级药品批发中心,辐射保山、大理两个州市,吸取周边地区优势资源,形成规范化的药品批发管理体系。利用好临沧—保山—缅甸国际合作区域,以药品批发中心为轴,提高药品批发的集中度,优化流通效率。

  第七节 科学布局商业网点

  一、发展目标

  立足于满足对内对外需求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发展目标,根据中心区域、重点发展县(区)、大型社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不同的特点和条件,坚持以高品质、高要求完成商业网点的规划、配套、建设,从城市发展实际出发,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为前提,构建多层级商业网点布局体系。

  商业网点数量。在临沧市全境规划布局1个大型市级商业中心,2条商业步行街,7个县域商业网点,3个特色边民互市区、旅游购物商业步行街,在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1个商业中心。以商业网点的构建,带动配送行业、服务行业等相关行业的就业,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有较大提升,拉动内需增长。

  二、规划布局

  (一)总体规划体系。根据城市发展历史、商业建筑总量、服务覆盖范围、商业综合功能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各个特定区域的区位条件、资源基础、商业影响力与发展潜力和趋势,在全市构建二级商业网点体系:市级商业中心和县区级商业中心。考虑商业网点发展规律以及城市发展新趋势,规划兼顾特色商业街、县域商业发展、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商业流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引导。

  (二)市级商业中心。在临翔区建设一个市级商业中心,成为城市地标建筑,以商业中心为核心,促进临沧市主城区商业发展,带动周边小型商业超市的发展,辐射全区商业发展。

  (三)县域商业网点建设。在7个县各建设一个县域商业网点,以此为基础打好县域商业发展的基础。

  (四)边合区商业网点构建。在南伞、永和建设一个特色商业购物网点,着力于在孟定打造一个商业中心。以两个特色商业购物网点,一个商业中心为依托,优化内外贸商品结构,带动沿边地区的商业发展,促进口岸经济增长。

  (五)特色商业街打造。在临翔区世纪路、温泉路各打造一条商业步行街,世纪路商业街以商务发展为主,温泉路以餐饮服务发展为主。在孟定、永和、南伞三个口岸建设三条边民互市商业街,以方便边民互市为基本点,带动旅游购物业发展。特色商业街突出商旅文结合,以体现特色商品的专业店、专卖店或特色餐饮服务、文化休闲服务业为主,适度设置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第八节 完善成品油分销体系建设

  一、发展目标

  适应临沧市“十三五”期间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路网的发展格局,兼顾临沧各地市场规模、用地等差异,立足现实,适度均衡加油站数量扩张速度;结合临沧跨越式发展需要,增强加油站建设与区域经济、交通路网的衔接,保证平均单站(点)加油量不低于目前平均水平,并逐年有所提高,不断调整优化加油站布局,到2020年,全市加油站总量控制在367座,其中“十三五”新增规划161座。

  二、规划布局

  中心辐射。以完善临翔区成品油销售体系为核心,在现有35座加油站的基础上,新增19座加油站;配合商业网点建设,发展配套的商业设施。

  县域延伸。在7个县现有139座加油站的基础上,再新建142座加油站,重点解决乡镇地区加油难及县域内交通运输的成品油输送问题,实现县域内人员、货物的无阻流通。其中:凤庆县新建20座,永德县新建14座,云县新建30座,镇康县新建14座,双江县新建24座,耿马县新建25座,沧源县新建15座。

  在加油站设置上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城区每个加油站的辐射半径不小于0.9公里,国道和省道每百公里设置加油站不超过6对,县乡道路10-15公里设置一座。

  借助“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完成,依托临沧—大理,临沧—保山2条公路运输通道,祥云—临沧1条铁路运输通道,在凤庆县、云县各建设1个成品油集运网点。充分利用“中缅油气管”通过保山、大理,而临沧市又西邻保山、北接大理的优势,将优质的成品油、天然气资源引入临沧,解决本地成品油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的生态立市。

  第九节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一、发展目标

  以《“互联网+流通” 行动计划》为契机,全面推动电子商务,到2020年,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商务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突破。

  电子商务规模大幅提升。到2020年末,电子商务服务业收入和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50亿元,年均增长30 %。

  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壮大。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的电商平台1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以上,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

  电子商务应用全面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80%。培育20个以上的有特色、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品牌项目,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5亿元。

  示范效益显著提高。建成1个省级示范园区(基地),力争构建1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达到5家,在滇西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电子商务发展布局。充分发挥临沧融入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交通优势,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及“辐射中心”战略构想,按照既兼顾已有产业基础,又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的原则,以临翔—耿马—镇康—沧源区域为核心,形成临沧中心电子商务城市辐射圈,将临翔区打造为临沧市自己的电子商务“辐射中心”,借助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优质平台资源,充分发挥临沧的交通区位以及作为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优势,建成引领滇西的升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西部区域电子商务城市。以玉临高速干线沿线城市为发展极,构建以能源化工为主的能化和电子商务融合先导区,以蔬菜、果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和电子商务融合先导区。为此,重点打造“一园、一县、一中心”的发展格局。

  一园:在临翔区重点建设临沧电子商务产业园,将电子商务交易的模式引入到商业中心的建设中来。

  一县:即镇康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围绕打造“滇西电子商务第一县”的目标,以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培育一批知名的电商品牌和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力争在2017年成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

  一中心:即在耿马县孟定清水河口岸,依托孟定园区的建设,打造一个边境电子商务交流合作中心,借助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优质平台,实现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构建良好的电子商务交流合作环境,提供国内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公司一个条件优越的电商发展平台,将国际化的理念引入临沧,将优质的电商发展经验输送至国际。

  (二)拓展电子商务应用范围。整合已有的商贸、服务业资源,建立区域性的商贸交易和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构建以社区为节点、覆盖全市的同城物流配送网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电子商务运营商和物流企业在临沧市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功能中心。大力支持本地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经营业务。支持有规模、有品牌的大中企业以供应链为基础,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建立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支持农产品产销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对接,促进农产品网上交易。引导中小企业与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合作,参与网上信息发布、信息搜索和在线交易。以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电子商务在休闲旅游、养老养生、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同时重点提升一批临沧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古镇和村落网络营销能力,开展民宿、餐饮网上预订等业务,提升服务水平和便利程度,以电子商务引领城乡经济转型升级。

  (三)建设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加快基础通信设施、光纤宽带和移动通信网、广电有线网络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发挥三大运营商的作用,推动运营商参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大型电商和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投资建设标准化仓储设施和电子分拨中心,鼓励物流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和装备技术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制订商务信用建设规范,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按照独立、公正客观的原则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开展商务信用评价、认证服务。引导商业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与电子商务企业共建在线支付平台。积极开展安全可靠的在线支付服务,推广电子支票、手机钱包等各类新兴电子支付和结算工具的使用。深入实施“电子商务拓市场工程”,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建立全方位的网络销售体系,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利用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鼓励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以电子商务促进县域招商引资工作。

