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耿马:以“四个一”描摹边境幸福村 蝶变图


来源:耿马自治县委组织部    作者:赵进红   时间:2023-06-02 09:29:08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向幸福村建设迈进以来,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以红色党建为引擎,以产业发展为轴,以文化助推为轮,抓实边疆党建长廊、民族团结、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真正让边境村庄由内而外绽放幸福色彩。

汇众志“聚”一共识,搭建构架强“组织”促“保障”纵向联动增强动力。制定县级挂包蹲点制度,处级领导联系指导边境幸福村建设,实地入村调研指导,分析研判工作瓶颈,督促协调解决问题;挂包单位扛实工作职责,派驻蹲点干部,发挥协调配合作用,充分激发村组内生动力,实现火车头动车组的转变,跑出村庄建设加速度横向发力形成氛围。制定村级横向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村级统筹功能,充分发挥党员大会抓引领、村民小组群众会抓宣传、入户宣讲抓成效的作用,提升群众村庄共建共治新格局。

聚群力“锚”一起干,提升村庄“旧貌”换“新颜”党员干部带头干、带头让。以大水井自然村先行先试,20余名党员亲自带头开展拆墙透绿,带动农户主动让出院坝、圈舍,种植绿化树、花草等,建成了道宽、边绿、花香的新村庄。党员群众一起干。在村庄建设中,通过党员带头,发动群众按照亲帮亲、户帮户、党员帮群众的双向互助方式投工投劳,提高了大水井村群众参与度和自觉性,60余名在外人员亦积极捐资捐物,为村庄建设添砖加瓦。赢得各方力量一同干。以补短板、强弱项、促落实为建设目标,整合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等部门项目23个,累计完成投资718.8万余元,让村庄面子焕然一新,里子不断丰富、充实,为农民群众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生活舒适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精打细“算”一套账,壮大收入强“堡垒”领“民富”算好一村一品发展账。构建以种植养殖为主导,边民互市为辅,带动产业发展,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抓龙头企业带动,建成可养殖500头肉牛的养殖场,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余万元。算好集体经济增收账。坚持长短结合、种养联合的思路,扩大传统产业种植规模,新增甘蔗、玉米产业种植面积1000余亩,采取党建+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种植魔芋450余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5.7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16.53余万元。算好群众增收致富账。大水井村立足产业现状,大力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扶持产业基地建设,累计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万余亩,成立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累计完成边民注册认证1152人、个体工商户260个,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

一组画“穿”在一村巷,描摹边民“团结”显“边固”农耕文化图文展示引共鸣。把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固边文化以图文描摹在村巷屋壁中与当地群众红火的日子交相辉映。其中黄牛饮水3D壁画图被人民网转发点赞,提升了群众护园爱家的责任意识,吸引2000余名游客在此打卡,接待考察团30余场次,形成一个美丽乡村的一景。村规民约图文展示促共治。结合大水井村居住布朗族、彝族、傣族等多民族杂居现状,以民族团结为主线尊重民意、倾听民声、回应民切为出发点,把人居环境提升、强边固防、民族团结等问题写进村规民约,提升了边民群众身在边疆,心向北京的家国意识。建成三道墙。维护美丽宜居家园,以大手拉小手主题活动建设教育墙;以3D插画,描摹乡村新生活,绘出乡愁墙;依托法治教育,打好警示墙。不断提升大水井村文化建设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