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沧市商务局 >> 专栏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 ——专访云南省临沧市委书记 杨浩东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   时间:2021-09-24 08:59:00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总结宣传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进展动态和实际成效,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推出“聚焦初心使命、讲好党史故事”专题报道。云南省临沧市委书记杨浩东就如何树立正确党史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基层延伸,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实现临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接受了人民论坛访谈。

  人民论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关键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请您谈谈,临沧市是如何利用自身优势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

  杨浩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首先确立一个基点,就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创造性的鲜明品格,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新高峰。党的十九大前夕,临沧市委旗帜鲜明提出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党的光辉照边疆”的桥梁、纽带和阵地,使广大党员和干部成为“党的光辉照边疆”的使者、责任人和实践者,使各类项目成为“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载体,教育、引导、塑造群众,使边疆人民维护核心跟党走。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中共临沧市委读书会,截至目前举办读书会32期,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开办读书会612个、举办读书活动1.1万余次、组建宣讲团和“火塘宣讲小分队”宣讲15700余次,推动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汇集起了推动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就是发扬这些传统、运用这些优势,更加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临沧、谋划临沧、发展临沧。这是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标准、质量、效果的一把“尺子”。

  人民论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作为临沧市委书记,您对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这一论述最深刻的理解是什么?

  杨浩东: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党史观”。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任务,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从临沧来讲,我认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临沧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党领导边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壮丽篇章。一路走来,临沧各族人民始终紧跟党的旗帜,在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道,艰苦奋斗,开拓前进,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各民族从衰落到扭转命运、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三五”时期,千百年来困扰边疆人民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大临铁路提前建成通车,玉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临沧成为云南第四个同时拥有飞机、动车、高速公路的州(市),从临沧出发一天之内可以到达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大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深切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临沧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幸福生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临沧今天的大好局面,更不会有临沧美好灿烂的光明前景。二是永远“心向党、心向国家”这种红色基因、红色血脉一直是临沧人民固有的精神。我们有这样的传统和基因,有这样的精神和血脉,我们作为共产党人,有权利、义务和责任,把这个光荣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成为临沧的特色和名片。把红色精神作为临沧的个性,鲜明地固定在这片土地上,融入到党员、群众的血脉中,始终跟着共产党、跟着国家迈向新时代。三是临沧的所有精彩,都是相信、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边疆实际有机结合实践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饱含了总书记对云南的深厚感情、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对云南工作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市工作的“纲”和“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理清了临沧的发展实际、现实选择,理清了临沧落实总书记对云南“三个定位”的使命担当。

  最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3月临沧启动申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临沧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目前全国获批的6个城市之一。这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写好“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答卷的临沧实践。我们成功在第二批申报的19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把临沧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面向世界的时代舞台,这是国家赋予临沧的“金字招牌”,是临沧扩大沿边开放、拓展发展空间、补齐发展短板、实现跨越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也是临沧吸引全球优势资源聚集的重大机遇。目前,临沧的坚果、核桃、甘蔗、茶叶、烤烟等高原特色农业,中缅海公铁联运“新通道”、共建中缅(清水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国际效益,已经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样板、提供示范。

  人民论坛: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基层延伸,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临沧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方面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杨浩东:党史学习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我们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始终把学习、教育、实践成果转化为推动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为人民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断增强。围绕这条主线,“十三五”以来,我们学深悟透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临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正确的思路方法、不竭的精神动力,抓住了许多看似不可能抓住的机遇,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502.1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21.32亿元,年均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6%,增速连续五年排在全省前列。

  搭建起了“飞燕型”综合交通网的四梁八柱。201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飞燕型”综合交通网,规划实施两条高速公路、两条铁路进临沧,市内建设11条(段)高速公路。从资源、资产、资金、资本相互转换,时间和空间相互转换等七个方面入手,开启了临沧的“飞燕型”综合交通网建设。2017年12月18日,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临沧高速公路零的突破,2020年12月30日,大临铁路提前半年建成通车,实现了全市人民百年铁路梦想。“十三五”期间实现了高速公路从零到建设667公里、建成通车254公里的重大跨越;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临沧机场完成改扩建,凤庆通用机场全面开工,综合交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飞燕型”综合交通网的搭建,改变了临沧的山川结构,改变了临沧的“时间”和“空间”结构。现在的临沧,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飞速发展,城市面貌、美丽乡村焕然一新,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后劲十足。

