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国家实施“数字中国”“数字乡村”战略和云南省建设“数字云南”的机遇,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推进农业农村产业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为重点,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主动服务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瓶颈制约作用凸显。到2035年,数字乡村基本建成,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有效融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数字乡村全面建成,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二、工作重点
(一)抓实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支撑
1.加快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抓住国家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进度的机遇,加快推进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5G基站和智能应用基础设施、窄带物联网、IPv6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百兆乡村”工程,推进“全光网临沧”全面升级。以电信普遍服务补偿试点为抓手,优化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4G网络覆盖,推动光纤网络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到2022年,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达百兆以上、自然村(30户以上)4G网络覆盖率在92%以上、光纤通达率达75%以上。
2.加快农业农村“云”“网”“端”设施建设。围绕构建“一朵云(农业农村云平台)、一张图(农业农村一张图)、一张网(农业物联网)、一中心(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六体系(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农村资源服务体系、农业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监管体系、乡村振兴服务体系)目标,积极构建临沧数字乡村云服务平台。整合涉农数据资源,统一数据管理,实现数据共享,为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保障。
3.推进数字乡村资源数字化。以公安户籍登记为基础,建设农村人口资源数据库。以农业农村、林业草原、水利、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资源为依据,建设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库。建设重点特色产业数据库。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农村集体资产数据库。结合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利用现状调查等资料,建设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全面数据采集,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
4.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移动、电信、联通信息通信、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智慧广电”等基础网络与道路、电力、冷链物流等公共基础设施协同融合。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农田、水利、电力、冷链物流、公路、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乡村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广电、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省级做好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数据完善和录入工作,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
5.加快推进火车站数字化建设。在临沧火车站、云县火车站强化智慧交通建设,软硬结合,推动火车站实现列车时刻表、购票、候车、乘车、旅游咨询等数字一体化,视频信息、车辆信息、出行信息、警力信息、停车信息、旅游信息等常规信息智慧化,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实时展示。
(二)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6.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防御、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作用。推进种养殖业信息化,提升信息化生产管理水平。建设农业病虫害测报监测网络和数字植保防御体系,实现重大病虫害智能化识别和数字化防控。推进美丽田园、美丽产业数字化建设,发展智能“车间农业”。推进数字化养殖管理建设,有条件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安装智能化环境监控、投料、饮水及温湿度等系统。推广应用个体体征智能监测技术,加强动物疫病疫情的精准诊断、预警、防控。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抓好重点特色产业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推进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
7.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推进“一部手机”系列平台向农村延伸。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推广“一部手机云品荟”供应链服务平台,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网红”农产品,借助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天猫、苏宁易购、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的优势,带动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和专业流通平台有效对接,拓宽全市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数据邮管”,深入开展“快递进村”工作,实施运邮合作、邮快合作,构建“县有中心、乡镇有门店、村社有网点”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持续深化邮政、快递网点普及,提升行政村通邮达标和末端服务。
8.培育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信息“一张卡”。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体系,形成农产品生产、消费、库存、市场价格等基础数据“一张表”。推广贯通全产业链的订单农业、农产品期货、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等交易形式,创新农产品智能供应链。积极培育创意农业、网络认养农业、观光农业、城郊农业等新业态,积极发展乡村智慧旅游、创意民宿等新产业。鼓励发展众筹农业、共享农业,推动发展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模式,推进闲置分散的农机、劳动力、农技服务、土地和物流等动态分享,促进生产要素聚合。积极创建智能农业“双创”平台,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服务体系,支持建设农业技术在线交易市场,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组织技术专家在线为农服务。培育5G+智慧农业、5G+旅游等新业态。
9.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以云南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充分运用扶贫信息数据跟踪及分析评估扶贫成效,强化对产业和就业扶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开展网络扶志扶智,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生产经营技能、激发内生动力。
(三)建设智慧绿色乡村,主动服务农村城镇化建设
10.推进智慧边境建设。在边境小康村和已列入省级的特色小镇率先实施智慧小镇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小城镇数字化先行,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特色主导产业。强化数字城乡一体化设计、同步实施、协同推进,整合乡村已有信息服务站点资源,推广一站多用,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助推沧源、耿马、镇康、永德沿边城镇带建设,形成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11.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在重点旅游景区、已打造成熟的乡村旅游区率先实施智慧旅游建设,推广应用“互联网+旅游”“一部手机游云南”,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名片。全面对接全省智慧旅游应用系统”的智慧旅游体系,改善全市整体旅游环境,鼓励引导业态创新,着力构建数据支撑、科技引领、跨界融合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努力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政府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
