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报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函》(办函保字〔2023〕33号)、《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编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函》(云林函〔2023〕52号)要求,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已通过国家审核的《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临沧市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进行整合,形成《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在全面调查梳理临沧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按国家审核意见修改完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自然资函〔2020〕71号)、(自然资办发〔2020〕42号)、(自然资函〔2020〕861号)、(自然资办函〔2021〕458号)、(办函保字〔2022〕99号)等文件明确的整合优化规则编制完成,方法科学、内容完备,并严格履行意见征求等程序,决策风险较低。
现将《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核心内容向社会公示如下: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范围包括全市8个县(区),涉及陆域范围内的现有全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共计 13个,批复总面积296003.7公顷,矢量总面积 297273.47公顷,矢量总面积去除重叠面积和超行政区域范围面积后实际占地面积 274837.81公顷。
整合优化后,全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由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二大类构成,共计11个,总面积为263280.81公顷。整合优化从现有自然保护地范围内调出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矿业权、人工商品林、城镇村、开发区、重大项目及其他各类空间矛盾冲突等共计47845.57公顷,将36288.57公顷森林、草原等生态空间调入自然保护地范围。
公示时间2023年4月28日至2023年5月8日。公示期间如有疑问或异议,请致电0883—2161535,或将有关问题邮寄至:临沧市临翔区世纪路585号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3年4月28日
附件:
1.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自然保护地名录
2.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名录
3.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自然保护地情况对比
附件1
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自然保护地名录
序号 |
前自然保护地名称 |
前类型 |
前级别 |
批复面积(公顷) |
矢量面积(公顷) |
整合 方式 |
1 |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50887.00 |
50887.30 |
保留 |
2 |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17541.00 |
17539.91 |
保留 |
3 |
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省级 |
36970.00 |
37748.22 |
保留 |
4 |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省级 |
89504.00 |
89477.73 |
保留 |
5 |
永德棠梨山县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县级 |
9482.70 |
9482.79 |
转型 |
6 |
沧源佤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4734.00 |
14758.24 |
保留 |
7 |
耿马南汀河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4600.00 |
14600.29 |
归并 |
8 |
临沧大雪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6000.00 |
15995.79 |
归并 |
9 |
永德大雪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7400.00 |
17792.82 |
归并 |
10 |
云县大朝山-干海子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9080.00 |
19072.06 |
保留 |
11 |
云南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国家级 |
3604 |
3602.77 |
保留 |
12 |
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国家级 |
5412 |
5410.86 |
保留 |
13 |
临沧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省级 |
789 |
904.69 |
保留 |
附件2
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名录
序号 |
自然保护地名称 |
类型 |
级别 |
总面积 (公顷) |
1 |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51038.00 |
2 |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25715.72 |
3 |
云南镇康南捧河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地方级 |
36240.98 |
4 |
云南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地方级 |
95527.68 |
5 |
云南沧源佤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地方级 |
5176.50 |
6 |
云南永德棠梨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地方级 |
14535.62 |
7 |
云南云县大朝山—干海子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地方级 |
10778.31 |
8 |
云南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国家级 |
5565.59 |
9 |
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国家级 |
3713.52 |
10 |
云南临翔小道河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地方级 |
2171.75 |
11 |
云南凤庆百里长湖湿地公园 |
湿地公园 |
地方级 |
12817.14 |
附件3
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自然保护地情况对比
单位:个、公顷
整合优化前 |
整合优化后 |
||||||
自然保护地类型 |
数量 |
面积 |
自然保护地类型 |
数量 |
面积 |
||
国家公园 |
|||||||
自然保护区 |
小计 |
5 |
205135.95 |
自然保护区 |
小计 |
4 |
208522.38 |
国家级 |
2 |
68427.21 |
国家级 |
2 |
76753.70 |
||
省级 |
2 |
127225.95 |
地方级 |
2 |
131768.68 |
||
市县级 |
1 |
9482.79 |
|||||
自然公园 |
小计 |
7 |
54758.43 |
||||
国家级 |
2 |
9279.1 |
|||||
地方级 |
5 |
45479.33 |
|||||
风景名胜区 |
小计 |
5 |
82219.2 |
风景名胜区 |
小计 |
3 |
30490.44 |
国家级 |
国家级 |
||||||
地方级 |
5 |
82219.2 |
地方级 |
3 |
30490.44 |
||
森林公园 |
小计 |
3 |
9918.32 |
森林公园 |
小计 |
3 |
11450.85 |
国家级 |
2 |
9013.63 |
国家级 |
2 |
9279.10 |
||
地方级 |
1 |
904.69 |
地方级 |
1 |
2171.75 |
||
地质公园 |
小计 |
地质公园 |
小计 |
||||
国家级 |
国家级 |
||||||
地方级 |
地方级 |
||||||
湿地公园 |
小计 |
湿地公园 |
小计 |
1 |
12817.14 |
||
国家级 |
国家级 |
||||||
地方级 |
地方级 |
1 |
12817.14 |
||||
海洋特别保护区 (含海洋公园) |
小计 |
海洋公园 |
小计 |
||||
国家级 |
国家级 |
||||||
地方级 |
地方级 |
||||||
沙漠(石漠)公园 |
小计 |
沙漠(石漠)公园 |
小计 |
||||
国家级 |
国家级 |
||||||
地方级 |
|||||||
合计 |
13 |
297273.47 |
11 |
263280.81 |
云南省
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
2023年4月
项目名称: |
云南省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 |
编制单位: |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 |
组织单位: |
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 |
分管领导: |
李 兵 副局长 |
省级技术指导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资源调查研究中心 |
|
指导负责: |
章 煜 高级工程师 |
姜 华 正高级工程师 |
|
技术负责: |
聂映涛 工 程 师 |
蒋建辉 助理工程师 |
|
技术支撑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
|
院 长: |
胡宗华 正高级工程师 |
副 院 长: |
施化云 正高级工程师 |
项目负责人: |
章 煜 高 级 工程师 |
姜 华 正高级工程师 |
|
技术负责人: |
聂映涛 工 程 师 |
蒋建辉 助理工程师 |
|
参加单位及人员: |
|
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 |
|
廖承锐 李 兵 李建蕾 穆太珍 张 敏 查天伟 |
|
谢 师 谢凤瑞 李颖诗 蔡雁冰 鲁云龙 王开平 |
|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资源调查研究中心 |
|
章 煜 刘泽铭 姜 华 李 维 代永彬 李志美 |
|
聂映涛 陆 鸿 李 伟 徐 波 蒋建辉 杨晓玲 |
李卫芬 杨 峰 陈星志 卫 凡 彭 标 李留春 孙 刚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处 |
王梦君 张天星 和 霞 赵文飞 王 方 杨锦超 |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
陈德明 王丽萍 雷 云 李永祥 杨 勇 李志敏 彭海山 |
彭海山 赵永梅 李庆亮 田世华 徐向东 熊友明 邓志明 |
杨红强 李 劲 李华希 杨滋斌 王磨兰 刘建华 |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
雷 震 普增发 李鹤飞 施刘军 罗 斌 杨云森 |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
杨育能 李 强 张红磊 赵振宇 刘成富 董泽荣 |
杨 龙 汪德贤 刘兰学 杨 镇 金加琴 李树权 |
徐连珠 张荣金 张帼敏 杨正富 赵国斌 顾祖君 |
曹 荟 曾世雄 杨 明 刀建芬 李君霞 杨凯雁 |
李玉新 肖林娜 陈和彦 王永红 王臣琳 李绍美 |
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
杨建荣 马梅英 刘褔河 宋忠园 伍学云 何映成 |
杨 梅 潘培思 江卓韵 史敏锐 |
临翔区林业和草原局 |
何钰强 杨 春 张志远 何 锐 李 华 王耀林 李光平 |
魏 晨 刘 芸 徐祖林 洪世勤 崔 磊 周再良 俸云和 |
罗成丽 李雪梅 杨 苑 贺贵妮 张苡容 曾开琴 李金芳 |
刘云光 刘正兰 帕若男 李江荣 何朝辉 杨贞林 杨绍平 |
段德秀 郭天安 李 亮 杨绍清 吴正卿 徐临峰 景 峰 |
游华章 汤光福 刀兴星 |
凤庆县林业和草原局 |
李文伟 梅忠武 杨育安 彭志良 罗开庆 王家应 方正丽 |
云县林业和草原局 |
李 斌 程川锦 施昌远 张正雄 李建华 董顺燕 陈和彦 李福华 程汝雯 |
永德县林业和草原局 |
穆文军 段开华 鲁嘉俊 奎学华 龚自立 马建忠 李 健 |
杨 祎 王 理 许永生 杨永兰 朱晓振 罗 冰 杨 兴 |
李忠元 杨平剑 鲁国强 |
镇康县林业和草原局 |
郭红明 杨武彬 陈文光 汤成龙 张文科 李忠军 |
谢超阳 李光秀 陈正天 何兴明 袁建海 袁 旭 |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林业和草原局 |
郭忠生 赵国昌 周春华 王 静 刀志祥 苏 燕 王明娅 |
罗应学 刘佰艳 杨绍良 肖新梅 韦文长 饶颂云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
梁勇华 叶海舰 尹于昆 王永胜 何宏耀 李 洁 周兆明 |
汤 丽 谢太淑 孙 权 董泽凤 段建军 穆 莉 |
沧源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
田 军 王建民 彭玉英 龚耳林 李金军 李红梅 吴应英 |
陈洪江 苏利娟 胡 娟 邱洪红 李 婷 |
报告执笔:姜 华 |
数据统计:聂映涛 蒋建辉 |
制 图:杨晓玲 |
校 对:穆太珍 |
审 核:李 维 |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
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地类型和功能定位,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重点解决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2019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要求对自然保护地进行调整优化,评估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并做到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不重叠。
根据以上要求,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林草局会同生态环境厅等有关部门,于2020年4月起,组织各州(市)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临沧市至2020年8月形成《云南省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预案数据按国家级和省级要求经“六上六下”多轮对接不断修改完善。2022年7月,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 关于印发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数据汇交要求的函》(保园函〔2022〕47号)的要求,对临沧市辖区内风景名胜区进行了整合优化并编制完成了《临沧市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2022年11月,经国家和省级审定,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数据与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成果数据合并,形成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最终数据,作为本次《云南省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编制的本底数据。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始终与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等工作一体部署、协同推进,工作成果相互支撑、互为因果。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范围包括全市8个县(区),涉及陆域范围内的现有全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共计13个,批复总面积296003.70公顷,矢量总面积297273.47公顷,去除重叠面积22394.75公顷和超出临沧市行政区范围面积40.91公顷后实际面积为274837.81公顷。整合优化后,全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由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二大类构成,共计11个,总面积为263280.81公顷。整合优化从现有自然保护地范围内调出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矿业权、人工商品林、城镇村、开发区、重大项目及其他各类空间矛盾冲突等共计47845.57公顷,将36288.57公顷森林、草原等生态空间调入自然保护地范围。
