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自治县创新“林长+生态修复”模式绘就小黑江流域绿色发展新画卷

发布日期: 2025-03-27 17:16 信息来源: 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 浏览次数:

2024年以来,耿马自治县以林长制为抓手,聚焦小黑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探索生态修复+产业提质的发展模式,构建修复一片土地、培育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强机制、聚合力,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坚持一盘棋推进,整合林长制网格资源,建立县乡村三级责任链条,县级总林长牵头抓统筹,乡级总林长分片负总责,各级林长下沉一线抓落实。共召开专题会议53场次1621人次制定9个专项保护修复措施。深入践行六个全覆盖工作机制,安装语音提示杆30,将生态修复纳入村规民约,营造全民护江、全域治理良好氛围

严执法、重实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铁腕护江,守牢生态底线。组建巡查专班+公安派出所+生态护林员联合执法队伍,立案查处违法图斑5个,恢复植被66.07亩,整改清四乱问题8个,拆除侵占河道建筑92平方米,新增入河排污口和农田退水口39个。分类施策,精准修复提效。督促企业落实边开采边恢复责任,修复矿山31.5万平方米;采用三位一体治理方案,修复排水沟渠120米,建成挡水墙、沉沙池等设施。

创示范、促转型,打造生态修复+新模式。以点带面,激活产业动能。划定3类示范地块242.4亩,探索生态修复+特色产业路径,在贺派乡崩弄村推广企业供苗+订单种植模式,带动农户种植坚果120.77亩;在四排山乡实施坚果+咖啡套种4000亩,同步发展甘蔗良种繁育基地675亩,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项目引领,夯实发展基础。投入20万元实施边坡塌陷整治工程,清理塌方土石2000立方米;创新坚果+咖啡+粮食套种模式105.6亩,推广万寿菊、豆类轮作,保持耕种率超50%,实现固土增收双提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