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

时间:2023-12-19 17:43:04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ghj22/2023-00047  发布机构  临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公开日期  2023-12-19 17:43:04
 文  号   主题分类  电子政务  失效日期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公开范围  公开  主 题 词 
 著录日期   生效日期 


前言

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为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编制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的部署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工作的“三个定位”为统领,推动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着力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目录

01 规划总则

02 新时代定位、新发展目标

03 全域统筹、内外联动,规划临沧新格局

04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05 交通引领、创新驱动,建设兴边富民示范区

06 山水相融、佤乡茶韵,营造多元魅力边城

07 集约高效、优质共享,共建幸福宜居临沧

08 高效治理、分级管控,建立长效实施保障机制

一、规划总则

1.1 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市域行政辖区内2362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1.2 规划基础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结果为基础,摸清空间底图底数。科学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识别国土空间发展潜力。

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8%,主要集中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

农业生产适宜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7%,主要分布在澜沧江、小黑江、南汀河、永康河流域。

城镇建设适宜区:占全市总面积的6%,主要分布在孟定坝子、耿马坝子、凤山坝子、爱华坝子、博尚坝子、勐勐坝子。

二、新时代定位、新发展目标

2.1 新时代要求

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云南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内外衔接”的重要战略节点,承担国家向印度洋开放重要通道的使命,“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省的要求:用“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国务院对临沧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指导意见:实施加快对接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边境经济开放合作、提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等行动,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探索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

云南省委、省政府临沧现场办公会精神:努力建设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临沧自身使命:加快推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开放大通道和桥头堡的重要门户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推进强边固防;全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2.2 发展定位和目标

三大定位:

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碳达峰中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绿色发展、包容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提供“临沧经验”。

兴边富民示范区:千方百计提升强边固防能力,集聚现代要素和市场主体,集成创新科技,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国内与环印度洋地区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物流枢纽、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范。

2.3 开发保护战略

阶段目标:

2025年:实现“产”、“城”、“人”融合协调发展的幸福宜居之城;

民族团结的多元魅力边城建设初显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初步建成贯通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

2035年:对缅大通道全面建成,实现海铁联运,建成全市边防巩固、城市繁荣、人民富裕、民族团结的全国一流兴边富民示范区;

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取得重大成果、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的开放创新之城;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国际样板;

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2050年:边疆多民族地区团结繁荣的示范城市;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城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2.3开发保护战略

(一)全域统筹,内外联动:强化市级统筹,明确功能分区,加强国土空间整体保护。对外深度融入中缅经济走廊,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枢纽,对内与滇西城市群协调发展,促进国际国内 “双循环。”

(二)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修复,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边境生态长廊建设,巩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特色资源转化利用率,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临沧经验”。

(三)交通引领,创新驱动:以交通为抓手,强化沿边开放区域枢纽门户功能,打造连接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对外全力打通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对内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数字临沧”建设。

(四)集约高效,优质共享: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存量与增量、协同地上与地下空间的思路,精细化规划好每一寸国土空间资源,提升工业园区的利用效率,推动城中村改造更新,加强公共服务保障,构建城市蓝绿空间。

(五)山水相融,佤乡茶韵:充分挖掘和保护临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以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融入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多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彰显临沧的边城魅力。

(六)绿色智能,安全可靠:全面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结合互联网技术,加强防洪、消防、地质灾害防护、地震抗灾、人防工程等各类防灾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能力与管控效率。

三、

全域统筹,内外联动规划临沧新格局

3.1 打造战略节点,融入促进“双循环”

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紧密互利合作关系,融入滇西、合作缅甸、吸引滇中、区别滇西南、辐射沿边城市。

深度融入中缅经济走廊,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枢纽,与滇西城市群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对接缅甸:整合双边资源,建立经济合作区,利用通道门户优势,提升自产能力,带动经济发展。

(二)区域协调:积极融入滇西城镇群,与德宏、保山等对缅口岸城市抱团发展,加强与大理连接,依托大临铁路,加速融入大滇西旅游圈。

3.2 培育青山绿水生态空间

生态安全格局“一屏一带多核心”

巩固西南生态屏障:构造以西南横向核心生态廊道为载体,串联镇康县、耿马县和沧源县生态源地的串珠成链式生态屏障体系。

守护澜沧江干热河谷带:突出澜沧江百里长湖的资源重点,将澜沧江流域(临沧段)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带。