整合优化构建起新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分区体系,建立了统一的自然保护地矢量数据图库,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整合归并了交叉重叠和相邻相连的自然保护地,解决了自然保护地重复设置、空间重叠问题;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完善了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格局,使之更加契合我市区域人口、自然地理和资源禀赋特征。
本方案只针对原已正式建立的自然保护地,预案提出拟新建的临翔南高山、云县灵宝山、云县盘河、永德诃子、沧源南撒、耿马天圆、耿马南汀河流域等森林公园,相关区域已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但不作为新建保护地纳入正式方案,今后待方案批准落地且管理条件成熟后,再按程序报批设立。
目录
前 言
一、自然保护地现状
(一)保护价值
1. 澜沧江流域
2.永德大雪山区域
3.南滚河流域
4.南捧河流域
(二)现有保护地概况
1.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
4.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5.永德棠梨山县级自然保护区
6.云县大朝山--干海子省级风景名胜区
7.临沧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8.永德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9.耿马南汀河省级风景名胜区
10.沧源佤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11.云南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12.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
13. 临沧县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
(三)主要问题
1.边界范围底数不清
2.区域交叉空间重叠
3.矛盾冲突点多面广
4.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四)自然保护地面积
1. 批复面积
2. 矢量面积
3. 净占地面积
(五)分类概述
1.自然保护区
2.风景名胜区
3.森林公园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思路
(二)工作过程
1. 开展调查摸底
2. 分析保护空缺
3. 制定工作规则
4. 统一数据标准
5. 联合开展工作
三、整合优化规则
(一)分类分级规则
1. 分类规则
2. 分级规则
(二)整合归并规则
(三)分区优化规则
(四)调入规则
(五)矛盾冲突处理规则
四、整合优化结果
(一)分类分级
(二)分区管控
(三)整合归并
(四)撤销和降级
(五)调入和调出
1. 调入生态空间
2. 调出矛盾冲突
(六)整合优化前后自然保护地变化情况
1. 数量变化
2. 面积变化
五、成效分析
(一)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质量
(二)夯实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基础
(三)促进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附表
1. 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
2. 整合优化前后自然保护地情况对比
附图
1. 整合优化前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2. 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3. 自然保护地调入图斑分布图
4. 自然保护地调出图斑分布图
《指导意见》印发前,全市自然保护地统计数据包含了水利风景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共计17个。《指导意见》正式印发时,采纳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意见,不再将水利风景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作为自然保护地管理。整合优化过程中,经征求农业农村部同意,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地重叠的区域划归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其他区域不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继续按《渔业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据此,通过调查摸底,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共计13个。
临沧市生态保护价值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永德大雪山区域、南滚河流域和南捧河流域等区域。
主要包括临沧市的凤庆、云县、双江、临翔、耿马和沧源六县境内,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自然生态系统。该区域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的南延部分,属滇西纵谷区,山脉水系成帚状扩展。澜沧江及其支流黑慧江、罗闸河和小黑江奔流于区域中。
区内植物区系极其复杂和多种,40%以上的面积属于保存完好的天然原始状态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区内有16个植被群系,植被类型为针叶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竹林。区域内发现迄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面积约3.73平方公里。有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桫椤(Cyatheaceae spp)、多花含笑( Michelia floribunda)、红梗润楠(Machilus rufipes)、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红椿(Toona ciliata)、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dii)、秃杉(Taiwania flousiana)、贡山三尖杉(Cephalotaxus lanceolata)和云南榧树(Torreya yunnanensis)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兽类109种,鸟类357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ia)、豚鹿(Cervus porcinus)和绿孔雀(Pavo muticus)等1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短尾猴(Maeaca arctoides)、原鸡(Gallus gallus)和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等64种。
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景观及其野生动物物种为保护重点。区域位于永德境内东部大雪山主要峰地带,是大雪山、乌木龙、亚练、永康4个乡镇结合部,为县境怒江、澜沧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域以大雪山—小雪山脊为中心纵轴,东坡相对平缓,其余皆陡悬,且多峭岩洞窟及深涧残丘。
区域是中国大陆北纬24°以南的最高的山体。从河谷到山顶,垂直分布有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温凉性针阔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等6个系列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层次分明,特征清晰,过渡在同一山体咫尺之间。核心地段保护着生态系统完好,原始连片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铁杉常绿阔叶混交林及中国大陆分布最南的冷杉林。是中国南方以及云南省南部山地不可多得的,完整而十分典型的山地垂直带谱系列。由于纬度偏南,处西南季风前沿地带,每个植被垂直带都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植被垂直带就是保护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区域内有以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豚鹿(Cervus porcinus)、绿孔雀(Pavo muticus)、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蟒蛇(Python bivittatus)等为代表的78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以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和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等为代表的64种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植物中的23个保护区特有种,哺乳类动物23个中国特有种,两栖爬行类的29个云南特有种、鱼类的9个怒澜亚区特有种和4个新种。已发现的主要有古北界青藏区岩羊(Pseudois nayaur)、旱獭(Prairie dog)和豺(Cuon alpinus)等,有东洋界华东区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和猕猴(Macaca mulatta)等,有西南区金丝猴(Rhinopithecus)、水鹿(Cervus unicolor)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等,有华南区蜂猴(Nycticebus coucang Boddaert)、西黑冠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ck)和云豹(Neofelis nebulosa)等,主要兽类计60余种。
区域内有抗日战争遗迹-滇缅铁路遗址、万丈岩瀑布、户婆仙人洞等具有较大的观赏和开发利用价值的旅游景观。
区域内景观以物种多样性,珍禽异兽、奇花异卉,四季花卉变换无穷,土林奇观千姿百态,原始森林植被,造型地貌、瀑布为主体,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地下溶洞为辅衬。风景资源特点突出,山间瀑布、溪流终年不断,随立体气候和季节变化而变化,雪山顶白雪皑皑,云海日出,赏心悦目。交通方便,开发前景广阔,是边疆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休养、度假的好地方。
该区域属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地貌,最高峰海拔2302.00米,谷地海拔450.00米。本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高等植物有97科400多种。顶极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雨林,还有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和珍稀树种有红椎、木莲、楠木、桢楠、润楠、红椿、麻楝、滇石梓、多果榄仁、琴叶风吹楠、八宝树、番龙眼、灯台树、铁力木、见血封喉以及云南松、箭竹、木棉等,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和红椿(Toona ciliata)等;高等动物有100多种,鸟、兽有55科120多种,其中兽类有22科40多,鸟类有33科80多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绿孔雀(Pavo muticus)和印支虎(Panthera tigris corbetti)和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猕猴(Macaca mulatta)、水鹿(Cervus unicolor)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等20多种,并且为国内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区域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等各种生物物种资源为主要任务的。保护区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拥有热带和南亚热带特征。从植物群落到单个植物物种都具有特殊性,分布有多种特有植物(如桫椤,董棕、见血封喉、铁杉、铁力木等百余种)。在动物方面除亚洲象外,还有多种灵长类动物、猫科动物、偶蹄类动物、雏类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如猕猴、懒猴、绿孔雀、熊猴、熊狸、金雕、豹、印支虎等数十种),鱼类有国家保护动物花鳗丽等,是珍稀濒危动植物天然的避难所。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对保护好这些物种资源的多样性包括野生基因资源的多样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未来生物科学、经济、文化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科考、探险、生态、观光旅游的绝好景点。
沧源的佤山有着十分秀丽的风光。佤山峰峦重叠,河流纵横,属南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优厚的自然条件,极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生息。在数万公顷原始森林中,生长着“活化石”水棚等奇花异木,活跃着祖国稀有的异兽珍禽,有云南“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之美称。
该区域地处怒山山脉余脉老别山南延,呈中山地貌,局部分布有岩溶地貌。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点海拔2978.00米,最低点海拔650.00米。气候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区内山地海拔差异,气候垂直分异明显,呈现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5种气候类型。
此区域有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湿地及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分为竹瓦、忙丙后箐、薄刀山和雪竹林山4个片区,总面积3697平方公里。区内有高等植物110科346属571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18属22种,裸子植物2科2属4种,被子植物94科326属54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4种,包括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董棕(Caryota urens)、黑黄檀(Dalbergia fusca)、扇蕨(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水清树(Tetracentron sinense)、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红椿(Toona ciliata)和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olra)等,有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绿孔雀(Pavo muticus)、猕猴(Macaca mulatta)、水鹿(Cervus unicolor)和蟒蛇(Python bivittatus)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被可划分为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稀疏灌木草丛、灌丛7个植被类型,高榕﹢番龙眼﹢红木荷群系、刺栲﹢印栲林、小果栲﹢截果石栎林、刺斗石栎﹢滇木荷林、木果石栎﹢银木荷﹢云南樟林、马缨花苔藓矮林、旱冬瓜林、暖热性针叶林-思茅松林、牡竹林、箭竹林、蕨菜草丛、紫茎泽兰草丛和红棕杜鹃灌丛13个群系。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80年3月,是中国3个亚洲象分布区域之一,位于中缅边界中段,跨临沧市的沧源自治县和耿马自治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8°57′32″~99°26′00″,北纬 23°09′12″~23°40′08″之间。总面积为50887.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9932.00公顷、缓冲区面积17342.00公顷、实验区面积13613.00公顷。最低海拔510.00米,最高海拔2977.00米,热带雨林、季雨林是其地带性植被。以保护和持续发展印支虎、亚洲象、长臂猿、蜂猴、蟒蛇等珍惜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及其栖息的多种林生态环境为主要管理目标,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关键生物类群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较高的海拔落差和多变的气候类型还催生出雨林等9个植被类型、季节雨林等16个植被亚型和44个群系,并养育了2644种维管植物、226种苔藓植物、139种大型真菌,有111种哺乳动物、80种两栖爬行动物、315种鸟类、45种鱼类和828种昆虫活跃其中。种子植物物种数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种类的十分之一,约占云南种子植物种类的五分之一;脊椎动物物种数约占全国脊椎动物种类的十分之一,约占云南脊椎动物种类的三分之一。
