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春风助力民族特色产业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 2022-10-09 09:27 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

民族产业作为民族特色产品转化为民族致富的载体,成为了推进民族团结之花常盛常开的重要助力。为助推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税务部门时刻关注产业发展动态,主动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落实好税惠政策,护航民族特色产业乘风破浪、阔步前行。

税惠红利持续释放,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临沧世居拉祜、布朗、佤、傣等23个少数民族,为了让边疆少数民族纳税人缴费人“听得懂”税费政策,临沧市税务部门市县两级联动,组织少数民族干部成立“民族先锋队”,将税费优惠政策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小册子及手绘宣传册,“走村串寨”对民族企业进行辅导,并定期邀请临沧市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傣语、佤语、拉祜语等少数民族语种专家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民族语言学习活动,打通纳税服务最后一公里。

临沧恒美酒业经营有限公司法人黄丕荣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拉祜族,受疫情影响,公司经营一度陷入困境。当地税务部门“民族先锋队”先后派出多名拉祜族税务干部走访问需,量身定制“帮扶计划”。“税务干部不仅用拉祜语为我们讲解政策,就连宣传册都是手绘的拉祜语版本,让我们倍感亲切和温暖。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出台,30多万元的留抵退税如及时雨,解决了公司资金周转的困难。我们决心将拉祜酒品牌做大做强,为更多的拉祜同胞创造就业岗位。”黄丕荣表示。

在凤庆、镇康等地,借助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东风,当地税务部门掀起了助力民族企业的税费政策宣传活动。通过税收大数据画像,精准筛选税费优惠政策适用对象,为供需两端牵线搭桥,建立分行业、分税种的税收政策助力台账,为纳税人缴费人算好“减税账”。同时,与工商、人行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拓宽优惠政策享受渠道,“一揽子”的数据帮扶机制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镇康县军赛民族乡是云南省唯一一个由四种民族组成的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0.2%。近年来,军赛乡立足“三位一体”式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以坚果、甘蔗、果蔬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基地12.5万亩,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镇康县南捧公主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正是军赛乡拓宽产业发展道路的典型代表。

“我们合作社早期规模不大,对政策时常了解不到位,税务部门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从政策辅导到纳税申报等为我们做好培训,还帮我们牵线搭桥,帮助我们合作社争取银行贷款支持和拓宽销售市场,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镇康县南捧公主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红强说道。在合作社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路上,税务部门通过主动靠前服务、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将税费优惠政策送到合作社手中,助其应享尽享税惠红利,以“税动力”为产业升级增量助能。

政策效应持续叠加,助力企业乘风破浪

在永德县大雪山乡忙蚌村,永德沃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民族企业,公司员工大多是傣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带动了当地许多少数民族家庭稳定致富。立足于忙蚌村当地的资源,永德沃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白笈、石斛等20多种中草药种植,进行林下经济套种,并于2021年荣获“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此外,公司大力进行新资源食品的研发,致力于让民族味道香飘万家,运用当地傣族特色食品苦子果原料制作泡果、果酱等民族特色农产品,并运用“互联网+直播”的方式进行销售,让更多的消费者尝到民族味道。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永德沃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小娟表示。“今年以来,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接连出台,为我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企业的资金充足了,员工的腰包也鼓了。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行苦子果嫁接技术,让更多的消费者尝到我们傣族的味道。”

税费优惠政策的持续助力,为企业送去了“真金白银”,让企业更有信心发展地区民族特色产业,让民族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用“税”力量助力民族产业闯出“新路子”。

临沧云州集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年销售额破千万的食品加工企业,主打生态与传统工艺相结合,食品加工原材料来自于傣族、佤族、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区合作社,仅生态鸡的需求一年就达十几万只,在为本地专业合作社带去了几百万元的养殖收入的同时,也为当地少数民族在家门口创造了就业机会,从根本上带动当地少数民族实现脱贫致富。

“疫情来袭,餐饮行业发展非常艰难,在资金压力最紧张的关键期,我们享受到了6.7万元的留抵退税,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接下来,我们将集中研发力量研发出更多种类的特色临沧美食,让临沧的特色产品走出云南,飘香四方。”临沧云州集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潘红斌表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