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沧市应急管理局 >> 专栏首页 >> 通知通告 >> 正文

临沧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11月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的通知


来源: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时间:2023-11-09 09:08:09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各县、区减灾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等部门,对2023年11月份全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形成了《2023年11月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防范应对工作。



临沧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1月8日


(联系人及电话:鲁忠华,0883-2131678。)




2023年11月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近日,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等部门,对2023年11月份全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

一、气象方面

(一)11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

预计11月全市雨量正常略少,气温正常略高。月内主要有3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大致出现在上旬末、中旬末和下旬末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二)建议措施

1.11月以后自然降水明显减少,地表及森林植被含水率降低,火险等级随之升高,各地应做好库塘蓄水及城乡和森林防火工作。

2.秋末冷空气活动渐趋频繁,气温波动较大,请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3.秋季是大雾天气的高发期,应注意防范大雾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二、水文方面

(一)今年雨水情概况

1.雨情。2023年1月1日至10月30日,全市平均降水1199.9毫米,较历年同期比偏少145.2毫米(偏少10.8%),较上年同期比基本持平。

2.来水情况。2023年1月1日至10月30日,全市主要江河来水量与历年同期比,澜沧江流域偏少5.0%~45.3%(澜沧江戛旧站受水利工程调节影响偏少5.0%),怒江流域偏少15.5%~48.1%;与上年同期相比,澜沧江流域澜沧江、小黑江基本持平,其余偏少11.0%~13.0%,怒江流域西河、南棒河、永康河偏多10.1%、14.3%、7.0%,南汀河下段基本持平,南汀河上段偏少10.2%。

3.河道洪水超警超保情况。入汛以来,全市32个水文(位)站发生超警超保洪水13站次(8月10站次,9月3站次)。具体为:永康河、南捧河、小黑河、南袜河、凤庆河5条河流发生超警超保洪水13站次,其中南捧河镇康县帮海水位站8月发生1次超警洪水、轩莱水位站8月发生1次超保洪水,耿马县南袜河孟定水位站8月发生1次超保洪水、小黑河芒撒水位站8月发生2次超保和3次超警洪水,永德县永康河永康水文站、十里箐水文站8月、9月共发生4站次超警洪水,凤庆县凤庆河北河水文站9月发生1次超警洪水。

4.临翔区主要城区供水水源水库蓄水情况。中山水库蓄水量为153.7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少蓄190.0万立方米;铁厂河水库蓄水量为232.7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少蓄26.26万立方米;鸭子塘水库蓄水量为726.5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多蓄55万立方米。

5.土壤墒情监测情况。根据全市18个土壤墒情监测站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30日实测数据变化趋势分析,2022年11月开始土壤相对湿度逐渐呈递减趋势,冬春季相对湿度为年度最低,进入2023年5月中旬后逐步呈增加趋势,8、9月达到年度最大。当前部分站点已开始显现下降趋势。

6.地下水监测情况。根据11个地下水位监测站点实测数据分析,1至4月地下水水位在低水位平稳波动,5至6月有小幅增长趋势,7、8、9月水位逐渐抬升,预计11月地下水水位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二)水情趋势预测

1.河道洪水预测。预计11月全市主要河流水势平稳。

2.11月来水预测。预计我市11月两大流域主要河道来水总体较历年同期偏少3至4成左右。

(三)建议

抢抓水库蓄水有利时机,高度重视临沧主要城区供水水库蓄水工作,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的前提下,落实蓄水措施,做到应蓄尽蓄。

三、林业和草原方面

(一)灾害风险分析研判

1. 森林草原防灭火风险分析研判。当前即将进入新一轮森林草原防火期(每年12月1日至次年的6月15日),据气象部门预测,11月降水明显减少,地表及森林植被含水率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随之升高,有发生森林草原火灾风险。

2. 林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判。11月份,天气转凉,这个时期大部分有害生物已经进入蛰伏期,越冬场所相对固定,发生灾害风险较低,为一年中相对薄弱时候。蚜虫、叶蝉、食叶和蛀干蛾类、核桃枝枯病、膏药病以及薇甘菊等有害生物较为突出,防范松材线虫病疫情枯死(濒死)松树清理任务十分繁重。

3. 野生动物风险分析研判。一是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风险。候鸟迁徙季节,面临陆生野生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非洲猪瘟等)发生的风险。二是野生动物致害风险。近期,玉米、稻谷、甘蔗等农作物相继成熟,村庄、农田附近野生动物出没频繁,在周边生活和旅游的人群面临被黑熊、野猪、毒蛇等野生动物伤害的风险。

(二)应对措施

1.森林草原防灭火应对措施。

(1)突出“把预防放在首位”。是做到“两个维护”的刚性要求,是林草部门职责的使命需要,也是有效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险最实用、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切实做到事前施策、事先排险,牢牢守住预防工作第一道关口。

