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徽 临沧市人民政府

img-1-54.jpg
走进耿马产业园区,道路四通八达,货车进出不断,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个个生产车间开足马力,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从招商洽谈到运营投产仅用5个月,园区的高效服务更加坚定了我们落地发展的信心。”云南天云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文华介绍,生产车间共有3条服装生产线,年产各类服饰15万套,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车间最多可容纳就业人员80人,在车间务工的群众人均月收入4000多元。近年来,耿马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抓要素、抓服务“五抓行动”,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
日期:2025-08-15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63 次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强降雨天气频发,防汛工作刻不容缓。我市各地闻“汛”而动,不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落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全力筑牢防汛减灾“安全堤坝”,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晴天是防汛备汛的黄金时期。在永德县德党镇大坝村,村民周定昌一家正利用难得的晴好天气对家门前的排水侧沟进行全面清理。“天一晴,我们寨子家家户户都捞侧沟,以防下一次暴雨来临时堵塞侧沟。”周定昌说。入汛以来,永德县用好用活“雨天度汛、晴天防汛”这一关键招,在晴天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完善,在雨天精准做好预警和叫应等工作。再通过拉网式排查灾害隐患、强化防汛物资储备、监测预警、应...
日期:2025-08-13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162 次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农民增收是关键。近年来,凤庆县积极探索“土地入股托底、以参与托管带动、以质量提升带动、以就近务工带动”的“一托三带”联农带农机制,让企业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村民变身“入股户、种植户、管理员、工厂工人”等多重身份,实现多重收益,形成了“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的良性循环。营盘镇秀塘村王永光就是“一托三带”联农带农机制的受益者。2019年,营盘镇引进万众缘公司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沃柑,王永光成为公司第一批入股合作的农户。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模式给王永光带来了全新的种植体验和稳产稳收的安心。“我一共入股51亩...
日期:2025-08-13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214 次
走进位于云县爱华镇昔汉村垭口田的云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施工现场机,施工人员紧张有序作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60%,烟气安装工程完成70%,锅炉设备已启动安装,计划2025年12月28日接收垃圾,2026年春节前实现并网发电。项目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年处理量达18.5万吨,年发电量6500万度,总投资3.5亿元,规划服务范围覆盖临翔区、凤庆县及云县城区与周边乡镇。采用BOT特许经营模式,由云县海创环境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特许经营期30年。将建成日处理500吨的炉排炉焚烧锅炉,并配套9MW汽轮发电系统及辅助设施。云...
日期:2025-08-13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219 次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把准定位、深耕主业、融合构建,做足“聚”字文章,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准定位,聚企成园。以蔗糖全产业链凝聚要素、精准招商、建强园区,整体谋划和打造蔗糖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园区集成。目前,耿马产业园区累计培育入园企业54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0户,限上企业5户,高新技术企业5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2户,战略性新兴产业3户,市级技术中心1个。主导产业集中度95.59%,累计吸纳就业2502人。今...
日期:2025-08-11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227 次
近年来,云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管齐下提升辖区水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县。统筹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完成《临沧市云县河道采砂规划(2023—2027年)》编制并获批,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规范企业开采,清理河道砂石及违规堆放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设694名各级河(湖)长。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累计治理87489公顷。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禁养区达146.912平方公里,2024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9.25%,利用量393.06万吨。强化陆域与水域污染协同治理。以澜沧江、罗闸河等流域为重点,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
日期:2025-08-08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240 次
自2019年临沧市启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建设以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深入推进“五大行动”,赋能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聚焦“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这一主题,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育主体、组团队、建平台、做示范,提升特色资源转化能力,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耿马县累计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7户、创新型中小企业9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户,建设云南省专家工作站3个、其他各类专家工作站(工作室)32个。依托专家团队,组建产业科技服务...
日期:2025-08-08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224 次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把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目前,全乡三大就业帮扶车间已经带动就业300余人次,其中118人实现了稳定就业,成为群众增收的“引擎”。自实施就业帮扶以来,单甲乡对吸纳脱贫人口的车间积极申报惠企补贴、创业贷款等政策支持,同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车间规范运营。2024年,单甲乡3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惠及800户1600余名群众。在单甲乡,各就业帮扶车间依托不同的产业模式,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致富路。沧源县肖学军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农户+合作社+公...