自然保护区不仅养育了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还成为了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物种的避难所,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物种有124种、野生植物物种有92种。有337种野生动植物属于中国特有物种,有330种野生动植物属于云南特有物种,有13种野生动植物属于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有物种。也正是得益于这一野生动植物资源宝库,早在保护区扩建前就已经是国家40多个A级保护区之一。
中国境内现有亚洲象种群在进化上分为α和β种群,南滚河亚洲象种群属于印度—缅北种群(β种群),也是中国境内唯一的β种群分布,对于研究亚洲象种群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南滚河亚洲象主要活动在自然保护区内沧源片区的班洪和班老南滚河流域一带。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和北京陆桥生态中心在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和非损伤性采样法进行了调查,根据红外相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结果,共识别出12头亚洲象个体,其中成年象6头,亚成象5头,幼象1头,雌雄比为1:1.4。通过非损伤性取样方法对采集的117份亚洲象粪便样品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共获得22个独特的基因型,进而推算出南滚河亚洲象种群数量为22—28头。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为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下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67名。目前,全局在职在岗64人,聘用管护员210人。形成管护局(管护分局)—管护站—管护点(管护员)三级管护机制。事业编制人员经费为市级财政全额预算,聘用管护员的补助来自于公益林管护补偿金。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的南延部分,位于永德县东部大雪山主峰地带,是大雪山、乌木龙、亚练、永康4个乡镇结合部,为县境怒江、澜沧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9°32′56″~99°43′47″,北纬 24°00′10″~24°12′27″之间。保护区总面积为17541.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9276.00公顷、缓冲区面积3291.00公顷、实验区面积4974.00公顷。保护重点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景观及其野生动物物种,保护区有哺乳动物117种,列入国内外保护的珍稀濒危兽类有33种, 占大雪山哺乳动物总数的28.21%。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蜂猴、豚尾猴、熊猴、灰叶猴、西黑冠长臂猿、马来熊、云豹、豹、虎、豚鹿等16种,占云南省国家I级保护动物(29种)的55.1%。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黑熊、青鼬、水獭、小爪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斑灵狸、丛林猫、金猫、林麝、水鹿、鬣羚、斑羚和巨松鼠等17种,占云南省国家II级保护动物( 24种 )的77.8%。鸟类有201种,分属于15目41科4个亚科。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38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33种。有两栖类42种,隶属于2 目8 科21属;爬行类49种,隶属于 2目(亚目)10科36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种类有圆鼻巨蜥1种;II级重点保护种类有5种,蟒蛇、眼镜王蛇、细脆蛇蜥、红瘰疣螈(应包括具有同样保护价值的山涧疣螈)、哀牢髭蟾。 保护区内的三个流域中共有鱼类57种,分隶14科,43属,占云南省土著鱼类总种数461种的12%。目前,目前列入国家II级保护鱼类有巨魾 1种。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喜马拉雅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 )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红椿(Toona ciliata)、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和异颖草(Anisachne gracilis)等62种。
云南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3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是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下属事业单位,为正处级,在永德县人民政府驻地办公。内设综合办公室、资源保护科、社区管理科、科研监测所4 个正科级机构。下设大雪山、乌木龙、亚练、永康4个副科级管护站。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部及东南部与普洱市相邻,北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接壤,西北部靠保山市,南部与缅甸相望。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9°40′34″~100°22′01″,北纬23°17′52″~24°57′28″之间。保护区范围涵盖临沧市的凤庆、云县、双江、临沧和耿马五县,保护区总面积为89504.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6766.00公顷、缓冲区面积22033.00公顷、实验区面30705.00公顷。由8个片区组成,即(1)凤庆万明山--云县大宗山片,面积1659.00 公顷;(2)凤庆五道河片,面积8537.00 公顷;(3)凤庆小湾--云县黄竹林片。面积12640.00公顷;(4)临翔大雪山--云县大朝山片,面积19078.00公顷;(5)临翔马台——平村片,面积2291.00公顷;(6)临翔--双江--耿马邦骂雪山片,面积34005.00公顷;(7)云县漫湾片,面积3970公顷;(8)双江马鞍山片,面积7324.00公顷。
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的南延部分,属滇西纵谷区,山脉水系成帚状扩展。澜沧江及其支流黑慧江、罗闸河、小黑江奔流于保护区中。以中山湿性长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及其栖息地。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自然生态系统。区内植物区系极其复杂和多种,40%以上的面积属于保存完好的天然原始状态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区内有16个植被群系,植被类型为针叶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竹林。保护区内发现迄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面积约3.73平方公里。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dii)、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喜马拉雅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秃杉(Taiwania flousiana)、贡山三尖杉(Cephalotaxus lanceolata)、云南榧树(Torreya yunnanensis)、红椿(Toona ciliata)和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等。区内有兽类109种,鸟类357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虎(Panthera tigris)、蜂猴(Nycticebus coucang)、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绿孔雀(Pavo muticus)、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和豚鹿(Cervus porcinus)等1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原鸡(Gallus gallus)和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等64种。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是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下属事业单位,为副处级,在临沧市人民政府驻地办公。内设综合办公室、资源保护科、社区管理科3个副科级机构。下设临沧澜沧江省及自然保护区临翔管护分局、凤庆管护分局、云县管护分局、双江管护分局、耿马管护分局5个副科级分支机构,在所在县(区)人民政府驻地办公。其中: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临翔管护分局、凤庆管护分局、云县管护分局、双江管护分局内设综合办公室、资源保护股、社区管理股3个股所级机构;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耿马管护分局内设综合办公室、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股2个股所级机构。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临翔管护分局下设博尚、南美、忙畔、邦东4个股所级管护站;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管护分局下设三岔河、凤山、鲁史3个股所级管护站;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云县管护分局下设大朝山、大丙山、爱华3个股所级管护站;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双江管护分局下设大户赛、忙安、坝糯3个股所级管护站;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耿马管护分局下设勐永、勐撒2个股所级管护站。
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南角的临沧市镇康县境内,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98°40′19.9″~99°18′24.1″,北纬23°44′34.4″~24°3′48.2″之间。保护区内分为竹瓦、忙丙后箐、薄刀山、雪竹林山共四个子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3697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6026.50公顷、实验区面积20943.5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及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系统和珍稀濒范动植物资源。
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野生维管束植物2230种,隶属于206科912属。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藤枣(Eleutharrhena macrocarpa)、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tii)、扇蕨(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大叶黑桫椤(Gymnosphaera gigantea)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董棕(Caryota urens)、黑黄檀(Dalbergia fusca) 、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合果木(Paramichelia baillonii)、蛇根木(Rauvolfia serpentina)、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红椿(Toona ciliata)、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润楠(滇楠)(Machilus nanmu)和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等。
保护区内记录到脊椎动物377种,隶属于34目、89科、237属。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绿孔雀(Pavo muticus)、懒猴(Nycticebus coucang)、熊猴(Macaca assamensis)、豚鹿(Cervus porcin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等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Macaca mulatta)、水鹿(Rusa unicolor)、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原鸡(Gallus gallus)和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等30种。
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是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下属事业单位,为副处级,在镇康县人民政府驻地办公。内设综合办公室、资源保护科、社区管理科、科研监测所4个副科级机构。下设勐堆、勐捧、薄刀山、雪竹林山、忙丙后篝5个股所级管护站。
永德县棠梨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99°15′37″,北纬24°12′6″,是以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动植物生态系统为主,兼具科学研究、科普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县级自然保护区。分为棠梨山片区和忙海片区,批复总面积9482.7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449.90公顷、缓冲区面积890.40公顷、实验区面积5142.40公顷。两个片区之间由生态廊道连接,棠梨山片区位于永德县城西北,毗邻县城城区,范围涉及德党镇、永康镇、勐板乡三个乡镇,面积4366.30公顷;忙海片区位于永德县城南20.00公里,涉及德党镇、大山乡、崇岗乡三个乡镇,面积5116.40公顷。
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21科40属79 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22科455属711种,维管植物145科497属804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其自然植被主要有高山栲林、木果石栎林、多变石栎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华山松林、紫茎泽兰草丛及米团花灌丛八个植被群系,这些原生植被群系层次分明,物种丰富、林内花卉众多,森林景观优美,林内栖息动物包含哺乳类12科14种,鸟类18科44 种,爬行类2科3种,两栖类4科4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绿孔雀(Pavo mutic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4 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Macaca mulatta)、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亚洲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领角鸮(Otus bakkamoena)、褐翅鸦鹃(Centropus spp.)、原鸡(Gallus gall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针尾绿鸠(Treron apicauda)和山皇鸠(Ducula badia)11种。
保护区管护局为永德县林业和草原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管护局下设综合办公室、科研宣传所、保护管理股三个职能办公室,下辖蛇腰山保护站和忙海保护站2个保护站,珍稀濒危植物培育和繁殖中心2处,野生珍稀濒危动物救护中心2处,另还有4个检查站和10个哨卡,人员编制20人。