  (四)提升电子商务服务水平。积极吸引IT、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临沧开拓电子商务软件运营和代营运市场,依托阿里巴巴中国站搭建本地化电子商务平台,提升当地竞争力,从而探索并实现临沧市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电子商务注册登记制度,对新设立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工商登记、互联网经营资格审批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在不断完善农民网络购物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叠加手机充值、票务代购、水电气费缴纳、农产品网络销售、小额取现、信用贷款、家电维修、车务代办、医疗等功能,提供无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为农村提供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的“五不出村”的服务体系。

  (五)以电子商务促进扶贫工作。大力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利用商务部门实施的“电子商务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资金及农业、工信等部门的项目和企业投资等为支撑,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加快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推进现代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引导农业市场主体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打造新型农村电商寄递网络,逐步形成以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以返乡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为重点,切实发挥他们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整合农产品资源优势,实现线上线下交易,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推进农特产品销售和农资配送信息化服务,扩宽购销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精准扶贫。

  第十节 提升应急保供调配能力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按照配备合理、储备充足、管理有序、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要求,建立临沧市、县两级储备机制,每个县设立应急商品数据点。建立市、县两级应急储备物资数据库,各大流通企业建立应急储备供应点及流集散中心,确保应急商品“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市场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调控管理体系,健全临沧市应急商品数据库,增加应急企业数量,扩大应急商品品种。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应急保供企业队伍建设,充分依托大型流通企业,建立市场保供应急物质调运基地,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规模大、覆盖面广且具有公益性质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等,发挥流通基础设施在满足消费需求、保障市场稳定、提高应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市场保供联动机制,积极支持基层商务部门和流通企业开展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事件情况下的市场应急物资调运。

  (二)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预案,明确管理目录,突出调控重点。增加应急商品集散地和应急投放网点,进一步完善应急投放网络。加强市场预测预警,及时掌握供求形势,强化市场信息引导。完善应急商品重点企业联席会议制度,随时掌握应急商品库存量、企业调运能力等情况。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市场异常波动的应急预案,确保临沧市“粮、油、肉”等群众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稳定。

  (三)建立市场应急调控手段,提高市场保障供应能力。加强重要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储备,重点做好粮食、食用油、肉类、成品油等储备,为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发挥大型流通企业的骨干作用,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参与应急储备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及时兑现储备补贴,做到储得足、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加快建立市、县(区)2级商务应急保障机制,加强上下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应急商品数据库,及时准确掌握各种应急商品信息。

  (四)加强储备管理,提高储备管理水平。完善多级储备制度,建立小包装粮油、瓶装饮用水、方便食品、清洁用品、应急照明用品商业储备制度,实现储备商品从准入到出库的全程监管,保障储备商品质量安全。支持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打造布局合理的储备网络。

  第五章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节 总体要求

  一、总体构想

  (一)发展思路。全面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重大战略实施,强化开放意识,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加快构筑开放大格局、开辟国际大通道、搭建合作大平台、提升多元大贸易、培育优势大产业、吸引内外大投资、发展跨境大旅游,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以临沧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先导,抓实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推动建设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争取申请创建云南沿边自由贸易园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支点。

  (二)工作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临沧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效应充分体现,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区域经济合作取得重大成效。全面建成与国际大通道高效连接的基础设施网络,在道路、能源管线、电信、口岸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上取得突破,提高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程度。加速建成各类开放平台和载体,市场主体内外生产经营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与国内外经济、技术、信息和人员等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开放型经济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投资、促进就业、服务民生等方面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基本建成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发展环境,基本形成充满活力、内外并举、协调互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二、发展布局

  强力推进对缅开放合作,在辐射中心重要门户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根据《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按照“对外窗口、集散枢纽、辐射周边、衔接内外”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一轴两城三带”发展空间格局。

  (一)“一轴”:以昆孟国际大通道临翔至清水河段为主轴,发挥交通动线聚集要素、促进商品和服务扩散的功能,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和集镇建设,把通道优势转化为功能优势、开放优势和经济贸易优势,打造沿线路域经济网,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两城”:中心城区和孟定新城。发挥临翔主城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坚持生态立城、产城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和城市综合化发展,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建成滇西南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孟定连接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和走向印度洋的重要战略节点的区位优势,用国际视野规划建设孟定新城,逐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门户和西南边疆极具特色的新兴口岸城市。

  (三)“三带”:打造沿边开放经济带、澜沧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南汀河生物产业经济带。立足沿边区位优势,以临沧边合区和三个国家级口岸为依托,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合作,打造沿边开放经济带;依托澜沧江流域特有的优势,围绕陆水联运航道、百里长湖景区建设和沿岸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绿色发展经济带;发挥南汀河流域低热河谷资源优势,坚持生态治理与保护开发融合,打造生物产业经济带。

  三、主要任务

  把临沧打造成资本流入的洼地、对外开放的高地,以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抓手,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门户。充分利用好国家、省支持临沧边合区的一系列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绿色化”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部署,采取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挂钩服务边合区等措施,突出项目抓手,加快产业项目落地,促进产业聚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源、能源、市场“三头”在外的产业,培育开放型加工企业。同时以边境旅游和创建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跨境旅游。

  专栏  外经外贸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1. 临翔区:临沧市临翔区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建设项目,2016-2020年;跨境电子商务,2016-2020年。

  2. 云县:云县外贸保税区建设项目,2018-2020年;云县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019-2020年;云县有机蔬菜出口基地建设项目,2018-2020年。

  3. 凤庆县:凤庆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项目,2015-2020年。

  4. 永德县:永德县出口茶叶基地建设,2017-2018年;永德县出口饮料原料基地建设和生产线搬迁扩建,2016-2019年。

  5. 镇康县:南伞口岸保税区建设项目,2017-2020年;境外(缅甸果敢)经济贸易区建设项目,2017-2020年;镇康县劳务外派服务中心,2016-2020年;镇康县澳洲坚果加工出口贸易公司建设项目,2019年;镇康县军赛红糖加工出口贸易服务中心,2019年;镇康县军赛保林水果加工出口贸易公司建设项目,2020年;核桃产品精深加工出口贸易中心项目,2020年;魔芋产品精深加工出口贸易中心项目,2020年。

