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公开
临农函〔2025〕23号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第二学习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凤庆建设临沧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建议》提案(第05040093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临沧市农业农村局对收到的2025年政协临沧市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提案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局领导为办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提案办理工作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综合科室总协调,业务科室具体办,专人负责抓落实的“五级责任制”和定职责、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限、定要求的“五定要求”,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每一件提案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你们的提案为市农业农村局主办件之一,责任领导是洪宗梅副局长,具体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办,责任人为郑家银站长。我们对你们的提案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调研,对省、市各级相关文件和政策措施做了认真梳理,最终针对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形成复文,逐条解答。
二、关于提案中反映的问题
一是关于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开发有待加强。云南的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但随着中药材原料的广泛收购,采挖野生中药材的情况较为突出,如何保护“一代种”和优良品种培育是发展中药材的根本性问题;二是关于中药材种植基地统一规划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药农属于零星种植、自产自销的粗放经营模式,整个产业缺乏基地规划、品种选育、技术服务、标准引导,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三是中药材原料标准化加工能力有待提升。中药材原料在采收、清洗、干燥、分级、打包等方面没有标准化初加工能力,没有形成初级产品的市场优势;四是中药材的精深加工能力弱。凤庆产业园区目前仅引进一家中药材加工企业,但仅仅只是“食字号”,只能生产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不能生产药品,原料的拉动能力不强,附加值不高;五是中药材的全产业链管理体制有待加强。在中药材的种苗、种植、初加工、精加工、要素配套、供应流通等方面有工作专班,但没有配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六是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虽然已建成研究院,与32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生物医药方面科研机构较少,可转化的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较少,检验检测能力有限。经研究核实我们认为你们反映的问题符合实际情况,既有临沧的共性,也有凤庆的特点。凤庆县自然条件与全市大致相同,境内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地形地貌复杂,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2024年全县累计种植生物药材面积达8.38万亩,收获面积4.68万亩,累计收获产量4559吨,农业产值1.365亿元。随着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的引进和苏薇薇院士团队落户凤庆,有力的促进了地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对凤庆县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方面,凤庆县乃至全市还存在着种质资源保护认识不足、种植基地规划不统一、中药材加工能力较弱、全产业链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特别重视,成立了市级中药材产业工作专班,主抓全市中药材产业,并出台了多个相应政策措施,为临沧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
三、关于对提案所提意见建议的逐条答复
一是关于“帮助争取与省内外专业领航机构合作,启动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工作,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中药材组培苗基地建设”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临沧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境内有维管植物5800多种,药用植物1620种,大宗常用天然药材400多种,但随着中药材原料的广泛收购,采挖野生中药材的情况较为突出,如何保护“一代种”和优良品种培育是发展中药材的根本性问题,为加强临沧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2020年1月-2023年12月实施的科技支撑绿色产业发展专项《临沧市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研究》项目,由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持,云南省农科院药植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共投资166万元在耿马县大兴乡临沧道地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基地:(1)建成滇西药用植物资源圃20亩,共收集临沧市及周边地区药用植物资源43科88属140种,开展了相关资源鉴定、多样性研究工作;(2)建成特色中药材引种驯化圃30亩,共引进种植药用植物45科96属110种,筛选和提出同时具有临沧特色和适宜种植发展的“双优势”中药材品种11个,为临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此项目可支持市内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可共享信息及资源。
关于凤庆县中药材组培苗基地建设的问题,市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为解决滇黄精种苗不足的问题,市政府于2022年10月22日邀请云南省农科院相关专家共5人前往凤庆县、云县实地调研,对凤庆县建设中药材组培苗基地给予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和承诺技术上的支持,市委督察室多次对滇黄精产业和中药材组培苗基地推进情况进行督察,《临沧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相关政策措施规定“对新建标准化中药材育苗繁种基地,当年投资在100万元以上,有效带动中药材产业基地发展的经营主体,在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按当年完成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贴。”在云南省财政厅等11部门印发的《云南省财政支持中药材产业若干政策措施》(云财规【2025】3号)中明确了“支持建设集中连片大宗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省级种业基地建设项目予以优先倾斜支持,按照省级财政投入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单个项目省级财政投入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的标准予以支持”。
二是关于“根据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充分挖掘林下空间,帮助科学规划中药材种植基地,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在种苗、农资、农机、技术、初级产品保价收购等方面出台要素配套扶持政策”和“整合中药材的初加工能力,整合资金,补贴配置中药材初加工设施设备,提高中药材标准化初加工能力”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近年来云南省各级各部门对生物医药产业非常重视,省委更是决定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云南的“第二个烟草产业”,省、市均成立了相应的中药材产业联席会议制度,云南省财政厅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云南省财政支持中药材产业若干政策措施》,对中药材种业发展、规范化种植、产业设施提升、加工能力水平提升、市场体系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资金支持。临沧市“十四五”林下中药材产业规划中对全市林下中药材的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点任务都进行详细规划,《临沧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对临沧市优势区域和品种、种苗育繁体系建设、基地建设、质量安全、加工能力和水平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方案,同时配套出台了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支持企业或合作社提升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工艺和设备装备水平,新建或改造提升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的中药材初加工厂(点)。对新建总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进行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经营主体,在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按当年完成投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补贴。