12.建设绿色智慧美丽乡村。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逐步实现一码扫描、全程可溯。建立健全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水利、林业草原、气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完善农业生物资源、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面源污染等长期定点、定位监测制度,强化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提升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强化农村污染物、污染源全时全程监控。
13.推进平安乡村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平安乡村”模式,推动乡村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共建共用,强化综治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录入和事件流转办理,提高乡村综合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加快“雪亮工程”项目建设,升级扩容市、县(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通过发动群众、融合共建、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方式,加快二类、三类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助力乡村治理和平安建设提质增效。
14.繁荣乡村网络文化。坚持以“绿水青山为形,乡愁乡韵为魂”,推动乡村文化深度挖掘、数字化展示。建设互联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基地,做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馆工作,利用数字化平台,充分展示我市优秀传统村落风貌,推进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推进村史室数字化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网络展览,大力宣传优秀农耕文化。持续推进数字文化共享工程提质改造,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三农”题材网络文化内容创作。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和国家宗教政策宣传普及。加强网络巡查监督。
15.积极推进智慧党建。实施“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广运用“云岭先锋”党建信息化平台,开展网上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现“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在线化、数字化。启动基层随机调研系统安装使用,开展远程教育系统优化升级。开展大规模农村“智慧党建”培训,实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智慧化。推进综合服务平台与政务服务、基层治理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群众服务“一网通办”。实施“智慧党建+边境村党建示范引领工程”,提高边境地区党建科学化、智慧化水平。
(四)深化信息惠民服务,提升乡村现代化软实力
16.培育数字乡村建设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电商平台、农村物流等为重点,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的能力,完善和落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网络提速降费、平台资源、营销渠道、金融信贷、人才培训等政策支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信息化程度高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引领数字乡村建设。
17.完善农村民生保障信息服务。积极支持地方特色项目在“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大力宣传引导群众下载注册认证使用“一部手机办事通”,切实将政务服务办理下沉到乡、村级,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环境。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把人的清单、物的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数据化、信息化,对乡村振兴项目进展、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动态实行平台化、数据化、信息化管理。
18.推动乡村信息服务与普惠应用全覆盖。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逐步降低农村地区通信资费。在有条件的乡村试点5G创新应用。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市推进示范建设,推广“云农12316”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实现村级信息服务站点全覆盖。实施乡村“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互联网+教育”,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和网络教学环境全面普及。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信息“社银一体化”系统建设,实现低保、特困等群众社会救助资金发放精准,做到账实相符。完善面向孤寡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务体系。鼓励开发适应临沧“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软件,支持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民族语言音视频研发应用。
19.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为乡村产业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人员、农村青年、农村妇女、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在线培训服务,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一批农民学习应用互联网技术。结合网销农产品需求,培养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善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采取政府补贴,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物流公司等组织开展乡村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鼓励各级政府分级分层培训电商人员,提高电商学员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教育信息化的引领作用,提供职业技能指导,开展面向乡村地区的网络远程教育。
20.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旅游业、智慧产业园区,促进农业农村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加大“一部手机云企贷”推广应用力度,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法打击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市委农办、市委网信办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参与的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做好整体规划设计,研究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要举措,组织推动和督促落实各项任务,统筹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工作。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建立数字乡村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将数字乡村建设融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广大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完善产业、财政、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三)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坚持数字乡村建设与网络安全两手抓,同步做好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严密排查风险;建立快速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电信、广电基础设施和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黑广播”“小锅盖”设备以及电信网络诈骗、数据窃取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网络安全宣传,增强农村群众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作用,利用融媒体、党建信息平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新数字乡村惠民、利民故事宣传方式,做好数字乡村建设网上舆情引导,为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