  第二节 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

  一、发展目标

  抓住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沿边开发开放引领全市对外贸易发展,稳定外贸增长,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在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经营主体结构、贸易方式结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把临沧打造成沿边开放的高地和资本流入的洼地。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5%以上,到“十三五”末外贸进出口额达到12亿美元。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动对外贸易扩量提质增效。坚持扩大总量,提高水平,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商品、重点地区、重点市场进出口工作,带动外贸整体协调发展,促进主体、产品、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在巩固传统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支持特色产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对民营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外来企业入临落户工作,促进对外贸易主体多元化。加快培育农产品出口基地。更加重视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突出全市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引进各类资本,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为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基础条件。扶持优势农产品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扩大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进口。依托明显的电力优势,扩大出口,巩固传统缅甸市场,开发周边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做大做强一般贸易,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外贸健康快速发展。

  (二)着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大培育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发挥加工贸易后续发展优势。根据我市产业结构状况,以发展农特产品、生物资源、机械、五金、轻纺等进出口加工,培育加工贸易龙头企业,丰富加工层次,延伸加工链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产业内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成品之间相互紧密配套,发挥行业和地区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效应,建立产业集中、企业聚集的加工贸易企业集群,从而带动本地区、本行业整体加工贸易水平的提高,推动全市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

  (三)着力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以交通、矿业、农林资源开发为主,采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对外投资、国际援助等方式,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争取项下大量带出机电设备、钢材、成品油、汽车、化肥等重要出口商品及进口木材、矿产、橡胶、粮油作物等,努力拉动进出口贸易增长。加强国际商情研究,支持和鼓励市内企业大力拓展南亚、东南亚以及欧美市场。提高企业的营销技术,加强企业对新市场的了解,提高外贸竞争的质量,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境外工业园区和加工贸易园区建设,在腊戌-曼德勒-皎缥沿线建立集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境外经济贸易区。加强与有实力的中央和省内外及国外企业搞好联营,全面推动临沧市对缅投资合作发展,争取在缅甸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临沧投资企业群和生产加工基地。

  (四)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外贸发展支持合力。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部门合作,依托临沧清水河口岸被批准为国家粮食进境指定口岸的有利条件,扩大指定口岸进口商品范围。要针对进口水果、水产品、木薯干、种苗等,包括其他地方特色产品和境外特色商品,提前做好风险分析。加快便捷通关建设。结合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对企业宣传培训,重点对孟定海关加入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后,临沧进出口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积极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及关检合作“三个一”、“三互”等通关便捷模式,不断加快便捷通关建设进程。积极协助推进临沧市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积极协调联系金融部门在孟定、南伞等边境一线增加金融机构。同时,积极与缅方商谈,争取在缅方沿边地区增加金融服务机构。实施允许持有缅甸佤邦身份证的境外居民到境内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等政策措施,组织各金融机构“走出去”向外贸企业推介各自有优势、有特色的涉外金融产品和配套服务,积极搭建“政企合作平台”“银企合作平台”,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沿边开放、扶持企业出口业务提供保障。支持外贸综合服务公司为临沧市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退税、报关、物流等综合服务工作。

  (五)推动边境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优势,促进对外贸易结构改善与规模提升,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加强农产品、资源和能源进口,进一步整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产业延伸,拓展边贸发展的空间。优化沿边地区产业承接,充分发挥沿边三县边境地区比较优势,继续推进产业转移。选准产业转移的主动承接点,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同时,加快承接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步伐,全面推动边境地区有实力的外贸企业将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和利用国际资源衔接起来,整合边境口岸和加工优势,结合周边国家的政策、市场资源,建立面向周边国家的进出口产品深加工贸易基地、产品加工中转基地。提升边贸企业整体能力,加强对边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临沧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具有地理区位和要素禀赋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各县已有的边境贸易的基础上,加强区域间合作,产生聚集和规模效应进而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继续推动边境小额贸易健康发展,加大对边民互市新增商品的调研力度,创造边贸有利条件。拓展边贸企业发展加工、推进升级的能力。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作用,促进边境贸易产业的升级,提升边境贸易的竞争力,扩大对南亚东南亚的经济技术合作。

  (六)着力优化服务环境防范风险。加强外贸运行监测和形势研判,切实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高度重视对缅外贸运行监测分析工作,健全预警监测体系,加强发展趋势研判,强化公共信息服务,及时为上级提供决策参考。积极监控和掌握国际贸易动态,研究应对国外产品技术标准变动和绿色壁垒等情况的办法措施,及时通报信息。支持企业规避经营风险。降低结算风险,在鼓励企业从事一般贸易过程中,落实好市政府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云南分公司签订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针对性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积极解决临沧市在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国外风险及融资难等问题,促进临沧市开展对外贸易、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加强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云南公司合作,支持企业投保进出口信用保险,研究试点小微企业信保模式。探索各种新型出口信用保险工具,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外贸行业龙头企业资金链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外贸企业综合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在退税、报关报检、外汇管理与风险防范、融资、布展参展、外贸项目资金申报等实用外贸知识上加强培训学习,切实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使企业“更专业、更规范、更成熟”的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专栏  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重点工作

  1. 研究制定外贸促进政策。“十三五”期间,重点在发展开放型经济,鼓励临沧市对外贸易发展奖励措施等方面研究制定出切合临沧实际的促进政策。

  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对外贸发展进行有力的支持,力争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扩大资金支持的覆盖面。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建立相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3. 营造外贸发展环境。要加强与财政、发改、工信委、工商、税务、质监、外管、公安、海关、边防武警、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和完善协同工作机制,为外贸工作顺利开展创造好的条件。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衔接,为广大商贸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要加强与工业、农业、交通、科技、旅游、教育等产业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与各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为外贸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

  4. 加快培育农产品出口基地。突出全市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特点,把建设面向东南亚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作为加快推进临沧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为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条件。

  第三节 开拓利用外资新局面

  一、发展目标

  注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能力,有效发挥外资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外商投资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结构渐趋合理,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升,利用外资方式实现突破创新,外商投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保持实际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产业承接转移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以服务于全市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为根本出发点,把招商引资与招商选资、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实现从以引进资金为主向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服务并重转变。充分发挥临沧在承接产业转移及对接境外产业中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以政府推动和政策协调为先导,科学承接东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深加工型产业、生产型服务业等产业转移,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加强与境外产业对接程度,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科学制定利用外资引导目录,全力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有利于产业链形成、节能降耗、溢出效应大、辐射带动强的外资大项目。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向农业、水利、生态、交通、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旅游和矿产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开发聚集,抓住我国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机遇,加快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咨询服务、商务会展、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积极稳妥引导外商投资教育、文化、医疗、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社会领域和民生事业。大力引进先进服务业理念和优秀服务业人才。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扩大农业开放领域,支持和鼓励外资参与农业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水产品加工业。鼓励农业领域大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外资,发展公司+农户模式,扩大规模经营,鼓励境外资金和企业从事农业、渔业开发,设立大型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建立高等级农业实验区和出口产品示范基地。

