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

临沧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对临沧市第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40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时间:2023-08-22 15:08:59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李自兰、俸丽娟、丁佳丽、罗永平、陈柯羽代表:

你们在临沧市第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第140号),已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理念”的建议

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对应省级领导小组,及时调整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临沧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调整至市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任双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财税金融贸易、法治建设和法律服务、包容普惠创新5个专项组,每个专项组均明确牵头的副市长和牵头部门及工作职责。同时,抽调4名县(区)干部组建临时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领导小组调整后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

(二)健全完善政策方案。根据国家、省营商环境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临沧实际,制定下发《临沧市进一步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的实施方案》(临政发〔2022〕26号)等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正在起草和征求《临沧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临沧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要点》《临沧市“个转企”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做好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大市场主体培育。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予波省长对《牵好市场主体这个“牛鼻子”》文章批示精神。结合临沧实际,提出我市贯彻落实措施,待市政府审定后转发至县(区)和市直各部门传达学习贯彻。二是深入开展临沧市市场主体倍增“阳光、雨露、土壤”行动,制定促进农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等9个行业领域市场主体倍增培育实施方案,并对9个行业市场主体倍增分别按年度进行了目标任务分解。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194221户,较2021年底净增19520户,完成省级市场主体净增目标28466户的68.57%。三是全力抓好复工复产。制定出台为企业纾困解难系列政策措施,开展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复工复产专项行动,明确制造业、旅游业、服务业、运输物流行业等复工复产帮扶措施,着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确保企业“能复则复、能复快复”,全力推动稳住经济大盘和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截目前,全市年内累计复工复产146116户,复工复产率96%。

(四)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2022年底前分级编制公布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逐项制定完善行政许可实施规范,更新办事指南,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探索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与权责清单联动调整机制。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精简行政审批事项488项,保留1086项。

二、关于“增强涉企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建议

(一)强化督查问效。市纪委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专项行动作为“清廉临沧”建设7+1专项行动重点行动之一,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在全市民营企业中选聘了30名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特约监督员对全市营商环境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依托云南省网上营商环境投诉平台,24小时接受市场主体的投诉举报,市县两级345名平台管理员在线受理营商环境投诉评价,做到营商环境好不好由市场主体和群众说了算,截目前,全市累计受理投诉52件。

(三)实施窗口服务形象大提升。一是开展业务技能大练兵,提升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窗口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所有窗口工作人员做到“一口通服”,即:窗口人员要熟练掌握本部门业务,能讲准确、讲清楚本部门所有事项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事项要素,实行首问首办制,避免企业和群众多次跑、来回跑。二是开展窗口服务指南不全专项整治。修改完善进驻部门窗口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所有窗口实现“一码导服”,即:将部门进驻窗口的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事指南进行更新完善,以部门为单位,将所有事项“二维码”进行整合,通过电子屏、平面图等进行公示公开,让申请人通过手机扫码可查询所有办事指南。三是规范工作人员着装。进驻部门窗口人员除行业提供统一着装的部门外,其他窗口工作人员原则上统一着装,全面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形象。

(三)健全完善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机制。在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场所)设置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一站式”服务和助企惠企政策申请帮办、代办、领办服务。省级惠企政策申报系统平台9月正式上线运行后,我市将依托省级惠企政策申报系统平台,健全政策更新和精准推送机制,全面梳理各类惠企政策措施,按照“统一入口、一键申报、后台分送办理”标准,着力推动惠企政策上云上平台,政策编制单位专人在线解读解答。

三、关于“积极推行精准贴心服务”的建议

实施五化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服务平台标准化”。实施达标提质,建成1个市级、8个县级、77个乡级、6个农场、940个村级政务服务实体平台,解决了“去哪里办”的问题。“服务内容清单化”。公布《权责清单》等10张清单,累计受理办件1909.25万件,按时办结率达99.89%,解决了“能办什么”的问题。“服务方式多样化”。推动智慧政务建设,配备自助服务终端,提供7×24小时自助服务,累计通过智能化自助设备办件5万件,解决了“想怎么办”的问题。“服务模式多元化”。通过“综窗”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了“都可以办”的问题。“服务监督自主化”。持续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实现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网上服务“一事一评”,共有68万人次参与窗口评价,满意率99%,解决了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问题。

(二)推行四办解决“便利办”的问题。推行“网上办”。上线政务服务“网上大厅”,网上办理政务服务,网上可办事项10941项,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分别达99.92%、87.23%,解决群众办事“来回跑”问题。推行“掌上办”。上线“一部手机办事通”,掌上办理政务服务,可办事项涵盖公安、民政等40多个部门1363项,全市近90万群众注册使用,总办件量230万件,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问题。推行“就近办”。推动“跨省通办”,异地办理政务服务,实现西南五省、泛珠三角地区148项事项“跨省通办”就近办理,解决群众办事“多地跑”问题。推行“一次办”。推动“一件事一次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全市梳理配置发布270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事项,设置专区专窗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兜底服务,解决群众办事“多次跑”问题。

(三)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广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各审批阶段“一表申请、一口受理、材料共享、一网通办、限时办理、统一发证”。加快落实“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的工作机制,推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通过各类规划数据整合和规划底图叠合,利用“多规合一”的“一张图”进行项目预选址。2022年,全市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一般性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仓储项目审批时间进一步压缩。

四、关于“建立健全市场营商制度”的建议

(一)全面推行证明事项清单管理。深入推进“减证便民”行动,严格落实临沧市市级部门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已取消的不得再索要证明。动态调整告知承诺证明事项清单,有序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二)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行政审批机制、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惩戒机制。持续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实施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与通报制度,畅通市场主体反馈各类市场准入问题的渠道,营造更加公平畅通的市场准入环境。

(三)深入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云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实施办法》《云南省投资项目事项清单》,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优化临沧“三个示范区”建设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现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全承诺、拿地即可开工”。

五、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建议

(一)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一编制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加强对“一单两库”的动态管理,提升随机抽查精准性和有效性,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运用水平,汇聚有关部门监管数据,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全市共建立随机抽查对象23.8万户,执法检查人员3711人,制定并实施部门抽查方案566个,全市共归集各级各部门涉企信息抽查检查信息180393条。

(二)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公共安全的领域和事项实施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守住食品、药品、疫苗、特种设备、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安全底线。

(三)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健全“一网统管”体系,加强各类监管业务数据的汇聚和应用,加强监管风险监测及预警处置。全市271个部门完善检查实施清单7499条,录入执法人员4117人,全市监管事项覆盖率达87.11%。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深入推进信用监管、信用承诺、信用应用建设,在重点领域推进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根据分类结果,采取科学精准有效的监管措施。加强协调联动,健全完善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制度,提升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及应用能力。加快推进“信易+”守信激励工作,有层次、分领域推动信用服务发展。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加强信用修复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全市共入库各类信用信息1965.9万余条,今年以来30个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

(五)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鼓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探索实施柔性监管、智慧监管,推动落实轻微违法免罚事项清单,建立不予行政强制措施清单。

(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开展案卷评查,强化流程管控。年内完成国家统一行政执法证件换证工作。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对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七)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按照“谁起草、谁审查”“谁制定、谁清理”原则,严格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提高审查质量。持续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动态清理长效机制。全市共清理和修订3个不符合国家规定存量文件。

(八)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肃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以及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达成垄断协议限制竞争行为,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有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市共制止和纠正行政垄断行为5起。

六、关于“加强考核评估”的建议

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该项内容由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



2022年7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及电话:康*** 137****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