构建多功能多核心节点:依托重要的生态源地,进行主要生态廊道串联,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网络,使得全市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稳固。

3.3 营造高原特色农业空间

现代农业发展先导区:重点建设永德优质芒果,耿马、云县旱地高产甘蔗、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万头肉牛养殖等重点产业。

南汀河河谷热带农业区:主要发展粮食、甘蔗、橡胶、蔬菜、茶叶、水果、`水产品等。

澜沧江流域生态产业示范带:重点布局核桃、茶叶、生态渔业、林下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新高地。

山地林业茶农区:重点布局咖啡、特色水果、澳洲坚果、茶叶、核桃等产业。

南汀河绿色农业先行带:围绕现有“糖、茶、果、菜、畜”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典型为引领,带动全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对缅沿边农业产业走廊:加强与缅甸粮食、甘蔗、橡胶、蔬菜、茶叶、水果、水产品等生产、贸易交流合作,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

3.4 集约宜居宜业城镇空间

近期城乡空间结构:“一核一轴两带”的城乡空间结构:

一核:孟定新城;

一轴:临翔至孟定城镇发展轴;

两带:东部的澜沧江经济带/西部的沿边经济带。

远景城乡空间结构:“一轴两核三组团”的城乡空间结构:

1个发展主轴:昆孟城镇发展主轴,临沧市域东西向重要的发展轴线,东融滇中城镇群、西联南亚、东南亚,依托昆孟国际大通道,联动市域城镇发展。

2个发展核:东部以临翔区为核心,形成凤庆—云县—临翔—双江1小时经济带西部以孟定为核心,形成辐射带动耿马、沧源、镇康、永德一体化的1小时经济圈。

3个组团:云凤组团、临双组团、沿边组团。

城镇结构: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

市域中心城市2个:>30万人的临沧中心城区;>15万人的孟定新城。

县域中心城市7个:>5万人的:云县县城、凤庆县城、耿马县城;>2万人的:双江县城、沧源县城、永德县城、镇康县城。

重点镇12个:1-2万人 邦东镇、小湾镇、勐佑镇、鲁史镇、涌宝镇、漫湾镇、凤尾镇、勐捧镇、勐库镇、勐撒镇、勐省镇、芒卡镇。

一般镇22个:<1万人 蚂蚁堆镇、圈内镇、马台镇、营盘镇、大寺镇、雪山镇、三岔河镇、大朝山西镇、大寨镇、茂兰镇、茶房镇、晓街镇、亚练镇、崇岗镇、乌木龙镇、勐堆镇、军赛镇、大文镇、勐永镇、岩帅镇、班洪镇、糯粮镇。

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4.1 生态优先,推进自然资源保护

生态保护红线: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优先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敏感脆弱、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极小物种和水产种质区优先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市总面积的25%。

自然保护地:严格保护南滚河、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澜沧江、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空间,划定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2%。

4.2 和谐共生,统筹推动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治理:主要分布在两大流域下的澜沧江、黑惠江、大勐统河、罗闸河、南汀河、南捧河、小黑江等流域。

石漠化治理:主要分布在凤庆、云县、永德、镇康和耿马等地的峰丛洼(谷)地和广大岩溶丘峰、台地、小盆地边缘。

森林生态修复:主要分布在澜沧江、南汀河、怒江等流域的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

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主要分布在南汀河、罗闸河、勐董河、南碧河等流域受矿产开发、水土流失以及地质灾害等影响较严重区域。

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主要分布在国家级/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以及湿地公园、成片的国家公益林等。

矿山生态修复:主要分布在市域东部、西南部的临翔区、云县、凤庆、沧源、镇康、永德。

地质灾害生态修复:主要分布在澜沧江、南汀河干流沿岸及其支流沿岸山区、半山区等高中山峡谷地带,以及人为活动频繁区域。

4.3 提质增效,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农用地整治:在耿马县、永德县、沧源县、临翔区等县域的低海拔且取水条件较好区域,提质改造(主要旱改水)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永德县、耿马县、临翔区、云县等县域宜耕且较连片区域补充耕地。

