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 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来源:市委办公室    作者:   时间:2022-06-16 14:15:55   点击率:

近日,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临沧市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临沧市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全文如下。

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构建基层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体系,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临沧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立足临沧“三个示范区建设”发展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上下协同、标本兼治,科学处理当前与长远、统筹与精准、发展与治理、保障与激励、开源与节流“五个关系”,健全基层财政治理体系,优化基层财政治理方式,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财源培植为重点,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更加注重财政可持续,逐步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经过3年努力,统筹做好发展与安全、稳增长和防风险、减税降费和财政可持续、短期经济社会稳定与长期内生增长动力、民生福利改善与高质量发展“五个平衡”,实现县级财政收入规模明显提升,收入质量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更加规范高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层财政困难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2.具体目标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稳定增长,收入质量明显提升。到2023年,全市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2020年年平均增幅达到5.56%以上。8县(区)收入规模上3亿元台阶的达4个,上5亿元台阶的达1个,上6亿元台阶的达2个,上10亿元台阶的达1个。全市县级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较2020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2)对下转移支付只增不减。市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不低于80%,财力性转移支付增幅高于转移支付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以上。

(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增长,县级财政自给能力增强。全市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较2020年同口径年平均增幅达到4.58%以上;县级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差率(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逐步降低,进一步提高财政自给率,县级“三保”保障倍数稳步提升;县(区)间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差异进一步缩小。

(4)县级债务率和风险等级控制在合理范围。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效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全市县级债务率和风险等级控制在合理范围。

(5)财政管理更加规范。各县(区)财政往来款只减不增,财政暂付款项累计金额占同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控制在5%以内;绩效管理结果运用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和改进管理有效衔接。

二、主要行动内容

(一)实施基层财政科学决策行动—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理顺体制机制

1.完善县级行政决策机制。市级财政定期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县(区)开展财政承受能力或风险评估,划分为不可持续、基本可持续、可持续、稳固可持续4个级次。不可持续地区要采取压缩福利性、普惠性、基数化奖励,清理产业扶持等竞争性领域财政投入,压缩政府投资规模,限制党政部门大额政府采购、公务消费,处置政府性资产、股权等措施,直至脱离不可持续状态;基本可持续地区要加大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压减力度,集中财力用于保障“三保”等国家确定的重点支出和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不得自行出台民生领域增支政策,不得新增竞争性领域财政投入;可持续地区要按照量力而行、着眼长远的原则,在足额保障上级要求各项支出政策的基础上,审慎出台亟需的民生领域增支政策等;稳固可持续地区要结合本级财力和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出台民生领域等增支政策,并保持财政可持续发展。县(区)出台涉及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或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前,要按照规定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未通过评估的不得安排预算。全面审查清理现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的按程序予以调整或废除,其中对于立即终止会带来重大影响的政策措施,允许设置合理的过渡期。新增招商引资政策需以财力评估结果为依据。县级政府在执行中,除重大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外,新增财政支出需提供明确的资金来源,并报同级人大批准,报上级财政备案,“三保”高风险县、财政运行风险县不得自行出台当年新增支出的政策。重大行政决策需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并适时开展政策评估,不符合实际的政策及时按程序予以废止或调整,确保政策能落实、有实效、有保障。(牵头单位:市级各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2.强化县级政府及部门财政管理。市级部门及县(区)政府要严格执行《临沧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除国家、省统一要求以及共同事权地方应承担部分外,市级部门不得出台要求下级配套或以达标评比、督查检查、审计监督、考核评价等名目变相配套的政策。各级各部门于2022年8月底前全面清理完成现行民生支出事项,严控民生支出提标扩面,对范围相互重叠、效果相互影响的民生支出事项进行整合,对过度保障事项建立退坡机制。按照精简高效原则,研究出台加强和规范编外人员管理的规定,控制经费支出。持续推进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清理工作。(牵头单位:市财政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实施基层财政保障激励行动—建立保障与激励并重的财政体制,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增强动力

3.落实收入划分体制。以2020年为基期年,2021—2025年,省级分享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3项税收收入县(区)增量部分全额留归各县(区)。(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4.贯彻更加注重激励的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奖补制度。各县(区)要严格按照《云南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积极争取省级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奖补资金,统筹用于落实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以及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源培植,不得用于违规发放个人奖金及津补贴等。(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推进更加清晰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根据省级部署要求,加快出台相关专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市、县(区)共同承担部分,由市与各县(区)按照1∶9比例和引导性或按标准定额补助分担事项负担,全面完成主要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跟踪落实机制和专项领域改革评估机制,相关主管部门要对已出台的专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适时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完善,加快形成科学清晰的划分框架。(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市级有关部门)

