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耿马围绕特色产业资源禀赋,探索“党建+电商+人才+物流配送体系+N”模式,让农特产品插上电商翅膀,触“网”而“红”——
乡村好物走四方
“大家抓紧时间下单,这些土特产都物超所值。”
近日,位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产业园区内的耿马电商大数据直播中心开始运营,主播们热情介绍石斛、红米、酱香菌、红糖、黄佤小米辣等土特产,吸引不少网友下单购买。
此前,在耿马四方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首次网络带货直播中,铁皮石斛原浆卖出6000多单,成交额达60.8万元。
……
这一个个事例和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耿马县以直播助农为创新手段,用网络直播架起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的桥梁,带动耿马农特产品“飞出”大山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耿马县将电子商务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围绕蔗糖、茶叶、坚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资源禀赋,探索“党建+电商+人才+物流配送体系+N”模式,激活电商产业发展内生动力,让农特产品触“网”而“红”,走出一条农村群众依靠“电商致富”的新路子。
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耿马县按照“将人才培育在产业链上”的思路,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将电商业务列入村(社区)干部培训重要内容、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直播带货培训、举办助农直播大赛等方式,培育了一批直播带货人才,全面推动电商与当地产业加速融合,助推耿马县农特产品插上“互联网”翅膀,走出深山,走红网络,走向全国。2024年,全县共开展各类电商培训14场次700余人次。
产品要畅销,一定要有叫得响的品牌。耿马县聚力品牌创塑,深挖本地土特产资源,着力打造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地方名片产品,投资3500万元,分别在贺派乡、勐简乡、大兴乡、产业园区等地,实施6个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生态火腿、茶叶等农特产品加工车间,成功注册打造“黄佤小米辣”“班卖贡米”“那卡爬高山火腿”等16款电商农特产品,实现农村电商品牌建设。
“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我们鼓励支持电商企业在上海i百联、抖音、淘宝、拼多多、碧桂园‘凤凰云’等线上平台销售竹筒饭、酱香菌等具有SC认证的耿马优质农产品,加上直播带货,2024年全县网络零售额达1.1亿元,切实把‘农特产品’变‘网红好品’。”耿马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确保物流运行畅通,耿马县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城乡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建成1个县级电商物流服务中心、1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2个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65个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有效打通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农特产品销售“前端”与消费者“末端”快速无缝对接。
2024年,全县物流进出港量2111.15万件,营业额1423.4万元,税收40.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