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1-09 17:18 信息来源: 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各项法定职责,稳步推进我市人社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引领法治建设方向

一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法律学习。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法律和党章党规作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领导干部专题学习2次,通过组织个人自学、理论研讨等形式,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历史地位和重要要求。印发《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党内法规,做好人社领域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育全局人员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意识和广大党员的党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二是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和依法治市各项工作要求,制定印发了《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的通知》,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进一步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深入推进法治人社建设。

(二)依法全面履行法定职能,优化法治环境

1.贯彻落实依法决策机制。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前开展合法性审查,注重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和咨询专家的意见。发挥公职律师作用,组织公职律师参与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执法决定和重要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论证,参与工伤认定案件的审查讨论和较大信访事项的处理60余次。及时通过局网站等媒介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创业、人才引进、技能培训等重大决策信息,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2024年以来,共收到人大建议7件、政协提案10件,全部按期办结答复代表委员,并将办理结果按要求在单位门户网站公开,回应了企业群众、代表委员的关切。

2.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要求,统一按照制定依据、备案报告等格式报送文件材料,切实把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关。2024年对4件政策性文件出具了合法性审查意见,对我局起草以市政府名义发布的6件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废止1件,继续有效5件,持续加强和完善我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工作。

3.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根据市政府和省厅工作要求,开展提升全市人社系统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制定印发《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提升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二是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情况,及时对《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梳理市级行政执法事项目录125项。三是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运动式执法、“逐利执法”、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执法粗暴、执法“寻租”等乱作为不作为问题,梳理形成本领域人社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四是制定《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计划的通知》,开展执法人员培训16期,其中线下集中培训11期,线上自学5期,共计64个学时,参训人数480人次,有效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工作水平。五是开展案卷质量评查。开展2024年全市人社系统案卷评查工作,采取市级抽查,县级自查方式对全市人社系统2023年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抽取县(区)行政许可案件18件,行政处罚案件8件,进行书面评查,于2024年4月18日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开展案卷评查,经过评查7件行政许可案件评为优秀,3件行政处罚案件评为优秀,其余案卷均为合格。

4.持续深入推进根治欠薪。健全完善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长效治欠体系,制定印发《劳动保障监察立案案件办理指南》,推动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办理规范化、法制化,实现全市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极端事件和有影响的网络舆情事件“零发生”。全面落实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全市建立储备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1300万元。2024年,全市共收到各类欠薪有关举报投诉案件线索2743件,动态办结率为98.48%,为8921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9865.83万元。抓实根治欠薪源头治理,完成农民工工资纠纷调处工作站40个,将126个在建工程项目纳入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分类动态管理,制定印发《关于完善新开工项目信息共享制度的通知》《临沧市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资保证金工程保证保险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全面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六制一金”制度落实落细。

5.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年内,召开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席会议36次。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制度,指导确需裁员企业按照《企业规模裁员工作指引》依法实施裁员,引导各类用人单位合理确定工资水平,树立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完成368户样本企业薪酬调查。持续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专项工作,开展新就业形态调研工作51场次;开展新就业形态“三指引一指南”政策宣传培训73场次,加强用工指导服务102次,涉及198个企业,劳动者3256人,发放宣传材料3056份。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实地督导平台企业依法依规用工次数61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书面协议签订数3830份。

6.推进调解仲裁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妥善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024年,全市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77件,其中:调解组织及仲裁机构案外调解364件(达成调解协议或和解362件),立案受理204件(仲裁调解112件,仲裁裁决92件),不符合受理条件不予受理9件;涉案人数924人,涉案金额2630.45万元,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83.45%,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终结率67.65%。用好“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年内,全市基层调解组织在全国在线调解平台共办理案件93件,调解成功55件,调解金额33.16万元。开展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速裁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设立的6个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团队(速裁庭),受理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6件涉9.8万元。建立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全市29名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77家,开展志愿活动29次91人次,累计服务时长129.5小时。

