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期间,临沧市精准落实校园餐“十化”管理规定,积极探索“345”工作思路,即:落实“3举措”、守住“4道关”、拧紧“5把锁”,全面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推广应用,着力打造校园食品安全放心工程。
落实“3举措”,规范校园食品快速检测应用
落实分类实施。按照“谁服务、谁配备”的原则,采取“分类实施,快速检测为主、专业机构驻点检测为辅”的模式,根据各辖区实有食材供应商和校外集中供餐企业的数量、是否采取集中统一配送或自行采购等实际,由食材供应商和校外集中供餐企业对供应学校的每批次食材开展快检,检验检测机构驻点或不定期抽检,自行采购食材的学校自主开展快检。形成部门合力。市场监管、教体、农业农村、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对食材供应加强联合监管、督导抽检和风险预警监测。严格不合格处置。进货查验实行现场验收、双人或多人签收,对快检不合格食材,由属地市场监管局依法跟进核实处置,依规采取风险管控,纳入学校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倒逼学校和供应商自觉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学校食堂食材供应商评价和退出机制。
守住“4道关”,确保供应食材优质新鲜
守住“校园食材供应中食材供应基地(屠宰场)准出关、配送企业(食材配送企业、校外供餐企业)检测合格关、学校食堂(自营、承包经营)快检合格关、专项监督抽检合格关”,确保食材进货、快检、配送、验收等全过程安全可控。鼓励食材供应(配送)企业建立与学校食堂的高效沟通机制,及时收集意见建议,优化配送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保证食材优质新鲜。
拧紧“5把锁”,提升校园食安监管能力
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应用切实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通知》,拧紧校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属地监管、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监管“责任锁”;严格落实食材供应商准入、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定期对供应商的快检结果进行验证,确保食材在进入学校前已通过初步筛查,拧紧食材管控“源头锁”;深化食品快检结果运用,为专项监督抽检、风险预警监测提供“靶向监管”数据库,拧紧食材质量“安全锁”;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参与重大事项监督,开通校园食品安全热线鼓励师生、家长和社会公众举报,部门定期检查和进行信息公开,增强校园食品安全透明度和信任度,拧紧食材安全“ 共治锁”;学校面向师生和家长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有的放矢改进问题,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专业检测机构协同配合,各负其责、同向发力,拧紧食材供应“放心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