  (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升引资质量。不断充实、更新、完善项目库,建立全市大容量、高质量、动态化的利用外资项目库,由综合性招商逐步向产业化招商转变。探索以资产换资本、以市场换技术、以项目换资源等招商引资方式,探索运用BT、BOT、PPP、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拍卖、承包租赁等招商引资的新渠道。大力实施“以民引外”和“以外引外”战略,探索“以贸引外”和“以侨引外”路子。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吸引外资,将外资并购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盘活现有资产的重要途径,逐步尝试引进外商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向外商转让股权、产权和境外上市,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外来资本以参股、控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外商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鼓励外资并购和增资扩股,鼓励外商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吸引境内外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在临沧投资设立分公司或接包中心,打造1到2个服务外包专业园区,提高服务外包产业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多领域、多行业服务外包产业,积极促进服务外包由低中端向高端延伸。

  (三)强化引资主体建设,壮大承接载体。深度推进本地企业与外资的合作合资,加强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联系,鼓励有条件的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研究制定鼓励中小企业为跨国公司进行生产配套的措施,推动本地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支持外资企业开展管理和技术培训,鼓励外资企业聘用本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着力引进产业链长、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基地型、龙头型企业。突出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打造外资密集、内外合作的经济增长点,引导各类园区明确产业定位,突出发展特色,实现错位发展。临沧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要率先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各类专业园区要依托资源优势,立足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园区在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方面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使园区成为利用外资和产业转移的孵化地。

  (四)优化外资发展环境,完善合作机制。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政府服务体系,提高投资促进水平,进一步改善行政管理等软环境。改进机关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前期咨询服务、中期代理服务和后期保障服务。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外商投资项目会商制度,实行定期不定期会商,及时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商务、税务、工商、海关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外商投资经营的政策敏锐性。积极探索和衔接落实市县外资审批的联动机制,促进外资审批的便利化。加强利用外资政策宣传,为外商投资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和规范高效的行政环境。形成部门合作整体合力,积极联系工商、税务、财政、外汇管理等部门,协调落实缅商以人民币投资问题。加强跨区域合作,建立政府、商协会、企业之间的互动机制。巩固与其他州市、西南省区及缅甸的合作与发展空间,努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合理分工、跨境基础设施协同共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化与拓展区域合作。

  

  第四节 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

  一、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跨国生产、跨国经营、跨国合作的企业,力争在资源开发、度假旅游、承包工程、工业园区和加工贸易区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企业国际化战略意识基本形成,“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与合作实现阶段性跨越。外派劳务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境外工程承包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加快,对外援助争取一批新项目。到2020年,对外承包工程承包(含劳务合作)合同额年均增长5%,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10%;境外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境外投资企业增加到15个以上,投资项目数增加到20个以上;建立1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二、主要任务

  (一)引导外经企业合纵连横,推动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引导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推动集群式对外投资,增强对外投资企业整体竞争力。推动企业积极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推进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战略性转变,以贸易为先导,市场为依托,推动机械、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食品饮品等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到国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中心,形成产、供、销、物流、服务、品牌打造等配套发展体系。结合企业在境外开展对外投资,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及港台设立营销分中心或分销机构。采取独资或与第三方合资的方式,对国外企业进行收购兼并,通过长期贸易协议与参股开发相结合多种方式,拓展境外市场。鼓励名酒、名茶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促进产品产地多元化。鼓励企业在铁矿、铜矿、氧化锌、氧化铅、黄金、玉石、天然橡胶、木材等短缺资源领域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增强境外资源利用能力,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渠道。

  专栏 推动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重点工作

  1.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抓住目前全球资源市场配置最终格局尚未形成,部分资源国矿业对外开放的机遇,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勘探、开采。

  2.营销网铬建设工程。支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发展跨国连锁经营,完善多元营销体系,有效规避日益增多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增加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

  3.服务业“走出去”促进工程。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从事贸易分销、旅游、教育、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业务,推动服务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和壮大。

  4.建设跨企业跨行业合作交流平台。为同领域、境外业务同国别企业搭建更多的平台,积极推动企业在建筑、铁路、公路和电力行业进行合作并形成联合经营体,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综合竞争力。

  5.搭建好四个平台,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机制。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服务平台、业务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和金融咨询服务平台,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探索境外国际区域合作,深化与缅北经贸合作。按照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先行先试的原则,推动边合区与缅北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构建临沧缅北区域性合作机制,建立临沧与缅北经贸合作平台,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基本形成新的经济区域。充分发挥临沧能源、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与缅北在矿产资源开发、木材加工、农业种植、食品加工、电力供应与输送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举办境外项目对接会、展洽会、研讨会等活动,推动本地企业进一步开展与缅北的经贸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兴办特色工业园区和加工贸易区,支持具有较强海外经营能力的大型企业参与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重点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企业通过商业运作方式,在缅甸果敢地区建立工业园区或加工贸易区。鼓励企业进入境外园区投资建厂或从事配套服务,降低企业投资和生产成本。建立多种交流机制,推动协会、商会等民间交流,鼓励开展经贸洽谈、合作论坛和商务考察。积极参与云南省自由贸易区建设。

  专栏 深化与缅北经贸合作重点工作

  1.培育走出去龙头企业。坚决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到有条件的境外开展合作。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加强对“走出去”企业金融服务,引导和协助企业建立境外风险保障机制。

  2.建设“果敢125国际工业园区”。园区计划建设10平方公里,目前在建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轻工、电子、建材、化工、服装等行业。园区将提供土地租赁、标准厂房租赁、标准厂房出售等多种企业入园方式,并实现支付方式的灵活性;同时提供免费协助办理投资执照,代理报关,协助办理进出口手续、原产地证明,代理运输,介绍建筑公司、建筑监理,提供宿舍及物业管理等一系列全套服务。项目建设年限10年,总投资10亿元,争取国家补助2亿元。

  3. 开拓边境地区承包工程市场。继续发展壮大边境地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队伍。鼓励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实力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企业,积极开拓边境地区对外承包工程市场。鼓励边境地区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主动与有实力的境外外承包商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承包边境地区境外大中型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援外项目,将援外与企业“走出去”、境外资源开发、对外工程承包等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有资质的建筑企业申报承包工程企业,开展国际承包工程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援外经营权。

  4. 加强劳务综合基地建设,建设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立由政府牵头,联合当地外事、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协作领导机制,加强对服务平台的指导、服务、监督和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与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相适应的配套扶持政策,扩大外派劳务规模,改善外派劳务的结构。进一步促进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与劳务基地、职业技术学校、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外派劳务的质量。

