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浪翻涌处,鱼肥稻花香。蔓青铺满地,金果泥土藏。”
八月稻香吹开了秋色的味蕾,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撒镇芒见自然村稻田叠浪翻滚,穗香亲吻大地,涟漪轻泛之下肥美的稻花鱼悄然游弋---延续千年的“稻鱼共生”智慧,在这片土地上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稻香与鱼鲜交织、花生在地下“结金”汇成动人的丰收序曲。
(乡旅芒见)
芒见,傣语意为稻香鱼肥粮满仓之地,是一个傣族聚居村寨,先后获评“影像中国”摄影创作基地、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随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爆火全国,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选择旅居芒见。
芒见村立足“傣族风情、稻米文化”村庄发展定位,抢抓重大发展机遇,以党建赋能旅居产业,充分发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优势,打造乡村旅居示范村。投资1038万元,实施沪滇协作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对全村132户农户房屋进行外立面风貌提升,并建成稻田观光栈道、稻田休闲平台、游客接待中心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推行“咖啡+旅居”“农耕文化+旅居”“生态+旅居”等“+旅居”发展模式,不断丰富旅居业态,全力擦亮“旅居云南”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稻花鱼肥)
“发展乡村旅居以来,芒见自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箐门口村党总支书记杜海生满脸兴奋溢于言表。芒见自然村通过“+旅居”模式带动82-2稻米等农产品销售159万元,发展蜜薯基地700亩、黄姜基地300亩,吸纳群众就近务工8000余人次,增收80万元,采取“集体+企业(合作社)+群众”的模式运营,村集体通过资产出租年收益9.8万元。2024年,芒见自然村共接待乡村旅游人数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万元。
当视线投向不远处那片青蔓,又是另一番蓬勃景象。翠绿的花生藤蔓覆盖了田野,泥土深处,饱满的果实正默默积蓄着金色的能量。这里的花生,早已不是零散的点缀,而是驱动乡村活力的重要产业引擎。优质良种在智慧灌溉系统的精准呵护下茁壮生长,收获后的果实,变身为馥郁浓香的花生油、酥脆可口的休闲食品,沿着四通八达的电商网络,化身“致富金豆”奔赴四方。一粒花生,从土地到舌尖,一条融合科技与市场的产业链条清晰可见,新质生产力的气息在泥土芬芳中蓬勃生长。
(花生青蔓)
芒见,是一块福泽绵长之地。这里稻香鱼肥,茶山富庶,果韵飘香,适合作物生长。今年初,勐撒镇引入企业与当地群众合作,在芒见寨子周边的撒马坝种上了千亩连片的花生,这片肥沃的土地又“藏”上了另一份丰收的希望——饱满的花生正等待采收,村民们笑称:“地上稻谷黄,地下花生香,今年又是好年景!”
农耕的厚实与产业的活力,自然催生了乡村旅居的诗意栖居。昔日朴素的农家小院,如今蝶变为充盈稻香的精品民宿。清晨,在稻浪的沙沙声中醒来。日暮,于院中品尝用现捞稻花鱼、新榨花生油烹饪的乡野至味。游客挽起裤脚,下田体验摸鱼之乐。走进工坊,亲手参与花生从原料到美食的奇妙转化。芒见村将千年农耕的深厚积淀、现代产业的蓬勃脉动与绿水青山的馈赠巧妙编织,为远来的客人奉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沉浸式田园诗篇。
(龙女古潭神韵)
“千年农脉续,新质活力张。田园诗画里,心随云水长。”
芒见村,这片被稻香浸润、被花生点亮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韵律吟唱。它珍视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古老智慧,更热情拥抱着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的新风。在这里,看得见鱼肥稻黄的传统生机,触得到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产业增值,体验得到农耕文化在当代旅居中的全新绽放,一幅传统与现代交响、生态与科技共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耿马大地粲然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