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边疆山区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临翔篇

发布日期: 2025-04-14 15:10 作者: 李自康 袁军 信息来源: 临翔区科技局 浏览次数:

2019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临沧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临翔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担当,采取夯实基础、产业提质、文化赋能、生态优先、创新驱动引领赋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区特色资源转化能力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持续提升,示范区建设呈现出边疆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大好局面。

临翔区华翔创新研究院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转型升级。探索“政府、高校、企业”多种模式,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集聚创新型人才,全区累计认定院士(专家)工作站12个。现认定国家级、省级星创天地2个,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5个。积极推进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华中科技大学创建“华翔创新研究院”,与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合作组建云南临沧绿色生物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中金科创园海绵城市实验室和“临沧特色生物研究转化中心”,全区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

依托各类科研机构(研究平台),对云茶、金线莲、雪胆等一批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研发获批云茶和生物药业产品专利12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金线莲酒、金线莲速溶粉等健康产品入选云南省级“10大名品”,申报并获批《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金线莲》《临沧燕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普洱熟茶》。鑫圆锗业有限公司科研制定的“锗产品分类”成为国家标准。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南美、圈内光伏项目并网,中核临翔储能站投产运行,新增光伏装机20.7万千瓦。

2024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户,备案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9户。技术合同登记9项,交易额达1亿元。研发经费投入总量1.7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8亿元。

聚焦三农,助推特色产业发展。临翔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密围绕“3815”战略目标和“产业强区、生态立区”的战略部署,通过科技支撑,积极探索出一条绿色经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做实坚果产业。为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组建了邓秀新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与多所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完成7720亩坚果提质增效项目,打造四级示范点78个,引领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完成13万亩坚果提质增效,形成了“一片、一带、一核心”的坚果基地格局。2024年鲜果产量1.06万吨,增幅51.4%,农业产值2.01亿元。为延伸产业链,引入昊航商贸公司、瀛开科技公司、御鲜临农业公司3户企业入临建厂,日加工坚果350吨以上,精加工每吨价值可提升3000元以上。做精茶叶产业。临翔区围绕打造“世界一流茶产业”的发展定位,建设“一芽、四区、七山”的格局,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全区茶产业综合效益。在强化小型加工企业科技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宣传“筑巢引凤”,先后引入临沧燕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智德鸿昌(云南)科技有限公司等,集茶园管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推广农林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仓储、物流,茶旅研学和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品牌企业入驻临翔,建设国家级或者省级重点实验室,打造世界级茶产业创新中心,真正实现企业由弱变强。2024年,全区茶叶种植面积27.17万亩,采摘面积23.63万亩,毛茶产量2.18万吨,综合产值达45.68亿元,累计完成绿色茶园认证3.06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7.79万亩,雨林联盟认证茶园面积1000亩,欧盟认证315.75亩。荣获“2023年度茶业创新发展县域”和“2024年度茶业重点县域”称号。做强烤烟产业。临翔区烤烟生产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运行模式,成为烤烟生产组织的主体、服务烟农的载体、技术推广的平台,有效提高了烟农组织化程度,助推了临翔烟叶产业的转型发展。2024年,全区种植烤烟5.1万亩,生产收购烟叶14万担,上缴烟叶税5319万元,实现烟农户均收入49517元。同时,通过科学技术种植的有效推广,油菜面积单产保持全国前茅。甘蔗总产量提升23.7%,中药材、甜竹笋、蜜蜂等特色产业加速发展。2024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市级5户。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5个,“云州集”“云临尚品”入选“绿色云品”品牌目录。

博尚腾龙茶叶

临翔区院士专家团队示范点

与时俱进,智能化创新增效益。临翔区采取“电商+物流+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民”五位一体电商扶贫新模式,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题,荣获“全国2017-2018年电商示范百佳县”。区中心“大数据”平台嫁接450余家农产品电商企业、26个产业扶贫基地,实现了扶贫产业精准定位、市场渠道精准对接、追溯检测精准管理“三精准”,构建了企业电商产品数据库,全区45个合作社65款农产品进入电商供应链分销平台,探索并创新建立了茶叶、蜂蜜等24种农产品溯源体系,为积极服务全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依据。全区电商交易总额达41亿元,荣获省级“电商领跑县”称号。

马台智慧化设施农业基地

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全力推动更多智慧农业项目落地——博尚镇腾龙村智能化苹果矮砧密植试验示范园,管理员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掌握果树的各项情况,让管理触“手”可及;马台智慧化设施农业基地里,蓝莓种植管理实现了自动化“云”管理。农业生产中引入“低空经济”新动能,利用无人机运输鲜茶叶,以最快的速度将茶叶运送到制茶所,有效避免了以往人工运输鲜叶劣变,让茶叶的品质更高。同时,在农作物追肥、喷洒农药、播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质效。科技赋能让临翔区农业科技水平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一幅生机蓬勃的新时代田园画卷正在临翔大地徐徐展开。

文化赋能,擦亮“恒春临翔”品牌。以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融合推动全域发展,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升级版”,实施完成中山竹编技艺提升、傣族女子象脚鼓舞保护传承、土陶文化保护抢救3个民族文化项目。对33个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实地复核并且通过四普系统质量核查。进行“三片两环”旅游线路的整体布局优化,打造一批有差异、有特色、有品质的主题游览线路。成功举办第二届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泼水节”“火把节”“丰收节”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孕育而生。开展临沧名特产品展销、佤山凤城文艺表演及联欢等活动。博尚镇碗窑村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金牌旅游村,成功入选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博尚镇勐准村被列为2024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避寒避暑·旅居临翔”成为云南文旅新名片。

临翔区玉龙湖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空气质量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土壤污染治理等行动,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9.5%。主城区入选全国第四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健康县城建设,健全完善“周五洁净日”、网格化管理、标准化执法、临时摊点“三定”管理等机制。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置率达100%,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为89.21%。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新增污水管网7.1千米,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54%。5个国控、省控断面地表水、城市供水水源水质优良率均达100%。中山水库被评为省级绿美河湖标杆典型。

夯实基础,经贸合作成效显著。积极主动融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大临铁路、临沧机场高速、墨临高速、临双高速相继建成通车,云县至临沧、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加快推进火车站物流园区、空港经济区及物流园区建设。临清高速(临翔段)及临清、临普铁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临普铁路完成可研编制并通过咨询审查。澜沧江四级航道、昔归码头、景临桥码头建成即将投入运营,火车站物流园加快建设,勐托物流园、东部物流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实施外贸外资突破行动,2024年外贸进出口2亿元,增长51%。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增长26.2%。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达1.3亿元。公铁联运1.2万个集装箱。燕语茶业通过铁海联运出口日本,班列首次采用“一箱制”的运输模式,中途不换箱、全程不开箱。

临双高速—永泉段

实施“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经营主体数量增长6.67%,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164户,分别高于全省22户、高于全市37户。强化“一把手招商”和“以商招商”,聘请招商大使12人,建立“以商招商”人才库、项目库,入库企业343家。2024年签订招商引资协议项目36个,总投资65.80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福建三山集团、九州通医药集团等一批企业落户临翔。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