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统计表 |
||||||||||||||
填报地区:云南省临沧市 |
||||||||||||||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类别 (对应国家级名录类别)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项目保护单位 |
项目传承主要民族 |
传承人名单 |
入选市级名录批次 |
文号 |
市级名录中对应的项目名称 |
入选省级名录批次 |
文号 |
省级名录中对应的项目名称 |
备注 |
1 |
Ⅰ |
民间文学 |
傣绷文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傣族 |
尚三果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市级濒危语言文字 |
云南省第一批 |
云政发[2006]75号 |
濒危民族语言文字 |
|
2 |
Ⅰ |
民间文学 |
彝族关龙调 |
云县 |
云县文化馆 |
彝族 |
第三批 |
临政办发〔2016〕164号 |
民间文学 |
云南省第四批 |
云政发[2017]33号 |
民间文学 |
||
3 |
Ⅱ |
传统音乐 |
云州唢呐乐 |
云县 |
云县文化馆 |
彝族 |
布正昌 |
第三批 |
临政办发〔2016〕164号 |
传统音乐 |
云南省第四批 |
云政发[2017]33号 |
传统音乐 |
|
4 |
Ⅲ |
传统舞蹈 |
佤族甩发舞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佤族 |
鲍叶内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民间舞蹈 |
云南省第一批 |
云政发[2006]75号 |
舞蹈 |
|
5 |
Ⅲ |
传统舞蹈 |
拉祜族葫芦笙舞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 文化馆 |
拉祜族 |
毕玉明、铁明昌、张文美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民间舞蹈 |
云南省第一批 |
云政发[2006]75号 |
舞蹈 |
|
6 |
Ⅲ |
传统舞蹈 |
彝族打歌 |
云县 |
云县文化馆 |
彝族 |
杨天龙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民间舞蹈 |
云南省第三批 |
(云政发〔2013〕148号) |
传统舞蹈 |
|
7 |
Ⅲ |
传统舞蹈 |
彝族俐侎人芦笙舞 |
永德县 |
永德县文化馆 |
彝族 |
张金保、罗应德 |
第二批 |
临政办发[2013]82号 |
传统舞蹈 |
云南省第三批 |
(云政发〔2013〕148号) |
传统舞蹈 |
|
8 |
Ⅳ |
传统戏剧 |
滇剧 |
凤庆县 |
凤庆县文化馆 |
汉族 |
苏爱群、左树棠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戏剧、曲艺 |
云南省第一批 |
云政发[2006]75号 |
戏剧 |
|
9 |
Ⅶ |
传统美术 |
佤族木雕制作技艺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佤族 |
保艾凯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民间美术 |
云南省第二批 |
云政发[2009]152号 |
传统手工技艺 |
|
10 |
Ⅷ |
传统技艺 |
傣族传统制陶技艺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傣族 |
张如华、宋永荟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工艺 |
云南省第一批 |
云政发[2006]75号 |
传统手工技艺 |
|
11 |
Ⅷ |
传统技艺 |
布朗族传统纺织技艺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文化馆 |
布朗族 |
鲁明秀、黄丽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工艺 |
云南省第二批 |
云政发[2009]152号 |
传统手工技艺 |
|
12 |
Ⅷ |
传统技艺 |
德昂族服饰制作技艺 |
镇康县 |
镇康县文化馆 |
德昂族 |
曹仙梅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工艺 |
云南省第二批 |
云政发[2009]152号 |
传统礼仪与节庆 |
|
13 |
Ⅷ |
传统技艺 |
傣族刺绣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傣族 |
刀永琴、罕云霞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工艺 |
云南省第四批 |
云政发[2017]33号 |
传统美术 |
|
14 |
Ⅷ |
传统技艺 |
傣族漆器制作技艺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傣族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工艺 |
云南省第四批 |
云政发[2017]33号 |
传统技艺 |
||
15 |
Ⅷ |
传统技艺 |
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 |
临沧市 |
临沧市文化馆 |
汉族、傣族、拉祜族 |
苏其良、普国忠 |
第二批 |
临政办发[2013]82号 |
传统工艺 |
云南省第一批 |
云政发[2006]75号 |
工艺 |
|
16 |
Ⅷ |
传统技艺 |
碗窑土陶制作技艺 |
临翔区 |
临翔区文化馆 |
汉族 |
邓安康、罗星青、杨丕祥、杨丕追 |
第二批 |
临政办发[2013]82号 |
传统工艺 |
云南省第三批 |
(云政发〔2013〕148号) |
传统技艺 |
|
17 |
Ⅷ |
传统技艺 |
云县鸡肉米线制作工艺 |
云县 |
云县文化馆 |
汉族 |
尹庆美 |
第二批 |
临政办发[2013]82号 |
传统工艺 |
云南省第四批 |
云政发[2017]33号 |
传统技艺 |
|
18 |
Ⅹ |
民俗 |
彝族朝山会 |
云县 |
云县文化馆 |
彝族 |
字国祥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民间习俗 |
云南省第四批 |
云政发[2017]33号 |
民俗 |
|
19 |
Ⅹ |
民俗 |
拉祜族搭桥节 |
临翔区 |
临翔区文化馆 |
拉祜族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民间习俗 |
云南省第四批 |
云政发[2017]33号 |
民俗 |
||
20 |
Ⅹ |
民俗 |
彝族俐侎人传统服饰制作技艺 |
永德县 |
永德县文化馆 |
彝族 |
李冬妹、李从妹李小芳、严六姐 |
第二批 |
临政办发[2013]82号 |
习俗 |
云南省第三批 |
(云政发〔2013〕148号) |
民俗 |
|
21 |
Ⅹ |
民俗 |
佤族农耕文化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佤族 |
赵国祥 |
第三批 |
临政办发〔2016〕164号 |
民俗 |
云南省第四批 |
云政发[2017]33号 |
民俗 |
|
22 |
Ⅺ |
保护区 |
翁丁村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佤族 |
杨艾块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文化保护区 |
云南省第一批 |
云政发[2006]75号 |
传统文化保护区 |
|
23 |
Ⅺ |
保护区 |
丁来佤族传统文化 保护区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佤族 |
第一批增补 |
传统文化保护区云南省第二批 |
云南省第二批 |
云政发[2009]152号 |
传统文化保护区 |
|||
24 |
Ⅺ |
保护区 |
南愣田拉祜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临翔区 |
临翔区文化馆 |
拉祜族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文化保护区 |
云南省第四批 |