三是关于“帮助培育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和引进“药字号”链主企业,带动中药材的精深加工能力”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临沧市历届党委、政府对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对接省内外各大企业,向他们推介临沧、宣传临沧,2022年12月12日,市委领导邀请了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光华教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振亚教授及好医生药业集团耿福能董事长前来临沧考察调研,并与好医生集团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2023年3月市委、市政府邀请了广州市燕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至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茂雄实业有限公司在线上召开洽谈视频会议,并邀请了广州至信公司负责人到我市凤庆县、云县考察当归、木香、续断及滇龙胆等中药材生产情况;2023年6月6日-7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带队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赴北京参加“中草药&保健植物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及投融资招商对接会”,进一步提升了临沧“药物宝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3年、2024年市政府连续2年组织相关部门、邀请省内外中药材企业赴昆明参加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25年6月昆明举办的南博会特设的生物医药产业板块,临沧共组织了12户企业参展,展会上临沧丰富的生物医药资源和优质中药材产品引得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022年引进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落户凤庆,成立云南滇南本草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实施凤庆县中药材及核桃药用产品开发加工建设项目,设计中药材加工产能600吨,产值1.2亿元。规划建设生产线5条,已建成4条滇黄精加工生产线,推出了滇黄精养生茶、滇黄精核桃糕、滇黄精蜜饯等一批养生保健食品。随着凤庆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采收面积不断扩大,收获产量也将逐年增加,有望满足企业正常加工对原料的需求,必将带动全县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的提升。
四是关于“在链长负责制的体制下,研究成立或配置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管理部门,培育专业的中药材技术指导人员队伍,从中药材种苗、种植、初加工、精加工、供应流通等方面进行近期、中期、远期全产业链规划和管理,确保中药材全产业链协同高效发展”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临沧各县(区)有专门负责抓生物医药产业的县级领导,各部门职责与分工明确,2022年5月成立了市级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2025年2月建立完善了临沧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根据《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特色产业科技服务队管理的通知》(临政办字【2024】62号)要求,成立了市、县级中药材产业科技服务队,其中市级服务队共22人,由省、市两级技术部门专业的科技专家组成;凤庆县科技服务队共28人,由县级农业农村、林草、科技、卫健等部门抽调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服务队实行三级联动架构,按照“五个一”的要求,整合各级科技力量,培育专业的中药材技术队伍。为确保中药材全产业链协同高效可持续发展,市级相继出台了各类产业规划,中长期有《临沧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临政发【2019】41号),中期有《临沧市“十四五”林下中药材产业规划》(临政办发【2022】51号),短期有《临沧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临政办发【2023】9号)、《临沧市滇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临政办发【2023】38号)。并且已明确要打造“人才链”:一是人才支撑方面,争取国家、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特派员、特派团等方面资金支持;二是精深加工(入园集群集聚发展)、中药材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中药材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中药材种植、加工、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方面由市级财政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
五是关于“帮助引进生物医药方面的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与研究院、企业建立利益合作关系,推动生物医药项目落地见效。支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和技术支持”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发展的安排部署,为着力破解临沧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制约,推动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全链创新发展和提档升级,2024年5月,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云南临沧特色资源创新利用研究院组建方案,研究院由临沧市人民政府发起,联合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为临沧特色资源产业化科技创新平台,研究院主要工作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开展以临沧坚果、茶叶、中药材为主的临沧特色资源全产业链发展开展技术攻关、创新研发、成果转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品牌打造、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联合攻关,产业重点企业培育与引进,并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服务,助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目前研究院已组建起来了,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内设有专家工作室、会议室、研究工作室,有专用办公区及办公用品,同时学校现有研究生公寓楼1栋,能够为研究院外聘人员及在校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研究和生活条件。内设的中药材产业研究中心:拟邀请中山大学苏薇薇教授担任产业发展首席顾问,联系对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省中医药大学,整合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临沧市中医医院、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资源开展中药材产业创新研究。临沧市检验检测认证院是临沧市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处级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政府检验检测任务,接受委托检验检测,负责全市计量检定技术工作、特种设备检验技术工作和公共安全事件检验检测技术工作等职责,同时负责指导县(区)检验检测工作。
总的来说,凤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市对中药材产业的规划和部署,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六个一”机制,明确1名县级领导具体挂帅,从基地建设、招商引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申报、政策扶持、品牌打造等方面出台了推动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县委县政府统筹、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最后,真诚地感谢你们对临沧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给我们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临沧农业农村的发展。
2025年7月18日