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市科学技术局)
临沧高新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产学研融通激活发展新动能
日期:2025-08-04 11:44 作者:戴红卫 田春梅 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浏览:51次 字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临沧高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深化产学研融通创新,构建起“企业主导、平台支撑、项目牵引、要素保障”的创新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科技动能。截至2024年末,高新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5户,占全市总量的49%;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37户,占全市53%;研发经费投入达6171万元,同比增长33.4%;专利授权量占全市73%,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梯度培育强主体企业成创新“主力军”

高新区通过政策激励、精准服务,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中唱主角。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35户高企中规上企业14户,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17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锗材料领域,2024年研发投入2183.2万元,占高新区企业研发总投入的35.4%,其“电子级四氟化锗制备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国外壁垒,推动我国电子级锗材料国产化。云南广福药业聚焦生物医药,通过“滇鸡血藤有效成分提取及剂型改良”项目,使产品生物利用度提升30%,年新增产值超2000万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成长,337户企业覆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领域。临沧咪多啰食品依托“佤乡源腌腊肉加工技术转化”项目,研发低温腌制、无菌包装技术,将产品保质期从30天延长至180天,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2024年研发投入达1185万元。2025年,高新区计划新增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以上,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规上企业”梯度培育链。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彰显企业主体意志。2024年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1.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企业自筹资金占比78%。基础研究占比提升至15%,应用研究达63%,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投入占比超40%和35%。5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正山堂茶叶研发的“云茶速溶颗粒”填补区域空白,凸显企业研发机构技术突破核心作用。

平台项目搭桥梁产学研协同结硕果

高新区整合政企校资源,打造多层次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从“物理结合”迈向“化学反应”。高能级平台集群筑牢协同基石,现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个、省级平台11个,累计获省级奖补1210万元。云南省锗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鑫圆锗业牵头,联合高校共建,2024年推动3项成果转化,新增产值1.2亿元;5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高校专家23人,联合攻关17项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9个。

项目牵引打通转化链条。“临沧市科技创新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由企业联合高校建成,孵化产学研合作项目28个;“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平台”为30户企业提供专利布局等服务,推动12户通过高企认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链接高校专家资源,提供技术咨询200余次,促成校企合作15个。

成果转化提速增效。2024年高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1.2亿元,转化科技成果28项。广福药业与云南中医药大学合作研发的滇鸡血藤颗粒获批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年销售额破8000万元;银毫茶业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合作研发的普洱茶降脂成分提取技术,使产品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

靶向突破谋新篇擘画创新发展蓝图

面对创新要素集聚不足、产业创新能级待提升等挑战,高新区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三措并举”推动创新升级。实施创新能级提升工程,推进5个亿元级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末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0%,高价值发明专利达50件。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圈,深化沪滇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基地,计划2025年促成校企合作项目30个,建设专业化科技服务队伍。完善要素保障体系,实施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设立2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创新之路行则将至。临沧高新区将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深化产学研融通,力争2025年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20%、研发投入强度超2%,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科技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