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市委文件 > 正文

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沧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市委办    时间:2021-04-29 11:24:00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促进全市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云南省加快构建“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构建临沧“一核一轴两带多点”发展空间格局。到2025年,“打造一核、打通一轴、构建两带、带动多点”的“如意型”发展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以上,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44个抵边行政村全部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沿边城镇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便捷畅通的交通体系,实现更高水平通关便利化,打造沿边全面开放新动能释放先行区,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到2035年,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全面形成。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到本世纪中叶,建立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突出“打造一核”对高质量开放发展的引领作用

——打造沿边开放核心。打造孟定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推进孟定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孟定在全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引擎作用。创新孟定城市和口岸建设体制机制,加快规划建设孟定民用支线机场、孟定国际陆港、孟定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建设云南孟定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增强城市发展能力,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把孟定打造成集进出口加工、跨境贸易物流、跨境旅客集散、跨境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引领临沧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域性国际新兴口岸城市。

——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四个先行”推动对缅开放“五通”,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缅甸为重点的印度洋经济圈国家交流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加强与沿边州市的协作,共同推动沿边城镇带建设,促进沿边城镇带协调发展,打造沿边开放新格局。支持市内企业积极参与境内外园区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实施好2.5亿美元亚行贷款基础设施项目,依法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积极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积极推动促成临沧清水河口岸经济区与缅甸滚弄—清水河经济特区联动共建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加快推动合作共建“1+1”核心区。规划建设南伞—老街跨境经济贸易合作区。

——推进更高水平贸易通关便利化。推动清水河口岸对等开放、持护照通行常态化,争取南伞口岸扩大为国家开放口岸,推进孟定清水河口岸第二通道和南伞口岸第二通道开放,加快实现人员、车辆、货物、资金自由便捷出入境。加强口岸的功能衔接、信息互通,为跨境贸易提供集成通过、便捷式运输等综合性物流服务,将临沧孟定清水河口岸打造成为服务全省、连接南亚东南亚和面向印度洋的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打通中东至仰光至临沧至成渝的海公铁联运物流通道。发挥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用,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推行进口矿产品等大宗资源性商品“先验放后检测”。加强清水河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运行管理,加快申报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和冰鲜水产品、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积极争取孟定清水河口岸、南伞口岸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积极探索边民互市金融服务模式,推动跨境金融业务合作,建立与沿边开放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现代金融体系。

——促进边境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周边国家市场,推进与周边国家建设进口、深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发展沿边跨境旅游业。推动合作开发原料在外、加工在内的甘蔗、橡胶、咖啡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进口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进口矿产品精深加工、出口装备制造业、轻纺制造业、物流仓储领域为重点,积极推动建设125界桩经济园区。以替代产业发展为抓手,突出稻谷、玉米种植规模与水平,建设缅甸腊戍农业合作示范园区。

(二)以“打通一轴”带动“构建两带”推动高质量开放发展

——加快建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围绕打通中缅国际大通道临翔至清水河段铁路、高速公路对外通道主轴,打造铁路“六出市三出境”、高速公路“九出市三出境”陆路通道和临沧至普洱至西双版纳至湄公河国际水路通道,加快形成“一轴两翼”空间布局陆海新通道,依托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主动对接滇中城市,积极推进与昆明、大理等州市友好合作,借助滇中地区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与全省的融合发展。全面完成临翔至清水河等6条(段)“能通全通”高速公路和瑞丽至孟连沿边高速公路临沧段建设;加密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建设南涧至云县、双江至澜沧、双江至沧源(勐省)、巍山至凤庆至永德至镇康、云县至昔归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羊头岩至勐撒、临翔(圈内)至普洱(景谷)、楚雄至景东至云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临沧至清水河、临沧至普洱、芒市至临沧铁路,规划研究楚雄至临沧、玉溪至临沧高速铁路、云县至凤庆至保山铁路及孟定清水河至南伞至永和边境口岸铁路。完成临沧机场改扩建,推动沧源佤山机场改扩建,建成凤庆通用机场,推动永德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建设孟定民用机场。加快航空市场和旅游市场融合发展,在巩固好已开通现有航线航班的基础上,力争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保山等省内外航线。推动临沧港规划建设。加快缅甸滚弄大桥援建项目。规划建设孟定清水河口岸至缅甸腊戍至曼德勒铁路、高速公路。加强区域电网建设和升级改造合作,推动中缅电力互联互通,扩大电网输送能力和电力对缅贸易范围和规模,把临沧建设成为对缅电力互通的重要通道。有序推进天然气支线管网建设。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全面推进工业园区优化提升,加快形成“一园一主导”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加快临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县产业园区、凤庆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工程,推动永德“临沧坚果产业园”建设,推动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更大突破。狠抓工业企业培育,巩固提升传统骨干制造产业,重点抓好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进出口加工业和新兴产业三大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加快培育绿色能源、新材料、烟草、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5个百亿级产业,加快全产业链培育蔗糖、茶叶、坚果(核桃+临沧坚果)、畜牧业4个五百亿级产业,远期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工贸易、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文化旅游、数字经济5个千亿级产业,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构建现代特色工业体系,重点培育发展以锗、高岭土、中药材等优势资源为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数字临沧”建设,鼓励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