云县干海子--大朝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云县境内,共由漫湾--温竹河、大朝山--大雪山、爱华镇、亮山天池四个片区及漫湾--大朝山水陆游览线组成,景点129个。1996年7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审定公布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通知》(云政发[1996]138号)文件批复总面积19080.00公顷。由漫湾--温竹河、大朝山--大雪山、爱华、亮山天池四个片区及漫湾--大朝山水陆游览线组成,景点129个。漫湾--温竹河片区位于云县县城东北60公里,漫湾水电站巍然矗立于澜沧江大峡谷中,上游高峡平湖,碧波荡漾,风光旖旎。众多的半岛、湖湾山水相依,两岸森林植被茂密,温竹河峡谷险峻、瀑布飞流;此外还有人类早期活动的新石器遗址。大朝山--大雪山片区位于云县县城东南87公里处,区内有巍峨的高山,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姹紫嫣红的杜鹃花丛,秀色四溢的高山竹林,平缓开阔的高山草甸,各种珍禽异兽,形态各异的瀑布,奔腾跌宕的溪流、白雪皑皑的山峰,变幻奇妙的气象景观及又一座雄伟壮观的现代化大型水利枢纽--大朝山电站。片区地形起伏大,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水同天”之说。一年四季,景致各有不同。爱华镇片区位于云县县城西南方向紧邻云县县城,区内资源丰富,类型繁多,景观奇特、组合度好,既有优美的山水林花,有悠久的文物古迹,还具有现代气息的公园、度假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完备。亮山天池片区位于涌宝镇南约7公里处,离县城61公里,以亮山天池为中心的拿鱼河与大寨河分水岭地带,区内天池静幽秀丽、植被茂密苍劲,鲜花艳丽,环境优美。是一个以溪流峡谷、陡壁峭岩、奇石溶洞及良好的森林生态植被为特色,融合了历史文化遗迹、民间传说及民俗风情,适宜开展观光游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民俗风情体验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主要保护对象有:自然水系及风景区内其他人工水体、风景区范围内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现有的自然山林植被、风景区内的地质地貌特征、非物质景观资源的特色、完整性及传承性、风景区内民族特色村落。
目前云县干海子--大朝山风景名胜区没有未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没有配备专门从事保护管理的人员。随着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由于一直未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各部门职能不明确,对风景名胜区的有效管理较为不利。且风景名胜区内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科研、宣教经费、与周边社区群众存在矛盾冲突等问题。
临沧大雪山风景区位于大朝山电站西岸的临翔区境内,紧靠214国道,临(沧)帮(帮东)公路直达景区腹地,距县城19公里。景区属哀牢山的南延部分,呈南北走向,绵延24.00公里,批复总面积为16000.00公顷,其主峰大雪山海拔3249.00米。景观随山体高度及节令的变化而变化。景区内广泛分布有巍然挺立的参天古木,有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常绿阔叶林,有成片成林、葱翠成荫的竹林,有美不胜收的木棉、刺桐、白杜鹃、文殊兰、白花羊蹄甲、墨兰、春兰、三朵香、虎头兰、春朵素、硬叶兰、果上兰、砂草兰、虾脊兰、石斛兰、野蔷薇等,景区内还有“多、盛、奇、艳”的杜鹃花,把这座大山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姿,生机盎然。每年冬春季节,山顶上白雪皑皑,山间溪流不断,山脚为大朝山电站水坝,碧波荡漾,风光优美。景区由大雪山的雪山洞、主峰石、杜鹃林、桫椤群、黄草坝等18个景点组成。
自该风景名胜区批准设立以来,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职能由原临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根据“临沧市临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许可事项移交清单”显示,于2019年后其管理职能由临翔区林业和草原局承担。
永德大雪山风景区位于永德县境内,由大雪山、土林片区、棠梨山—观音洞山片,南汀河游览线,共三片一线90个景点组成,批复总面积17400.00公顷。该区景观林海茫茫,生物多样,杜鹃花海艳丽多彩,瀑布云雾变化无穷,土林奇观千姿百态,独树成林,佤寨风情,睡佛岩画树包笔塔,温泉溶洞,蕉园蔗林热带风景,民族民俗浓郁古朴,景观独特环境优美。永德大雪山是旅游和观光,科研科考的极好去处。
自该风景名胜区批准设立以来,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职能由原永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根据“临沧市永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许可事项移交清单”显示,于2019年后其管理职能由永德县林业和草原局承担。
耿马南汀河风景名胜区地处滇西南横断山脉切割山地切割区的中下段,山川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自东北向西南渐呈梯级递降。境内山峰均属怒山支系、老别山脉的组成部分,东北山形高耸陡峭,西南地形宽阔倾斜,形似一个倒圆锥体。风景名胜区位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内,由四片一线组成,即孟定片区,景戈片区、福音山片区,清水河片区、孟省—清水河旅游线。批复总面积约14600.00公顷。景观特征:有俗称版纳、瑞丽、孟定“三姐妹”风光秀丽的孟定坝亚热带风光;有郁郁葱葱的原始季雨林景观;有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景观;有苍翠碧绿的大青山、火草山生物景观;有丰厚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民族服饰、工艺品;有众多的佛寺、白塔、岩画、古人类穴居遗址等名胜古迹;有热闹非凡的孟定边贸口岸。可供边贸购物、边境跨国旅游观光,边疆民族文化、边境商贸历史考察研究。
自该风景名胜区批准设立以来,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职能由原耿马傣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根据“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许可事项移交清单”显示,于2019年后其管理职能由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承担。
沧源佤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与缅甸接壤。景区由勐来、南滚河、勐董、拉勐河和班列五个片区,勐省—芒卡坝游览线组成,景点199个,批复面积14734.00公顷。主要景观资源有荫翠谷、榕树林、驼峰山、丁来独木成林、丁来董宗林、新寨古榕、天坑、丁来溶洞、藏龙洞、老人峰、野生茶树群落、雄狮镇关、勐来董宗林、千里国画长廊、勐来云海、糯良石林、十里白花、贺勐坝、拉勐河峡谷、拉勐古榕、永让古榕、永让情侣树、龙头山永让龙血树等。班列景区位于沧源县北部,勐来乡和班洪乡中部,以苍翠茂密的植被、跌宕悬泻的溪流飞瀑、风光旖旎的高山湖泊(水库)等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勐来景区位于沧源县北部勐来乡和勐角乡片区,以绚丽多姿、优美如画的岩溶景观和众多遐迩闻名、神奇迷人的崖画为主要特色。勐董景区位于沧源县城南部,以优美如画的亚热带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辅以县城内丰富的民间民族文化艺术和众多的历史纪念地。南滚河景区位于沧源县西部班老乡片区,以茂密苍翠的热带雨林和众多的珍稀野生动物景观为中心,辅以典型的民族风情建筑及革命历史纪念地。拉勐河景区位于沧源县东部拉勐河流域,以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和险峻陡立的峡谷断崖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主要特色。
该风景区是国内典型的佤族自然山水风情区,佤族风情浓郁独特,服饰工艺丰富多彩。 历史文化古朴丰厚,崖画文物闻名遐。自然环境优美,佤山碧绿苍翠。热带雨林茫茫,珍稀生物荟萃。珍禽异兽出没,孔雀大象穿梭。陡岩刀砍斧劈,溶洞迷宫成群。日出彩霞满天,云海变幻莫测。边境口岸购物,出国旅游缅甸。旅游后起之秀,科考理想之地。
自该风景名胜区批准设立以来,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职能由原沧源佤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根据“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许可事项移交清单”显示,于2019年后其管理职能由沧源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承担。
五老山以五座山峰远观如老人列坐闲谈而名,主其风光在历史上曾为缅宁十佳之一。五老山经临沧县委、县政府决定批为森林公园后,实现通水、通路、通电。1999年5月,经上级有关部门考察认定符合森林公园质量标准,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五老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批复面积3604.00公顷。植被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间有部分云南松。植物种类乔木树种100多种30多科,生长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水青树、野茶树、青果树等10余种。野生花卉有云南山茶、杜鹃、兰花,野生药材有杜仲、厚朴、黄芩、龙胆草和雪山一枝篙等百余种。珍稀动物有啄木鸟、杜鹃鸟、白腹锦鸡、红嘴相思鸟、野猪、豪猪、猕猴和黑眉锦蛇等,被誉为动植物繁衍栖息地。
景区内山川壮观、奇石林立、密林入海、流泉飞瀑、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天象奇景可谓美不胜收。主要景点有五老飞瀑,情人谷,鹿恋湖,金竹林大叠水,五峰亭等,集雄、险、奇、秀、幽诸美学特征为一体,是大自然赋予的极佳旅游地。公园景点设施正在进一步健全完善,不久即将建成集游览、观光、考察、度假、疗养、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2016年12月,中共临沧市临翔区委 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文件《中共临沧市临翔区委 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沧市临翔区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临发[2016] 39号)指出,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资金,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管理,主要用于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五老山国有林场、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的体制进行管理。
临翔区林业和草原局设林场管理办公室。拟核定事业编制 5 人(其中:办公室主任 1 名、会计 1 名、出纳 1 名、专技 2 名)。五老山国有林场。拟核定事业编制40人(其中:场长1名、副场长2名、专业技术人员37名)。人员及公用经费,以核定的机构编制为基础,纳入区级财政预算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将区林业和草原局国有林场管理办公室、五老山国有林场、马鹿坑国有林场确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级别为股(所)级。
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由古茶山、森林湖和冰岛湖3个片区构成,批复面积 5412.00公顷。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林业局于 2015 年 1 月以《关于准予设立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行政许可决定》(林场许准[2015]28 号文)批复同意建立的森林公园。
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由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古茶山森林公园地处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南延余脉邦马山脉的主要分支,东为马鞍山,西为四排山。古茶山片区位于四排山分水岭东侧,在勐库大雪山东坡。森林湖片区位于马鞍山中段分水岭东西两侧,在古茶山森林公园范围内属于马鞍山的山体由东北向西南为湾河后山、茶山头、独角地、骑马地林头、大青山等。森林公园内分布的野生古茶树及其更新群落,为目前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茶树密度最大的群落,被专家认为该群落所在地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的核心区域之一。珍贵的野生古茶树资源及栽培的古茶树,是茶树原产地的“历史见证”,为中国茶树引种驯化和茶产业发展提供了遗传基因支持。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88.22%,古茶山森林公园主要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和水生植被 6 个植被型,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地杨桦林、暖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和挺水植物群落及沼泽植被 7 个植被亚型、元江栲+银木荷群落、木果石栎—云南连蕊茶群落、木果石栎+大理茶群落、硬斗石栎+景东柃群落、旱冬瓜—紫茎泽兰群落、西南桦—紫茎泽兰群落、华山松人工群落、云南松人工群落、云南铁杉—景东柃群落、云南松—匙萼金丝桃—密毛蕨群落、圆叶节节菜+狗牙根群落、十字薹草+水蓼群落和水香菜群落 13 个群落(群丛)。范围内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古树参天且物种丰富,元江栲林、云南铁杉林分别是云南省同类群落中分布纬度最低、最南的群落,华山松林高大优美且集中连片。森林公园水资源非常丰富,玉带般的南勐河柔情依依、婉转萦回,森林湖、湾河湖、黄河湖、大棚子湖和冰岛湖五大湖泊犹如明珠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浩瀚的森林中,茫茫林海,碧湖清溪,构成了“群湖拥翠,浪影松涛”的迷人佳境。同时,森林公园所在的双江自治县是中国唯一一个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主要民族共同自治的多民族自治县,被誉为民族文化和谐的活化石,孕育出了具有民族特色、内涵丰富的茶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森林公园美丽、独特、多彩的画卷,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展现,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绿色宝库和休闲胜地。
小道河森林公园位于临翔区东南部的小道河国营林场境内, 东与那招乡相连,西与凤翔街道、博尚镇毗邻,北与马台乡接壤,南与圈内乡为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05'28"~100°10'07",北纬23°39'43"~23°47'50"之间。公园距临翔区城区(风翔街道)39公里,距214国道14公里。
小道河森林公园地处怒山山脉南延余脉,澜沧江水系与南汀河流域的分水岭两侧。地貌属中山丘陵,山顶部比较平缓,公园北部的叫雨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2566.00米,地势北高南低。批复面积789.00公顷。森林类型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为主。植物种类乔木树种200多种80多科,生长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长蕊木兰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野茶树等。珍稀动物有穿山甲、啄木鸟、杜鹃鸟、白腹锦鸡和白鹇等。
1996年8月13日,云南省林业厅批复同意建立临沧县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和小道河林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于2016年12月国有林场改革后,将五老山、小道河、雾龙山 3 个国有林场及邦东乡、马台乡、蚂蚁堆乡、忙畔街道、博尚镇、圈内乡、平村乡7个乡(镇、街道)管理的零星国有林,纳入合并为一个国有林场管理,合并后命名为五老山国有林场。小道河和雾龙山林场在国家林业局保留股所级备案,但不再承担管护主体责任。
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设立的历史条件不等,众多的自然保护地分布于边远落后地区,建设管理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保护管理水平不高、执法监督能力不够等问题较为普遍。很多自然保护地边界范围底数不清,自设立以来甚至从未勘定边界、真正落地。
