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前,临沧县城无自来水设施,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均为就地打井,当时有玉龙井、邱家井、月牙井、和尚井、三眼井、蒋家井、双水井、文昌井、天灯井和马街井等180余眼水井。山区饮用水为自然山泉。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之城镇位于临沧坝子左侧的山坡上,地势居高,无长流水通过,枯水季节水井干枯,水量减少,全城人畜饮用水、工业建筑、服务卫生、消防安全等用水非常紧张,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及财产安全。为此,临沧县革命委员会于1965年5月5日向省计划委员会和省财政厅上报了《关于临沧城镇自来水工程计划的报告》和《临沧城镇自来水工程实施方案》。并在当年成立了以革委会主任贾文兰为组长的临沧县城镇自来水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城市公益事业性质的自来水生产办公室,属原县革委直管。机构成立后先后在原军分区后围墙外、龙王庙、大田村等征用南屏公社、红旗公社、大田村等旱地共18.09亩筹建临沧第一座水厂(龙王庙水厂)。该水厂于1965年动工兴建,1968年投产运营,日处理能力600吨,以博尚水库水为供水水源,转山大沟为输水沟渠。水厂建成后,县革委为把水厂移交给县公交局经营管理,同时把自来水生产办公室更名为水管厂。该水厂投产运营后,由于原水水质较差,加之当时制水工艺不发达,成品水产量及质量不高。1971年,县革委为了提高供水水量及水质,经地、县相关部门批准,增加大田河水为一水厂供水水源,同时批准修建大田水引水暗沟和对水厂净水设施进行扩建,临沧县公交局批准把原下属自来水厂更名为“国营临沧县自来水厂”;1980年3月25日公交局把国营临沧县自来水厂移交到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管理,并决定将城市公益事业单位性质的临沧县自来水厂更明为事业单位性质按企业管理的临沧县自来水公司;经过1973年和1983年的两次对水厂进行扩建,一水厂的处理能力由600吨增加到3千吨每日,但仍满足不了城市供水需求。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城市供水的需求,1987年,在省、地、县相关部门的批准和支持下又在南京凹变压站围墙外投资300万元征地17.85亩兴建了日处理能力为1万吨的第二水厂,该水厂于1987年筹建1989年建成投产。二水厂的建成投产,使城市供水能力由原来的3000吨每日提高到13000吨每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成倍增长,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城市人口对自来水的需求,1995年经政府批准后将新建成的中山水库增加为一、二水厂的供水水源。
1999年,政府决定把临沧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下属的股(所)级单位的自来水公司划归为政府直属的科(局)级单位,并将公司定性为国有企业后组建成临沧县自来水总公司。
2002年,政府对国有企业性质的临沧县自来水总公司进行改制,国有资产一次性退出,把公司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性质的临沧沅丰供水总公司。
2009年2月26日,为了增加城市供水量,经区政府申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省发改委批复,投资7366.43万元在忙畔街道邦留张家坟征地26亩建设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第三水厂一期工程。工程于2009年5月27日动工建设,2011年9月7日正式投产供水。三水厂一期工程的投产,将城市供水规模由原来的2.5万/日吨提升到4.5万吨/日。
2010年3月,区政府为了使三水厂建成后能顺利并网供水,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状况,决定收回股份合作制企业性质的临沧沅丰供水总公司,并将临沧沅丰供水总公司合并到临翔区第三水厂后成立了国有独资企业性质的临翔城市供水有限公司。
2011年8月8日,政府为了做强做大临翔供水事业,增加供水水源,实现城市供排水一体化管理,决定将原临翔城市供水有限公司、临翔区污水处理厂、铁厂河水库等合并组建为城市供排水一体化的国有独资企业临翔城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重组后,在2015年至2016年6月间筹资6948万元对三水厂进行二期扩建,新建一组生产能力2.0万吨/日的净水设施,将城市供水规模由4.5万吨提升到现在的6.5万吨/日。
根据区委、区政府《临翔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要求,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2021年1月5日,区国资委将公司和区级11家国有企业的股权无偿划转和资产移交至临沧市临翔区恒祥建设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成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公司属二级公司。
公司在区委、区政府及上级组织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经57年的积累、发展、改革重组,水源点由一处增加到现在的三处,保障城市供水水源的储备;城市供水管网已建成247.71公里,管网覆盖率达99.7%;水厂生产能力从600吨增加到6.5万吨,供水普及率达99%;公司经营收入从最初的10几万元增加到5500多万元,供水服务满意率达99%;供水合格率达100%,安全供水率达100%。企业在总支委员会的领航下,结束了"临沧城居民每年要喝下三个土基"的历史,企业已走上科学化管理、智慧型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