——推进城市化进程。规划建设以临清铁路、临清高速公路及沿边高速公路为发展轴,以孟定为核心的沧源耿马镇康永德沿边城镇带,以临沧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公路和铁路为发展轴的市域东北部凤庆云县临翔双江一体化城镇带,着力构建两个1小时经济圈,推动形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极。加快推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和城市扩容,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带动全市城镇化率提高。

——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支持市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与市内外科研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争取国家、省在我市布局建设区域创新平台,推动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和团队“四个落地”转化。支持临沧工业园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双创”升级版,促进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推动教育卫生高质量发展。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统筹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实施好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促进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实施聘请普通高中教育人才援建边疆帮扶临沧工作,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支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提升内涵发展质量,推进临沧职业学院和临沧技师学院建设。推动临沧市中医(佤医)医院、临沧市精神病专科医院搬迁项目建设,加快临沧市传染病医院、镇康县传染病医院和市、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

——带动消费和房地产健康发展。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积极申报国家级步行街试点。引导家政服务与养老、托幼、托育融合发展,形成消费新业态。增加服务消费的中高端供给,促进服务消费结构加快调整和升级。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城中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三)构建“多点”的城镇一体化发展格局

——加快乡镇集镇建设。构建“1+2+46+‘5个100’+‘特色小镇’”的城镇布局,实施城镇品质提升行动,增强小城镇服务功能,优化城镇体系结构,运用好“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成果,完善村庄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浓厚、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加快推进6个列入省级创建名单特色小镇建设。吸纳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将全市乡镇集镇和500个示范村打造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一批发展速度快、带动能力强的县域经济社会次中心。

——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旅游全面转型升级,推进与大理、丽江、迪庆、怒江、保山、德宏等滇西州市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围绕茶业、民族、边疆、澜沧江、歌舞节庆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合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半山酒店、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旅游产品建设。加快推进“佤山凤城”旅游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加快景区提升改造和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全力塑造“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把临沧建设成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推动边境小康村建设。围绕构建“三套系统”,打造“五种形态”的村庄,实施“五大工程”,发挥国门联合党工委、边境村(社区)联合党组织作用,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和守边固边工程,将44个抵边行政村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把临沧的美丽边寨打造成祖国边疆最靓丽的风景线。

(四)加快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推进“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优先解决民族地区发展瓶颈制约,推动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不断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使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把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五)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高标准建设“一部手机办事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充分流动。完善区域交易平台和制度。全面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参与推动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探索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鼓励引导开展水权交易;适时扩大碳排放权交易的行业覆盖范围;参与开展电力现货交易试点,提高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积极参与推进中药材等国际交易中心设立工作,参与推动咖啡、茶叶等国际交易中心提质增效。

(六)拓展区域合作机制。参与跨州市重大问题协调机制、行业协会商会、合作平台等建设。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参与推动滇粤、滇黔、滇桂、滇川、滇琼深化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落实。积极融入国际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澜湄合作机制作用;推进与周边国家农业政策对接和标准互认,深化跨境农业合作。

(七)深化区域互助合作机制。深化沪滇扶贫协作和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到我市投资兴业;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推进干部双向挂职、人才双向交流。

(八)落实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实行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对我市重点生态功能区给予更多支持,贯彻落实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确保资源价格能够涵盖开采成本以及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成本。

(九)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落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省、市、县(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推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贯彻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积极与教育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机构合作,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跨区域共享,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跨区域流转衔接制度,健全区域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通过义务教育专网建设工程,规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发挥“互联网+教育”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和建设。

(十)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充分考虑我市发展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增强财政、产业、土地、环保、人才等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和联动性,因地制宜培育和激发发展动力。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支持,争取对边境和特殊困难地区实行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倾斜支持。加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监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十一)健全区域发展保障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建立区域发展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区域发展风险识别、防控和应急制度。

四、组织实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领导。市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切实履行职责,贯彻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各县(区)要建立工作落实机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顺畅运行。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落实县域经济考评服务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