自然保护地重叠设置、多头管理现象普遍,权责不清,严重影响管理效能。在同一区域设立了不同层级、隶属不同行业管理的多个管理机构,造成管理机构和权限交叉重叠、一地多牌、政出多门等问题。经空间套合分析,13个自然保护地中有12个涉及空间重叠,占全市自然保护地总数的92.31%。
(1)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2个保护地交叉重叠,重叠面积1974.39公顷。其中与沧源佤山风景名胜区重叠面积1105.86公顷,与耿马南汀河风景名胜区重叠面积868.53公顷。
(2)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永德大雪山风景名胜区交叉重叠,重叠面积8346.68公顷。
(3)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永德棠梨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重叠面积20.06公顷。
(4)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4个保护地交叉重叠,重叠面积10321.12公顷。与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叠面积475.14公顷,与云县大朝山—干海子风景名胜区重叠面积4293.54公顷,与临沧大雪山风景名胜区重叠面积4821.42公顷,与云南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叠面积731.02公顷。
(5)永德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与永德棠梨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重叠面积1732.50公顷。
各保护地交叉重叠情况具体见表1-1。
自然保护地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但也积累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存在大量城镇、村庄、开发区、耕地、矿业权、人工商品林等空间矛盾冲突,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与保护管理矛盾冲突尖锐,严重影响依法科学高效保护管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我市自然保护地一直由地方自愿申请、经上级批准而设立,缺少顶层设计,全国性的系统布局不够,存在保护空缺。部分典型生态系统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关键生境、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以及具有重要科学、美学、科普教育价值的地质遗迹等尚未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受到保护。
以13个自然保护地申报和批复文件为依据进行统计,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96003.70公顷。具体见表1-2。
表1-2 临沧市现有自然保护地面积统计表 |
|||
单位:公顷 |
|||
保护地名称 |
保护地类型 |
级别 |
批复面积 |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50887.00 |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17541.00 |
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省级 |
36970.00 |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省级 |
89504.00 |
永德棠梨山县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县级 |
9482.70 |
云县大朝山—干海子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9080.00 |
临沧大雪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6000.00 |
永德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7400.00 |
耿马南汀河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4600.00 |
沧源佤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4734.00 |
云南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国家级 |
3604.00 |
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国家级 |
5412.00 |
临沧县小道河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省级 |
789.00 |
合计 |
296003.70 |
对所有自然保护地边界和功能分区进行矢量落图,确定矢量总面积297273.47公顷,详见附表3。
按现行的临沧市行政区,有40.91公顷超出行政区范围内,不纳入净占地面积统计,根据矢量计算,自然保护地重叠面积22394.75公顷,占临沧市保护地总面积的7.55%。剔除交叉重叠因素,对不同保护地之间重叠区域面积只作一次统计,全市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74837.81公顷。
临沧市现有13个自然保护地按矢量面积统计共计297273.47公顷,各类自然保护地具体情况如下:
1980年,我市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205135.95公顷。其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68427.21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3.36%。
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127225.95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2.02%。
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9482.79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62%。
1993年和199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分别以(云政发〔1993〕199号)、(云政发 〔1996〕 138号),公布了临沧大雪山、思茅茶马古道、景谷威远江、镇源千家寨、沧源佤山、云县大朝山--干海子、永德大雪山、耿马南汀河等风景名胜区。全市共有风景名胜区5个,总面积82219.20公顷,全为地方级风景名胜区。
1996年8月13日,云南省林业厅批复同意建立临沧县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全市共有森林公园3个,总面积9918.32公顷。其中:
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总面积9013.63公顷,占森林公园总面积的90.88%。
地方级森林公园1个,总面积904.69公顷,占森林公园总面积的9.12%。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先定规则、逐步调整、反复完善。重点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保护空缺、现实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科学合理界定自然保护地范围,优化功能分区,细化管控措施。确保重要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有效衔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坚持以下原则:
1. 科学评估,合理调整。
以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价值为基础,进行科学评价,着眼解决现实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
2. 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廊道连通性,调入与调出相结合,将应该保护的地方调入自然保护地进行保护。
3. 实事求是,简便易行。
不预设自然保护地面积,简化功能分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矛盾冲突调出标准,采取差别化管控措施,确保可操作性。
4. 统筹协调,充分衔接。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衔接三条控制线划定,与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同步开展,与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协调推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为夯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基础,2019年10月25日,国家林草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启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期工作的通知》,要求以省(区、市)为单位,由林业和草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统一组织联合专业调查组开展调查评估。至2020年6月,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地调查摸底,同时对照现有名录清单,对自然保护地范围和功能分区、保护对象、保护价值、管护现状、重叠情况、矛盾冲突等开展了评估。
为提高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科学性,进一步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国家林草局联合中国科学院设立战略性先导专项课题。自2019年初,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会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及南海海洋所、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9家科研单位,开展了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研究。对我国重要生态系统、动植物物种、自然遗迹、自然景观等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科学评估,识别出全国自然保护关键区域与空缺区域,提出了全国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目标。
云南省在国家层面空缺分析的指引下开展了相应的空缺分析,识别主要保护空缺区域。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在充分调研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地方和部门意见,经国务院领导同意,于2020年2月10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明确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调整规则和自然保护地的分区管控规则。之后,针对各地遇到的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建成区、矿业权、风景名胜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世界遗产等问题,又先后印发了《关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有关空间矛盾冲突处理规则的补充通知》等文件。2021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后,相关规则同样适用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再完善工作。
为确保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会同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同步推进《国家公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已完成草案起草和意见征求工作。另外,还印发了《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以及《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标准》等专业技术规范和标准。
依据全国自然保护地名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海岸线修测、矿业权备案、永久基本农田、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等工作最新成果以及各类各级专项规划,结合高分卫星影像判读和现场考察,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编制和审核,全过程做到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数据底图充分衔接,确保技术逻辑相通、工作成果相融。
国家林草局先后制定并印发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编制大纲》《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数据汇交指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数据上报规范》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标准。
为加强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划定工作的领导,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分别成立了审核专班和专家组,会同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调机制,印发《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联合审查机制》,对各地上报的成果进行联合审核;还邀请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代表,共同对专班审核的结果进行会审。经过专班多个工日的联合审核、专家组多批多人次的现地抽查核实、相关部门代表几轮次的集中会审,2020年12月底形成《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草案)》,通过了陈宜瑜等四位院士牵头的专家组评议。
2021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启动并成立9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再完善工作同步持续推进。2022年8月起,审核专班再次集中工作,与“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专班紧密对接,又经过多个工日的联合审核,于2022年11月全面完成任务,正式形成《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这是国家、省、市、县各级历经近三年时间,通过六上六下多轮对接和反复修改形成的结果,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相互支撑、互为因果。
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遵循以上工作步骤和程序,在国家、省控矢量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了《云南省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临沧市自然保护地问题和矛盾充分暴露、调整和管控规则持续完善、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各方关切得到回应,守住了生态底线,实现了多目标平衡,统筹了发展和安全。
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精神,依据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关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差别化管理的通知》《关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有关空间矛盾冲突处理规则的补充通知》《关于在全国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函》《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关于做好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的函》)等文件,确定整合优化规则如下。
以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评估为基础,依据所在区域的自然属性、生态价值和管理目标,对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梳理归类,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分为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二大类。