  (三)拓展对外经济合作领域,扩大对外经济合作规模。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及对外援助项目,建立劳务派遣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展对外经济合作规模。支持建筑、电力、城建、交通运输等行业企业内外联合、优势互补,探索EPC(设计、采购、施工)、BOT(建造、经营、移交)、BOO(建造、拥有、经营)、BOOT(建造、拥有、经营、移交)等承包建设方式承揽境外工程项目。按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边境地区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与境外承包商组成联合体,鼓励有资质的建设工程开展国际承包工程业务。以设计咨询为龙头,培育和推动设计咨询公司、项目管理公司、监理公司“走出去”,带动承包工程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力争在电力供应与输送、房屋建设、道路建设、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设备安装、饮水工程等方面取得突破,带动更多的设备、技术和劳务出口。推动国内技术标准规范“走出去”。组织外派劳务经营公司、工程公司与基地对接,开展“订单式”培训与输出,在稳妥的前提下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坚持以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外派中高端技能型劳务为主,提升外派劳务层次。加快外派劳务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适应性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家援外项目,将援外与企业“走出去”、境外资源开发、对外工程承包等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农业、建筑、交通、医疗、教育、清洁能源等领域与受援国广泛开展合作。

  (四)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推动替代种植不断深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利用临沧甘蔗种植技术、橡胶种植及开割技术、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和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优势,借助我国境外替代种植等多种形式,在缅北租地兴办农场,开展种植养殖、水产品加工等,建设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基地,开展境外农产品加工贸易,并带动农业机械、农药、化肥、种子等产品的出口。有序开展替代种植,规范发展替代产业,按照服务禁毒、禁种除源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替代种植成果,提升替代种植的产业层次,推进替代种植向替代产业转型发展,逐步形成替代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替代经济发展格局。鼓励替代种植企业积极创建替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大与缅甸政府协调,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替代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双边信息交换,通报有关工作情况,保障中方人员、财产安全,出台相关的人员、物资、车辆出入境的便利化政策,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降低或免除有关收费。加大对替代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替代种植可持续发展。

  利用我国的技术、资金优势和周边国家的土地资源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农业综合开发领域的合作。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和现代食品产业,开发健康、营养、安全的方便食品,延长加工产业链,积极开拓周边市场。建设甘蔗产业带及天然橡胶产业带,发挥绿色高端农产品精深加工,发挥农垦热带作物产业优势,扩大与缅甸在粮食、水果、橡胶、木材、替代农作物种植等方面的农业开发合作。

  (五)开展社会事业对外合作,惠及双边民众。加强服务业合作交流,推动旅游、餐饮、酒店、客货运输、仓储物流、工程设计与咨询、创意设计和广告业等服务行业到缅甸开展合作,推动在缅方相关机构设立临沧办事处、分支机构等,拓展国际业务。结合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开辟境外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积极推动与缅北地区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联合与南亚国家办学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训,推进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劳务输出,鼓励各类文化艺术团体开拓东盟等重点演展市场。

  (六)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综合服务保障。依托云南省驻境外商务代表处和对外投资合作协会的服务功能,健全完善临沧市“走出去”企业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境外市场信息、项目信息、投资环境、政经资讯、突发状况预警等信息,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避免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出现同质化恶性竞争,引导临沧市企业整合海外资源,以产业链或区域市场为纽带,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加强对外投资后期监管,加大对外投资统计工作力度,配合全省积极探索建立海外企业信息定期报送制度。

  

  第六章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第一节 增强园区平台支撑作用

  一、发展目标

  通过抓基础、强产业、促开放、建平台,到2020年,将临沧边合区建成集商贸物流、综合保税、跨境金融、跨境旅游、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进出口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沿边开放重要经济功能区。临沧边合区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初具雏形,成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极。

  二、主要任务

  (一)积极参与园区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孟定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镇康南伞跨境经济合作区、沧源永和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园区的各项建设发展工作。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鼓励企业参与园区投资建设、入驻园区。加快园区电子商务平台及现代物流网络建设,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

  (二)完善园区综合投资环境。助力园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挥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的作用,进一步落实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带动园区全产业链发展。强化园区综合服务,进一步规范商务工作办事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力营造高效、便捷、优质的园区投资服务环境。建立沿边地区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加强对边境经济合作区内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跟踪服务。

  (三)健全园区产业分工体系。充分发挥边境经济合作区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协调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成为集边境贸易、过境贸易、生产服务、物流采购、进出口加工于一体的综合互补经济功能区。坚持统筹引导、错位发展,推进金融、信息、商贸服务便利化,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特色加工、金融与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矿产品加工、生态文化旅游业外向型加工产业、贸易加工业和会展业。探索边境经济合作区与各县区之间的产业协作方式,完善边境经济合作区外贸发展的优惠政策,在企业申请配额、许可证时给予倾斜。

  专栏  园区产业布局

  围绕全省打造“10个千亿元园区、30个百亿元园区”的目标,立足优势,高标准谋划,努力推动临沧边合区率先跨入“千亿元园区”行列。积极融入全省提出的大生物、大能源、大旅游、大制造、大服务5个亿元大产业建设,按照“一产发展生态化、品牌化,二产发展绿色化、园区化,三产发展特色化、高端化”的三产融合发展思路,结合资源和区位优势,对各个园区产业布局进行规划。

  1. 孟定核心园区主要围绕大通道建设,重点发展开放型商贸物流、特色加工、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力争建设成为临沧乃至全省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物流节点和商品集散地之一;

  2. 南伞园区主要以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市场为目标,重点发展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项目,积极培育装备制造、矿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鞋类、日用化工、小家电、小五金等外向型加工产业集群,加大中缅贸易交流,大力发展贸易会展也;

  3. 永和园区主要围绕把沧源打造成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业和贸易加工业。

  (四)建立园区与口岸联动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与园区发展、功能相适应的通关监管模式,为边合区人员往来、加工物流、互市贸易、跨境旅游、边境管控等提供便利的通关条件及服务。

  (五)强化合作共建机制。充分发挥与昆明经开区对口援建合作机制,进一步推进省属国有企业与边合区的对口援建工作,探索建立边合区与其他州市、省内开放型特殊功能区及东部地区、境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的合作共建机制。鼓励边合区企业参与中外合作产业园、境外经贸园区建设,探索中外园区合作新模式。

