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临沧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临沧实践,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2次、市政府常务会专题学习2次,带动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730次,各级党校安排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辅导60期次,设立“流动党校”培训24期党员4245人次。扎实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制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76个,持续开展“法治宣传走边关”“法治宣传固边防”活动,组织“收信人宣讲团”“支书宣讲团”等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六进”宣讲800余场次,受众20万人次。加强法学理论研究,报送法学论文5篇,组织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等法学活动154场次。
(二)依法治理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加强党的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动态调整职责清单,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向上级党委、政府专题报告法治建设情况,“学、用、述、考、评、督、责”衔接贯通。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修订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规则,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制度,完善专题述法制度,述法结果与干部评价相挂钩。全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成《临沧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草案)》立法审查工作,有序推进《临沧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立法审查工作。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云县被纳入省级法治政府建设评估,评估效果良好,整改完成2023年度省级法治督察反馈问题,对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推进情况开展法治督察。
(三)行政权力运行更加高效透明。完善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实现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全覆盖,及时组织开展跟踪反馈与评估,对 “三重一大”事项和规范性开展法治审查,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公职律师覆盖率达70.4%,政府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书202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动态调整行政许可事项和乡镇(街道)赋权事项,完成36个部门权责清单调整264项,乡镇(街道)平均赋权102项。落实政务公开规定,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65条,办结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312件、市民留言322件,办结率100%;临沧12345热线诉求总量45661件,办结44965件,办结率98.48%。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3件、政协提案119件,办复率、协商率、满意率持续保持在100%,积极发挥审计、财会等监督作用,主动接受检察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聘请市级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20名。
(四)法治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提质。加强制度供给保障,落实《临沧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质23条措施》,开展法治临沧建设提升行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落实“企业安静期”制度,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321项,抽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584卷,评查2023年以来涉企行政复议案件102件。优化涉企法律服务,全市中小微企业入驻“云南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559家,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为企业解决法律难题519个,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行动,大幅压缩公证事项出证时间,创新“工商联+法院+司法行政+商(协)会+N”机制,加大涉企矛盾纠纷调解。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全程网办率达96%,压缩承诺时限80%以上,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线上线下办理83372件,提供帮办代办服务45558件,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临沧市场监管一体化应用平台五星好评率100%,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公共资源交易“三景融合”等一批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五)行政执法工作更加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落实,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成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目录编制,整合7支行政综合执法队伍设置,规范实施行政执法委托,构建起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体系。强化部门协同,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健全首问负责、联合会商、案件移送抄告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市级26个行政执法部门适用上级基准,制定裁量权基准3个,推进云南省“区块链+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应用,录入行政执法事项22050项。扎实推进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市县乡三级覆盖,全市9648名行政执法人员完成60学时以上全覆盖轮训,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查办生态环保领域行政处罚案件40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75件、食品安全案件536件,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2202项。
(六)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扎实有效。持续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锚定“三下降一扭转”“双下降”目标,建成各类法治文化阵地101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85个,培养“法律明白人”6044名,组建普法志愿者服务队93支4921人,开展普法志愿活动300余场(次),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达100%。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选派2461名“自然村长”参与基层治理,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848件, 成功率达97.8%。深入推进“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行政复议案件听证会、出庭应诉率均达100%。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2024年,临沧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法治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度有待提升;三是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能力还需提升;四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力度不够,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在下步工作中,临沧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学深悟透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各级党校(行政学校)学习计划,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到底到边、入脑入心。
(二)进一步加强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市的各项工作机制,强化市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规范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制度,强化纪法协作配合和督察结果跟踪问效。
(三)进一步夯实法治建设基础。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行为,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及时公开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严把重大行政决策法律关,有效开展决策后评估工作,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配备与法治建设工作相适应的工作力量。
(四)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扎实开展“万卷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探索创新监督方式,稳步提高行政执法质效。
(五)进一步提升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能力。统筹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行政复议案件的跟踪问效,认真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加强合法性审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重大决策的能力。
(六)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宣传活动,提升全民法律素养,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法治氛围,以绩效考核为抓手,落实重点工作调度制度,努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
2025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