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3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运行态势,但由于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导致大部分行业增幅高开低走,在运行中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3月下行压力加大。
一、整体运行情况
1-3月,全市38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926.5万元,同比增长2.04%,增速与1-2月基本持平。有在库企业的6个核算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3908.7万元,同比下降15.81%,增速较1-2月回落22.97个百分点。
(一)核算行业增速普遍放缓
1-3月份,我市有在库企业的6个核算行业中,除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幅较1-2增长11.16个百分点以外,其余行业增速均低于1-2月水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34.8万元,同比增长21.18%,增速比1-2月回落1.17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905.1万元,同比增长18.49%,增速比1-2月回落6.83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39.7万元,同比增长5.31%,增幅比1-2月回落17.15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63.0万元,同比增长14.63%,增幅比1-2月回落10.58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308.9万元,同比增长22.58%,增幅比1-2月回落13.89个百分点。
(二)非核算行业有升有降
1-3月道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5107.4万元,同比下降16.86%,增速比1-2月回落19.9个百分点;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3943.8万元,同比下降2.17%,增速比1-2月上升5.27个百分点;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实现营业收入64416.6万元,同比增长9.35%,增速比1-2月上升3.29个百分点;教育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28.4万元,同比增长4.87%,增速比1-2月回落77.28个百分点;卫生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321.6万元,同比下降0.68%,增速比1-2月上升7.46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数量少,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单位数量少、企业规模小、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截至今年1-3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38户,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8户、教育1户、卫生和社会工作4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户。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没有在库企业。从营业收入占比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营业收入的73.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14.74%,其余行业占比都在10%以下。见表1:
表1 1-3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数及行业分布
行业 | 单位数(户) | 营业收入(万元) | 同比增速(%) | 占比(%) |
38 | 88926.5 | 2.04 | 100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8 | 13108.4 | -27.91 | 14.7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6 | 65351.4 | 9.51 | 73.49 |
房地产业 | 0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 | 4905.1 | 18.49 | 5.5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 | 1539.7 | 5.31 | 1.73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8 | 2163.0 | 14.63 | 2.43 |
教育 | 1 | 228.4 | 4.87 | 0.25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4 | 1321.6 | -0.68 | 1.4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 | 308.9 | 22.58 | 0.35 |
(二)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
分县(区)看,在全市纳入统计的38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临翔区19户、云县6户、凤庆县、双江县各4户、镇康县、耿马县各2户、永德县1户、沧源县没在库企业。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制约全市服务业的发展。从绝对量看,1-3月临翔区实现营业收入82322.4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92.57%,同比增长0.68%;云县实现营业收入2794.7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3.14%,同比增长85.52%;凤庆县实现营业收入901.4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1.01%,同比增长16.37%;双江县实现营业收入1111.1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1.25%,同比增长7.37%;镇康县实现营业收入601.1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0.68 %,同比下降31.68%;耿马县实现营业收入1029.2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1.16%,同比下降1.0%;永德县实现营业收入166.6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0.19%,同比增长9.97%。总的来看,临翔区企业数量最多、营业收入占比最大,增长速度对全市有决定性作用,其他县由于数量少、占比小,对全市增速贡献小,是我市下一步挖掘培育的重点。见表2:
表2 1-3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县(区)营业收入
县区 | 单位数(个) | 营业收入 (万元) | 增速 (%) | 占比(%) |
合 计 | 38 | 88926.5 | 2.04 | 100 |
临翔区 | 19 | 82322.4 | 0.68 | 92.57 |
云县 | 6 | 2794.7 | 85.52 | 3.14 |
凤庆 | 4 | 901.4 | 16.37 | 1.01 |
双江 | 4 | 1111.1 | 7.37 | 1.25 |
镇康 | 2 | 601.1 | -31.68 | 0.68 |
耿马 | 2 | 1029.2 | -1 | 1.16 |
永德 | 1 | 166.6 | 9.97 | 0.19 |
沧源 | 0 |
(三)申规纳统基础较为薄弱,企业培育任务艰巨。
截至1-3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在库企业38户,仅占全省的在库企业数的1.68%,原因:一是我市经济发展滞后,加上入库标准提高,导致在库企业偏少。二是行业界定困难,现代企业大多都是多行业多渠道发展,企业收入构成复杂,这对行业的界定带来一定难度。三是企业入库积极性不高,企业升规入统后,面临更多监管,报送更多报表,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资源,客观上影响了企业入库的积极性。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服务业,需要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与优化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建议建立指导服务业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对服务业企业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协调区域发展,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
服务业发展薄弱的县区需加强组织协调,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对行业主管内的企业进行积极培育,加强调研,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状况,将有规模、有质量的服务业企业充实到规上服务业企业名录库。
(三)加强对在库企业的监测
做好在库企业的服务工作,加大在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维护好现阶段规模以上单位的保有量,避免今年入、明年退的现象。
(四)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对市场变化的监控
在当前形势下,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相应企业填报的数据质量。建议主管部门加大对市场走势的监控,加强对企业的行业指导和支持,敦促企业如实报送数据、做到应统尽统,真实反映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促进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