  在全省率先开启乡村振兴的“临沧实践”。以物的资源清单、人的资源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破局开篇,开展了“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沿边小康村,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三步并作一步走,成功开启了乡村振兴的“临沧实践”。组织市内2.64万名临沧籍公职人员回到农村,编制形成了6511个村庄规划,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规划体系,搭建了支撑临沧跨越发展的城乡规划体系。2021年4月,云南省委组织部、省自然资源厅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通知》,把“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在全省推广实施。

  扛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国家责任,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筑牢边境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构建积极、主动、开放的大边防格局,深入开展严厉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和严厉打击零星吸毒贩毒两个专项行动,跨境违法犯罪打击绩效排名全省第二,零星贩毒窝点全部清除。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治乱专项行动,涉黑涉恶团伙嫌疑人全部抓捕归案,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边疆稳定、边境安宁。我们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意志,压实“五个管住”责任,筑牢“纵深、国境、境内”三道防线,4名厅级领导驻扎边境一线,靠前指挥、统一调度,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党政军警民2.3万人奋战边境一线,筑牢了边境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边境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人民论坛:在新的发展阶段,临沧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将面临哪些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临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杨浩东:2021年8月,临沧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进一步汇聚起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正能量。第二件事是:8月25日,“中缅新通道”临沧站试通专列成功首发,第一批货物集装箱经仰光港从陆路过境运输到清水河口岸入境中国,于8月27日顺利到达成都国际铁路港。新通道“破冰之旅”如期实现,并作为2021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标志性成果之一进行展示。

  这两件大事将成为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最大机遇。一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对临沧具有重大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将给临沧注入强大的政治动力、思想动力、精神动力,是临沧未来发展最大的机遇。我们及时开展“学回信、见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市级各部门积极主动加强与省级部门的汇报衔接,牢牢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最大限度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获得支持,最大程度让省级向临沧倾斜、向边三县倾斜、向沧源倾斜、向班洪班老倾斜,争取让每个省级部门为临沧市至少办1件实事,助力临沧发展。我们将按照总书记关于“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指示要求,把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和下班坝村打造成为引领边疆地区的示范区;把沧源县打造成为“三好”示范县,把边境三县打造成为“三好”示范带。二是中缅新通道临沧站首发专列成功试通,意味着云南—缅甸—环印度洋地区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已正式打通,临沧的区位优势将真正变为开放优势,将有效提升临沧在云南省乃至在全国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临沧有3个县与缅甸接壤,有国家级一类口岸1个,国家级二类口岸2个,经临沧清水河口岸出境,是中国直通印度洋最便捷的陆上通道。近年来,临沧市置身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以企业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民心先行“四个先行”推动对缅开放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辐射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临沧的机遇,与中远海运集团共同谋划并达成尽快实施中国—缅甸—印度洋海公铁联运项目的共识。2021年8月25日,连通中缅两国的首次“海公铁”联运物流新通道试通取得了圆满成功,把“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真正落到实处。新通道的成功试通,是扩大中缅经贸往来的重大突破,是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重要成果。我们将毫不松懈以“四个先行”推进对缅开放“五通”,继续推动临清铁路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对缅交流合作,全力推动“海公铁”联运新通道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智慧化,最终实现以通道带物流、以物流带贸易、以贸易带产业、以产业促跨越。

  “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沧科学研判“形”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在危机中抓住了先机,于变局中开创了新局。“十四五”时期,是临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步入高质量跨越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临沧面临的机遇千载难逢,迎接的挑战也更加艰巨。我们将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临沧、解剖临沧、解决临沧问题、推动临沧发展,坚定不移用改革“利器”破解临沧发展的难点、痛点、赌点,坚定不移推动对缅开放;大力弘扬“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进一步升华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在“十四五”时期干出一个全新的临沧,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临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