城镇低效用地整治:在临翔区、耿马县等中心城镇城区将开发利用强度较低、城镇边角地等纳入城镇低效用地整治。

五、交通引领、创新驱动,建设兴边富民示范区

5.1 内畅外通,搭建海公铁联运大通道

搭建海公铁联运大通道的交通体系:建成大临铁路,开工建设临清铁路,规划清水河出境经腊戍、曼德勒分别至仰光和皎漂的铁路;建成墨临高速、临清高速(孟定段);正在建设临清高速;正在建设滚弄大桥,规划清水河经腊戍至曼德勒高速公路,形成昆明-临沧-缅甸国际大通道,推进印度洋出海口-缅甸-临沧-成渝海公铁联运。

打造复合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区域航空枢纽:扩建临沧机场,重点打造孟定机场,将沧源机场建设为旅游机场,加快推进永德、镇康、凤庆、云县、双江5个机场建设。

建设铁路上的临沧:按照“北接大理,南出缅甸,东联昆明、普洱,西达德宏、保山”的规划目标,规划新建5条铁路。

完善一体化公路通道:规划新建5条高速公路,即云县-南涧-大理、凤庆-巍山-大理、临沧-景谷-普洱、沿边高速、双江-澜沧。

打通水陆联运通道:规划形成2条水陆联运通道,“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缅甸”的水路运输线,补充清水河连接线。

5.2 城乡一体,推进沿边城镇带建设

“一核、一轴、两圈层、三口岸”的沿边城镇带:一核:孟定口岸城市核心区;一轴:昆孟国际大通道;两圈层:沿边半小时核心城镇圈层、市域西部一小时经济圈层;三口岸:清水河口岸、南伞口岸、永和口岸。

将孟定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口岸城市、临沧市沿边发展的龙头,串联镇康、永德、沧源、耿马等1小时经济圈城镇,以中缅国际大通道为发展轴,形成区域联动、要素统筹、分工明确、产业互补的临沧市可持续发展沿边城镇带。

5.3 创新驱动,引导产业园区布局

聚焦创新驱动,引导“3+9”产业园区总体布局

“3”:三个增长极:

临双增长极:围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综合物流、总部经济、信息产业等发展无烟、低碳、绿色产业。

云凤增长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

耿孟增长极:以孟定口岸新城为核心,重点发展承接产业、外向型消费品制造业、跨境旅游等。

5.4 文化引领,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以“跨境风情、多元民族文化、传统村落”三大文化特色,发展带动乡村特色旅游。

两带:中缅跨境风情旅游服务带、澜沧江文化旅游服务带。

五区: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发展区、凤庆世界滇红茶文化体验发展区、永德恒春气候国际休闲度假发展区、康养、多元民族文化体验区、跨境观光体验区。

六、山水相融、佤乡茶韵营造多元魅力边城

6.1 构造山清水秀、特色鲜明的全域魅力空间

构建”两山、五峰、七水、九城“的山水人文格局

两大山脉——老别山山脉、邦马山山脉

五大主峰——黄竹林大雪山、永德大雪山、双江大雪山、邦东大雪山、大青山

两大水系——澜沧江、怒江

五大支流——罗闸河、小黑江、南汀河、镇康河、南捧河

九城——临翔区、凤庆、云县、永德、镇康、耿马、双江、沧源、孟定

十九坝——耿马坝子、孟定坝子、勐撒坝子、勐简坝子、临沧坝子.....

6.2 彰显文化自信、茶香醇厚的历史底蕴

构建“两心、两带、五区”的魅力空间格局

建立“两型、九类、多级”的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体系

保护原则:遵循“保护为主、传承发展、合理利用”的原则,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

发展原则:贯彻历史文化遗存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传统的历史文化环境在现阶段的现实意义。

效益原则: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发展文化与旅游事业,兼顾经济收益,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子孙庙位于凤翔街道章嘎村,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属全真龙门派。

石佛洞遗址位于临沧市耿马县城南25公里处的小黑江畔,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由地壳自然运动变化而成。

沧源崖画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这里的先人用手指或羽毛蘸抹红色颜料绘画而成。

广允缅寺位于沧源县城勐懂镇大街北侧,俗称“学堂缅寺”,始建于清代,为南传上部座佛教建筑。

6.3 展示多元一体、民族团结的边疆特色

构建6大文化分区

11个特色小镇,36个传统村落

七、集约高效、优质共享共建幸福宜居临沧

7.1 建立优质共享的公服设施

(一)建设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坚持显山露水、因地制宜。坚持节约集约、绿色低碳。

(二)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活圈:构建“街道公共服务圈”和“社区生活服务圈”,就近满足居住、就业、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

(三)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健全多元住房供给结构,完善市场、保障两个体系,改善市民居住生活条件。

