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

11月健康防病提示,重点关注肺炎支原体肺炎、红眼病、流感、腹泻、手足口病、新冠,水痘


来源:    时间:2023-11-09 16:41:21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十一月份气温变化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冷、气候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重点关注肺炎支原体肺炎、红眼病、流感、腹泻、手足口病、新冠,水痘等传染病。尤其是学校为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学校和家长需要更好的了解疾病症状,做好预防保健和多病共防工作。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人流感主要是甲型和乙型引起的。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发热,部分可出现高热,体温达到39到40℃;伴有畏寒、寒战、头痛、肌痛、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


undefined


防控措施








图片

个人和家长

01

积极接种流感疫苗,降低罹患流感的概率,并减少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的发生。

02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03

尽量居家休息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图片

学校和托幼机构

01

流感流行期间注意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02

教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3

对卫生间、食堂、楼梯扶手、门把手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

04

认真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

05

确诊为流感的学生需等到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 48 小时后方可返校。

新冠病毒感染


图片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后,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图片


防控措施








图片

个人和家长

01

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个人防护意识。

02

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建议居家休息,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

图片

学校和托幼机构

01

教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2

对卫生间、食堂、楼梯扶手、门把手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

03

认真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

04

确诊为新冠的学生需等到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 48 小时后方可返校。


手足口病


图片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疹液而感染。


图片


防控措施








图片

个人和家长

01

避免接触病人。避免和病人拥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等。

02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认真洗手。怀疑接触了病人,可使用肥皂或者含氯的洗手液洗手。

03

注意食品卫生。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或去皮后再食用,避免给儿童食用生的蔬菜和半熟肉食避免舔玩具等物品的表面。

04

避免舔玩具等物品的表面。

05

生病后要居家隔离。患儿身上的疱疹都结痂(大约1周)后,才可出门接触别的儿童。

06

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场所玩耍。

图片

学校和托幼机构

01

患者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在流行期按相关要求做好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患儿立即采取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

02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开展课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并形成制度。

03

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肺炎支原体肺炎


图片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人类发生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其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细菌直径一般在0.5-1微米,病毒为20-200纳米,而支原体直径则在50-300纳米。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各年龄段人群均对肺炎支原体易感,其中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好发。肺炎支原体肺炎,轻症病程在7-10天左右,一般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能发生肺内、外并发症,住院治疗时间可能更长,甚至遗留后遗症。

图片


防控措施








图片

个人和家长

01

保持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减少室内病菌的聚集。

02

减少人群聚集,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03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

04

做好手卫生,不直接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勤洗手。

05

家中若有人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注意与儿童保持距离并及时就医。

图片

学校和托幼机构

01

加强教室和宿舍的通风和环境消毒工作。

02

规范和落实晨午检制度。

03

加强学生健康监测,早发现早报告,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情况。

04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应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如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诊,避免带病上学,并主动告知学校和老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图片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属于国家法定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人群普遍易感。本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暴发流行。“红眼病”起病较急,潜伏期短。多表现为结膜充血、眼睛红肿、流泪怕光、分泌物增多等,睡醒后眼睛有大量脓性或黏性分泌物,多时甚至上下眼皮粘在一起。晨间醒来,可出现睁眼困难,且有异物、奇痒或灼热感,少数还会出现头痛、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滤泡形成,甚至膜状物附着等伴随症状。

图片


防控措施








图片

个人和家长

01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一是注意手部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二是不随便搓揉眼睛。

02

勤清洁。定期对餐具、衣物、孩子的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做好家里地面、桌椅台面、床围栏、门把手等物体表面的卫生、消毒工作。

03

勤观察。早晚自我监测体温,观察眼部是否存在畏光、流泪、分泌物异常增多、眼睑红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等症状,如发现上述症状,第一时间就医治疗。

04

少出门、勤通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尽量少出门、勤通风,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等密闭公共场所。

图片

学校和托幼机构

01

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工作。每日观察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有学生出现畏光、流泪、分泌物异常增多、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等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家长送医就诊。如果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要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02

严格管理病例。病例患病期间应居家隔离治疗,直到疾病痊愈后再返校复课。如有疫情发生,学校应避免举办各种聚集性活动。

03

做好清洁消毒。一是个人卫生:勤洗手,不揉眼,用75%的酒精进行手部消毒;二是环境消毒和物品消毒:利用来苏液、1%-3%漂白粉澄清液等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地面等物体表面及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利用高温蒸煮等方式对卫生用品、餐饮用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衣物、被褥等进行阳光暴晒。三是校车清洁:校车以自然通风为主,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需进行消毒,密闭的空调车应开启通风装置。

04

加强健康宣教。督促和教育师生正确洗手,不搓揉眼睛,不要共用餐饮用具及毛巾等物品。

诺如病毒

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

图片

平时如何做好防护?


  •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按标准程序)。


  • 如果家人感染诺如病毒,患病家人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去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婴幼儿。


  • 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高风险感染诺如病毒的食品应保证彻底煮熟。


  • 诺如病毒胃肠炎病人患病期间最好居家主动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2天(因为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还有少量排毒),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尤其是从事服务行业人员和集体机构人员,如厨师、护工、学校和幼儿园教师。


  • 发生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重点对被患者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


麻疹

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潜伏期:第 4 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通常 2-3 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 4-7 天。
图片
日常如何做好防护?


  • 接种疫苗:预防麻疹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 注重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及室内清洁;多晒被褥和衣物;勤开窗通风。

  • 患者应居家休息,出疹后的4日内不应上学或上班。麻疹患者用过的玩具和家具等,应彻底清洁。


水痘


一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1-14 岁为高发年龄。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