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公开
临农函〔2025〕16号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第二学习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可降解膜推广使用推动甘蔗绿色化生产的建议的提案》(第05040004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收到提案后,及时将提案交业务科室处理,业务科室认真分析了全市可降解膜推广使用相关情况,客观分析了近年来可降解膜推广使用取得的成绩,也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关于提案中反映的问题
一是传统的普通聚乙烯地膜很难降解,且回收成本高,农户普遍不对地膜进行回收,蔗园聚乙烯地膜残留量大,导致较为严重“白色污染”,影响耕地健康的问题。2024年全市甘蔗覆膜面积39.38万亩,我们通过了解,甘蔗种植用膜确实存在人工捡拾成本高,一个蔗农一天最多能回收半亩地残膜,人工费就要上百元;回收的地膜运输成本也不低,导致农民不愿回收。针对回收难的问题,我们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向上争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推广使用,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聚乙烯地膜,2022年至2024年,全市共争取到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使用项目资金451.2万元,任务面积4.1万亩。其中,云县项目资金11.7万亩,任务面积0.1万亩,凤庆县项目资金117万元,任务面积1万亩,镇康县项目资金30万元,任务面积0.5万亩;耿马县项目资金292.5万元,任务面积2.5万亩,分别在云县、凤庆县、镇康县、耿马县推广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二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市场销售价格高,蔗农接受程度低,推广难度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实事求是的,我们了解的情况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市场价格3万元/吨,普通地膜1.2万元/吨,价格相差较大,使用成本较高,推广难度较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可降解地膜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作物的覆膜需求。
三、关于对提案所提意见建议的逐条答复
(一)关于加大宣传力度的建议
意见建议我们一定认真研究,抓好落实。一是创新宣传方式,通过短视频、明白纸、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向企业、农户普及农膜使用回收法规政策与技术知识,让农膜销售企业、种植大户和农民群众知晓如何选用合格地膜、如何履行残膜回收法律义务、违规销售地膜要承担什么后果、残膜留田会带来哪些危害,增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二是总结并在政府网站、公众号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一些地膜科学使用、分类处置的典型做法,以实际成效引导农户形成科学用膜、主动回收的意识。三是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农膜市场开展拉网式排查,切实强化市场质量监管,严查厚度小于0.01毫米的非标地膜,严查严处违规销售地膜行为,确保非标地膜(如厚度不达标、光氧降解地膜)“不入市、不下田”。
(二)关于争取政策补助的建议
意见建议我们一定认真研究,抓好落实。一是2025年积极向上争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使用的项目支持,争取到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使用项目资金348万元,任务面积5.8万亩,其中凤庆县项目资金60万元,任务面积1万亩,耿马县项目资金288万元,任务面积4.8万亩。二是试验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每亩补助60元,补贴形式和标准由试点县(市、区)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确定,补助对象应聚焦使用符合条件地膜的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可采用直接补助、先买后补、间接补助等,待市场逐渐培育成熟,产品竞争力增强后,逐步形成“农民自愿、企业受益、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三是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与制糖企业沟通联系,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对推广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蔗农给予补助,减轻蔗农负担,赢得蔗农支持配合。
(三)关于降低生产成本的建议
意见建议我们一定认真研究,抓好落实。一是我们将再次向省农业农村厅汇报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议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适当增加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补贴标准。二是计划引进有实力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生产企业来临沧加工生产,加大技术攻关,改进生产工艺,给予政策优惠,降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生产成本。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开发并使用低成本的生物机质材料作为填充料,有效降低材料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价格竞争,让农户在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中减少支出,减轻蔗农经济负担,推动临沧甘蔗产业绿色发展。
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