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公服建设:以步行可达距离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单元,按合理的服务半径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在城镇密集区基本实现社区生活圈全覆盖。

7.2 营造城河相映的蓝绿空间

构建四级公园体系:形成包括“湿地公园-城市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在内的公园体系,织密城市绿地网络,优化城市绿地布局,为市民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中心城区布局层面:规划形成“青山环抱、一字通廊、多脉贯穿、环带交织、绿点均布”的绿地系统结构。

“青山环抱”:在城市周边布置郊野公园、风景林地等生态绿地;

“一字通廊”:南汀河滨河绿带;

“多脉贯穿”:沿西河、忙布河、小箐河、岔河等布置滨河绿地。

7.3 彰显山水城市的魅力风貌

突显山水城市特色风貌:构建疏密有致的强度分区分级,优化南汀河、西河、勐托河地区城市天际线。聚焦沿山、滨水、田园、中心城区、枢纽等不同地区提出分类管控指引,塑造沿河傍湖、依山临水、林田共生、错落有致的临沧山水特色风貌。

景观风貌分区:中心城区构建“三带、六片、五楔、多节点”的景观风貌结构。

三带:南汀河城市形象带、西河滨水景观带、勐托河滨水景观带;

六片: 现代产业风貌区、现代都市风貌区、老城传统风貌区、生态康养风貌区、滨水古镇风貌区;

五楔: 依托旗山构成的北部绿楔,南高山、大转山、晓光山、岩峰山、大尖山等构成的西部绿楔,营盘山和五老山构成的东部绿楔,叫雨山和亮山构成的东南绿楔,娜袜山和勐博后山构成的西南绿楔;

多点: 指中心城区内重点控制的景观节点,包括玉龙湖公园、博尚水库、高铁节点、门户节点、老城节点等。

城市设计重点管控地区:沿山、滨水、田园、中心城市、枢纽。

7.4 完善绿色智能的市政设施体系

7.4.1构建绿色节能的能源供应结构

绿色能源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绿色电能,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建设,加强绿电消纳能力,实现绿色能源与特色产业高效融合,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实验基地。

能源发展主要指标:

单位GDP能耗: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后,维持能源消费总量不变,降低能耗指标。

传统能源消费比重:严格控制煤炭、石油及成品油消费量,能源占比控制在35%以下。

绿色能源发电装机比重:从“十四五”期末起,临沧市电源装机100%转为绿色电源。

绿色能源消费占比:至2030年按照每5年递增10%控制,2035年控制在65%以上。

7.4.2建设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网络

供水:优化水资源利用,建设安全、经济的城乡供水系统,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严控用水总量,建设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

排水:建设循环高效的排水系统,降低内涝风险,集约利用水资源。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截污和治污相协调,完善污水处理,提升再生水品质。

供电:以安全可靠为原则,构建“二中心九支撑”的全域电网构架,打造内联省网、外联缅甸的电力交换枢纽。

通信:优先保障新型基础设施通道工程,以临翔区为依托,建设临沧市大数据中心;建设高速泛在连接网络,推动5G 网络全覆盖。

燃气:完善天然气输配系统,推进各县市城市高压调压站、城市燃气管网、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储气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农村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

环卫:完善市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完善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建设,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公共厕所建设,健全环境卫生系统。

7.5 提升高效有力的安全韧性水平

控制地质灾害威胁:有效控制中小型地质灾害威胁,基本消除已查明的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威胁。

提升气象灾害防御:建立立体气象监测网络,全面提升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优化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构建安全可靠,调度高效的防洪抗旱减灾管控体系。

健全消防体系规划:建设 “城镇—乡村”二级消防网络体系,配置相应消防设施。

强化抗震体系建设:强化地震预警,灾害预防和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抗震能力达到地区领先水平。

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以综合应急救援、专业应急救援为主的队伍体系,建成市区两级应急保障体系。

八、高效治理、分级管控 建立长效实施保障机制

8.1 规划实施传导

目标愿景:纵向建立规划传导管控机制。

宏观:城市总体规划;中观:片区规划;微观:单元详细规划。

8.2 规划管控体系

目标愿景:横向强化对各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

资源利用、要素配置、安全保护、城市特色。

8.3 规划体检与评估

规划体检与实施评估、动态调整完善、建设国土空间信息平台。

8.4 规划政策保障

落实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完善规划实施法规政策、健全相关配套政策。


(此件公开发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