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沧市应急管理局 >> 专栏首页 >> 通知通告 >> 正文

2024年4月及“五一”节期间全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来源: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时间:2024-04-03 16:02:36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为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风险,严防小隐患酿成大事故,把工作做在前,坚持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做最有力的准备,市减灾委办公室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气象局、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等部门,对4月份及“五一”节期间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一、气象方面

(一)趋势预判

预计4月全市雨量偏少,气温偏高。月内主要有2次降温降雨过程,大致出现在中旬中和下旬末有阵雨局部中雨。预计“五一”节期间(5月1—5日),全市以晴间多云为主,局地有短时阵雨。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预计4月降水偏少,气温回升快,风高物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需关注森林和城乡防火工作。

2.当前我市大部地区存在气象干旱,雨季开始前仍将持续并有所发展,各地应及早采取措施,做好抗旱和节水工作,防范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

3.春末夏初强对流天气突出,易诱发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请有关部门做好预防工作,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

二、水文水资源方面

(一)水情趋势预测

1.河道洪水预测。预计2024年4月及“五一”期间全市主要河流水势平稳,发生洪水可能性小。

2.来水预测。预计2024年4月及“五一”期间全市主要河道来水总体较历年同期偏少3~4成。

3.土壤墒情。预计4月及“五一”期间全市土壤墒情将进一步加速衰减,大部区域可能出现轻度缺墒、局部中度缺墒。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全市主要河道来水持续偏枯,重要供水水库蓄水量逐渐减少,土壤墒情加速衰减,建议:一是关注河流水库水量减少后水质的变化情况;二是加强河段生态流量监测与监管;三是统筹做好水利工程安全及调度运行;四是统筹好主要城镇节水、调水、引水等抗旱保供工作。

三、森林草原方面

(一)林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判

4月份,气候异常,人流物流日趋频繁,林草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诱因增多,切实做好林草有害生物早期防治,有利于降低虫口密度,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和损失。临沧坚果、核桃重点抓好蝽象、蓟马、蚜虫、蚧壳虫、金龟子、叶甲、食叶和蛀干蛾类、害鼠、炭疽病、白粉病、膏药病等防治;松科植物重点抓好松毛虫、天牛、松大蚜、小蠹虫等防治;阔叶类森林植物重点抓好叶甲、食叶和蛀干蛾类、蚂蚁等防治;疏林地、苗圃、草地的主要防治对象为红火蚁、蚜虫、蚧壳虫、有害植物等;镇康、耿马、沧源三个边境县要突出抓好薇甘菊、境内外白蛾蜡蝉的防治。

防范应对建议措施:一是把好监测关。进一步完善防控机制,充分发挥林草监测站点作用,落实护林员巡山护林有害生物监测责任,畅通沟通联系渠道,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置。二是把好防治关。加大防治投入,提升防治能力,做好防治药物器械储备,拓展社会化防治方式,精准施策,科学防治,防早防小,避免因农药使用不当发生次生灾害。三是把好检疫关。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加大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力度,强化源头管理,规范检疫行为,严防林草有害生物传入传出造成危害。

(二)森林草原防火风险分析研判

4月份,是森林草原高火险期,气温将继续升高,全市防火等级和防火压力将继续增大,加之正值清明节期间祭祀用火高峰期,全市防火等级将普遍处于4级呈向5级最高火险等级发展态势,森林草原防火形势极其严峻。