自然保护区:将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划为自然保护区。现有自然保护区原则上继续保留,无明确保护对象、无重要保护价值的省级、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经评估后可转为自然公园,或予以撤销。
自然公园:将具有生态、观赏、文化、科学等价值的重要自然区域划为自然公园。除自然保护区外,现有其他自然保护地依据主体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所属类型,分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经评估后也可转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或予以撤销。
将现有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级等各级自然保护地,按照生态系统重要程度和事权划分原则,实行分级设立、分级管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调整、撤销,其他国家级自然公园由国家林草局批准设立、调整、撤销;地方级自然保护地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调整、撤销,管理主体由省级政府确定。探索公益治理、社区治理、共同治理等保护方式。
现有国家级自然公园,经评估可以转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地。现有省级、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地原则上统一改称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地;经评估不具备保护价值的,可以撤销。
以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系统性、持续性为原则,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要求,按照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对交叉重叠、相邻相连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或结合资源禀赋、发展目标、管理基础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拆分,做到一个区域只有一个自然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
1. 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交叉重叠的,经评估后可以进行合理拆分、各自保留;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优先保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与省级及以下其他自然保护地重叠的,优先保留省级自然保护区。
2. 自然公园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相互交叉重叠的,原则上由设立审批层级高的整合低级别的,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归并或进行合理拆分。考虑到风景名胜区的特殊性,其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脆弱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其他人文设施密集或开发利用强度大的区域不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按《风景名胜区条例》进行管理。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的,整合到自然保护区;与自然公园交叉重叠的,经科学评估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整合到相应的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不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继续按《渔业法》及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基于功能定位,按照各区域的生态价值、原真性、人类活动强度,对自然保护地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理。自然保护区由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组成,原则上核心保护区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限制人为活动。自然公园按一般控制区管理。总结自然保护地发展经验教训,对标生态保护红线要求,统筹制定自然保护地分区管控规定。
原则上,将现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转为核心保护区,实验区转为一般控制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合法水利水电等设施、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重要人文景观合法建筑,包括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址遗迹、寺庙、名人故居、纪念馆等,调整为一般控制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无人为活动且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特别是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关键分布区域、生态廊道的重要节点、重要自然遗迹等,调整为核心保护区。
坚持生态优先、应划尽划,以自然保护空缺分析结果为指引,结合国土三调最新成果,全域分析森林等资源分布,将现有自然保护地周边生态保护价值高、生物多样性富集或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自然保护地,提升自然保护地空间完整性和生态廊道连通性。
坚持底线思维,优先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兼顾能源资源需求,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相对合理的原则,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冲突。对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国土空间治理要求,将不符合管控要求的矛盾冲突空间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同时修订完善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允许适度开展一些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明显影响的人类活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问题点位
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以及违建别墅、高尔夫球场、小水电等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涉及的问题点位,由林业和草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部门对照问题清单进行梳理,对标相关整改方案要求妥善处理,严禁简单地以调代改、一调了之。
2. 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
核心保护区内的耕地原则上不予调出,今后逐步转为生态用地。一般控制区内集中连片的稳定耕地,因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需要,可以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但零星分散的、承载保护生态和农耕文化双重功能的梯田,或作为绿孔雀等旗舰物种重要觅食地的,不予调出,按一般耕地进行管理。
3. 人工商品林
成片人工商品林可以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但位于重要江河干流源头两岸、重要湿地和水库周边等五类重要生态区位的,不予调出。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租赁、置换、赎买、合作等方式,对自然保护地内的人工商品林进行统一管理,维护产权人权益,实现多元化保护,逐步转为生态公益林。今后核心保护区内的人工商品林因防灾救灾、栖息地优化等需要,经审批后可以进行树种更替和林相改造;一般控制区内的人工商品林,可以依法进行必要的抚育采伐。
4. 矿业权
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原则上不予调出。一般控制区内的矿业权,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关于矿业权分类处置规定的可以保留在自然保护地内;其他矿业权,对生态功能不造成明显影响的可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造成明显影响的如露天砂石粘土矿不予调出。
5. 开发区和城镇村
自然保护地内的开发区和城镇、人口密集的村屯,可以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零星分散的自然村落、居民点不予调出。今后结合城镇化和乡村规划的实施,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允许原住民和其他合法权益主体在不扩大规模的前提下,修缮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适度开展种植、放牧、捕捞、养殖等活动。
6. 项目设施用地
衔接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对照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部分选址明确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以及一些精准扶贫或乡村振兴项目、已立项或已建成但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冲突的项目设施用地,经举证后可以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另外,部分省份涉海自然保护地内的确权养殖用海,经举证后可以调出保护地范围。
7. 其他
对少数已基本丧失自然属性,无明确保护对象、无重要保护价值、无法实际落地的自然保护地,经评估后可以不再保留。对因调出各类矛盾冲突连带产生的破碎地块,以及过去因技术原因引起的数据、图件与现地不符等地块,可一次性予以纠正。
整合优化后,全市共有11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63280.81公顷,占陆域国土总面积的11.15%。
按类型,自然保护地分为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二大类。其中,自然公园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按批准设立层级,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级、地方级。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其他国家级自然公园由国家林草局批准设立;地方级自然保护地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区4个,总面积208522.38公顷,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79.2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76753.70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6.81%。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131768.68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3.19%。
整合优化后自然公园7个,总面积54758.43公顷,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20.80%。
国家级自然公园2个,面积9279.10公顷,占自然公园总面积的16.95%。
地方级自然公园5个,面积45479.33公顷,占自然公园总面积的82.05%。
(1)风景名胜
整合优化后风景名胜区3个,面积30490.44公顷,占自然公园总面积55.68%,全为地方级风景名胜区。
(2)森林公园
整合优化后森林公园3个,面积11450.85公顷,占自然公园总面积20.91%。
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面积7279.10公顷,占森林公园总面积的81.03%;地方级森林公园1个,面积2171.75公顷占森林公园总面积的18.97%。
(3)湿地公园
整合优化后湿地公园1个,面积12817.14公顷,占自然公园总面积23.41%,为地方级湿地公园。
整合优化后,临沧市自然保护地具体分类分级情况详见表4-1。
单位:个、公顷
自然保护地类型 |
数量 |
面积 |
|
总计 |
11 |
263280.81 |
|
1 |
自然保护区 |
4 |
208522.38 |
国家级 |
2 |
76753.70 |
|
地方级 |
2 |
131768.68 |
|
2 |
自然公园 |
7 |
54758.43 |
国家级 |
2 |
9279.10 |
|
地方级 |
5 |
45479.33 |
|
2.1 |
风景名胜区 |
3 |
30490.44 |
国家级 |
|||
地方级 |
3 |
30490.44 |
|
2.2 |
森林公园 |
3 |
11450.85 |
国家级 |
2 |
9279.10 |
|
地方级 |
1 |
2171.75 |
|
2.3 |
湿地公园 |
1 |
12817.14 |
国家级 |
|||
地方级 |
1 |
12817.14 |
对自然保护地进行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自然保护区分别由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组成,自然公园属一般控制区。原则上,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
全市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面积130734.18公顷,一般控制区132546.63公顷。其中:
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130734.17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2.70%;一般控制区77788.21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7.30%。
自然公园按一般控制区管理,总面积54758.43公顷。
表4-2 自然保护地管控分区概况
单位:公顷
自然保护地 |
总面积 |
核心保护区 |
一般控制区 |
||
面积 |
占比(%) |
面积 |
占比(%) |
||
合计 |
263280.81 |
130734.18 |
49.66 |
132546.63 |
50.34 |
自然保护区 |
208522.38 |
130734.18 |
62.70 |
77788.20 |
37.30 |
国家级 |
76753.70 |
50593.15 |
65.92 |
26160.55 |
34.08 |
地方级 |
131768.68 |
80141.03 |
60.82 |
51627.65 |
39.18 |
自然公园 |
54758.43 |
54758.43 |
100.00 |
1.永德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与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叠,整合优化时将重叠区域及相邻的保护较好、生态价值较高的部分整合到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德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还与永德棠梨山县级自然保护区重叠,两者重叠范围及周围区域整合优化为云南永德棠梨山风景名胜区。
2.临沧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与云南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重叠,整合优化时将重叠区域及相邻的保护较好、生态价值较高的部分整合到云南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剩余部分经评估后调出,不再保留临沧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3.耿马南汀河风景名胜区与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耿马片区重叠,整合优化时将重叠区域及相邻的保护较好、生态价值较高的部分整合到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剩余部分经评估后调出,不再保留耿马南汀河风景名胜区。
临沧市整合优化后有11个自然保护地,各保护地面积及功能区划统计见表4-3
表4-3 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面积统计表 |
|||||
单位:公顷 |
|||||
保护地名称 |
保护地 类型 |
级别 |
矢量面积 |
功能区划 |
|