云政发[2017]33号 |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
||
25 |
Ⅺ |
保护区 |
滚乃傣族传统文化 保护区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傣族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文化保护区 |
云南省第二批 |
云政发[2009]152号 |
传统文化保护区 |
||
26 |
Ⅺ |
保护区 |
大南直布朗族传统 文化保护区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自治县 文化馆 |
布朗族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文化保护区 |
云南省第二批 |
云政发[2009]152号 |
传统文化保护区 |
||
27 |
Ⅱ |
传统音乐 |
永德赶马调 |
永德县 |
永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汉族 |
第五批 |
临政发〔2021〕2号 |
传统音乐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音乐 |
||
28 |
Ⅱ |
传统音乐 |
佤族民歌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佤族 |
第五批 |
临政发〔2021〕2号 |
传统音乐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音乐 |
||
29 |
Ⅱ |
传统音乐 |
佤族独弦琴音乐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佤族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音乐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音乐 |
||
30 |
Ⅲ |
传统舞蹈 |
傣族紧那罗舞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傣族 |
第四批 |
临政发[2019]23号 |
传统舞蹈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舞蹈 |
||
31 |
Ⅲ |
传统舞蹈 |
凤庆苗族芦笙舞 |
凤庆县 |
凤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苗族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舞蹈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舞蹈 |
||
32 |
Ⅵ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傣族·女创拳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傣族 |
第五批 |
临政发〔2021〕2号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
33 |
Ⅵ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打陀螺(磨盘陀螺) |
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汉族 |
第三批 |
临政办发〔2016〕164号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
34 |
Ⅶ |
传统美术 |
临沧竹编 |
临翔区、双江自治县 |
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汉族 |
第五批 |
临政发〔2021〕2号 |
传统美术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美术 |
||
35 |
Ⅷ |
传统技艺 |
拉祜族木掌楼营造技艺 |
临翔区 |
临翔区文化馆 |
拉祜族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传统技艺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技艺 |
||
36 |
Ⅷ |
传统技艺 |
傣族牛撒撇制作技艺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傣族 |
第四批 |
临政发[2019]23号 |
传统技艺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技艺 |
||
37 |
Ⅷ |
传统技艺 |
云县手撕鸡制作技艺 |
云县 |
云县文化馆 |
汉族 |
第三批 |
临政办发〔2016〕164号 |
传统技艺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技艺 |
||
38 |
Ⅷ |
传统技艺 |
佤族鸡肉烂饭制作技艺 |
双江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 |
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佤族 |
第五批 |
临政发〔2021〕2号 |
传统技艺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技艺 |
||
39 |
Ⅷ |
民俗 |
佤族水酒习俗 |
双江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 |
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佤族 |
第三批 |
临政办发〔2016〕164号 |
传统技艺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技艺 |
||
40 |
Ⅸ |
传统医药 |
拉祜族药浴疗法 |
双江自治县 |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 |
拉祜族 |
第五批 |
临政发〔2021〕2号 |
传统医药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医药 |
||
41 |
Ⅸ |
传统医药 |
佤族医药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中医佤药医院 |
佤族 |
第五批 |
临政发〔2021〕2号 |
传统医药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传统医药 |
||
42 |
Ⅹ |
民俗 |
佤族贡象节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佤族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民俗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民俗 |
||
43 |
Ⅹ |
民俗 |
彝族俐侎人桑沼哩节 |
永德县 |
永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彝族(俐侎人) |
第一批 |
临政发[2005]134号 |
民俗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民俗 |
||
44 |
Ⅹ |
民俗 |
佤王宴 |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化馆 |
佤族 |
第四批 |
临政发[2019]23号 |
民俗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民俗 |
||
45 |
Ⅹ |
民俗 |
临沧拉祜族服饰(无项目,有省级传承人) |
双江自治县、临翔区 |
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拉祜族 |
罗娜茶 |
第五批 |
临政发〔2021〕2号 |
民俗 |
云南省第五批 |
云政发[2022]55号 |
民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