防范应对建议措施:一是进一步压实责任。严格执行林长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好抓实,认真汲取近期发生的事故教训,以责任到位推动火灾防控措施到位,紧盯重要林区、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城市面山等重点区域,采取针对性措施,抓好精准防控,做到事事心中有数。二是进一步加强火源管控。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充分用好建到村的应急广播,大力宣传总林长令、省长令、市长令、森林草原防火倡议书、典型案例等,悬挂张贴梳理出来的24条接地气有震慑力的宣传标语。并将宣传与党建双报到双服务工作融合在一起,党员干部进农户家宣传,做到面对面、点对点,守好第一道防线。严格落实5个100%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和违规用火有奖举报制度,通过APP加强对护林员的监管,确保在岗在位,认真履职,发挥好护林员观察哨作用,及时发现和报告火灾。三是进一步强化预警响应。认真按照《云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火险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有火必报”“信息归口上报”等值班纪律,做好叫应。并立足“打大火、救大灾”,加强对专业队伍、护林员培训演练,做好防扑火物资装备保养检修,确保拿得出、用得了。一旦发生森林火情,要严格落实专业指挥,严格执行“三先四不打”和扑火安全“十个必须”等要求,确保安全高效扑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三)野生动物风险分析研判

一是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风险。候鸟迁徙季节,面临陆生野生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非洲猪瘟等)发生的风险。二是野生动物致害风险。村庄、农田周边生活和旅游的人群面临被黑熊、野猪、毒蛇等野生动物伤害的风险。

防范应对建议措施:一是加大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加大对山区和林区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教育和宣传,督促并配合保险公司做好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理赔手册、宣传资料发放,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同时加强野生动物防范知识培训,特别是毒蛇、黑熊、野猪等危险动物防范知识宣传,教会群众遇到野生动物时如何躲避及自救,提高群众主动防范能力;建设必要的防护设施,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牌。二是抓实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加强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切实做好勘察、定损、理赔等工作,严格执行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做到应保尽保、补偿及时,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四、水务方面

(一)总体形势分析

根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4月份及“五一”节期间全市降雨、来水偏少,雨季来临与常年相比大部地区为正常,后期河道来水、土壤含水量总体呈缓慢减少态势,随着干旱态势缓慢发展。雨季来临前,干旱将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城乡供水及农作物造成较大影响,库塘蓄水得不到有效降雨和来水补充,河流水源头逐步萎缩、减少,地势较高、水源点少的山区、半山区可能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缺水困难,部分城区、集镇和农村供水逐渐受到供水不足影响,城乡供水安全不足问题逐渐明显。此外,我市城区、乡镇水利工程布局普遍不均,可调配水资源较为有限,居住分散、点多面广,受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五一节人流量增加影响,城区和乡镇供水人群增加,保供水难度大。另外,持续干旱导致土壤墒情逐渐衰减,降水难以形成有效地表径流,各重要水源、水库蓄水减少加快,城乡供水安全形势愈加严峻,如出现异常高温少雨天气还会加剧供水不足问题。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坚决扛牢抗旱保供水工作的政治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认识和底线思维,扛牢压实抗旱保供水政治责任,抓实抓细抗旱减灾各项工作,确保城乡供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安全。履行好行业责任,把主责主业扛起来,把抗旱保供水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做到时时放心不下,对各县(区)的旱情、供水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清楚明白,及早地研究部署落实抗旱保供水工作。

2.全面加强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深入细致开展排查工作。一是要摸清旱情底数。进一步准确掌握供水紧张和饮水困难人口情况,做到不漏一村、不落一人,二是要动态调度,实时掌握当前雨情、水情、墒情、苗情、旱情、库塘蓄水情况、抗旱应急工程建设进度等信息,全面做好旱情、灾情统计上报工作。三是要畅通诉求渠道。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对群众反映的抗旱保供水相关问题,及时组织深入调查核实、限时整改,让人民群众理解、满意。四是要做好舆情应对。高度关注旱情发展可能引发的社会舆情问题,紧盯重点区域,妥善协调处理供水矛盾纠纷,建立健全舆情应对机制,发现苗头性问题迅速调解处理,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人心安定。

3.全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县(区)旱情,强化灾情统计和信息报送,统筹做好旱情应对工作。通过开展“地下找水、山泉引水、天上要水、应急调水、全民节水”抗旱保供水“五大行动”,抓实抓细抗旱减灾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春耕生产用水安全和能源安全,尽最大努力降低旱灾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