核心区 |
一般控制区 |
||||
云南南滚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51038.00 |
37690.70 |
13347.30 |
云南永德大雪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25715.72 |
12902.45 |
12813.27 |
云南镇康南捧河 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地方级 |
36240.98 |
17225.83 |
19015.15 |
云南临沧澜沧江 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地方级 |
95527.68 |
62915.20 |
32612.48 |
云南永德棠梨山风景名胜区 |
自然公园 |
地方级 |
14535.62 |
14535.62 |
|
云南云县大朝山—干海子 风景名胜区 |
自然公园 |
地方级 |
10778.31 |
10778.31 |
|
云南沧源佤山 风景名胜区 |
自然公园 |
地方级 |
5176.50 |
5176.50 |
|
云南凤庆百里长湖 湿地公园 |
自然公园 |
地方级 |
12817.14 |
12817.14 |
|
云南五老山 国家级森林公园 |
自然公园 |
国家级 |
5565.59 |
5565.59 |
|
云南双江古茶山 国家级森林公园 |
自然公园 |
国家级 |
3713.52 |
3713.52 |
|
云南临翔小道河 森林公园 |
自然公园 |
地方级 |
2171.75 |
2171.75 |
|
合计 |
263280.81 |
130734.18 |
132546.63 |
临沧市不涉及拟撤销和降级的自然保护地。
全市自然保护地共调入空间36288.57公顷,全为陆域面积。根据国土三调地类组成分析,调入区域内森林、草地、湿地等各类生态用地共计36288.57公顷,占比100%。
整合优化拟从全市自然保护地调出空间47845.57公顷。主要包括耕地16980.95公顷、人工商品林4290.13公顷、矿业权2897.05公顷、开发区1478.73公顷、城镇1289.12公顷、村庄761.53公顷、项目设施用地43.84公顷,以及调出各类矛盾冲突空间连带产生的破碎地块等20104.22公顷。
表4-4 全市自然保护地调出矛盾冲突情况
单位:公顷
行政区 |
合计 |
耕地 |
人工商品林 |
矿业权 |
开发区 |
城镇 |
村庄 |
项目用地 |
其他 |
全市 |
47845.57 |
16980.95 |
4290.13 |
2897.05 |
1478.73 |
1289.12 |
761.53 |
43.84 |
20104.22 |
沧源县 |
9401.06 |
1580.77 |
2082.48 |
1122.42 |
14.10 |
213.70 |
4387.59 |
||
凤庆县 |
483.16 |
173.37 |
11.18 |
1.06 |
297.55 |
||||
耿马县 |
14003.48 |
7829.75 |
1242.71 |
0.75 |
1464.63 |
1211.93 |
476.49 |
43.84 |
1733.38 |
临翔区 |
10805.94 |
712.32 |
180.44 |
117.04 |
33.02 |
11.94 |
9751.18 |
||
双江县 |
2160.04 |
533.33 |
150.54 |
1301.38 |
8.48 |
166.31 |
|||
永德县 |
3556.33 |
2537.03 |
112.14 |
56.63 |
0.17 |
850.36 |
|||
云 县 |
2336.60 |
2224.23 |
9.53 |
0.96 |
44.17 |
0.20 |
57.51 |
||
镇康县 |
5098.96 |
1390.15 |
501.11 |
297.87 |
49.49 |
2860.34 |
整合优化前,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数量共13个。整合优化后,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数量共11个。
整合优化前,临沧市自然保护地矢量总面积为297273.47公顷,但是整合前矢量面积297273.47公顷当中有22394.75公顷面积重叠,整合前去除重叠和超现行行政区范围面积后实际占地面积为274837.81公顷。整合优化后,全市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263280.81公顷,与整合前面积相比,减少面积11557.00公顷。
原因主要在于拟新建的临翔南高山、云县灵宝山、云县盘河、永德诃子、沧源南撒、耿马南汀河流域等森林公园,相关区域已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但不作为新建保护地纳入正式方案面积统计,今后待方案批准落地且管理条件成熟后,再按程序报批设立。
整合优化前后自然保护地面积变化情况详见表4-4。
表4-4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入调出情况
单位:公顷
行政区 |
调出面积 |
调入面积 |
整合后面积 |
面积变化 |
临沧市 |
47845.57 |
36288.57 |
263280.81 |
-11557.00 |
沧源县 |
9401.06 |
1077.23 |
32976.85 |
-8323.83 |
凤庆县 |
483.16 |
13413.95 |
33605.28 |
12930.79 |
耿马县 |
14003.48 |
303.19 |
30562.72 |
-13700.29 |
临翔区 |
10805.94 |
5530.07 |
34277.35 |
-5275.87 |
双江县 |
2160.04 |
2981.96 |
30276.62 |
821.92 |
永德县 |
3556.33 |
9093.45 |
40251.34 |
5537.12 |
云 县 |
2336.6 |
298.68 |
25089.65 |
-2037.92 |
镇康县 |
5098.96 |
3590.04 |
36241.00 |
-1508.92 |
整合优化后将36288.57公顷森林、草原等生态空间调入自然保护地,通过整合优化,纳入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系统、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和敏感区域面积大幅增加,生态保护效益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得到加强
临沧市分布有4个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其中:季雨林生态系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暖温性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全市均有分布,而季雨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人工库塘和天然沼泽)分布较有限。
本次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范围,涵盖了临沧市全部的重要(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暖温性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云南镇康南捧河自然保护区、云南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临翔小道河森林公园等内;季雨林生态系统(落叶季雨林)主要分布于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内;湿地生态系统则主要分布于云南凤庆百里长湖湿地自然公园内。
相较于整合优化前,自然保护地内季雨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幅增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暖热性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面积也有较大幅度增加。
2. 将临沧市重要的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
整合优化后,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的自然景观包括:澜沧江大峡谷、沧源司岗里溶洞、沧源崖画、勐省农克硝洞遗址、云县忙怀新石器遗址等地文景观和遗迹;五老山森林景观,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景观,季节雨林景观,山地植被垂直景观,杜鹃苔藓矮林景观等生物景观;澜沧江景观,涵盖了临沧市主要的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
3. 保护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印支虎、亚洲象、豚鹿、西黑冠长臂猿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的多种森林环境。保护区高等植物有97科400多种。顶极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雨林,还有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和珍稀树种有红椎、木莲、楠木、桢楠、润楠、红椿、麻楝、滇石梓、千果榄仁、琴叶风吹楠、八宝树、番龙眼、灯台树、铁力木和见血封喉等。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景观及其野生动物物种为保护重点。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哺乳类动物有2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懒猴、灰叶猴、西黑冠长臂猿、云豹、林麝、穿山甲、豚鹿等1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小灵猫、巨松鼠等16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黑颈长尾雉、绿孔雀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雀鹰、乌雕、红隼、白腹锦鸡、绯胸鹦鹉、灰头鹦鹉、领鸺鹠等24种。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喜马拉雅红豆杉、长蕊木兰,国家 Ⅱ 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金毛狗、桫椤、千果榄仁、水青树、异颖草和红椿等6种。
云南临沧澜沧江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自然生态系统。区内40%以上的面积属于保存完好的天然原始状态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有16个植被群系,植被类型为针叶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竹林。保护区内发现迄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面积约3.73平方公里。中华桫椤、多花含笑、红梗润楠、云南樟、红椿、紫椿、马蹄荷、秃杉、长蕊木兰、贡山三尖杉、云南榧树等为保护区珍稀植物。区内有兽类109种,鸟类357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6种,包括西黑冠长臂猿、豚鹿、绿孔雀、巨蜥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4种,包括短尾猴、穿山甲、原鸡、红瘰疣螈等。
云南镇康南捧河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及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系统和珍稀濒范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分布有国家Ⅰ、Ⅱ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2种,国家Ⅰ、Ⅱ保护野生植物19种。
4.强化重要物种的栖息地的保护
整合优化完成后,保护地范围涵盖了所有市域分布的重要物种的栖息地。特别是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后的面积增加了8175.81公顷,增加的面积主要是以千果榄仁为标志种的热带季雨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正好是苏门羚、黑熊、赤麂、白鹇、白腹锦鸡、原鸡、红瘰疣螈和双团棘胸蛙的重要栖息地。整合优化将目前有苏门羚、黑熊、赤麂、白鹇和白腹锦鸡等分布的区域及其潜在栖息地完整划入自然保护区范围,加强了对国家重点物种的保护。
5.提高保护地的管理效益
保护与管理成效的提高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原个别自然保护地位于县城周边,面临历史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区内人为活动较多,干扰明显的问题,通过整合优化,将人为活动频繁、管理难度大、与社区矛盾突出的区域调整出保护区,可以减缓保护区与社区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冲突,有利于保护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保护区实现科学、规范和高效的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凸现保护效益。
整合优化摸清了我市自然保护地数量、结构、分布等基本情况,全面掌握了自然保护地内人口分布、土地分类、矿产开发等经济社会现状,形成了统一完备的自然保护地基础信息数据库,并为每一个自然保护地制作了范围及分区空间矢量图,构建了全市自然保护地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
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之间空间不再重叠,边界范围更加清晰、类型定位更加明确、功能分区更加科学,管控规则和管理制度将更加合理、完善,为依法、高效开展自然保护地监测、评估、考核、执法、监管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整合优化从自然保护地内调出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人工商品林、矿业权、开发区和城镇村、项目设施用地等空间矛盾冲突,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成果无缝对接,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与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三区四带”生态功能区格局更趋一致,有利于全面保护重要生态区域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利于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构建我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附表1 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
单位:公顷
行政区 |
自然保护地面积 |
|||
总面积 |
陆域面积 |
保护地陆域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 |
||
全市 |
263280.81 |
263280.81 |
11.15 |
|
1 |
沧源县 |
32976.85 |
32976.85 |
13.48 |
2 |
凤庆县 |
33605.28 |
33605.28 |
10.11 |
3 |
耿马县 |
30562.72 |
30562.72 |
8.20 |
4 |
临翔区 |
34277.35 |
34277.35 |
13.40 |
5 |
双江县 |
30276.62 |
30276.62 |
13.99 |
6 |
永德县 |
40251.34 |
40251.34 |
12.50 |
7 |
云 县 |
25089.65 |
25089.65 |
6.86 |
8 |
镇康县 |
36241.00 |
36241.00 |
14.33 |
附表2 整合优化前后自然保护地情况对比
单位:个,公顷
整合优化前 |
整合优化后 |
||||||||||||||
自然保护地类型 |
数量 |
面积 |
自然保护地类型 |
数量 |
面积 |
||||||||||
自然保护区 |
小计 |
5 |
205135.95 |
自然保护区 |
小计 |
4 |
208522.38 |
||||||||
国家级 |
2 |
68427.21 |
国家级 |
2 |
76753.70 |
||||||||||
省 级 |
2 |
127225.95 |
地方级 |
2 |
131768.68 |
||||||||||
市县级 |
1 |
9482.79 |
|||||||||||||
自然公园 |
小计 |
7 |
54758.43 |
||||||||||||
国家级 |
2 |
9279.10 |
|||||||||||||
地方级 |
5 |
45479.33 |
|||||||||||||
风景名胜区 |
小计 |
5 |
82219.2 |
风景名胜区 |
小计 |
3 |
30490.44 |
||||||||
国家级 |
国家级 |
||||||||||||||
地方级 |
5 |
82219.2 |
地方级 |
3 |
30490.44 |
||||||||||
森林公园 |
小计 |
3 |
9918.32 |
森林公园 |
小计 |
3 |
11450.85 |
||||||||
国家级 |
2 |
9013.63 |
国家级 |
2 |
9279.10 |
||||||||||
地方级 |
1 |
904.69 |
地方级 |
1 |
2171.75 |
||||||||||
湿地公园 |
小计 |
湿地公园 |
小计 |
1 |
12817.14 |
||||||||||
国家级 |
国家级 |
||||||||||||||
地方级 |
地方级 |
1 |
12817.14 |
||||||||||||
合计 |
13 |
297273.47 |
11 |
263280.81 |
|||||||||||
