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交通运输局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5-04-03 14:49 信息来源: 临沧市交通运输局 浏览次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聚焦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年度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落地落实,圆满完成综合交通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一)2025年重点目标任务。计划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0.09亿元,其中:高速公路21.8亿元、国省道改造12.99亿元、农村公路15.3亿元。计划向上争取补助资金5亿元。计划完成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30592.64吨,预计增速5%。计划完成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1.38亿元,预计增速3%。计划完成汽车摩托车等修理与维护业营业收入0.3亿元,预计增速7%。

(二)精准调度,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不断完善项目推进和投资调度机制,抓实项目入库和数据统计;全面梳理在建、拟开工、竣工项目,把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企业、项目,确保南云高速临沧段完成投资5.4亿元、瑞孟高速临沧段完成投资2.23亿元,云临高速完成投资0.16亿元,临清高速完成投资0.018亿元,永勐高速完成投资0.036亿元、国道G219线临沧段完成投资4.78亿元、农村公路完成投资5.66亿元,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28亿元,同比增速10%,实现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开门稳”。计划完成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10323.12吨,预计增速5.5%。计划完成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0.19亿元,预计增速4.2%。计划完成汽车摩托车等修理与维护业营业收入0.03亿元,预计增速7%。

(三)精准谋划、加快“十五五”规划编制。按照“公路优结构、铁路加密度、民航扬优势、水运强弱项”的原则,结合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深入分析研究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科学谋划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义、反映时代特征、符合人民关注的大项目、好项目,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抓实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提升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压缩报件组卷周期,实现土地手续、立项批复等关键环节不断提速。强化精准对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国债、专项债券等增量资金加大对在建项目的投入,解决资金缺口,加速推进在建项目。

(四)持续发力,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高速公路方面,强化安全质量管理,稳步推进临清高速王家寨隧道剩余工程,确保2025年上半年全面建成通车,完成投资0.049亿元;强化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南云高速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全面开工瑞孟高速建投集团承建段,完成投资6.2亿元以上;强化技术攻关和资金保障,全力攻坚云临高速大亮山隧道,完成投资0.45亿元;加快推进永勐高速建设,争取永德互通至崇岗段2025年6月底建成通车收费运营、同步开通军赛收费站,完成投资0.1亿元以上;持续加大汇报衔接力度,积极争取省级支持魏凤、双勐高速建设,尽快实现复工建设,并形成实物工程量。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全面开工建设国道219线永德(户乃)至镇康(白岩)段,并完成投资7.77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国道219线耿(班幸)至沧源(南撒)段建设,完成投资5.21亿元以上。做好2025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申报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完成投资15.3亿元。铁路建设方面,积极向国铁集团、省政府及相关汇报衔接,尽快开展临清铁路“预工可”“工可”技术审查。同时,争取临普铁路完成勘察设计招标、年内完成“工可”编制。机场建设和水运方面,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临沧博尚机场跑道加铺项目开工建设。争取云县菠萝码头等纳入“便民交通码头”建设计划。

(五)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一是积极推动传统客运向定制客运转型发展,开通临翔至云县、临翔至镇康、云县至永德、永德至瑞丽等定制客运线路。二是持续巩固拓展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成果,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客运发展方式,灵活采用客运班线延伸、班线客运公交化、一车多线、电话预约、改造等模式,保障农村群众安全出行。扎实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增加农村客运线路。三是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引导大宗货物“公转铁”,落实“绿通”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四是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畅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

(六)不断提升行业现代化治理能力。扎实推进信用交通建设,优化行业营商环境;不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抓好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养护,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畅通;强化行业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抓好安全生产监管,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做好重大活动、重点时段的交通运输保障和安保维稳工作。深入推进超限超载治理,强化货运源头监管、路面联合治超和货车非法改装。深化行业风险防控,加强涉稳风险动态预警管控。强化意识形态、网络安全、保密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