4.加快实施抗旱保供水的工程措施。各级各部门要抓好服务保障工作,采取网格化排查、针对性措施、精细化服务抓实抓细供水保障。一要加强监测预警。加强气象、水利、应急管理、农业农村、能源等部门联系,密切监测旱情发展趋势,动态掌握抗旱形势,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会商研判,指导受旱地区抓好抗旱工作,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敏感事件,及时派出联合工作组深入调研指导。二要强化预案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根据旱情发展态势,及时启动(调整)抗旱应急响应,协同相关部门落实各项抗旱应急措施,共同做好抗旱工作。三是要加快推进应急工程。积极争取申报水利抗旱救灾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做好抗旱保供水应急工程建设。

5.着力做好抗旱宣传及信息上报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城乡居民、用水大户、学校等的节水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坚持正面宣传、正确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抗旱的良好氛围。

五、文化旅游方面

(一)总体形势分析

4月及五一期间区域性洪涝极端气候发生可能性小,汛期前部分有雨,局部景区景点道路、地质灾害高发态势增加;清明节期间野外用火、祭祀用火管控难度压力增加,涉旅、文物保护单位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加大。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加强突发气候极端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防范,督促景区景点等重点文化旅游单位完善重要设施安全综合防范责任制,确保防灾物资、人员队伍和值班会商制度落到实处,及时推送气象信息,加强预警准备情况以及存在的风险隐患、安全转移措施落实,防范化解灾害风险隐患,确保安全。

2.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预判信息,召开抗震防灾、防汛、地质灾害、极端气候等专题会议,指导行业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强化防范应对措施。

3.“泼水节”“五一”节假日前组织开展行业辖区监管旅游设施的防汛、防自然灾害自检自查,及时查找、整改存在问题和风险隐患,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

4.持续开展涉林旅游项目护林防火、水资源旅游项目综合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依法查处非法违法行为;重点对A级旅游景区道路、观景点、观光车辆、特种设备、玻璃栈道等防洪水、防泥石流、防坍塌、防雷电、防拥堵、防溺水、水上游乐设施联合检查,景区用电安全、野外火源管控、森林火灾等进行排查,落实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监测、预警和避险转移措施等、及时对旅游景点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及新建和在建的旅游景点景区周边斜坡、沟道等进行隐患排查。按照“早巡查、早发现、早报 告、早监测、早处置”的原则,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将责任贯穿到具体排查工作中,明确到岗、到人、到点,组织全方位、全覆盖的隐患排查,发现险情立即处置、报告。

5.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强化预报预警,气象、水文、工信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密切关注汛期天气变化、预测预报雨情、水情及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涝和地质灾害,切实抓好预警信息,把握防汛地质灾害防灾主动权。强化灾害安全信息预警值班和信息报送。遵循“认真负责、及时主动、准确高效”的原则,严格落实清明、“五一”期间领导带班和高火险期、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有关规定要求,完善应急报告要求制度,积极主动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信息报送,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灾情、险情出现后,按照“快速、准确、全面”的原则,按程序、按规定,准确上报灾情,力争做到时间、地点、人物及信息来源清楚,已采取措施及趋势研判清楚,游客救治和救援情况清楚,参与现场处置人员及其通联方式清楚。

六、交通运输方面

(一)风险研判

高速公路(王家寨隧道、大亮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安全风险较大;4月(清明、五一节期间)公众出行情绪高涨,省内和跨省客运均大幅增长,道路运输需求量增大,加之全市公路水路运营基础薄弱,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增大。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全面排查整治问题隐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统筹兼顾,全面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工程建设、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路网运营、消防安全、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管控行业安全生产风险。

2.全力做好应急值班和处置工作。严格落实清明、“五一”领导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配强值班力量,做到应急组织机构、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落实到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事故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科学妥善处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上报信息。