7.持续优化人社营商环境。规范全市人社系统窗口建设,强化综窗设置,优化人员结构,推动有条件的县(区)实现人社事项全面进驻政务大厅办理,全市人社系统窗口规范化建设基本完成,建成规范化窗口150个,截至11月,市本级驻政务大厅窗口办件量231865件,事项办结率100%,窗口好评率100%,窗口办件量和服务对象评议量居市直部门第一位。持续开展高效办成三个“一件事”,规范线上线下业务办理流程,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32个,个人就业创业“一件事”办件14327件,退休“一件事”办件2048件,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办件13521件。组织开展人社系统营商环境问卷调查,累计向监测企业发放问卷调查206份,办理意见建议28条,出台《临沧市人社系统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传手册》1套。在各级政务大厅人社窗口持续开设“人社惠企一站式服务窗口”,发布招聘信息1732条次,招聘岗位9389个,招聘人数39785人,发布人社政策、时事要闻宣传信息795条次。省营商环境平台办结率100%。

8.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妥善处理行政争议。发挥行政复议对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纠错作用,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积极履行复议决定和生效裁判。2024年,答复市政府行政复议案件4件,行政应诉案件7件,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件,其中市政府维持具体行政行为2件,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1件,未结1件;行政应诉案件法院判决维持具体行政行为5件未结2件,行政检察监督案件检察院不支持当事人申请。创新案件办理方式,通过沟通协调、释法说理,力促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1.突出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普法宣传。一是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人社政策法规宣传五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民法典的重要论述,积极参加“宪法宣传日”集中宣传活动,并通过在办公场所悬挂宣传挂图、在一楼大厅LED屏滚动播放宣传片及宣传标语、主要领导带头送法进企业进社区等方式,推进宪法、民法典学习宣传更加深入人心,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普法宣传14次,参加人数55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500余册。二是大力开展保密、信访条例、防范电信诈骗、安全生产、禁毒等一系列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挂图、送法进社区、企业、学校等方式,广泛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2.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围绕“向谁普、谁来普、普什么、怎么普”这一主线,精准落实普法要求,对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制定《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4年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和《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计划表》,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形成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积极配合,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抓住外出务工人员春节、中秋节等前后返乡、外出高峰及专场招聘会等节点开展普法宣传,编发了《外出务工人员实用法律手册》,重点做好农民工特殊群体普法宣传,开展各类根治欠薪专题培训活动100余起(次),共6000余人(次)接受培训,开展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宣传活动55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655份,组织“开工第一课”等培训活动29场次,覆盖项目管理人员、农民工1286人,切实提升企业合法用工意识,有效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二是坚持送法上门。由各级人社部门领导带队,持续做好送法入企工作,年内全市各级社保服务先锋队累计深入企事业单位1724次、进村(社区)2818次、进家庭15882次开展政策宣讲、咨询解答、业务指导、领取待遇资格确认上门服务等工作,服务特殊人群15882次,帮助老年人完成社保业务办理80937人(次),开设“暖心社保”政策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60000多份。人社驻村工作队将日常入户走访、户主会和普法宣传相结合,向群众宣传劳务纠纷、欠薪维权、工伤维权、养老保险等相关法律知识,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

3.创新普法方式,助力普法工作提升质效。利用“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临沧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唱响人社发展好声音、讲好人社惠民暖心事。综合用好新媒体,用好政务服务政策宣传新阵地,开设“政务服务”“常见问题解答”专栏,向社会公众推送人社工作动态、就业创业重点领域信息以及政策宣传等内容,促进社会公众对人社热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认知。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厚,学习形式比较单一,自主学习抓得不够好。

(二)行政执法水平仍需提高。行政执法力量明显不足,与日益繁重的执法任务不适应。执法队员法治素养、依法执法水平还有差距,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仍需提高。

(三)人社政策宣传仍需加强。目前部分企业群众对人社领域政策法规的知晓度不高,人社政策普法宣传渠道仍需扩展,政策宣传与普法深入程度仍可继续深化。

三、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

(一)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推动落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提升用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聚焦群众法治需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法治维护好群众权益。

(二)全面推进依法履职。优化便民服务,推动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全域服务“规范办”。把好依法行政法治关,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强化合法性审查,提高立法和政策制定质量,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加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和综合施策,推动矛盾纠纷依法化解。

(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全面履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落实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注重吸收法律等专业人员,充实执法力量,加强执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落实“八五”普法中人社普法责任,针对重点人群、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集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开展人社法规政策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集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新方式方法,加强新媒体技术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运用,积极推进“互联网+人社”,着力推动“以案释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