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发展共奋进 村美民富人欢乐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8-10 09:07:00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走进南滚河畔的哈里下寨自然村,一幢幢德昂族风情浓郁的农家别墅鳞次栉比,一片片翠绿葱茏的桑田错落有致,一条条干净的水泥道路四通八达,房前果树交相掩映,清辙小溪绕村而流……和谐、希望的美丽乡村美景呈现眼前。

  哈里下寨自然村距南伞镇政府驻地50公里,现有农户39户195人,耕地面积760亩(水田40亩,旱地720亩)。该自然村居民全部属德昂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是打歌跳舞,现有农民歌舞队一支12人。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民族宗教委、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和临沧市民族宗教委的关心帮助下,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力打造哈里下寨自然村。目前该自然村正向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良好势头发展。

  摘脱贫帽,共同团结进步。2006年,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对口帮扶哈里下寨自然村以来,主要实施了安居房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截止2015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通过对口帮扶,哈里下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德昂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强了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快了德昂族脱贫致富的步伐。通过对口帮扶,哈里下寨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06年的16.28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223.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052元提高到2014年的6667元,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的目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民族团结,共享宜居家园。上海民族宗教委对口帮扶哈里下寨自然村以来,完成安居房建设39户;完成4.5公里硬板路建设,架设饮水管道3公里,实施了无害化厕所建设1座,德昂族特色寨门1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累计投入资金137万元。通过对口帮扶,哈里下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安全饮水和出行难的问题得到解决,村容村貌得到量化、美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谐宜居”的三重丰收。

  产业兴旺,共同繁荣进步。哈里下寨自然村人多地少,土地产出经济效益低,为真正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在上海市民族宗教委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调整农业结构,把强农富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按照“一村一品”格局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橡胶、坚果、茶叶等特色经济。目前,全村共有橡胶3500亩,坚果350亩,茶叶200亩。同时,发展第三产业,扶持养殖大户2户,运输业8户,零售店4个。通过对口帮扶,群众发展意识逐渐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激活了内生动力,增强了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文化育人,同享文明成果。为切实解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整合各级部门资金36万元,建设了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场地等文化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保证德昂族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文体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村里出现了“四多”、“四少”的可喜局面:即传播先进文化阵地多了,赌博迷信场所少了;健康有益活动多了,酗酒、打架斗殴现象少了;村民科学文化知识多了,愚昧落后陋习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多了,村民之间纠纷少了。群众安居乐业,民心团结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2008年被评为“云南省文明村”。村民的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哈里下寨村组建了自己的打歌队,只要是过节或空闲时,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民族服装,打起鼓,弹起三弦,吹起芦笙,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唱歌跳摆,形成了人心思进、思变、思富,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尚。

  夕阳西下,南伞镇哈里下寨自然村活动广场上便响起了欢快的音乐,村民们跳舞、打歌、打磨盘陀螺的欢乐场景,俨然一幅“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画卷。(临沧市民族宗教委 杨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