  第二节 强力推进口岸通关建设

  一、工作目标

  改进口岸工作,推进大通关建设,全面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优化服务环境,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力争2016年推行“一口岸多通道”管理模式,2017年口岸“单一窗口”建成,2018年基本实现口岸 “一站式”通关。2020年力争全市一类口岸数量达到3个,口岸四项流量指标年均增长15%以上。临沧由口岸大市逐步转变升级为口岸强市,口岸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在全省对外开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专栏  扩大口岸开放提升通关便利化重点工作

  1. 申请全市3个口岸扩大开放。孟定清水河口岸对持有效护照及签证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的第三国人员及货物开放;争取南伞、永和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同时扩大对持有效护照及签证的双方公民开放,对持有效护照及签证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的第三国人员开放;沧源永和——缅甸班歪口岸纳入《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协定》口岸,同时扩大对持有效护照及签证的双方公民开放,对持有效护照及签证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的第三国人员开放。

  2. 争取新开两条陆路货运通道,建设“一口岸多通道”模式。解决孟定清水河口岸和镇康南伞口岸日益增长的出入境人流量和货物流量的需求,加速推进中缅双方沿边经济发展和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南伞口岸和孟定清水河口岸按“一口岸多通道”模式建设,开通中缅边界125号界桩、孟定清水河口岸迁址新建。

  3. 提升口岸带动和加快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加快以孟定清水河、沧源永和、镇康南伞为节点的口岸通道网络建设,形成连接昆明等中心城市对缅甸和东南亚开放合作的便捷通道,建立交通干线为辐射带的城镇体系、产业体系、口岸体系和以口岸为中心的边境合作区,促进资源和各种生产力要素的跨国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临沧边境地区。

  4. 完善口岸物流规划。按照国务院下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通知》精神,强化边合区口岸作为滇西南通往东南亚国家的最近距离陆路通道的作用,促进并完善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实施,将边合区及监管业务现场的布局与国际、省、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建设进程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建设“一核两翼”中的孟定清水河口岸成为包含“客货进出、仓储、边境贸易、商贸金融、保税加工、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口岸物流。

  5. 加强口岸经济区建设。通过口岸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形成内外发展互动机制,通过对外开放和合作,促进边境地区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利用和发展,加快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沿边城镇和口岸建设,将潜在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形成富有特色的沿边经济发展新格局,带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夯实口岸通关建设基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口岸通行条件,确保与周边国家实现口岸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共享共用为目标,整合现有口岸监管设施资源,推动口岸监管设施、查验场地和转运设施集中建设。建立口岸通关便利化设施设备运行维护保障机制,支持检验检疫、边防检查、海关监管等查验设施升级改造,建立公安边防检查站口岸快速查验通关系统。建立和完善边境监控系统,实现边检执勤现场、口岸限定区域和重点边境通道全覆盖,打造“智慧边境线”。

  扩大口岸开放,完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口岸支点布局,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陆路口岸集群。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力争孟定清水河口岸扩大开放为对持有效护照及签证的第三国公民和货物出入境的口岸;争取南伞、永和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级口岸;积极开展“一口岸多通道试点”。建设进出口货物指定口岸。

  专栏  口岸通关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1. 孟定清水河口岸:孟定清水河口岸迁址新建项目国门联检楼工程,2016-2017年;孟定清水河片区迁址新建项目查验区及货场工程,2016-2020年;孟定清水河口岸火车站建设项目,2016-2020年;孟定清水河片区汽车货运站建设项目,2017-2018年;孟定清水河片区汽车客运站建设项目,2016-2020年;清水河口岸110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2016-2017年;孟定清水河口岸保税区建设项目,2016-2018年;孟定清水河片区中缅自由贸易试验区,2016-2020年;孟定清水河口岸边民互市交易场所建设项目,2016-2018年;孟定清水河片区3号路建设项目,2016-2020年;孟定清水河片区4号路建设项目,2016-2020年;孟定清水河片区5号路建设项目2016-2020年;孟定清水河片区8号路建设项目,2016-2020年;孟定清水河片区10号路建设项目,2016-2020年;孟定清水河片区11号路建设项目,2016-2020年;孟定清水河片区12号路建设项目,2016-2020年;孟定清水河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2016-2017年;孟定清水河口岸片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2016-2017年;孟定清水河片区河道治理建设项目,2016-2018年;孟定清水河口岸中缅经贸城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部分),2016-2020年;清水河河道景观项目,2016-2020年;南帕河河道景观项目,2016-2020年;中缅大道南帕河箱涵建设项目,2016-2020年;中缅大道清水河桥梁建设项目,2016-2018年;孟定清水河口岸中缅经贸城(一期)建设项目,2016-2020年;清水河口岸经济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2016-2020年;孟定清水河口岸公路港建设项目,2018-2020年;孟定清水河片区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建设项目,2017-2020年。

  2. 镇康南伞口岸。南伞口岸125货运通道联检楼建设项目,至2016年;电子口岸建设项目,至2016年;南伞口岸125货运通道联检部门综合用房建设项目,至2016年;南伞口岸限定区阻拦设施建设项目,至2016年;南伞边境检查站口岸综合用房改造建设项目,2016—2017年;南伞口岸125货运通道查验货场建设项目,2017-2018年;南伞口岸麦地河通道联检设施建设项目,2016-2020年;南伞口岸110通道联检设施建设项目,2016—2019年;南伞口岸勐堆麦地河通道联检设施建设项目,2016-2020年;

  3. 沧源永和口岸。永和口岸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6-2017年;永和园区核心区道路建设项目,2016-2017年;永和园区110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2016-2017年;永和园区进出口加工园建设项目,2016-2017年;永和园区污水网建设,2016-2017年;永和园区供水工程及管网建设,2016-2019年;永和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2016-2020年。

  (二)拓展口岸通关建设的平台。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强化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推动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各作业系统的横向互联,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人员等申报信息、物流监控信息、查验信息、放行信息、企业资信信息等全面共享和业务协同。引导企业使用网上报关、报检、结汇、税费缴纳等通关服务,全面实现无纸化通关,建设“网上国检”,推广电子口岸移动执法。将临沧电子口岸融入全省“互联网+”、“智慧云南”建设,努力构建符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需求的高效、安全、便捷的大通关服务平台。

  全面推进“三个一”和“三互”。全面实施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三个一),加快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互),加强与周边国家口岸执法机构的机制化合作,推进跨境共同监管设施的建设与共享,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和协调。进一步优化监管执法流程,逐步由“串联执法”转为“并联执法”,把现场执法减到最低限度,形成既符合临沧口岸实际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执法监管环境。

  (三)优化口岸通关建设的环境。加强大通关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国家、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部署,落实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信用通关建设,根据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原则,按照企业信用综合评定等级对进出口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高信用的进出口企业给予免检或特殊通关服务。

