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临沧市“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通过实施“五大行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应用,为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示范效应,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实施孟定清水河智慧口岸项目,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打造双向开放节点口岸,2022年12月,云南省商务厅等9部门联合下发《孟定清水河智慧口岸建设实施方案》,项目被列入全省“3+2”智慧口岸项目试点之一。孟定清水河智慧口岸通过数据采集、在线监测、云端大数据处理,对口岸物流、人流、信息流等核心信息进行全面感知、广泛连接和深度计算,满足严格监管和高效通关双向需求,实现对出入境人员、货物、交通工具的高效监管,目前已在线试运行,口岸通关效率提升46%。孟定清水河智慧口岸项目创新开发的非经营性运输工具出入境管理系统和海关智慧物流风险预警模块(3.0)两个应用作为智慧口岸标志性内容在昆明海关全关区推广使用。
创新技术解决施工难题,加快王家寨隧道施工进度
智慧口岸提升了通关效率,那直通口岸的高速公路就是加快进出口物资运输的大动脉。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是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通道连接线和中缅国际陆路大通道的重要路段。临清高速关键控制性工程——王家寨隧道左幅8010米、右幅8040米,需穿越2300多米第三系粉细砂半成岩特殊不良地质,包含3段强富水高水压核心区,最大水压约1.5兆帕,施工好比在“海绵”里打隧道,“固液分离”是最难突破的技术瓶颈,专家认为该隧道是“国内外罕见,世界性难题”。
项目施工单位创新运用多项具有开创性的技术完成王家寨隧道建设,创造性地采用“动态平衡施工法”,根据水压变化灵活调整两洞掘进节奏;采用“洞外地表降水+洞内超前泄水+洞内井点抽水+周边排水”等综合降排水技术,有效减少突泥涌水事故;开创性论证应用顶管施工技术,加快了隧道的施工进度。还通过构建“全周期管控+智慧赋能”体系、多项技术整合的“地下工程智慧眼”系统,有效化解施工风险。通过科技创新、施工工艺流程创新,加快了隧道建设,2025年3月28日,这座被工程界称为“世界级难题”的隧道成功实现双线贯通,4月28日,临清高速公路实现了全线通车。
搭建“智慧熊猫”第四代AI社交平台,促进“侨联天下,共享共赢”
加快区域开放合作,要有便捷、智慧的合作交流平台。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立足临沧独特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侨情特点,是云南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具体实践。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复同意,百侨会已成功举办3届,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闪亮名片。
百侨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先后搭建了“中缅印度洋之窗”大数据平台,开发了“百乔汇”门户网站和手机APP。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迭代升级,2025年4月,第三届百侨会期间,发布了全球首个华侨华人资源大模型和“智慧熊猫”第四代AI社交软件平台。华侨华人资源大模型和“智慧熊猫”第四代AI社交软件平台秉持“侨联天下,共享共赢”的理念,以华侨华人为核心纽带,聚焦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华人需求,以AI助力人与人的社交、AI助力人与人工智能的交流、AI助力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为核心架构,拥有AI社交、看世界、数字人工厂、AI直播互动、中华智问、中华家谱、A智能体、百国代购、万物互联9个方面的功能矩阵,为全球华侨华人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采用共享储能构建新能源的蓄水池,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临沧市拥有丰富的水能、光能资源,是云南省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有小湾、漫湾、大朝山3个百万级电站,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1243万千瓦,其中绿电装机占比达98.8%。到2025年6月,已全容量并网投产新能源项目31个、装机369万千瓦,在建新能源项目32个、装机262.5千瓦。高比例新能源的接入带来了对储能项目的需求逐步增加,为解决光伏新能源储存问题,采用先进的储能技术建设共享储能电站,实现绿色能源的高效利用。2024年12月,临翔区10万千瓦共享化学储能项目——中核临翔储能项目一期正式并网成功,成为全省首批第二座并网的共享储能电站。2025年5月,中核临翔储能项目二期、云南省首个全构网型储能电站永德共享储能项目顺利实现了投产,临沧市建成投产共享储能规模35万千瓦。新能源储能技术的应用,有效平衡了电网供需,确保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缓解临沧电网调峰、调频压力有着重大意义,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