(2)统筹推进重点工作。一是提升精准防控能力。根据全面掌握的森林火灾致灾因子和风险性评估,科学制定防控方案、宣传方案以及重要部位和关键时段的专项防控方案,有效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发生。二是提升隐患排查整治能力。全市8405名护林员加强巡山护林的密度和频次,建立重点人群信息清理和具体的应对管控措施,落实监护人,切实将防控责任落实到点、到人、到网格。应用好森林火灾风险普查的基础数据和评估区划成果,结合林长制APP和生态护林员APP系统,融合并进一步升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提高发现初发火精准性和时效性。同时,坚持基层党组织体系网、社会治理体系网、各级林长和护林员巡护责任网三网融合,“网”住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做到更加精准防控,实现森林火情早发现、早处置。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落实好已批复的森林火灾高风险综合治理、2023年森林消防水泵采购等项目。并结合历史森林火灾、重要火源点、森林火灾重点隐患区域等,安装32个林火视频监控智能前端、27个火源卡口,全面提升基层林火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参照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减灾能力数据,及时摸排辖区内水源、道路等情况,购置水泵、水带等,开展“以水灭火”。抓紧落实已申报的1024公里防火通道建设项目,切实加快基础设施防火建设,提高阻火能力和方便群众出行。

(3)强化林长制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是用好林长制考核“指挥棒”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有效牵引,充分发挥和利用五级林长制作用,解决林草部门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二是以林长制为抓手,全面压实市、县(区)、乡(镇)、村组干部、护林员以及林权所有者责任链条,全市2072名林长认真履行职责,划定网格化责任区9342个,并加强与缅方以及大理、保山、普洱等周边州市的联防联控工作。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建立“林长+警长”体系,各级林长带领149名警长(副警长)和400名专业扑火队员力量,下沉一线蹲点、开展武装巡护,全力守牢“第一道防线”。四是持续开展野外火源治理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林牧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建立违规用火有奖举报制度,一经发现野外违规用火行为,一律按顶格处理,保持高压态势。

2.林草有害生物应对措施。一是全面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进一步做好枯死(濒死)松树清理工作,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二是加强林草地管理,合理修剪病虫枝,摘除越冬害虫和卵、蛹,经济林地有针对性的开展树干涂白;三是薇甘菊逐步进入开花期,镇康、耿马、沧源三个薇甘菊疫区县要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和经营主体防治责任,抢抓最佳防治节令,推进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开展,实现当年发生当年除治的目标,克期完成除治目标,同时做好越冬代白蛾蜡蝉监测工作;四是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强化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监管,严把检疫关。种苗产地检疫率和调出检疫率做到100%,严禁到疫区调运松木及其制品,严防林草有害生物传入传出造成危害。

3.野生动物应对措施。

(1)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应对措施。一是强化协调管理,坚决落实野生动物保护各项措施;二是加强日常监测,实行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三是开展主动预警,组织实施采样送检,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要积极开展主动预警采样工作;四是扩大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群众保护和防范意识。

(2)野生动物致害应对措施。一是加大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加大对山区和林区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教育和宣传,督促并配合保险公司做好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理赔手册、宣传资料发放,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同时加强野生动物防范知识培训,特别是毒蛇、黑熊、野猪等危险动物防范知识宣传,教会群众遇到野生动物时如何躲避及自救,提高群众主动防范能力;建设必要的防护设施,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牌。二是抓实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加强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切实做好勘察、定损、理赔等工作,严格执行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做到应保尽保、补偿及时,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四、地质灾害方面

(一)重视后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11月局地强降水以及大风、雷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仍会发生,需注意防范局地山洪和地质灾害,克服麻痹思想,保持汛期不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放松思想警觉。

(二)落实防灾减灾责任做好隐患问题的处置整改。各县(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要指导和监督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治工作。要加大地质灾害隐患巡排查中发现隐患问题的处置整改力度,消除地质灾害风险隐患。

(三)做好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坚决杜绝脱岗、离岗等现象。值班人员要履职尽责,及时调度报告重要紧急情况、处理值班事务,杜绝“坐班”“躺班”等在岗不在状态情况。

(四)加强分析研判和调度。在后汛期仍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抓好地灾防范工作。值班人员要加强关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1262”精细化预报信息,畅通“叫应”链条,确保预警信息逐级调度、提醒、核实、反馈到位。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等各项准备,强化提前避让、临灾转移避险工作,遇到突发地质灾害及时上报。

五、农业方面

(一)小春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全市小春种植面积、历年病虫发生情况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2024年,全市夏收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预计140万亩次。

1.小麦病虫。预计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8万亩次。其中小麦条锈病中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8万亩次。蚜虫为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4万亩次。小麦叶锈病、白粉病、粘虫轻发生。

2.油菜病虫。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7万亩次。其中油菜蚜虫中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4万亩次。霜霉病、白锈病中偏轻发生,根肿病中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万亩次,菌核病、白粉病、菜青虫预计轻发生。

3.蚕豆病虫:预计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次。其中蚕豆蚜虫、蚕豆锈病、褐斑病中偏轻发生,其它病虫轻发生。

4.马铃薯病虫:预计总体为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次,马铃薯晚疫病和地下害虫为主,主要发生区域为凤庆、双江、耿马、镇康。

5.蔬菜病虫:主要病虫害预计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次,主要病虫害是蚜虫、螨类、蛞蝓、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斑潜蝇、十字花科根肿病、瓜类、叶菜类蔬菜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茄科作物(茄子、辣椒、马铃薯等)青枯病、疫病等。

(二)防范应对措施

1.加强小春作物管理,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2.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组织防控。

3.强化统计调度,及时收集上报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