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警惕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 保护老年消费者权益的消费提示
发布日期:2025-06-27 23:13 信息来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8 字体:【

尊敬的老年朋友们:

近年来,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关注健康、渴望延年益寿的心理,通过夸大、虚假宣传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其声称具有“神奇疗效”的药品或保健品,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延误正规治疗,危害身体健康。为切实保护您的合法权益,谨防上当受骗,临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发布以下消费提示:

一、认清本质,谨记“药品”与“保健品”区别

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明确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说明,必须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取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药品能治病,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保健品 (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它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替代药品! 其包装上应有“蓝帽子”标志和“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批准文号。保健品不能宣称疾病预防和治疗功效!

二、警惕常见虚假宣传陷阱与套路

不法分子常利用以下手段进行欺诈,请务必擦亮双眼:

(一)“包治百病”、“根治顽疾”:宣称产品能治愈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风湿骨病等各种疑难杂症。(警示:目前尚无任何药物或保健品能包治百病!)

(二)“高科技”、“祖传秘方”:打着“纳米技术”、“基因疗法”、“航天科技”、“宫廷秘方”等旗号,故弄玄虚,实则无科学依据。

(三)“专家”、“名医”站台:雇人假冒专家、教授、老中医,进行“免费义诊”、“健康讲座”,夸大病情,兜售产品。

(四)“免费”诱饵:以赠送鸡蛋、米面油、小礼品等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活动,再通过“会销”形式进行洗脑式推销。

(五)“患者”现身说法:安排“托儿”冒充治愈患者,讲述“感人”故事,骗取信任。

(六)“限时优惠”、“内部名额”:制造稀缺感和紧迫感,催促老年人仓促购买。

(七)“无效退款”:口头承诺无效退款,但事后设置重重障碍或人去楼空。

(八)利用亲情攻势:推销人员常表现得比子女还亲热,还关心,嘘寒问暖,降低老人防备。

三、科学理性消费,牢记“四要四不要”

(一)“四要”:

1.要查看标识和批准文号:购买药品认准“国药准字”,购买保健品认准“蓝帽子”标志及“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批准文号。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进行查询核实。

2.要咨询正规医生:身体不适或有健康需求,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轻信非专业人员的“诊断”和“药方”。

3.要理性看待广告宣传:对功效描述过于神奇、绝对化的广告保持高度警惕。记住“保健品不能治病”!

4.要保留凭证:购买时务必索要并妥善保管发票、收据、合同、宣传单页等凭证,这是维权的重要依据。

(二)“四不要”:

1.不要轻信“免费”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免费背后往往藏着更大的消费陷阱。

2.不要被亲情牌迷惑:警惕过度热情的推销人员,涉及大额消费时,务必与家人商量。

3.不要冲动消费:面对“限时优惠”、“最后名额”等催促,要保持冷静,给自己留足思考时间。

4.不要囤货:药品保健品均有有效期,按需购买,避免浪费和服用过期产品。

四、发现违法行为,请积极维权举报

如您遭遇或发现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药品保健品的违法行为,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停止使用相关产品。

(二)保留好相关证据(产品、包装、说明书、购买凭证、宣传材料、录音录像等)。

(三)及时拨打12345、12315热线或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四)如涉及诈骗金额较大,可向公安机关报案(110)。

五、家人关怀至关重要

我们呼吁广大老年朋友的子女、亲属,多关心老人的身心健康,常回家看看,多沟通交流。主动向老人普及科学健康知识和常见的消费陷阱。帮助老人甄别信息来源和产品真伪。留意老人家中是否出现来源不明、包装夸张、价格昂贵的保健品或“药品”。发现异常及时介入,防止老人上当受骗。

健康无价,理性为先!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和健康,不轻信、不盲从、不贪小便宜。让我们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药品保健品消费环境!

 

                                         临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6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