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探索农业节水增效新途径,统筹推进灌溉水源工程,建立落实改革机制,推行试点先行机制,注重群众宣传引导,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切实推动“水资源”转化为“水经济”,为农业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水动力”。
结合临沧水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布局,科学组织编制《临沧市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灌溉水源工程、中型灌区续建改造、新建大中型灌区与小型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项目54件,总投资315.37亿元。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1。
依托灌区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积极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六项机制”植入(初始水权分配机制、水价形成机制、社会资本参与机制、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群众全程参与机制、工程管护机制),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长效发挥效益。
严格用水定额管理,统筹产业结构、灌溉面积和生态环境用水等需求,合理确定用水综合定额,确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将用水指标逐级分配到行政村、用水主体、灌区管理单位。
科学合理确定水价,实行分类分级定价、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根据粮经作物用水量、经济效益平衡,充分考虑供水成本和用水户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农业用水水价,配套完善计量设施,按照计量收费。全市8县(区)已完成农业用水水价调整,按每方0.15至0.32元收取。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全面放开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形成多元化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格局。引入省水投公司、大禹节水集团、凤庆县万众缘公司、双江润江水利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企业,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及维护,宣传、推广、运用节水灌溉科学知识和开展技术服务等。
落实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政策,制定《临沧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办法》,建立“用水需付费、困难农户有补贴、节约用水得奖励”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加强工程运行管护,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晰工程产权,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建立完善工程运行管护制度,把运行管护费用纳入水价成本核算。
积极推广农民用水合作社等合作组织模式,参与工程管护、用水管理、协商定价、水费计收等,确保群众的受益主体地位。全市注册登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7个。
选取临翔区大子良茶叶示范基地、云县释迦果基地、凤庆县营盘万众缘沃柑基地、永德县永康百香果种植基地、镇康县勐捧兴旺坚果种植园、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华侨水果基地、沧源佤族自治县芒卡来片沃柑基地、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荣康达乌龙茶庄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等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通过示范引领、试点先行,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及农业生产增效增收。
通过政策解读、典型案例、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做好农业水价改革宣传,切实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支持度,提高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让“水是商品,用水付费”的认识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