日期:2025-08-07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253 次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为边疆振兴注入智力动能。为更好地培养和发展人才,出台《沧源佤族自治县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办法》《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条例,构建全周期人才支持体系,并推出“创业贷”“乡村振兴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破解人才发展的资金瓶颈。同时,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等“四上”市场主体21家,孵化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沧源南华勐省糖业智能化改造成为全省示范。成功举办第七届...
日期:2025-08-06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255 次
入汛以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坚决落实水库安全度汛措施,全面排查整治山洪灾害隐患,有效应对汛情,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牢牢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防汛责任落实到位。该县压实各方责任,全方位安排部署防汛工作,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运行维护,确保全县46个水雨情自动监测站点正常运行。对各乡(镇)山洪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和监测人员进行统计和系统更新,完成村组110个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公示。时时关注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和山洪灾害四预系统,结合气象预警预报,认真落实“1262”叫应机制,及时掌握水雨情情况,层层传递预警信息,层层叫应,确...
日期:2025-08-05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210 次
近年来,永德县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以“三个一批”模式织密乡村路网体系,有力破解资金匮乏、劳力短缺、效能不足等难题,用心用情铺就了一条条“发展路”“民心路”“致富路”。积极转变思路、深挖潜力,变“等靠要”为“主动找”,群策群力破解乡村道路建设资金难题。一方面,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紧盯涉农、交通、乡村振兴等领域政策红利,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倾斜;另一方面,广泛动员爱心企业、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共建。永德县交通运输局派驻亚练乡忙回村、垭口村驻村工作队聚焦村民出行和生产运输的关键路段,2021年以来,共...
日期:2025-08-05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256 次
图为永德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央控制室。永德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自投产运行以来,以永德县为核心,将环保服务半径延伸至临翔区、镇康县等周边区域,为65万城乡居民构建起“垃圾变绿电”的循环经济样板。永德县在10个乡(镇)科学规划布局13座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做到全县生活垃圾收集收运全覆盖,形成“农户投放、乡(镇)收集、县级转运处理”的治理模式,有效减少垃圾污染。在永德海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永德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央控制室,闪烁的大屏实时跳动着监测数据,平均每天有450吨垃圾在这里经过高温焚烧转化为清洁电能。针对焚烧产生的废渣,永德县通过生活垃圾焚...
日期:2025-08-01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312 次
图为工作人员现场开展采样检测。近日,市生态环境局临翔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对临翔区邦东乡、马台乡等6个乡(镇),开展2025年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从源头拧紧饮水“安全阀”。工作人员对6个乡(镇)的水库、河流取水点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现场监测及取样并实地查看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环境状况,排查污染隐患。此次取样从现场采样到记录信息,再到快速运输,每个步骤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确保带回分析的每份样品都能真实反映水质状况,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除现场检测项目外,其余样品将被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并出具检测报告。开展集中式饮用水...
日期:2025-07-25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432 次
今年以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按照外出就业与就地就近就业双并重的思路,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外出务工提质增效。广泛开展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后快就业、稳就业。全县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4556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021人次。充分发挥沪滇劳务协作优势,通过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及上海崇明区对口支援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收集省外岗位6000个,举办招聘会16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95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2046人。赴上海务工620人,其中脱贫...
日期:2025-07-25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422 次
为了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近年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探索医疗资源下沉新路径,通过打破城乡医疗资源壁垒、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举措,将优质医疗资源精准输送至基层,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注入强劲动力。走进勐库镇中心卫生院,整洁的环境、忙碌而有序的诊疗场景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曾因医疗资源匮乏、技术薄弱,群众遇疑难病症需辗转县城就医的困境,如今在县级医疗资源下沉的实践中得到显著改善。“以前不管大病小病都得往县城跑,特别不方便。现在好多了,专家都来到我们家门口了,不用那么麻烦,看病也更放心了。而且医生们态度非常有耐心,把病情讲得明明白白,治疗效...
日期:2025-07-24 来源:临沧日报 浏览:419 次
1 2 3 4 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