  清理和规范口岸收费。清理整顿报关、报检、货代、口岸服务等环节收费,坚决取缔进出口环节违规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取缔依托行政机关、依靠行政权力提供强制服务、不具备资质、只收费不服务的“红顶中介”,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依法合规设立的进出口环节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和公示制度。未列入收费清单并在口岸公示的收费项目一律按乱收费查处。协调缅甸共同建立双边口岸收费公示制度,在口岸公布进出境环节各类收费的项目、标准和依据,未经公示的收费项目企业可拒绝和投诉。

  健全口岸应急安全保障。严格执行《云南省口岸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任务分工,强化任务职责,细化安全防控措施,加强信息收集和风险分析研判,定期发布口岸安全运行报告,建立和完善口岸常态化安全工作机制,实行分级响应、快速处置。强化口岸管理各部门间的监管执法互助机制,推动在防控暴恐、应对突发事件、打击走私、打击骗退税、查处逃避检验检疫、反偷渡和制止不安全产品及假冒伪劣商品进出境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口岸整体安防管控水平,确保口岸运行安全、高效、畅通。

  推动口岸经济发展。依托口岸优势,规划建设口岸—工厂、口岸—市场、口岸—城镇相结合的口岸经济综合体,加快推进口岸经济区向腹地、中心城市拓展和延伸。对商贸物流、加工、文化旅游等项目建设用地加快审批,打造集综合加工、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生态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口岸经济增长极。

  (四)深化口岸通关建设改革。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梳理通关促进及贸易促进方面的重点工作,为外贸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创新口岸监管模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属地管理、前置服务、后续核查等方式将口岸通关现场非必要的执法作业前推后移。在重点口岸建立集人员、货物及交通工具申报、查验、放行为一体的“一站式”通关模式,探索建立与缅甸的双边“一站式”通关。继续推进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申报,属地放行”、“产地检验,口岸出单”、“口岸转检,属地报检”、直通放行等。加强企业分类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施“集报通关”和“信用通关”。积极推进人员和车辆自助通关。探索建立与边境经济合作区相适应的通关监管模式。

  第三节 提升会展平台对商务发展的带动作用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以边交会为主的综合型会展经济发展成果明显,成交额逐年递增,会展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展会承办层次不断提高,成为沿边地区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展会;以凤庆红茶节、云县啤酒节及亚洲微电影节为主的专业型展会在行业内影响力逐步提高,承办模式创新发展,成为推动临沧市会展经济快速发长的带动点;形成一批具有临沧特色的展会品牌,会展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会展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会展经济发展环境

  由商务局牵头,成立专门会展办事机构,具体负责会展的规划、协调和指导等工作。加快交通基础建设和城市改造建设的力度,继续加强通信、餐饮、宾馆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同省内外各级政府、企事业及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和配合服务工作,积极争取在临沧举办高层次、大规模、有影响力的展会。引导和鼓励有志于会展业发展的各类经济实体组建专业会展公司,尤其是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鼓励外商投资临沧会展业。培植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努力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强培养专业人才,培养一批善策划、懂经济、会管理,精于会展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有重点地组建招展、布展、礼仪、管理队伍等,提高会展业的整体水平。

  (二)提升综合型展会发展层次

  精心策划举办临沧边交会,加强与缅方的沟通联系,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使之逐步提升为省级、国家级的商品交易会,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的贸易投资洽谈会。提升临沧在云南沿边地区中的商务会展功能,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力争把临沧边交会办成“中缅边交会”。进一步扩大临沧边交会商品交易的规模,将临沧边交会打造成为以缅甸为重点,兼顾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商品的综合特色展会,形成临沧市会展经济发展的引领极。探索在临沧边交会期间,组织开展与缅甸的经贸合作论坛,促成在论坛期间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建设网上会展平台,汇集展会期间交易信息、展出商品介绍等,形成边交会线上发展的新模式。以边交会为重要平台,加强与各沿边州、市的会展经济合作,加强与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红河中越国际贸易交易会的交流合作,提升横向联动发展水平。

  (三)提高专业型会展影响力

  依托临沧优质茶叶、酒水饮料等品牌优势,统一策划,联合对外宣传,以“专业”取胜。重点打造好凤庆县红茶节、云县啤酒节两个现有专业展会活动,提升临沧专业型展会发展影响力。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围绕茶叶种植园区,发展以茶叶采摘体验为主题的休闲风光度假旅游;补全产业生产链条,逐步向精细化发展转型,生产精品包装等模式的茶叶生产,以精品茶叶为凤庆县红茶节的成功举办提供保障;创新营销方式,依托节会重点开办品茶会、茶产品交易会两大活动,利用品茶活动让参会人员了解临沧茶叶的品质,带动交易会茶产品交易规模上升,逐步提高临沧茶叶知名度,提高茶叶出口规模。在云县投资建设以澜沧江啤酒品牌文化为主的一个啤酒博物馆,对澜沧江啤酒的品牌历史、产品生产进行宣传,打造成为云县的重要旅游景点;在啤酒节期间,以品牌博物馆作为主会场,开展啤酒节狂欢、文艺晚会、自酿啤酒等活动。围绕两个展会的开办,做好配套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实现每年定期定点开办,将两个专业展会打造成为临沧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名片。

  (四)提高特种型办会特色

  围绕亚洲微电影节的开办,大力发展特种会展经济,努力把亚洲微电影节举办成国内外代表性电影节,成为外界了解亚洲微电影的窗口。在微电影节正式开幕前开办微电影观展活动,对参赛的微电影进行播放,加强宣传造势,利用观展活动提高大众对微电影的了解,吸引更多民间摄影爱好者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中。举办以微电影音乐为主题的,民族音乐节,以亚洲微电影节的举办为契机,提高临沧民族音乐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力。利用好微电影节的平台,将参展的微电影、微电影音乐、民族音乐录制成盘进行销售,发展衍生产业。

  专栏  构建会展平台重点工作

  1.践行绿色崛起战略,以“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打造“世界佤乡、天下茶仓,恒春之都、大美临沧”的城市品牌,挖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恒春之都”、“中国红茶之都”、 “中国十大避寒旅游城市”等品牌内涵,通过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和“金海棠”奖颁奖活动的永久举办地进一步提升临沧会展平台的影响力。

  2.积极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业。依托沧源南滚河国家公园、翁丁佤寨原始部落旅游区、崖画谷等特色旅游景区,沧源“摸你黑”狂欢节、耿马“水文化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着力打造集自然景观、边地风情、民族风俗为一体的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和边三县跨境旅游。加快落实临沧边境旅游线路申报及异地办证政策,争取尽快开通边境旅游线路,推进临沧游泳产业和沿边经济快速发展。

