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市人民政府批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26项)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2项),现予以公布。
各县(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对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定保护规划,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21年1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序号 | 编号 | 类别 | 项目名称 | 属地 | 保护责任单位 |
1 | Ⅱ | 传统音乐 | 佤族民歌 | 沧源自治县 | 沧源自治县文化馆 |
2 | Ⅱ | 传统音乐 | 永德赶马调 | 永德县 | 永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3 | Ⅵ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傣族·女创拳 | 耿马自治县 | 耿马自治县文化馆 |
4 | Ⅷ | 传统技艺 | 临沧民间竹编技艺 | 临翔区 | 临翔区文化馆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文化馆 |
5 | Ⅷ | 传统技艺 | 临沧拉祜族服饰制作技艺 | 临翔区 | 临翔区文化馆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文化馆 |
6 | Ⅷ | 传统技艺 | 临翔区酒药粑粑制作技艺 | 临翔区 | 临翔区文化馆 |
7 | Ⅷ | 传统技艺 | 茶房乡烘笼茶制作技艺 | 云县 | 云县文化馆 |
8 | Ⅷ | 传统技艺 | 传统打油熬制技艺 | 云县 | 云县文化馆 |
9 | Ⅷ | 传统技艺 | 木场乡傈僳族手工制香工艺 | 镇康县 | 镇康县文化馆 |
10 | Ⅷ | 传统技艺 | 三弦制作工艺 | 镇康县 | 镇康县文化馆 |
11 | Ⅷ | 传统技艺 | 临沧民族传统乐器——“响篾”制作技艺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文化馆 |
12 | Ⅷ | 传统技艺 | 拉祜族“咧肚”“咧别”制作技艺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文化馆 |
13 | Ⅷ | 传统技艺 | 戎氏普洱茶制作技艺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文化馆 |
14 | Ⅷ | 传统技艺 | 佤族火烧干巴 | 沧源自治县 | 沧源自治县文化馆 |
15 | Ⅷ | 传统技艺 | 鲁史酱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 凤庆县 | 凤庆县文化馆 |
16 | Ⅷ | 传统技艺 | 耿马傣族古法制糖 | 耿马自治县 | 耿马自治县文化馆 |
17 | Ⅷ | 传统技艺 | 翁达藤篾鼓凳制作技艺 | 耿马自治县 | 耿马自治县文化馆 |
18 | Ⅷ | 传统技艺 | 勐简黄佤织锦技艺 | 耿马自治县 | 耿马自治县文化馆 |
19 | Ⅸ | 传统医药 | 拉祜族传统医药(药浴疗法)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文化馆 |
20 | Ⅸ | 传统医药 | 佤族医药 | 沧源自治县 | 沧源自治县文化馆 |
21 | Ⅹ | 民俗 | 佤族鸡肉烂饭习俗 | 沧源自治县 | 沧源自治县文化馆 |
22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文化馆 |
23 | Ⅹ | 民俗 | 拉祜族祭岩蜂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文化馆 |
Ⅹ | 民俗 | 摸你黑 | 沧源自治县 | 沧源自治县文化馆 |
24 | Ⅹ | 民俗 | 佤族水酒文化 | 沧源自治县 | 沧源自治县文化馆 |
25 | Ⅹ | 民俗 | 耿马傣族文身 | 耿马自治县 | 耿马自治县文化馆 |
26 | | 保护区 | 白莺山古茶种质资源生态保护区 | 云县 | 云县文化馆 |
临沧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2项)
序号 | 编号 | 类别 | 项目名称 | 属地 | 保护责任单位 |
1 | Ⅷ | 传统技艺 | 傣族传统土陶制作技艺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文化馆 |
2 | Ⅷ | 传统技艺 | 傣族漆器制作技艺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文化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