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环境空气 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机械尾气。 《报告表》提出:在施工工地四周设置硬质围挡;洒水降尘; 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等采用密闭式防尘 布(网)进行遮盖;汽车运输的粉状材料表面加盖篷布、采取封 闭运输等措施。施工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2、地表水环境 项目施工期污水主要为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及地表径流。 《报告表》提出:施工期共设置1个沉淀池对混凝土系统废水和工具清洗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拌合施工环节,不外排;工程应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按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要求建设排水沟、沉砂池,施工过程中区域冲刷产生的初期雨水经排水沟引入沉砂池沉淀处理后,流至附近自然沟渠;本评价要求在施工临时场地内设置旱厕,旱厕内的含水粪渣定期由当地农户清掏作为茶园的肥料还田,不外排。 3、声环境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 《报告表》提出,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对产生高噪声的施工设备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等防护措施;合理布置机械设备,高噪作业设备设置于远离场界的位置;优化运输时间,避免夜间运输,经沿线居民点时注意控制车速、减速慢行,并禁止鸣笛;临时拌合站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安装减震垫;文明施工,建立健全现场噪声管理责任制。 4、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报告表》提出:项目产生的永久弃渣运至规划的5个弃渣场合理堆存;建筑垃圾运至指定地点处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 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二)运营期主要影响和保护措施 1、电磁环境 运行期升压站运行会产生电磁环境影响。 《报告表》采用类比法, 分析本项目类比的220kV梨花(兰家营)输变电工程厂界围墙外5m处工频电场强度在987.65V/m~1860.9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1.567μT~2.111μT之间,项目升压站对周围电磁环境影 响是可以接受的。 拟采取的减缓措施:升压站内电气设备应采取集中布置方式,在设计中应按有关规程采取系列的控制电压、电磁感应场强水平的措施,如保证导体和电气设备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选用具有低辐射、抗干扰能力的设备,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屏蔽层接地等,将可以有效的降低电磁环境影响;尽量不在电气设备上方设置软导线,以减少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 2、水环境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升压站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太阳能光伏板清洗废水等。 《报告表》分析,废水回浇于下方茶树,被茶树吸收,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升压站内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准要求后回用,不外排。 3、声环境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变压器、箱式变压器等噪声 《报告表》分析,建设单位建设升压站厂界围墙高度不低于2.2m并在升压站周边种植绿化带,项目运行期间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可接受。 4、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一般固体废物包括:废旧光伏电池板、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站污泥、化粪池污泥、隔油池油渣、食堂泔水、废事故油、废铅蓄电池等。 《报告表》提出:更换下来的废旧光伏电池板暂存于升压站一般固体废物储存间,后期由设备生产商回收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自行转运至周边村庄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置;化粪池污泥和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污泥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隔油池油渣、食堂泔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统一清运处置;废事故油、废铅蓄电池等暂存于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设计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 5、环境风险 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为主变压器油、箱式变压器油及废铅蓄电池等。《报告表》判定,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报告表》提出,环境风险识别清楚,环境风险影响分析结论可信,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运营期项目环境风险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