附表3 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自然保护地名录 |
|||||||||||||||
序号 |
前编码 |
前自然保护地名称 |
前类型 |
前级别 |
批复面积(公顷) |
矢量面积(公顷) |
整合方式 |
||||||||
1 |
NR53003 |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50887.00 |
50887.30 |
保留 |
||||||||
2 |
NR53011 |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17541.00 |
17539.91 |
保留 |
||||||||
3 |
NR53048 |
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省级 |
36970.00 |
37748.22 |
保留 |
||||||||
4 |
NR53049 |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省级 |
89504.00 |
89477.73 |
保留 |
||||||||
5 |
NR53120 |
永德棠梨山县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县级 |
9482.70 |
9482.79 |
转型 |
||||||||
6 |
SH53181 |
沧源佤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4734.00 |
14758.24 |
保留 |
||||||||
7 |
SH53190 |
耿马南汀河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4600.00 |
14600.29 |
归并 |
||||||||
8 |
SH53201 |
临沧大雪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6000.00 |
15995.79 |
归并 |
||||||||
9 |
SH53224 |
永德大雪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7400.00 |
17792.82 |
归并 |
||||||||
10 |
SH53229 |
云县大朝山-干海子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省级 |
19080.00 |
19072.06 |
保留 |
||||||||
11 |
FP53241 |
云南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国家级 |
3604.00 |
3602.77 |
保留 |
||||||||
12 |
FP53242 |
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国家级 |
5412.00 |
5410.86 |
保留 |
||||||||
13 |
FP53271 |
临沧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省级 |
789.00 |
904.69 |
保留 |
附表4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名录 |
|||||
序号 |
编码 |
自然保护地名称 |
类型 |
级别 |
总面积 |
1 |
Z_NR53003 |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51038.00 |
2 |
Z_NR53011 |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 |
25715.72 |
3 |
Z_NR53048 |
云南镇康南捧河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地方级 |
36240.98 |
4 |
Z_NR53049 |
云南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
自然保护区 |
地方级 |
95527.68 |
5 |
Z_SH53181 |
云南沧源佤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地方级 |
5176.50 |
6 |
Z_SH53224 |
云南永德棠梨山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地方级 |
14535.62 |
7 |
Z_SH53229 |
云南云县大朝山—干海子风景名胜区 |
风景名胜区 |
地方级 |
10778.31 |
8 |
Z_FP53511 |
云南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国家级 |
5565.59 |
9 |
Z_FP53512 |
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国家级 |
3713.52 |
10 |
Z_FP53513 |
云南临翔小道河森林公园 |
森林公园 |
地方级 |
2171.75 |
11 |
Z_WP53614 |
云南凤庆百里长湖湿地公园 |
湿地公园 |
地方级 |
12817.14 |
附图
1. 整合优化前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2. 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3. 自然保护地调入图斑分布图
4. 自然保护地调出图斑分布图
根据国家、省级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已通过国家审核的《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临沧市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进行整合,汇总形成《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现就《方案》作如下解读:
一、《方案》编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地类型和功能定位,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重点解决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2019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要求对自然保护地进行调整优化,评估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并做到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不重叠。
二、《方案》预计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构建起新型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分区体系,建立统一的自然保护地矢量数据图库,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整合归并交叉重叠和相邻相连的自然保护地,解决自然保护地重复设置、空间重叠问题;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格局,使之更加契合临沧市区域人口、自然地理和资源禀赋特征。
三、整合优化的规则是什么?
(一)分类分级规则。以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评估为基础,依据所在区域的自然属性、生态价值和管理目标,对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梳理归类,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分为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二大类。将现有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级等各级自然保护地,按照生态系统重要程度和事权划分原则,实行分级设立、分级管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二)整合归并规则。以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系统性、持续性为原则,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要求,按照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对交叉重叠、相邻相连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或结合资源禀赋、发展目标、管理基础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拆分,做到一个区域只有一个自然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
(三)分区优化规则。基于功能定位,按照各区域的生态价值、原真性、人类活动强度,对自然保护地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理。自然保护区由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组成,原则上核心保护区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限制人为活动。自然公园按一般控制区管理。
(四)调入规则。坚持生态优先、应划尽划,以自然保护空缺分析结果为指引,结合国土三调最新成果,全域分析森林等资源分布,将现有自然保护地周边生态保护价值高、生物多样性富集或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自然保护地,提升自然保护地空间完整性和生态廊道连通性。
(五)矛盾冲突处理规则。坚持底线思维,优先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兼顾能源资源需求,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相对合理的原则,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冲突。对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国土空间治理要求,将不符合管控要求的矛盾冲突空间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同时修订完善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允许适度开展一些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明显影响的人类活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整合优化前后自然保护地总体变化情况。按国家和省级要求,纳入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范围的自然保护地共13个,涉及自然保护区5个、风景名胜区5个、森林公园3个,批复总面积296003.7公顷,矢量总面积297273.47公顷,矢量面积去除重叠后实际占地面积274837.8公顷。整合优化后,全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由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两大类构成,共计11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263280.81公顷。整合优化从现有自然保护地范围内调出村庄、耕地、人工商品林、矿业权、城镇、开发区、重大项目及其他各类空间矛盾冲突共计47845.57公顷,将36288.57公顷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空间调入自然保护地范围。
(二)整合优化后分类分级情况。按类型,自然保护地分为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二大类,其中:自然公园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按批准设立层级,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级、地方级。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2个,地方级2个),总面积208522.38公顷;自然公园7个(国家级2个,地方级5个),总面积54758.43公顷。
(三)整合优化后分区管控情况。对自然保护地进行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自然保护区分别由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组成,自然公园属一般控制区。原则上,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全市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面积130734.18公顷,一般控制区132546.63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130734.17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2.70%;一般控制区77788.21公顷,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7.30%;自然公园按一般控制区管理,总面积54758.43公顷。
(四)整合归并情况。永德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与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叠,整合优化时将重叠区域及相邻的保护较好、生态价值较高的部分整合到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德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还与永德棠梨山县级自然保护区重叠,两者重叠范围及周围区域整合优化为云南永德棠梨山风景名胜区。临沧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与云南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重叠,整合优化时将重叠区域及相邻的保护较好、生态价值较高的部分整合到云南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剩余部分经评估后调出,不再保留临沧大雪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耿马南汀河风景名胜区与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耿马片区重叠,整合优化时将重叠区域及相邻的保护较好、生态价值较高的部分整合到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剩余部分经评估后调出,不再保留耿马南汀河风景名胜区。
五、《方案》什么时候生效实施?
待国家批复后实施。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报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函》《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编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函》要求,市林业和草原局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已通过国家审核的《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临沧市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进行整合,形成了《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并于2023年4月28日至2023年5月8日在临沧市人民政府网站公示,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征求了八县(区)人民政府和相关市直部门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征求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云县、沧源自治县、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提出修改文本的参加人员名单及表述错误的语句的意见建议,已采纳,并进行了修改。
二、永德县人民政府提出“云南永德棠梨山风景名胜区土佛片区面积与上轮县级上报国家的面积、范围不一致”和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提出“云县大朝山片新调入村庄、农田地,建议给予重新分析论证”的意见建议,不予采纳,因本次编制方案只是对已通过国家审核的《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临沧市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进行整合,所有矢量数据、范围国家已审核通过,不允许更改。
三、其他部门无修改意见建议。
2023年4月1日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审议通过《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4月23日《临沧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通过第五届临沧市人民政府第 31 次常务会议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