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lcs_nyncj/2025-00054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文  号
日期
2025-08-13
临沧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临沧市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第05040083号提案的答复
浏览:49次 字体:【

A类

                              公开

临农函〔2025〕20号

 

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第二学习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中高海拔地区布局发展甘蔗产业的建议》(第05040083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办理责任和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提案内容进行研究,认真总结和梳理分析全市中高海拔地区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先后前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税务局等相关协办单位和糖业企业,就提案内容进行沟通和交流,座谈了解原料生产发展情况。并于5月29日在临翔区政协办公室,与委员见面协商,充分听取和交换意见,达成初步共识和统一办理建议的看法。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产业发展,通过各方协同努力,全市甘蔗面积实现三连增,主要生产指标创历史新高,发展态势稳定向好。2025年,甘蔗面积预计达139万亩,同比增13.7%实现农业产量625万吨,产值29.5亿元,同比增23.59%同时,甘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困难问题、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需统一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提案中反映的问题

提案中反映的甘蔗原料缺口大、产业争地非常严重、稳基地稳原料刻不容缓等问题困难,我们认为,目前在全市甘蔗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面临和存在。特别是“土地资源有限、产业争地现象非常严重,甘蔗产业在低海拔或地势较为平缓地区很难再找到一席之地”,形成甘蔗产业向山区、半山区转移的趋势。

由于高产值经济作物的横向竞争、国家有关政策的纵向约束、城镇化进程的空间挤压以及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劣势等因素的交织影响、共同作用,导致临沧甘蔗面积面临巩固稳定、适度发展的压力增大,同时也制约着临沧蔗糖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对提案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盘活资源“集约化种蔗”,解决“在哪种”的问题。据调查,全市可开垦的201万亩耕地后备资源中有66万亩现状林地因按林地管理无法开垦。若在耕林园优化调整工作取得林业政策支持,将符合开垦条件且集中连片的宜耕资源纳入耕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将已划入耕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但实地条件不好的林地给予调出按林地管理,全市耕地和林地后备资源将得到较大优化。下步,我们将积极配合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等相关部门,通过开展耕地流出整改恢复、实施占补平衡项目等措施,增加全市耕地总面积。指导制糖企业科学布局规划蔗区,优先建设核心基地,确保各制糖企业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二)关于科技赋能“高效化种蔗”,解决“如何种”的问题。首先,我们将聚焦甘蔗耕、种、管、收等重点生产环节,积极对接国家和省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相关科研院所及农机研发制造企业,开展甘蔗生产农机具研发,大力推广适宜山区、半山区中小型甘蔗生产农机具。合理布局推进分布式机收站点(剥叶站)建设,提升甘蔗机收率,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其次,积极引进试验筛选早熟、丰产高糖、抗逆性强、宜机化新品种和配套技术,加大云蔗、柳城等新良种及“药膜肥一体化”轻简高效集成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并指导各县区打造“县、乡、村”三级示范样板建设,引导和推进甘蔗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三)关于全域推动“规模化种蔗”,解决“谁来抓”的问题。坚持政、企、农同向发力,形成“党委政府全力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民群众广泛受益”的甘蔗生产格局。进一步加大甘蔗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鼓励支持甘蔗专业村建设,采取生产托管、土地入股、经营权流转等方式,扩大集约化规模化种植。采取生产托管、土地入股、经营权流转等方式,运用利益联结推行“公司+合作组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提升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指导企业和种蔗乡镇强化生产管理,通过挂片包组的形式,及时抽派科技服务队,在甘蔗耕、种、管、收关键时节,深入田间地头,适时开展科技培训服务,进一步提高蔗农科学种蔗管蔗水平。

(四)关于创新政策“制度化种蔗”,解决“怎样稳”的问题。一是“建立税费规范纳统制度”。要解决交叉入榨甘蔗税源问题,制糖企业需要在原料产地的相应县(区)成立独立核算的法人公司,且收购和出售原料甘蔗,才能将其销售原料需缴纳的税收,按照适用税率核算留在原料产地县(区)缴纳。目前,我市各制糖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蔗区交叉,建立税费规范纳统制度较为系统和复杂。当前南华糖业率先在沧源成立专门的原料公司,以“委托加工”方式来规范运作和处理税费问题。下步待条件成熟后,我们将积极配合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结合全市原料生产发展实际,指导企业逐步探索开展此项工作。二是“建立财政奖补制度”。为支持蔗糖产业发展,我市出台了《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配套若干政策明确进行奖补。各县区出台有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奖补,同时会同制糖企业以种植发展、生产管理、砍运入榨及专业村建设为考核内容,按入榨量给予乡镇、村组奖励。下步,我们将指导县、区做好奖补政策措施落实,提高基层生产组织力和蔗农积极性。三是“建立项目资金扶持制度”。首先我们认为,目前我市已建立有蔗糖产业的项目资金扶持制度(上述市县出台的政策),关键及重点是落实落地。其次,上级层面有现行的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政策(2020年起),我们将加大宣传执行力度,增强种植主体良种良法科技意识,协同配合财政部门加快补贴资金兑付,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同时,争取下步糖料蔗补贴进入常态化或周期化,让蔗农吃下“定心丸”。最后,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农业开发、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优先投向糖料基地建设。

 

                    2025年7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