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医疗保障局“三链融合” 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 2025-03-25 10:41 信息来源: 市医疗保障局 浏览次数:

2022年以来,临沧市医疗保障局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和临沧市党委、政府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有关工作部署要求,以“三链融合”为抓手,统筹推进服务优化、监管强化机制创新。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实现“全域通办”,创新监管模式维护市场公平,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完善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医保管理服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医保力量。

优化服务链条,构建“全域通办”便民体系。一是推进“一窗通办”集成服务。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经办业务集成办,实现医保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推行综合柜员制,参保登记、医疗费用报销、生育保险待遇申领等13项主业务、42项子业务在经办业务窗口实现前台不分险种、不分事项、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二是推动“基层延伸”下沉服务。制定《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向乡村两级下沉实施方案》,依托“村村通”工程,实现城乡居民参保登记、新生儿参保等15项高频服务延伸至78个乡镇(街道),7项基础服务覆盖944个村(社区)。联合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在72个银行网点开通医保代办服务,实现参保登记、信息查询等25项业务“就近办”。三是深化“数字赋能”智慧服务。依托“云南医保”微信小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实现医保业务“指尖办”。持续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联网医药机构有887家,累计为临沧参保人员提供市外就医结算服务119.58万人次,为市外参保人员在临沧就医结算服务84.16万人次,减少群众垫资压力约13亿元。

健全监管链条,护航公平清朗市场环境。一是严格监管促规范。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强化医保领域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组织开展医保基金监管规范年、提升年等行动,采取日常监管、专项整治、交叉检查、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查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有效遏制医保基金“跑冒滴漏”,促进定点医药机构自觉规范行为、诚信守法经营,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柔性执法减负担。坚持宽严相济、分类处置原则,常态化组织定点医药机构对照医保基金使用负面清单开展自查自纠并主动清退违规使用金额。严格落实涉企检查和“企业安静期”制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落实医保领域行政处罚“减免责清单”,建立“容错”机制,实行“首违不罚”。三是平等竞争激活力。取消民营医药机构医保定点申请复核时限,实行“30日评估+动态准入”,明确民营医药机构在医保定点准入、协议履行及实施监管、付费总额控制指标下达、医保费用支付、政商关系构建等方面与公立机构享有同等待遇,激发社会办医活力。

完善机制链条,精准服务市场主体。一是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建立领导干部包联机制,由局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定期、不定期走访定点医药机构、药品配送企业176家,解决医保困难问题74个。联动人社、民政、税务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每月主动提醒企业办理退休转保、死亡停保等业务。二是创新政策宣传模式。开展“医保政策五进”活动(进机关、企业、医院、乡村、社区),组织党员业务骨干挂联市级定点机构,设置干部挂联信息牌106块,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解答政策疑惑、指导规范使用基金、接听举报投诉电话等工作。建立局机关党支部与市本级7家定点医疗机构轮流开展支部共建机制,通过共建、共学、共活动,为其送政策、送业务、送服务。三是构建透明服务机制。全面落实经办政务服务“全省通办”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梳理细化经办业务办事流程,确保全市各级医保服务窗口同标准办理。持续推进政务公开,细化信息公开基本目录,强化公开时效,主动公开医保政策措施和工作动态,丰富政策解读形式,积极回应公众需求,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