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企业和职工在工伤保险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推出“六抓六促”工作举措,在服务优化、权益保障、结算便捷、风险预防、精准帮扶等多维度持续发力,着力构建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工伤服务体系。
抓“一件事”集成办,促服务窗口“无差别”。深化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建设为抓手,在市、县(区)人社服务窗口设立“一件事”服务专窗,推行社保业务“集成办”,实现无差别“一窗受理”。简化跨部门联办流程,印发社保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统一规范81项服务事项的名称、办理方式、材料、时限、咨询及监督渠道等要素,确保“同一事项同标准办理”。
抓“项目制”广覆盖,促建设工人“有保障”。聚焦建筑、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建设工程项目,推行“按项目工程总造价一定比例一次性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参保模式,将项目周期内所有临时用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有效降低从业人员工伤风险,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为工程项目平稳推进夯实基础。目前,全市已有4.84万名建设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抓“费率杠杆”巧激励,促企业安全“增动力”。建立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机制,依据用人单位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基金使用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及工伤预防成效等多维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对工伤事故率低、安全管理优、预防措施实的单位,给予费率下浮激励;反之,则适当上浮,引导用人单位强化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切实降低工伤事故与职业病风险。目前,全市实行费率下浮单位6763户,上浮单位283户。
抓“跨省结算”破壁垒,促异地就医“零跑腿”。与市内12家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依托全国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结算信息系统,率先在临翔区人民医院开展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通过工伤医疗费用、康复费用及辅助器具配置费用的联网“跨省通办”,工伤职工持社保卡即可实现直接结算,大幅提升就医便捷度与效率。目前,全市协议机构累计完成工伤医疗结算服务383件次。
抓“预防先行”强根基,促事故风险“源头降”。深入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2021—2025年),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含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通过“一对一”操作指导纠正不规范行为。创新采用“一企一课”模式,提供15套定制化培训课件,为职工开展精准化安全培训。针对高风险环节和常见工伤类型,制作4部工伤预防警示教育片,通过真实案例再现、专业讲解和情景模拟,直观展现事故危害,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目前,已完成3个工伤预防项目,覆盖危化品、建筑、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惠及职工300余名,推动全市重点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13%。
抓“暖心服务”进万家,促特殊群体“零距离”。结合“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深化“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建立“适老化”服务台账。组建社保服务先锋队,为重残人员、1-4级工伤职工及工亡遗属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政策宣讲、咨询解答及待遇资格确认服务,确保其权益应知尽知、应享尽享。采取“电话回访+现场交流”方式,广泛听取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事业单位代表及参保职工代表在工伤保险业务办理环节的意见建议,据此优化服务,解决工伤职工实际需求。目前,全市各级先锋队累计进企592次、进村(社区)5630次、进家庭31760次,回访帮扶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