七、住房和城乡建设方面

(一)城市供水。一是通过安全检查、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二是要求企业定期修订应急预案,检查应急物资装备,加强人员教育,并适时组织演练;三是通过老旧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项目对老旧、破损等管网进行改造更新,保证供水及时。四是对各县(区)供水情况进行调度,保障城市供水。

(二)市政基础设施。 一是对城镇燃气和自建房及住宅小区消防安全进行全覆盖检查;二是对全市的市政设施进行检查、保养维护、巡查,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全面的清掏。

(三)地震应急准备。一是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更新完善。二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充实人员、专家、机械数量,并组织有效的应急演练,提升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水平。三是加强物资维护保养储备。

八、农业方面

当前,我市各地小麦处于灌浆期至成熟期,部分已收获,蚕豆结荚期至成熟期,部分收获,马铃薯大部分成熟至收获、油菜为结荚期,即将成熟收获。4月,随着作物生长,气温回升,部分较晚成熟小麦的条锈病、叶锈病、各类作物的蚜虫、潜叶蝇、蚕豆的赤斑病等还将进一步扩散流行,其他大部分作物病虫害已趋于稳定,不会再进一步发生发展。预计以小麦、蚕豆、马铃薯、油菜为主的粮经作物病虫害,综合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预计病虫害累计总发生面积为97万亩次。

防范应对措施建议:一是加强小春作物管理,提高作物抗病能力。二是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组织防控。三是强化统计调度,及时收集上报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控情况。

九、地质方面

4月全市降雨仍将偏少,气温偏高,后期气象干旱还将呈持续发展态势,大部分乡镇将达中度气象干旱,凤庆江北区域、云县罗闸河沿线、永德怒江沿线达到重旱,同时森林火险气象风险等级将维持在高风险4—5级。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克服麻痹思想,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放松的思想警觉。加强汛前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二)落实防灾减灾责任做好隐患问题的处置整改。各县(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要指导和监督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治工作。要加大地质灾害隐患巡排查中发现隐患问题的处置整改力度,消除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确保汛前准备工作充分落实。

(三)加强分析研判和调度。在汛前也要保持责任感,抓好地灾防范工作。关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1262”精细化预报信息,畅通“叫应”链条,确保预警信息逐级调度、提醒、核实、反馈到位。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等各项准备,强化提前避让、临灾转移避险工作,遇到突发地质灾害及时上报。

十、总体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各方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清醒认识当前我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上来,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钉钉子”的精神,突出问题导向、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风险,细化各项防御措施,坚决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强化预警研判、深入排查检查。要密切关注4月份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易出现大风、雷电、冰雹等强对流极端天气,全市大部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升高,风干物燥,高温少雨,旱情进一步发展对群众生产、生活、出行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春旱持续、春耕生产、清明假期、农事用火、民族民俗、生产经营、旅游踏青等活动日益频繁,加大排查检查、强化分析研判,对于本行业领域、辖区的主要风险点要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要进一步完善灾害联运应急处置流程、确保预警信息发布早、传递快、做到精准预报、及时响应、准确应对。

(三)拧紧“防”“救”链条,做好防范应对。各级各部门要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确保“防”和“救”的责任链条无缝连接。进一步修订完善本地、本部门地震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强化救援力量和能力建设,提升复杂条件、特殊区域、极端环境下的救援攻坚能力。要坚持抓基层、抓一线,把提升县、乡、村防范应对灾害能力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加大隐患识别和灾害应急第一响应能力建设力度,强化全天候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群测群防和综合治理,着力打通灾害抢险救援工作“末梢”。

(四)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应急状态。进入4月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已进入繁忙期,加上清明、五一假期期间人员大量流动等因素叠加影响,防控压力进一步增大。要切实加强应急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发生事故险情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要时刻保持备战状态,有针对性前置救援力量,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物资储备和实战演练,随时做好“打大仗、打硬仗”准备,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和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果断决策、科学应对、高效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发布人:市应急管理局      编辑:丁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