(三)实施拓宽财政收入来源行动—完善财源培植和产业强市政策,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拓宽财源渠道

6.实行财源培植奖补。争取省级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速、税收收入增幅、投资产值税收权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上台阶五个方面的奖励政策支持。按照稳增长和现行招商引资政策,市级设立工业发展资金,加大对工业发展扶持力度。各县(区)政府要强化财源培植,巩固传统税源,持续推进砂石料行业整顿,高度关注光伏产业等新税源,加大潜在税源挖掘力度,加强税费征管,不断夯实基层财力保障基础,缓解财政运转保障压力。(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税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7.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奖补。争取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奖补。对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和进位县,在按均衡性转移支付管理办法测算基础上,统一增加1个百分点作为奖补资金,奖补资金测算结果在50万—100万元间的县(区)据实补助,小于50万元的县(区)按50万元补助,大于100万元的县(区)按100万元补助。(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8.规范和创新产业扶持政策。争取省级聚焦重点产业设立的市场化运作产业投资基金,全力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推进产业强市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清理整合各类财政奖补和普惠性产业扶持政策,逐步减少直接面向企业的专项补助,避免区域间“补贴竞赛”和恶性竞争。(牵头单位:市财政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9.强化财政金融协调联动。鼓励创新担保贷款模式,对信用评价高的借款人和小微企业,探索实施免担保政策,不断降低担保、反担保门槛。建立以融资担保行业监管业务补助、担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资金为主的正向激励机制,实施重点企业融资清单制度,引导降低担保收费标准,减少企业融资成本,缓释融资担保业务风险。支持扩大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积极争取省级对利用外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给予奖励、贴息、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助等政策支持。2022年在临沧新建的年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以上的新项目、500万美元以上的增资项目,由市级按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的比例予以奖励,最高奖励100万元(人民币)。争取中央财政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资金支持,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财政资金奖励,推进企业上市,有效解决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融资难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开放合作,真正形成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有机统一。(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临沧市中心支行)

10.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继续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重点聚焦减轻企业生产环节的税费负担,向小微企业、民生领域等倾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深化增值税改革,减轻生产环节的增值税等税收负担。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落实降低社保费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政策落实力度,提高小微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对符合条件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进一步加大降低政府性收费力度,对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减免征收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牵头单位:市税务局、市财政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实施乡村振兴支持行动—汇聚财政力量推进乡村振兴,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补齐短板

11.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推动“四个全覆盖”,调整优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政策。加大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强化产业帮扶,逐步提高财政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加大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支持力度;完善财政引导、多元化共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在兜牢基层“三保”的前提下,鼓励各县(区)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县乡财政体制,逐步恢复乡镇一级预算,进一步激发乡镇发展经济、理财治税的内生动力。(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2.着力完善财政支农稳定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区域调剂收益使用管理,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继续实施涉农资金县域整合政策。强化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监督指导农业担保机构落实“双控”要求,激励增加农业发展贷款规模。创新农业科技支持模式,通过科技特派员(团)、科技服务券等方式,对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业提供支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推动政策性和商业性农业保险协同发展,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3.着力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支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发展适宜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大力支持打造“绿色食品牌”,大力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住实施“百亿金融支农行动”机遇,力争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净增不低于20亿元。积极争取中央、省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支持1亿元以上。开展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争取获得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竞争性创建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元以上。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经营,加大对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保障支持。狠抓“种子”和“耕地”,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支持打赢种业翻身仗。支持山区综合开发,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创新农村电商模式,支持建立符合电商行业及消费需求的农产品供给体系。(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行动—建立“三保”长效保障机制,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把牢基本盘

14.不断增强“三保”能力。建立财力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实行“三保”预算、执行与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加强对财政困难县(区)的支持,强化对县级财力均衡度较高、财政管理较规范、主动脱困县(区)的奖励,进一步均衡县级财力,切实增强县级“三保”能力和管理水平。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均衡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生态功能区、民族地区等财力性转移支付优先用于“三保”。严格履行共同财政事权县级财政支出责任,确保基本民生及时足额保障。建立县级“三保”紧急救助制度,兜牢县级“三保”的最后一道防线。(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5.不断完善“三保”常态化制度体系。完善“三保”预算审核办法,建立“三保”清单,提升“三保”预算审核的针对性。划定县级财政运行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借助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三保”监测模块,提升“三保”执行监测的时效性、精准性,建立定期提醒通报制度。将县级“三保”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市对县(区)党委、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实施“三保”库款保障监测、工资专项调度等机制,保障工资于每月15日前足额发放。(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考评办,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实施提升基层财政效能维护财政安全行动—提高基层财政治理水平,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打牢管理基础