  (五)加快展会“走出去”发展步伐

  积极参与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与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等一系列等重要涉外展会,以会展为平台,以项目合作为突破口,全面加强临沧与内陆及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家加快沿边开放的契机,加大宣传造势,进一步发掘边合区发展优势,包装、推介招商引资项目。

  第四节 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一、深化对内区域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开放合作机制,完善对接先进生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拓展与粤港澳台合作的体制机制,探索发展区域合作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引导大型央企、民企到边合区投资兴业。用足用活国家沿边开放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支持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打造边合区良好的政策保障体系和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着力深化与滇中产业新区、长江经济带的合作,巩固与西南省区尤其是与川渝及北部湾区域的合作,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等国内区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吸引和支持国内外企业设置财务核算机构、国际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各种类型的总部经济,推进现有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二、健全对外交流合作机制

  巩固中缅现有会谈会晤机制,密切与缅甸各级政府、合法组织、华人华侨社团的多层次、多途径、宽领域交流。继续巩固原有会晤沟通合作机制,做好中缅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协调工作,研究与缅农业、畜牧业合作的区域、路径、方法、措施等,推进中缅农业、畜牧业合作项目。强化与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常态化联系,充分发挥驻外代表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团体交流新机制,积极与缅甸、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建立临沧市人民政府与缅甸联邦共和国商务部贸易与消费司双边商务会商机制,在加快推进双边边境经济开发建设、扩大农产品贸易、加强经贸交流、共同举办边交会等方面的合作进行定期商谈和磋商。共同解决当前在中缅投资合作中存在贸易不畅等问题,使双方的沟通渠道更加通畅,联系更加紧密,协调更加有效。充分发挥侨乡优势,注重与旅缅华人的交往和联系,共同开拓双边市场,实现双边共同发展。为构建稳固的临沧与缅经贸合作关系和全面开展对缅投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友好互信的合作发展环境,促进携手共同发展。

  三、构建口岸互联互通保障机制

  创新与缅甸的口岸通关合作方式,研究实施双边“一地两检”、“绿色通道”、“联合监管”等措施,推动陆路边境口岸提升通行能力和通关效率。积极与缅甸政府和机构建立经常性、常态化交流协作机制。配合中缅国际公路建设,助推加入国际便利运输公约等谈判进程,加快构建国际运输大通道多国跨区域口岸通关和便利运输协作机制。以中、缅双方的互利互惠为基础,以中缅贸易合作为突破,以口岸发展为依托,以口岸贸易为先导,拓展和深化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利用双方资源结构的差异性,产业结构的层次性和贸易结构的互利性,广泛开展贸易、投资、加工、农业、旅游以及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寻求各种国内国际合作的机会,在对缅甸贸易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扩大临沧三个口岸区的侧重功能,形成对东南亚纵深的对外开放和合作发展模式。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和资金的引领作用,重点支持商务工作拓展,人才引进及培养、名企合作与吸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等。并为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业、现代物流业、节能环保业、养老健康业、服务外包业等产业领域提供融资服务。统筹规划用地,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供应和优先安排保障服务,给予商业用地优惠政策。

  第二节 创新商务管理方式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梳理商务管理工作职责、职能转变、服务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与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行政透明度,支持国内国外市场体系中的技术创新,推行信息公开机制,将建立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列入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不同部门间常态化、多层次的协同管理机制,推进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加强临沧市同国内外商务发展先进地区的合作交流。

  第三节 建立各项指标任务的落实机制

  充分发挥内贸资金、外贸发展基金、援外优惠贷款、“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国家专项资金和政策资金的促进作用,提高各类资金对参与商务发展重点项目的支持比例。推进投资便利化,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举办和参与境内外各类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为“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平台。加强与发改委、财政、外事、税务、工商、环保、海关、检验检疫、公安、金融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按照“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严格考核,确保完成”的总体要求,加强对商务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动态的跟踪和评估。

  第四节 创新沿边开放机制体制

  借鉴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在临沧市成立沿边自由贸易区,尽快建成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等,构建对外开放、对内交流合作的双向发展模式,形成接轨国内、接轨周边、接轨国际的大开放格局。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不断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有效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以尽快实现早期收获。

  第五节 创新投资贸易体制

  放宽投资准入,探索建立外商投资领域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出台支持边境贸易发展的专门政策、加大对边境贸易企业的奖励和扶持力度。支持在主要口岸、通道增设边民互市贸易点(场),争取国家支持开展“一口岸多通道”试点,争取适度调整边民互市进出口商品不予免税清单和放宽免税额度,探索实行允许边民携带的生产生活用品分批次申报的便利措施。

  第六节 创新金融改革试验区机制体制

  配合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整合现有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开发性金融和投资性金融机构。积极推动国家央行之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货币互换协议,推进国际金融合作。实施支持金融开放的差异化政策,放宽试验区外资企业准入条件,支持和推动南亚、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入驻边合区。在边合区推动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优先支持在边合区设立泛亚沿边开发银行,在边境口岸城市设立边贸银行等,适时开展离岸金融试点。尽快突破境外机构人民币账户管理使用范围,突破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的特许兑换范围,突破个人、企业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入境限额限制,突破个人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加快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各项试点政策的先行先试。

  第七节 建立健全公共商务服务监督体系

  结合临沧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实际,以“平台、渠道、标准”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公共商务服务体系。加快制定内贸流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对外贸易、服务贸易、会展业等领域的政策措施。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非公经济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合理扩大市内县级及以上政府的投资和贸易管理权限。建设临沧商品走出去和临沧自身发展急需资源引进来的双向渠道。健全境外风险预警机制、信息通报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第八节 完善对外宣传保障措施

  依托省外、境外主流媒体开展对外宣传,重点报道临沧市发展成就、发展环境、发展潜力。加强投资优势对外宣传,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来边合区投资兴业。加强战略平台对外宣传,大力宣传临沧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借助“走出去”、“请进来”高访团组开展对外宣传,利用外宣窗口并善用新媒介开展对外宣传,精心制作宣传品开展外宣,不断扩大临沧的对外影响。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临沧商务环境对外宣传工作,坚持“突出亮点、体现特色、展示形象、注重实效”原则,整合外宣资源,切实抓好外宣工作,有序推动临沧商务环境对外宣传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第九节 强化商务队伍建设

  争取在没有单设商务机构的县设立县级商务机构,增加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干部素质。由市级增加各县(区)商务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明确商务工作职责,确保县级商务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干部集中培训和加大对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定期交流学习,组织人才工作经验交流会,探讨人才工作新举措,相互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人才强商”工程建设,加强与高校院所关于人才培养的交流沟通,为商务发展提供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