16.持续树牢科学理财理念。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过“紧日子”和“苦日子”的要求,坚持厉行节约编预算,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提升预算刚性,全面压减一般性支出,最大限度统筹财政资金(资源)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均衡可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履行好财政兜底保障责任。对违反财经纪律、屡审屡犯、审计整改不彻底的县(区)扣减奖补资金。(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7.持续加强预算管理。夯实预算管理基础,改进政府预算编制,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强化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提高预算编制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规范政府收入预算,加强政府性资源统筹,完善收费基金清单管理,严格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不低于35%,强化部门和单位收入统筹,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益,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和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强化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规范预算支出管理。(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18.持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分类明确转移支付绩效管理重点。分类开展重点财政支出政策绩效核心指标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项目运行监控。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项目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和国有资本资产使用绩效管理。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完善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安排。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牵头单位:市财政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19.持续优化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制度为基础,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控制体系和集中校验体系,对所有财政资金实行全流程支付电子化管理,建立高效的资金拨付体系。提升资金调度的科学性、合理性,保持合理库款规模,库款余额保障天数不低于3天。加强国库库款与财政专户间资金往来管理,严禁违规将国库库款转入财政专户“以拨作支”,严禁违规将财政专户资金借出周转使用。根据预算和项目实施进度,按照国库集中支付规定拨付资金,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拨款。进一步规范国库资金,从严控制财政对外借款。严格落实财政对外借款终身负责制,对违规对外借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提请有关部门严肃追究责任。(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0.持续加强财政运行风险防控。健全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分配机制,对高风险县(区)实行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增减挂”,建立健全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机制,遵循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注重融资收益平衡与偿债风险。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结果运用,依法落实到期法定债券偿还责任。建立以债务率、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存量隐性债务化解、专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等指标为主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绩效评价、区域评先、新增债务限额、财政转移支付等事项的参考条件。建立以专项债券拨付进度、支出进度、违规挪用资金、债券还本付息等为预警指标的通报预警机制,对纳入预警名单的县(区),原则上不予安排当年专项债券额度或申报下一年度专项债券项目。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严禁不顾自身财力违法违规举债建设政府投资项目;严禁以不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严禁通过国有企事业单位违法违规举债;严禁将公益性国有资产及储备土地无偿调拨、划转或注入国有企业;严禁将预期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国有企业偿债资金来源。加强督查审计问责,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建立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理清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市级及县(区)的权责关系,健全防控金融风险的监督体系。完善财政收支和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建立健全库款风险预警机制,规范预算执行。(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金融办、人行临沧市中心支行、临沧银保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七)实施低效闲置国有资产盘活专项行动—挖掘国有资产价值和收回国有企业应收账款,促进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和隐性债务化解

21.不断加强资产盘活管理。将具备一定盘活条件和盘活价值的经营性资产通过出让、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尽快盘活,确保2022年底前可经营性资产盘活率不低于90%,除保障房、廉租房等资产外,其余资产无特殊情况不支持出租,出租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属于低效资产,一律收回重新盘活。各县(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的债权债务,通过采取收回货币资金、有价资产抵偿债务、债转股、法律途径等方式,在2022年底前应收账款回收率达70%以上,3年以内应收账款回收率达50%以上,3年以上应收账款回收率达40%以上。除教育资产等公益性资产外,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土地、住房、对外出租和闲置的铺面、业务用房等资产,能够进行市场化处置的原则上进行市场化处置,暂不具备市场化处置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尽量进行市场化处置;确实无法进行市场化处置的,授权委托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依规开展租赁经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划转市机关事务中心统筹管理、调剂使用。实现存量资产的盘活转化、效率提升和良性循环利用,切实增加财政可用财力。(牵头单位: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中心、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要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制定细化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为本县(区)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放在重要位置,并作为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抓手,真抓实干、落到实处、抓出实效,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完成。市财政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定期调度,推动落实。

(二)加强协调联动。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项目及资金等要素保障支持力度,为基层高质量发展、缓解财政困难创造条件。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责任,完善财税体制,加强预算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推动发展、缓解困难中的引导作用。各县(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统筹推进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三)加强宣传督导。市级各部门和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媒体,大力宣传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的政策措施和典型做法,推广典型经验,营造良好氛围。市财政局要牵头收集汇总工作推进情况,按年度开展政策执行情况评估,适时对各县(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并向市政府报告。市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县(区)的督促检查和政策实施情况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